一:仓储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
仓储环节不仅是物流的组成部分,还可以对物流成本进行整体控制管理。仓储成本的降低直接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产品在仓储中的组合、妥善配载和流通包装、成组等流通加工就是为了提高装卸效率,充分发挥运输能力,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合理和准确地仓储可以减少商品的流动、换装、降低作业次数,采取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仓储作业,有利于降低作业成本。优良的仓储管理,对商品实施有效的保管和养护,准确的数量控制,都能大大减少风险成本。
物流成本是指商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具体可分为仓储成本、运输成本、配送成本等。物流成本管理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仓储是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在仓储活动中,储存商品会增加仓库建设、仓库管理、仓库工作人员工资与福利等项费用的开支。同时,储存的商品占用一定资金,又使企业产生一定的机会损失。此外,商品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使其质量和数量发生变化,甚至会失去使用价值,因此会使商品产生跌价损失。上述种种仓储费用的支出,都会使仓储成本增加。
储费用的增加,会冲减利润,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因此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合理安排仓储,减少装卸搬运环节,提高作业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仓储设施的效用、确保商品质量完好和数量准确,是加强仓储费用的管理,降低仓储成本的有效途径,也是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方面。
二:仓储对销售企业有什么意义
仓储经营管理是指在仓库管理活动中,运用先进的管理原理和科学的方法,下,对仓储经营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以降低仓储成本,提高仓储经营效益的活动过程。
仓储经营管理的意义: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仓储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是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运用新技术,充分利用仓储资源,开发新的服务方式的过程。仓储经营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的经济利益。
1、搞好仓储经营管理能保证企业再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企业的原材料的生产、采购和使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矛盾,为了保证原材料的按时、按量供应和现代化生产的连续进行,必然要求对原材料保有一定的储备。储备量过少,必然会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储备量过多,导致资金占用过大,增加资金使用成本,而且会增大市场风险,降低企业效益;从企业内部生产环节来看,由于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的深化,生产的各单位之间的产品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存在同样的矛盾,为了保证各单位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也必须在各环节之间保有一定的储备,才能保证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的连续进行;从企业的产品销售来看,生产和消费之间也存在同样的时间和空间矛盾。有些产品的消费具有季节性,生产却必须常年进行,有些产品的生产具有季节性,而消费却具有常年性,要解决这些时间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产品储存,同样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矛盾必然要求运输,运输的规模经济要求必须在运输的前后对产品进行集散,无论是“集”,还是“散”都意味着储存。而这种衔接生产与生产、生产与消费的仓储是有成本的,因此对仓储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与监督等管理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仓储活动的效率,是企业再生产活动高效、低成本、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2.搞好仓储经营管理,是提高仓储能力、加快资金周转、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要搞好仓储经营活动,必鼎要充分利用仓储设施和资源,提高仓储服务能力,提升仓储经营的层次,提高仓储服务的附加值,提高仓储企业的收益。通过仓储经营管理减少物资资产在仓储过程中的沉淀,盘活资金,增加收益,减少物质耗损和劳动消耗。从而可以加速物资和资金的周转,节省费用支出、降低物流成本,开发“第三利润源泉”,提高社会的、企业的经济效益。
3.仓储经营是物流发展的需要,可将仓储设施向社会开放,开展多样化经营,提高效益。
在物流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仓储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市场竞争的加剧,符合配送要求的地理位置的土地供给的减少,地价的大幅度上升,规模经济对仓储面积要求的增大等等都使仓储经营设施的投资增大,因此为满足社会对仓储的需求,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对仓储的需求,盘货仓储企业的资本,提高仓储设施的使用率,增加效益,必须将现有的仓储经营设施向社会开放,开展多样化经营,具体内容有:①设施开放;②商品种类开放;③地区开放,行业开放;④服务对象开放;⑤经营项目开放;⑥服务时间放开等。
4.开展仓储经营管理可以加强企业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经营管理是仓库管理的最高阶层,经营管理需要良好的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的支持,同时良好的经营管理又能促进各项管理的水平提高。仓储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仓储管理指标体系、制定仓容定额、折算商品储存吨数与计量等内容,是仓储管理工作的基石。为适应仓储管理的功能的变化,物流企业要以提高仓储经济效益为目标,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健全仓储管理体系,为提高仓......余下全文>>
三:成本管理的意义及重要性
成本的控制应该着眼于每项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成本,这既包括企业为生产产品所付出的作业劳动,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所消耗的资源。如采购成本,既包括采购耗费的作业流程,如装卸、运输、验收等,也包括流程中耗费的人力物力。定
消除生产经营成本的一个手段就是从减少非增值作业入手,过对作业与最终产品的联系,判断什么样的作业具有增值性,反之,则为非增值作业。一般企业的购货加工、装配等均为增值作业,而大部分的仓储、搬运、检验,以及供、产、销环节的等待与延误等,由于并末增加产出价值,为非增值作业,应减少直至消除。
消除生产成本的另一个手段就是减少作业过程中耗费的资源,如减少购货作业耗费的人力物力。在确定作业效率高低时,可将本企业的作业与同行业类似作业进行比较,然后对其耗费的资源进行分析与控制,寻求提高作业效率的有效途径。如可通过减少作业人数、降低作业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措施来减少资源消耗,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产品成本。
企业的整体成本与生产成本是相互作用的,有可能相互加强或相互对抗。如规模经济或学习效应可以强化企业在时机选择中的优势,纵向整合的成本优势也可能被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所抵销。因此,企业还应重视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避免他们相互抵触,并充分利用两者相互加强的效果来获得持久竞争优势。
四:仓库管理系统的背景和意义
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将计算机这一信息处理利器应用于仓库的日常管理已是势必所然,而且这也将为仓库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它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同时也会为企业的飞速发展提供无限潜力。采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仓库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给企业管理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 极大提高了仓库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减少了以往入出存流程繁琐,杂乱,周期长的弊端。 基于仓库管理的全面自动化,可以减少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及库存管理中的漏洞,可以节约不少管理开支,增加企业收入。 仓库的管理的操作自动化和信息的电子化,全面提高了仓库的管理水平
五:在仓储建设考虑哪些因素降低成本
仓储的实物管理是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础,主要分为仓库规划、实物摆放、标识系统、物资维护等方面。
1、仓库规划
(1)仓库选址
仓库选址一般有如下几个要求:一是运输方便,一般要选在离主要道路较近的位置建设仓库,并且所经的道路要宽敞、转弯较少,这样有利于各类物资的运输。二是场地要水平,有利于物资装卸摆放方便。三是要距离所服务的车间部门距离较近,最好处于各车间部门的中间位置,这样能够以最短的距离辐射到周边的车间部门。四是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适应未来一段时间的生产经营发展需要。
(2)仓库内规划
一是要对所需存储的物资进行统计,确定物资的种类、每种物资的存储条件、结合生产计划统计需存储的数量等,这样有利于确定每类物资所占用仓库的空间大小。
二是对体积大、重量重的物资尽量规划到离出入口较近的位置,这样有利于运输及搬运。
三是仓库内的道路宽度要适当,太宽会挤占仓库内有限空间,太窄又不利于搬运。尤其是一些大件物资,要考虑机械搬运时所需要的。如果仓库是利用已存在的厂房改造而成,则需充分考虑库内的门、窗、光、柱、灯等因素,根据各类物资的存储条件和所需要空间,较合理的规划各类物资的摆放地点。例如:仓库大门较窄,车辆无法进入,一般用于存放小件物资。相反如仓库大门较宽敞,货车、叉车可进入库内,则可存放大批量物资或大型物资,并可利用卡车直接运进库内或叉车装卸。
2、实物摆放
(1)货架
为了与仓库内部环境匹配,并节约成本,货架一般要自行制作。货架的层数与库房高度结合考虑,长度不要过长,以2-3米为宜。
(2)货位号设计
货位号是直接定位各类物资存放地点的“地址”,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找到物资所在地点。我们要对仓库内的区块、货架上的货位按一定规则编号,即货位号。以下给出一组货位号的例子。货位号由7组、每组2位数字、共有14位数字组成。从前到后每组数字的含义是(子)公司号、仓库号、区位号、架号、层号、位号、子位号。
例:货位号:05 02 01 02 03 04 01,含义为:05号子公司的02号仓库中01区位02货架03层04货位01子货位
(二)系统管理
1、标识系统
对仓库内的区域、道路、货架都要漆成不同颜色,用以标识不同的区块和功能。在仓库的明显位置上帖上标签,标明仓库号;在区位上标明区位号;在货架上标明货架号;在每一层标明层号;在货位及子货位上标明货位号及子货位号;在货位上要粘贴标识卡,上面要记载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关键信息,甚至领用记录等。
2、电子系统应用
利用电子系统在各类物资的入库记录上直接标明其存放的货位号。这样有利于快速出库及物资盘点工作。
(三)成本管理
对于仓储的成本管理,我们会从采购(采购周期、安全库存、经济采购批量、最小采购批量等)、保管、出库等方面讨论。
1、采购
(1)采购周期
是指采购该批物资所需的时间。采购周期对于加强仓储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2)安全库存
是指在采购周期内,生产经营耗用的物资数量。当该类物资的存量跌到安全库存量时,采购部门应立即进行采购,以免影响生产经营。
(3)经济采购批量
Q* =SQRT(2D*A/H)
Q*-- 经济订货批量 D -- 商品年需求量 A -- 每次订货成本 H -- 单位商品年保管费用
(4)最小采购批量
有些物资对最小包装是有限制的,所以在采购时,一次采购只能超过最小包装的量。
(5)以上几项要结合生产经营情况,综合运用,计算出适合本企业的安全库存,并于库存量到达安全库存后,立即启动采购程序。
(6)在物资采购到企业后,仓储部门要对物资......余下全文>>
六:仓储合理化的意义
仓储合理化的意义:
1.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如物料周转率提高;物料不合理损失减少;提高管理人员的作业效率等;
2.进而节约仓储管理成本;3.为企业物流系统和经营系统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等;
七:仓储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仓储管理,即库管。是指对仓库及其库存物品的管理,仓储系统是企业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子系统。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是以最低成本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服务,而仓储系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仓储活动能够促进企业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现代仓储管理已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了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仓储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生产制造企业中,仓储是企业物料配送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人员和设备配置以及管理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的操作成本。
仓库业务正常进行,能保征企业仓库货物安全,快速,准确的发货。
其作用及任务主要为:
1、利用市场经济手段获得最大的仓储资源的配置。
2、以高效率为原则组织管理机构。
3、不断满足社会需要为原则开展商务活动。
4、以高效率、低成本为原则组织仓储生产。
5、以优质服务、讲信用建立企业形象。
6、通过制度化、科学化的先进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7、从技术到精神领域提高员工素质。
希望能帮到您!
八:企业库存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1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1.1改善服务质量。持有一定数量的库存有利于调节供需之间的不平
衡,保证企业按时快速交货,能够避免或减少库存缺货或供货延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1.2节省订货费用。订货费用是指订货过程中为处理每份订单和发运
每批订货而产生的费用,即物资采购费用和产品销售费用。这些费用与订货批量的大小无关而与订货次数有关。如果持有一定数量存货,增大订货批量,减少订货次数就能节省订货费用。
1.3节省作业交换费用。作业交换费用是指生产过程中更换批量时调
整设备,进行作业准备所产生的费用。作业的频繁更换会耗费设备和工人的大量时间,新作业刚开始时也容易出现较多的产品质量问题,这会导致成本的增加。而通过持有一定数量的在制品库存,可以加大生产批量,从而减少作业交换次数,节省作业交换费用。
1.4提高人员与设备的利用率。持有一定量的库存可以从三个方面提
高人员与设备的利用率。第一,减少作业更换时间。第二、这种价值不增加任何附加值,防止某个环节零部件供应缺货导致生产中断。第三、当需求波动或季节性变动时,使生产均衡化。
2库存的不利影响
持有一定量的库存虽然会给企业带来有利的一面,反过来讲库存对
企业运营管理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2.1大量库存要占用大量的资金,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如果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就会很容易在某个环节,造成不良资产。
2.2库存要发生库存成本。库存成本是指企业为持有库存所需花费的
成本,它包括占用资金的利息、储藏保管费、保险费、库存物品价值损失费用等。
2.3高库存掩盖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1)当废品率和返修率很高时,一种很自然的做法就是加大生产批量和在制品库存。2)掩盖工人的缺勤问题、技能较差问题、劳动纪律松驰和管理混乱问题。3)掩盖供应商的供应质量问题、交货不及时的问题等。4)掩盖企业计划安排不当的问题、控制生产不健全的问题等。总之生产经营中的诸多问题,都可能用高库存掩盖。
通过上述对库存利弊的分析,可见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如何对库存
加以控制,使其既能为企业经营有效利用,又不会给企业带来太多的负面影响力,就必须制定出正确的库存管理策略。
九:仓库管理系统对企业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物流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技术支撑不够,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完善的供应链,导致物流配送模式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运作经验,建立现代物流配送模式,不仅能提升我国物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现代物流;配送模式;本土化;网络化 一、我国物流业配送的主要模式及存在的缺陷 目前,国内物流业主要存在以下四种配送模式:(1)自营配送模式,是指企业创建完全为本企业生产经营提供配送服务的组织模式。该模式要求企业自身物流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满足配送中心发展的需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必将会向其他模式转化。(2)合作配送模式,是指若干企业由于共同的物流需求,在充分挖掘利用每个企业现有物流资源基础上,联合创建配送组织模式。通过合作和共享,这种模式打破企业之间的界限,实现物流高效化。(3)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公司提供所有的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这种模式对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运作经验和管理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4)共同配送模式,是指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联合作。这种模式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可以促进物流行业整体的配送合理化。 近几年,我国物流业不断融合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技术,获得较快的发展。但与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和国际化竞争的要求相比,我国物流业还不具备向企业提供高质的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估计,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约相当于全社会物流成本支出的25%,欧洲为30%,亚洲的总体水平低于5%,而中国仅在2%左右。我国现有物流服务模式,即配送所采取的基本战略和方法,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发展缺陷,没能很好地发挥物流配送支持城市经济和提高社会效率方面的作用。物流配送模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就我国物流配送发展的历程来看,配送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然而,管理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经济体制的行业分割管理、制度和法规的缺陷阻碍了企业对物流资源的再分配,尤其是与我国物流企业有关的产权转让制度、融资制度和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技术支撑不够。作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推动力量,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然而,我国物流业普遍存在物流设施和设备的现代化水平较低,信息系统不完善,技术设备、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物流作业效率、服务质量和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6年公布的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情况调查报告,我国物流企业中有信息系统支持的77%的企业中,采用一体化物流管理的企业占23%,实施了供应链管理优化的企业占18%,50%以上的企业订单处理准确率在98%以上。我国物流企业还不能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同时,计算机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日常事物的管理,很少在配送中心的选址、货物组配方案、运输的最佳路径和最优库存控制等方面发挥决策作用。 3、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我国物流企业大多是由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发展而来,严重缺乏具有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理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管理手段上,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以手工操作和经验决策为主,很难从信息和物流的专业角度,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所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 4、缺乏完善的供应链。我国物......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