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精准扶贫与传统旅游扶贫有什么区别
不一定,但是如果当地的环境适合的话,发展旅游业确实能做到精准扶贫。 旅游扶贫作为国家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理应成为“精准扶贫”的先行者,使参与旅游发展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成为“精准脱贫”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要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帮助那些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这对我国旅游界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即要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在促进我国乡村经济转型、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一直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我国乡村经济和旅游业多年的发展经验充分证明,乡村旅游在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家庭脱贫致富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长期的旅游产业发展实践中,我们也创造了许多成功的旅游扶贫模式和经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指向性、目标性更加明确的工作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用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案来实现。 一是切实贯彻五中全会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创新发展;通过城乡统筹,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建设水平,实现协调发展;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绿色发展;通过实施互利共赢的合作战略,东西联动、双向开放,实现开放发展;通过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等,实现共享发展。要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探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具体路径和模式。 二是坚持让农民成为乡村旅游参与主体、受益主体的原则。乡村旅游的投资、管理、经营等有不同的模式和类型,有的是政府主导,有的是企业租赁或买断经营权,有的是乡村旅游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有的是农民自主投资经营。无论乡村旅游开发采用哪种模式、谁作为开发主体,农民都应该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不应该只是出租资源、拿租金的旁观者,而应该是主要的开发者和经营者,是熟练掌握乡村旅游这种“渔”并用其脱贫致富的实践者。不然“乡村旅游扶贫”、“乡村旅游致富”就无从谈起。 三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为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贫困人口量身定做发展乡村旅游的具体方案和实施路径。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最新统计,目前全国仍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按国际极端贫困人口标准,我国目前仍有4%左右的贫困人口。中国地域广大,各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发展历史等各有不同,造成经济落后、人口贫困的根源也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他们发展旅游业的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市场条件等千差万别。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旅游开发、管理和经营方案,做到目标精准、对象精准、方案精准、路径精准,让那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以最适合的方式和路径实现脱贫致富。 四是要有系统的引导政策和推动机制。到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发展目标。旅游扶贫是全国旅游界积极参与国家行动、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有系统的政策支持和推进机制,本着“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贫困户受益”的原则,动员和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旅游业界参与到旅游扶贫这一历史性工程中来。政策内容应包括资金......余下全文>>
二: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意义有多大
旅游发展起来了,带动饭店 住宿 农产品 手工艺品的销售,乡村收入提高了,扶贫就见成效了。
三:如何走好乡村旅游规划路?
近几年是我国乡村旅游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一年。乡村生态休闲及旅游观光价值挖掘、旅游村镇建设、产品打造、基础设施建设、营销及运营管理、扶持政策、旅游扶贫等内容首次亮相于中央一号文件。
那么,对于具体的区域层面来说,又该如何准确地抓住机会,依靠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呢?小牧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思考。
做好统筹规划,形成一体化方案
乡村旅游的开发,涉及到农业、农民、农村、土地、地产等一系列问题,往往需要政府、投资商、农民三方合力,形成一体化方案。
如何系统、全面、合理的配置规划要素?
如何安排投资商的盈利结构?
如何安排农民的富裕模式?
如何安排政府的支持因素?
开发前期需要投入多少?
什么时候才能引爆市场?
引爆市场以后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收回成本?
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应该写入乡村旅游的可持续运营一体化规划方案中。
进行市场调研,合理配置资源
与休闲度假相关的消费人群有很多,其中包括一些中高端人群、跨区域人群,这些人群按照休闲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进行短时间休闲放松的,另一类是以养生养老为主要目的的度假群体。
我们常说,市场影响了产品配置、运营配置及要素配置等资源分配。同样,在乡村旅游的规划中,应在投资客群与消费客群的支撑互动上形成方案,最终形成发展结构。
注重文化梳理,形成主题
文化梳理是让乡村旅游之间形成差异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步骤。主题是在文化梳理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能够代表当地形象和理念的精华,也是吸引目标客户群、决定消费模式和运营方式主要手段。
形成整体规划,落实具体设计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分析,最终形成一个包括文化策划、业态策划、产业整合策划、产品策划、运营模式策划、区域发展和城镇化策划等完整的全案策划。然后在全案策划基础上形成一个包括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在内的整体规划。
再次,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设计,包括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系统设计、室内装修设计等,这些设计要素的整合构成了景区化、景观化和产品设计的一系列工具和技术。
四:乡村旅游扶贫影响因素有哪些
利用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使国家有充分的资金去保障文物、保护生态环境,去采取措施减少旅游带来的问题,这种经济效益可以促进国家更快的发展,其不仅可以使国家有足够的国力对以前的文化进行保护,更能够让现在的文明让后人惊叹。另外,譬如人们在旅游时乱涂乱画,可以专门设一个游客纪念石,让游客可以在上面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感受,现在国家正全面加强公民的教育,公民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相信一些人为的破坏将会有所减少。况且,环境问题是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必然的产物,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我认为旅游带来的是利大于弊。
五:为什么乡村旅游成为全域旅游整合资源中的重点
这个和全域旅游的性质有很大关系。
全域旅游实际上是在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上展开的。横向上说,是整个区域空间和全社会成员全员参与,游客从封闭的景区走向了开放的社区,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和大街小巷、社区空间乃至居民家庭等都变成旅游吸引物,都可转化为旅游产品,社区内的居民都变成东道主。这其中,有更多的社区居民直接转化成规模大小不等的旅游经营者,原本家庭内闲置的住宅和院落、民间艺人的祖传手艺、家庭主妇的拿手私房菜等等,都能够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转化成可供游客参观、访问、品尝、购买、体验、学习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社区老百姓在自己家里直接成为旅游经营者,在社会的最基层直接融入到全国、甚至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洪流中去。
全域旅游的纵向发展则是区域内的全产业参与,所有的领域、所有的行业都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旅游+”的方式,与旅游业进行嫁接和融合,实现旅游化发展,把原来专门化的旅游产品供给扩展到所有的产业中去,让所有的产业领域都能够直接参与旅游业发展、都能够提供具有本产业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让所有的产业都能够延伸到旅游业中,实现跨界盈利。
要做这么多这么大的改造,显然城市不是很好进行,乡村因为其本身也需要发展,在全域旅游的基础上来建设乡村,一方面达到了建设乡村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全域旅游的格局,再者目前大力推行乡村扶贫,旅游扶贫项目也是当下很好的选择,所以乡村旅游就成了全域旅游整合资源中的重点,更多全域旅游信息可以关注下云途智旅。
六:最好的精准扶贫就是发展旅游业吗?
不一定,但是如果当地的环境适合的话,发展旅游业确实能做到精准扶贫。
旅游扶贫作为国家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理应成为“精准扶贫”的先行者,使参与旅游发展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成为“精准脱贫”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要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帮助那些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这对我国旅游界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即要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在促进我国乡村经济转型、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一直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我国乡村经济和旅游业多年的发展经验充分证明,乡村旅游在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家庭脱贫致富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长期的旅游产业发展实践中,我们也创造了许多成功的旅游扶贫模式和经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指向性、目标性更加明确的工作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用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案来实现。
一是切实贯彻五中全会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创新发展;通过城乡统筹,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建设水平,实现协调发展;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绿色发展;通过实施互利共赢的合作战略,东西联动、双向开放,实现开放发展;通过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等,实现共享发展。要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探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具体路径和模式。
二是坚持让农民成为乡村旅游参与主体、受益主体的原则。乡村旅游的投资、管理、经营等有不同的模式和类型,有的是政府主导,有的是企业租赁或买断经营权,有的是乡村旅游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有的是农民自主投资经营。无论乡村旅游开发采用哪种模式、谁作为开发主体,农民都应该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不应该只是出租资源、拿租金的旁观者,而应该是主要的开发者和经营者,是熟练掌握乡村旅游这种“渔”并用其脱贫致富的实践者。不然“乡村旅游扶贫”、“乡村旅游致富”就无从谈起。
三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为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贫困人口量身定做发展乡村旅游的具体方案和实施路径。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最新统计,目前全国仍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按国际极端贫困人口标准,我国目前仍有4%左右的贫困人口。中国地域广大,各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发展历史等各有不同,造成经济落后、人口贫困的根源也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他们发展旅游业的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市场条件等千差万别。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旅游开发、管理和经营方案,做到目标精准、对象精准、方案精准、路径精准,让那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以最适合的方式和路径实现脱贫致富。
四是要有系统的引导政策和推动机制。到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发展目标。旅游扶贫是全国旅游界积极参与国家行动、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有系统的政策支持和推进机制,本着“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贫困户受益”的原则,动员和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旅游业界参与到旅游扶贫这一历......余下全文>>
七:针对当前扶贫的整体效果满不满意的措施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区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那么,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呢?
(一)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规模分解、入户调查、初先对象、公示公告、填写相关表格手册、数据录入等内容。其具体作是: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经并再次公示;如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定为贫困农户。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二)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一是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二是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
三是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四是资金到户。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遂宁市船山区唐春村的专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补到户;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南江县农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对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
五是干部帮扶。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三)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一是农户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
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余下全文>>
八:乡村扶贫工程由哪个单位负责
都有吧,现在的精确扶贫就是国家制定的扶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发展,帮助贫困群众提高综合素质,增加经济收入,提高能力建设的一系列支持措施,主要是以中央扶贫资金投入为引线,以扶贫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大贫困地区的综合开发。现在国家如何推进精准扶贫政策。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区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那么,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呢?
(一)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规模分解、入户调查、初先对象、公示公告、填写相关表格手册、数据录入等内容。其具体作是: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经并再次公示;如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定为贫困农户。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二)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一是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习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二是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
三是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四是资金到户。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遂宁市船山区唐春村的专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补到户;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南江县农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对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
五是干部帮扶。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三)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一是农户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余下全文>>
九:2016年中央给农民政策
二、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富裕农民,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
8.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明确政府对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的责任。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各级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加快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持续增加财政农业农村支出,中央基建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农民增收、农村重大改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民生改善。转换投入方式,创新涉农资金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改革涉农转移支付制度,下放审批权限,有效整合财政农业农村投入。切实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杜绝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确保资金使用见到实效。
9.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保持农业补贴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继续实施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选择部分地方开展改革试点,提高补贴的导向性和效能。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向主产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扩大节水灌溉设备购置补贴范围。实施农业生产重大技术措施推广补助政策。实施粮油生产大县、粮食作物制种大县、生猪调出大县、牛羊养殖大县财政奖励补助政策。扩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奖补范围。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制度。
10.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总结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经验,完善补贴方式,降低操作成本,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户。积极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合理确定粮食、棉花、食糖、肉类等重要农产品储备规模。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吞吐调节机制,加强储备粮监管。落实新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计划,建立重要商品商贸企业代储制度,完善制糖企业代储制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调查,改进成本和价格监测办法。
11.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帮助农民降成本、控风险。抓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重点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取务机构,健全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改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服务。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力度。将主要粮食作物制种保险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目录。中央对政补贴险种的保险金领应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加快研究出台对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的中央财政以奖代补政策。扩大森林保险范围。支持邮政系统更好服务“三农”。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推动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2.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壮大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余下全文>>
十:论述脱贫攻坚为什么要精准?如何做到精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发展差异很大,形成贫困的特点也各不相同,强调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可以实现各贫困地区的跨越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基。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树立经济发展的标杆,我们在沿海地区选取了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和地区,作为了发展的“桥头堡”,并开辟出专门的区域,给予政策的倾斜与照顾,让这一部分地区率先富裕了起来。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所以,在部分地区富裕之后,我们要以先富带动后富,并最终一起走向富裕。尤其是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指引下,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这个“牛鼻子”具有特别意义。
第一,这有利于扶持政策集中使用,发挥“筷子效应”的最大作用。从贫困人口的分布特点来看,有连片,也有零散。所以,在扶贫实施的过程中,要集中使用好相关政策,把政策落实到特定的贫困人群、具化到每一个人,防止分散政策的“注意力”。这就要求在政策的制定上更加注重精准,用一个个具有创新性的政策,消灭贫困,化解可能存在的“返贫”风险。扶持政策集中使用的目的,就是要发挥不同政策的优势,抱团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推进脱贫攻坚的精准化。
第二,这有利于优化扶贫资源配置,提高扶贫工作的实际效果。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扶贫不能再搞“平均主义”,而是要提高扶贫的实际效果。因此,必须在精准上下功夫,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就是要在哪些资源配置在哪个位置上着力,把最好的资源匹配给最需要的人,完成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来带动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这有利于把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落到实处。全面建成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而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共享成功的发展经验。这就需要把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引向不发达地区,并因地制宜,开创出本土发展的模式。其中,最迫切的是向不发达地区的群众传输发达地区的发展思维、发展方法等,授人以渔。
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这个“牛鼻子”,需要贯彻落实好国家有关精准扶贫的政策举措,以产业为突破,以人才为先锋,做到扶贫先扶智,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拔穷根摘穷帽,促进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同时明确了目标: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把握三个环节。按照公开透明、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的原则,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把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出来,并逐村逐户建档立卡。精准帮扶是关键,要按照“一村一计一部门”“一户一策一责任人”的要求,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精准管理是保证,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信息档案,加强精准扶贫监测,跟踪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情况,确保其得到有效扶持。
第二,抓好三个层面。在政府层面,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在市场层面,要融开发于扶贫之中,融扶志于扶贫之中,激发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使扶贫工作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在社会层面,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更好地把“帮”和“促”结合起来,形成多维联动的社会扶贫新格局,增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
第三,坚......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