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历史文化

一:绍兴的文化历史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绍兴以其人文景观丰富、水乡风光秀丽、风土人情诱人而著称于世,自古即为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为治水曾两次躬临绍兴,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胜迹。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建都绍兴,卧薪尝胆时,“越池”一度成为我国东部政治文化中心。汉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称吴州,唐朝又改称越州,南宋时改为绍兴府,沿袭至今。绍兴人杰地灵,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如秋瑾、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等。

一代文学巨擘鲁迅的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绍兴文化浓郁的地方性色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随处可见鲁迅文化中的故乡情结。游览绍兴,也许就是一次鲁迅文化的怀旧之旅,站在河边,你可以看到戴着小毡帽的船夫以及戴着银项圈的玩童;迈进咸亨酒店,你可以尝尝正宗的茴香豆;回到乡间,去看一场传统的社戏……

绍兴就是这样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水城。悠悠古纤道上,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桥梁4000余座,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泉飞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沈园则因陆游、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后来者嗟叹不已;此外还有唐代纤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桥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绍兴风土人情,以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为代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令人仰慕神往。

建置: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以故吴越地置会稽郡,郡治吴(今苏州)。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东巡至会稽,更名大越曰山阴,山阴县名始此。吴黄龙元年(22*****山阴隶属会稽郡。此后郡时有分置,山阴县为会稽郡治未变。陈后主时(583~589)析山阴县,置会稽县,山、会两县并设,同城而治始此(一说在永定年间)。隋开皇九年(58*****废山阴、上虞、永兴、始宁4县,入会稽县。唐武德七年(62*****析会稽县,复置山阴县。翌年又废山阴,入会稽县,垂拱二年(68*****复置山阴县。大历二年(76*****因刺史薛兼训之奏,撤山阴县并入会稽县。七年,因刺史陈少游之奏,复置山阴县。元和六年(81*****撤山阴县并入会稽县。十年复置山阴县。自南朝后期250余年间,山阴县七度置废。元和十年再置,山、会两县并设,始长期稳定,隶属越州。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高宗避金兵暂驻越州,州治山阴为临时首都。次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名始此。山阴、会稽两县属之。元至元十三年(12*****建两浙都督府,后废绍兴府为绍兴路,山、会仍其属县。朱元璋丙午年(13*****改绍兴路为绍兴府,隶属依旧。清因明制。清咸丰十一年(18*****太平军攻占绍兴府,山阴、会稽两县属太平天国。同治二年(18*****清军收复绍兴,山、会两县隶属复旧。宣统三年(19*****月,裁山、会两县,嗣以展缓至八月裁并,两县将印信档案缴府。民国元年(19*****月,废绍兴府,原山阴、会稽两县,改为绍兴县,隶属浙江军政府。三年,设会稽道于省县间,绍兴县隶属之。十六年,废道,绍兴县区属省。二十四年,设绍兴行政督察区于省县间,绍兴县隶属之。翌年,以数名区,绍兴县隶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三十年四月,日军陷绍兴,县政府先后迁至王坛,蒋村、裘村,政令仅及龙会、稽东两乡。6月,绍兴城区设伪乡镇联合会,次年6月,设汪伪绍兴县......余下全文>>

二:比较苏州,绍兴的地理与历史文化特点

比较苏州绍兴的地理历史文化特点

水贯穿了苏州和绍兴的历史,她们都因水之丰盛,理水之得体,规划之杰出,成为诗之国,画之乡,秀之城。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苏州和绍兴都面临着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市发展的问题。

苏州和绍兴被誉为姐妹城市,两城建城历史相近,同为都城,区域相近,同处长江三角洲,同处水网地区,同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都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市。建城思想类似,城市的发展时期也大体一致,同为2500年的城址至今未变。然而两城自然地理环境和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别,各有自己的个性。近年来绍兴从自己的实际和个性出发,在历史名城保护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在规划建设中取得了卓著成绩。下面谈谈学习绍兴的感想:

1.绍兴地区,水网密布,也是个出色的水乡城市。北部湖塘较多,鉴湖水系环绕城市四周,城内河道纵横。古城内有府山、蕺山、塔山三座山,成鼎足之势,并有古塔一座。“山形错落,城郭弯环。城市错落如图画”,是绍兴山水文化最精彩的一页。苏州城内只是平地,所以,城市空间构图,绍兴有山有水独具优势,是真正的山水城市。苏州古城内虽河多水稠,却无山,总是缺憾。从城市自然山水环境比较,有很多城市是有水无山,或有山无水,甚至无山无水,都是缺憾。明代吴门画派首领、著名画家、文学家文徵明,在《淮安西湖》诗中说:“何必钱塘生远梦,淮南亦自有西湖。春水夷然青雀舫,斜桥宛转绿杨湾。分明一段江南意,只欠青青四面山。”文徵明又在《游洞庭将归再赋》中说“名山更倚湖增胜”,说明优美的风景须山水互相映衬,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绍兴城有山有水是十分优越于苏州的,绍兴青山秀水就处于古城之中,完全有可能利用这优势进一步做好山水城市的文章。可喜的是绍兴对古城河路相依的水城街巷和三山一塔的空间视廊已做起了“串”和“连”的文章,如对三山一塔周边实施拆围复绿,以显山露水,控制新建筑高度,保护和恢复古城竖向轮廓线,并重视府山、塔山和蕺山的靓姿,为再现古城整体格局和水城风貌打下了坚实基础。

2.绍兴古城历史悠久,千年传承,有着丰富的城市文化积淀,包括越文化、水文化、酒文化、桥文化、戏曲文化、书法文化、茶文化等,在全国名城中独领风骚,尤其是越文化鼎盛,表现在绍兴文风之长盛不衰,历史上出了那么多的政治家、书画家、教育家、科学家等,绍兴先贤,前仆后继,忠魂辈出,功垂千秋。这些杰出人物折射出来的历史光芒,给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罩上了一层刚韧的豪杰之气,是后人生命之旅中永恒的路标,也显示了绍兴历史名城的性格和特色。

绍兴可传承发扬的文化很多,我们建议设立专项规划进一步深入研究予以弘扬,例如书法文化、桥文化。此外,鲁迅留下各种文化遗产之多是绍兴独一,宣传、发扬鲁迅精神也是绍兴历史文化名城规划重要的一项文化工程。我相信绍兴的规划可能已纳入其中。

3.绍兴在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提出“显山露水”和“让城市重新回到水边”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绍兴本来就是座河道稠密,尺度小巧,空间灵活疏朗,风格朴实,城市与水密切相融相拥的城市。规划“构建起以水巷为主的街河走廊,实现不同文化生态群落之间通达开朗的空间廊道,把原先被现代化马路和楼群割裂成孤立分散的历史街区和文化区域连成一体”,这种以“整体性理念为指导,追求城市整体文化价值和可持续性发展,以实现全城保护的目的”的规划决策无疑也是十分科学和明智的。

让城市重新回到水边,就意味着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水脉”将得以在水城中全面复兴,这必将使绍兴古城重新恢复灵气、秀气和文气,并更加是座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的城市。

......余下全文>>

三:绍兴有什么文化特色?

绍兴,历史悠久,地灵人杰,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代,勾践立国称霸。秦行郡县,始置山阴县。南朝陈时,析为山阴、会稽两县,同城而治,直至清末。民国建元,撤府建县,合二为一,统名绍兴。1983年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体制,市、县并设,同驻越城。2001年绍兴县遂新建县城,迁址柯桥。 1982年,国务院公布绍兴市(县级,即绍兴县)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没有自然资源优势和国家投入的绍兴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分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深沉原因,我们认为绍兴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由此产生的地域精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地域文化包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治水文化。绍兴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几千年前,南有山洪之患,北有潮汐之害,人们为了生存,进行了数千年连续不断的治水斗争。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他忧国忧民,以治水为己任,十三个春秋,披星戴月,“三过家门而不入”。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领导绍兴人民开始围堤修筑鉴湖,鉴湖水利工程成为我国江南一带最古老的灌溉工程。东晋南朝时,会稽内史贺循主持疏凿西兴运河,既有利于灌溉,又有利于物资的集散。唐会稽县令李俊之主持增建海塘,长百余里;后又有汤绍恩主持兴建三江闸,抵御海潮,扩大耕地。至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围垦、90年代兴建标准海塘和本世纪初的围涂造田,更是谱写了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新篇章。绍兴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治河流、抗海潮、战山洪、改沼泽,围滩涂,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历尽千辛万苦,使远古时代的蛮荒之地逐渐变成了山明水秀的鱼米之乡,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名士文化。毛泽东诗句中的“鉴湖越台名士乡”点出了绍兴地域特色文化中的最重要的标志,那就是名士文化。大禹、勾践、范蠡、马臻、王羲之、陆游、王阳明、徐文长、蔡元培、鲁迅、秋瑾等,在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历代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数不胜数,此文化之精粹,即历代名人名士为民族之复兴,为国家之强盛,敢于上下求索,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思想先驱。他们一生追求的是真理和光明,追求的是民族、社会的文明进步,他们留下的思想、文化遗产,引导和激励后人去实现新的理想追求。此特色文化中,也包括了“师爷文化”,“绍兴师爷”作为地域性很强的历史群体,其主持正义的精神,以及善用法典的智谋,同样闪耀着名士文化的思想光芒。在名士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绍兴人重要的精神动力,也成为绍兴县地域形象的重要标志。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纺织文化。据有关专家研究认定,绍兴的纺织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时代。至四五千年前的大禹时代,将丝绸用于贡品已很普遍;二千五百年前越王勾践时代,蚕织业已举国为事,首度昌盛;隋朝时珍品脱颖,名重朝野;唐宋时,品量俱旺,产品以越罗总其名而风靡天下。新中国成立以后,历经恢复期、发展期、徘徊期。改革开放后,绍兴的纺织业开始走上复兴之路:机杼之声遍及城乡,轻纺市场雄居亚洲,五洲商贾汇集越地,交易信息辐射全球。被称为“夕阳产业”的纺织业在绍兴县人民的努力下,做大做强,精益求精,在设计、生产、染整、营销等各个方面乃至整个纺织业都实行了新的跨越,成为推动绍兴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打造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和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更成为跨越式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战略目标。从纺织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绍兴县人民咬定目标不放松、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个性和精神。外柔内刚、厚积......余下全文>>

四:关于绍兴的资料历史文化名人,

“悠悠

水,浓浓古越情”。绍兴以其

丰富、

风光秀丽、

诱人而著称于世,自古即为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素称“文物之邦、

”,是我国

之一。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朝,

为治水曾两次躬临绍兴,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胜迹。春秋战国时,

建都绍兴,

时,“越池”一度成为我国东部政治文化中心。汉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称吴州,唐朝又改称越州,南宋时改为绍兴府,沿袭至今。绍兴

,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政治家、

、文学家,如

、鲁迅、

、周恩来等。

一代文学

鲁迅的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绍兴文化浓郁的地方性色彩,

,从

到故乡的

,随处可见鲁迅文化中的

结。游览绍兴,也许就是一次鲁迅文化的怀旧之旅,站在河边,你可以看到戴着小毡帽的船夫以及戴着银

的玩童;迈进

,你可以尝尝正宗的

;回到乡间,去看一场传统的

……

绍兴就是这样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

。悠悠古纤道上,

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桥梁4000余座,构成典型的

景色。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泉飞成瀑,五折方下;

石景,

;兰亭以

而被称为书法胜地;

则因陆游、

的爱情悲剧使后来者嗟叹不已;此外还有唐代纤道,南

,明清

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绍兴

,以乌蓬船、乌毡帽、乌

为代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令人仰慕神往。

建置:

二十五年(前222),以故吴越地置

,郡治吴(今苏州)。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东巡至会稽,更名大越曰山阴,

名始此。吴黄龙元年(22*****山阴隶属

。此后郡时有分置,

治未变。

时(583~589)析

,置会稽县,山、会两县并设,同城而治始此(一说在永定年间)。隋开皇九年(58*****废山阴、

、始宁4县,入会稽县。唐

七年(62*****析会稽县,复置山阴县。翌年又废山阴,入会稽县,垂拱二年(68*****复置山阴县。

二年(76*****因刺史薛兼训之奏,撤山阴县并入会稽县。七年,因刺史陈少游之奏,复置山阴县。元和六年(81*****撤山阴县并入会稽县。十年复置山阴县。自南朝后期250余年间,山阴县七度置废。元和十年再置,山、会两县并设,始长期稳定,隶属越州。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

避金兵暂驻越州,州治山阴为临时首都。次年,

“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名始此。山阴、会稽两县属之。元至元十三年(12*****建两浙

,后废绍兴府为绍兴路,山、会仍其属县。朱元璋

(13*****改绍兴路为绍兴府,隶属依旧。清因明制。

十一年(18*****

攻占绍兴府,山阴、会稽两县属

。同治二年(18*****清军收复绍兴,山、会两县隶属复旧。

三年(19*****月,裁山、会两县,嗣以展缓至八月裁并,两县将印信档案缴府。民国元年(19*****月,废绍兴府,原山阴、会稽两县,改为

,隶属浙江

。三年,设会稽道于省县间,

隶属之。十六年,废道,

区属省。二十四年,设绍兴行政督察区于省县间,绍

隶属之。翌年,以数名区,绍

隶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三十年四月,日军陷绍兴,县政府先后迁至王坛,蒋村、裘村,政令仅及龙会、稽东两乡。6月,绍

区设伪乡镇联合会,次年6月,设汪伪绍

政府,属伪第五专署。三十四年8月,伪政权垮台。三十七年,第三行政督察区改编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绍兴县隶属之。

1949年5月7日,绍兴解放,

,绍兴县人民政府成立。属浙江省第十专署。10月,析绍兴县,置会稽县。城区设绍兴市(县级),11月,改第十专置......余下全文>>

五:绍兴历史文化简介20字绍兴的文化

大禹寝地,古越国都,西施故里,王谢侨乡,鲁迅故乡

六:绍兴文化该怎么介绍

绍兴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内含,是一座具有浓厚文化内含的著名水乡古镇。绍兴之中悠悠古道,拥有水乡人家的小桥流水,一座座石桥飞架在绿色晶莹的碧水古道之上,乌篷船悠然驶过,构成了一幅典型的水乡美景画卷。

绍兴文化古城就是一处美丽的江南水墨画,在粉墙,黑瓦和青石板的小城之中,弯弯曲曲的河道之帮是临水而立的人家,河岸之边依依杨柳随风舞动,还有革命文学家的诞生于此,给绍兴古城增添了更为浓郁的文化气息,古色古香的建筑,都在预示着绍兴古城的文化底蕴。鲁迅笔下的各色景点和人物也是绍兴旅游之中最为特色的景点之一。 咸亨酒店就是鲁迅笔下孔乙己经常出没的地方,在绍兴古城之中就真的有这样的酒家,并且完好的保存了下来,称为了当今绍兴文化旅游之中的名胜景点之一。

在古街之中的咸亨酒店的门前就有一座孔乙己的雕像,就靠在柜台之上来一碗黄酒,放一碟茴香豆,把游客带入了鲁迅的文章之中。。。。。。

绍兴的黄酒就像绍兴的历史文化一样源远流长,酿酒工艺也独特的,并且绍兴之人几乎都可以酿造黄酒,并且家家做酒、年年做酒。正规的黄酒酿造要经过浸米、蒸饭、摊饭、落缸、发酵、开耙、灌坛、压榨、煎酒这几道工序。绍兴的东浦人自家酿酒却没有这许多步骤,但浓郁的酒香却是相同的,同样渗入了这座古镇的空气中,渗入了酒乡每一个人内心中。】

七:绍兴的历史文化底蕴?

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绍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繁华富庶、山水驰名,又兼具王城气度和风流气质,堪称中国美学典范

八:绍兴的历史文化,绍兴历史名人有哪些?

2012-4-25 20:46 载入修鹏 | 一级

舜、大禹、勾践、西施、欧冶子、王充、马臻、嵇康、王羲之、谢安、王献之、梁祝、谢灵运、陆游、王冕、徐渭、陈洪绶、章学诚、任伯年、蔡元培、徐锡麟、秋瑾、经亨颐、陶成章、刘大白、鲁迅、马寅初、邵力子、马一浮、胡兰成、许寿裳、周作人、周建人、竺可桢、陈建功、罚文澜、孙伏园、金岳霖、吴觉农、任光、俞平伯、钱三强、胡海牙、经叔平、袁雪芬、谢晋、王文娟、曾培炎、俞正声、宋卫平、章金莱、马晓春、陈天桥、孟关良 赞同0| 评论

还有周恩来,此人祖籍绍兴。

九:历史上最著名的绍兴人是谁?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是世界文豪鲁迅先生的故里。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并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和2008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是全国十强市,十强县双十强城市。也是全国著名的全球纺织城与世界纺织品贸易中心。

鲁迅 (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马一浮(1883-1967)

中国学者、诗人、书法家。名浮,字太渊,后字一浮。号湛翁,晚号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

钱三强(1913~1992)

核物理学家。原籍湖州,生于绍兴。

竺可桢(1890~1974)

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教育家。字藕舫,又名绍荣、烈祖、兆熊。绍兴上虞市人。

周建人(1888~1984)

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原名松寿,字乔峰,笔名克土、高山等。鲁迅三弟。绍兴人。

许寿裳(1883~1948)

教育家。字季黻,号上遂。绍兴人。

马寅初(1882~1982)

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绍兴人。

邵力子(1881~1967)

政治活动家、学者。原名夙寿,字仲辉,笔名景墨、闻泰。绍兴陶堰人。

陶成章(1878~1912)

民主革命家。字焕卿,笔名汉思、巽言,化名起东、会稽先生。绍兴人。

秋瑾(1875~1907)

民主革命家。女,字璇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绍兴人。

徐锡麟(1873~1907)

民主革命家。字伯荪,别号光汉子。绍兴东浦人。

蔡元培(1868~1940)

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绍兴人。

任伯年(1840~1895)

清代画家。初名泣,又名润颐,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字伯年,以字行。绍兴县人。

徐树兰(1838~1902)

近代图书馆事业开创者。字仲凡,号检庵。绍兴县人。

文种(?~前467)

春秋末期越国大夫。字少禽(一说子禽)。

赵晔

生卒年待考。东汉学者。字长君。绍兴人。

王羲之(303~361,又作303~379,307~365,321~379)

晋代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酓(今山东临沂)。西晋末,随晋室南迁,慕会稽(今浙江绍兴)山水,定居山阴。

陆游(1125~1210)

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绍兴人。

王守仁(1472~1528)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子。先祖世居山阴,后徙余姚,幼年全家迁回山阴。

徐渭(1521~1593)

明文学家、书画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山阴布衣,或署田水月。绍兴人。

姚长子(1522~1555)

明代抗倭英雄。绍兴独山村人。

王端淑

生卒年待考。明末清初才女。王思任次女,字玉映,号映然子,又号青芜子。绍兴县人。

章学诚(1738~1801)

清代史学理论家和方志学家。原名文酕。文镳,字实斋,号少岩。绍兴人。

具体的可以参考:baike.baidu.com/view/41012.htm...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