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目录
绪论一、“文化”界说二、“中医”界说三、传统文化与中医的关系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与中医学关系的意义第一章 传统易学与中医第一节 易学内容一、《周易》的构成二、“周易”的含义三、《周易》的性质四、《周易》的哲学意义第二节 医易同源一、医易的始祖与成书二、医易同源的实践活动三、医易同源的哲学思想基础四、医易妙用第三节 易道与中医阴阳学说一、易以道阴阳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原理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具体应用四、阴阳学说在《伤寒论》中的运用第四节 象思维与传统医学一、整体性思维二、功能性思维三、形象性思维四、变易性思维第五节 《周易》三才观与中医天人相应观一、《周易》三才论二、人与自然界三、人与社会四、人身小宇宙第六节 易道与中医组方用药一、三才封髓丹二、交泰丸三、清震汤第二章 道家思想与中医第一节 道家宇宙观与中医整体观一、道家宇宙观与整体观二、阴阳之道与道统万物三、气之聚散与中医四、道家和谐观与中医调养观第二节 道家思想与中医身心观一、道家哲学境界与中医形神观二、道家知慧境界与中医清心养神观三、道家宽让境界与中医顺应观四、道家社会理想与中医和谐观五、道家心灵净化与中医养生观第三节 中医术语命名与道家道教思想一、命名源于归真返朴思想二、命名体现道家养生学说三、命名反映宗教思想四、化裁典故传说五、借用相关词语第三章 元气论与中医第一节 中国古代元气论一、太初与气二、“道生一”与“阴阳之气”三、“精气”说的产生与发展四、“元气”说的产生与发展……第四章 儒家文化与中医第五章 佛教与中医第六章 语言阐释与中医第七章 古典文学与中医第八章 性命情性与中医第九章 饮食文化与中医第十章 气功与中医后叙主要参考文献
二:从传统文化的角度 中国到底该不该废除中医
取消中医就是取消传统文化
主持人:任华南
特邀嘉宾:
刘弘章:《刘太医谈养生》作者,中国金朝医学家刘元素第33代后裔、医学双博士
王岩:军委保健办专职保健医生、医学博士
一个“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的网络签名活动,近来在各大网站上炒得沸沸扬扬,中医、中药又一次进入了公众视野。虽然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在10月10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此说法已经予以驳斥,作为中医药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明确表示了不同意见,但是公众对于中医药的态度以及中医在医学中到底存有多大的价值,仍旧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中医、中药广受争议的当下,一本叫《刘太医谈养生》的中医养生书却迅速攀升至各排行榜的前列,并将大众的视线引导到中医养生的问题上。作者刘弘章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是中国金朝医学家刘元素的第33代后裔,对中西医治疗方法有较多的接触和研究。
《刘太医谈养生》是“刘太医系列”的第一本,这一系列总共六本书,分别是《刘太医谈养生》、《病是自家生》、《是药三分毒》、《一步错百步歪》、《有病早知道》和《看病不求人》。《病是自家生》也已出版。刘弘章说,他想通过六本丛书全面阐释中医养生之道,对中医这项重要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希望读者通过这些养生方法预防疾病。
取消中医就是取消优秀的传统文化
主持人:您出身中医世家,但是在教育经历中,您学的是西医,在您多年对中西医的研究、对比中,您觉得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刘弘章:西医是西方医学的简称,主要手法是防疫、诊断、手术、抢救,但是对于慢性病却束手无策。而中医等所有民族的医学都是在慢性病治疗和疾病预防方面较为有效,这对西医是一个补充。因此,中西医可以并存分用。并且中医的独到之处还在于它强调养生,这是中医所特有的。
主持人:面对取消中医的呼声,卫生部近日明确阐明了“中医是国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的看法。您认为中医具有怎样的不可替代价值?
刘弘章:中医实际上是汉族医学,从这一点来说,更应该叫汉医。全世界有2070个民族,有337个民族医学,中国大陆有56个民族,有33个民族医学。每个民族的医学都与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有关系。因此,中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文化本身不是谁想取消就取消得了的,它有着内在的传承性。
况且中医同百家姓、汉语、汉字一样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为什么要有百家姓?为什么要有汉字?因此取消中医是不可能的。取消中医就是取消汉族文化。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很重视民族医学,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每年10月22日定为“世界传统医药日”。
建立主动医疗模式是可以不得病的
主持人:您在书中这样写道:“认为人老珠黄,必定生病,是不懂养生之道。正确使用养生之道,就能一辈子不得大病,就能一辈子头脑灵活,精力充沛。”养生真的能够起到这种奇妙的作用?
刘弘章:“三分治七分养”历来是中国人的口头语,这足以说明养生之道早已深入人心。养生不仅是健康人预防疾病的方法,也是没有使用养生之道而生病之人的基础治疗方法。中医三千年来主要讲求的一是胃气、二是食疗。“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要强调提升胃气;食疗则是针对性的养生、补充相应的营养、纠正错误的生活方式。
我在书中主要就是强调建立主动医疗模式,就是说人应当自己去预防疾病,自己去治疗一些小病、慢性病,而我们现在采用的是被动医疗模式,把自己交给医生,医生说有病就有病,医生怎么治就怎么治。然而医生不......余下全文>>
三:怎么理解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整体观念,该观念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而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另一基本特点即辩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中医学理论构建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之上;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大约从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启蒙,到春秋战国(公元前770 - 公元前221)时期就已构建了中医系统理论。中医药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紧紧地伴随着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的启蒙、发展、演化与变迁的这一历程。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8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海波
五:中医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吗
属于,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承载着中国古往今来人们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当然属于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传承。
六:简述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的关系
中医学与传统文化的特殊关系
中医学直接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思想的关系尤为密切,二者唇齿相依,这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那么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呢?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远古或较久以前在中国区域内产生和发展的,世代流传至今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学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中庸等思想;道家的祸福相倚,对立统一,沉静无为等思想;佛教中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思想,均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起步与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
在科技发展受到很大局限的古代,人们无法把握微观世界,但对宏观世界的把握是准确到位的,并且这种把握甚至超出了肉眼范围囊括了整个宇宙世界。在中国古代的认知论中,微观就是宏观,“一花一菩提,一叶一世界”,宏观与微观等同,认知方式是一致的。宏观世界是人类能够认知的一切可想象事物的总和,所以传统文化强调认知的立足点、出发点,重视观察角度,以自我为中心,“格物致知”,穷究其理;以“心”为轴心,“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这些观点直接渗入了中医理论。中医注重整体调节,阴阳调和,辨证施治,力求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诊治时对人不对病,审证再求因,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用药讲求君臣佐使,升降有度,出入有序,广用和法,慎用攻法……
然而,人的认知能力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总是有限的,由于认知手段的局限,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是很局限的,充满怀疑、矛盾和力不从心的感觉,既无法用精确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客观世界,更无法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只能从理论到理论,一路穷推。表现在中医学上,就是理论内涵的不确定和外延的无限扩大。理论上的自圆其说,无可证伪和解释的模棱两可、歧路百出,这些都长期为人所之诟病,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日益倾向于内省而外纳不足,中医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脱节,这一切都成为后来传统文化反思大潮中中医频遭非议的致命伤。
参考资料:news.med321.com/...7.html
七:中医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医养生把人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待,注重各方面的联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八:中医传统5大医术是什么
应该是中医传统的六大医术,通常是指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
九: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答案有吗
中医药当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探究的就是人,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