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语言学用课应当怎么教以散步的教学设计为例 详细??

“语言学用课”应当怎么教?—— —以《散步》的教学设计为例■ 程韶荣阅读课怎么教,我们常常大而化之地采取文学赏析课的一种模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走出文本,结果是语文课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让学生味同嚼蜡,所得甚微。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淡化对课型的认识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关于阅读课的课型,似乎没有定论,各家说法不一 余映潮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将阅读课分为四组:第一组,教读课,自读课;第二组,朗读课,说读课;第三组,语言学用课,文学欣赏课;第四组,学法指导课,探究性学习课 ①其中第三组最值得关注 语文课究竟是文学课还是语言课,还是二者交融的课,还是其他什么课,历来争论不休 但较多的声音和实际教学更倾向于文学课,因而往往忽略、轻视、疏远了语言课,很少见到“语言学用”的课型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新的“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语言学用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由此看来,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是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但重文学欣赏而轻语言学用的现象普遍存在 有鉴于此,我们邀请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王秀娟老师专门设计了一节《散步》的语言学用课,以进行这方面的专门探索 《散步》在苏教版教材中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型是自读课文 作为散文的自读课如何进行语言学用的训练呢? 王秀娟老师最初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但由于是第一次尝试,不知语言学用的课究竟该如何上,所以大思路 大框架还是跳不出文学欣赏课的模式 初稿由三个板块构成:一是点评人物,触摸亲情 重在讨论慈祥的母亲,贤惠的妻子,孝顺的“我”,活泼可爱的儿子这一家人,最后归结到浓浓的亲情 二是探究分歧,感受责任 主要围绕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然后转到中年人的责任上,再联系现实进行讨论 三是欣赏美景,感悟生命 教者抓住开头对初春美景的描写,品味用得精妙的词语,品味“景语”中的“情语”,从而感悟生命的生生不息 教者对语言的学用问题是想落实的,除了第三板块对词语的欣赏品味之外,第一板块在点评人物时正好涉及几个对称句,就此讲析其特点,并让学生寻找类似的句子 语言学用与内容赏析出现“油水分离”的现象,至于训练也仅仅到朗读的层面为止 这一处教学环节的安排,显然有一种硬贴上去的感觉,是为“学用”而“学用”,与前后教学环节不协调,不自然 我们建议她大胆重新设计,一定要强化 凸显“语言学用”的特点,淡化对文本内容的分析 第二稿在保持原来三个板块的基础上作了以下调整:第一板块突出了“整体匀称的句式”,其中对句式进行了新的分类—— —景物描写句 人物描写句 记叙性的句子 议论性的句子等,归纳对称句在描写 叙述 议论 抒情方面的不同作理念·观点说文论语 /zhanglei206@263.n t 17 2011. 8 用,让学生当堂摘录到积累卡中(卡的内容包括好词、佳句和美段的摘录和赏析);第二板块仍然为内容分析;第三板块改为美点寻踪,就开头写景部分品味,让学生抓住一些词语慢慢发现其中的妙处,如有点有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等。 这次调整在语言学用上是进了一大步,板书也赫然出现“饱含深情的词语、整体匀称的句式、 诗情画意的段落”, 但内容的理解用时过少,而且常常被人为割断;有时是“赤裸裸地”孤立地进行语言的品味, 未能与赏析内容自然交融。 这是在调整中矫枉过正的正常反应,需要再次......余下全文>>

二:如何做教学设计与反思有具体的教学设计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三: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课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科普知识性的课文,对于水的多种变化,多数二年级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也很少仔细观察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所以在板书上,我采用简单的简笔画出水变成云、雨、雹子、雪等不同形态的图画,学生易于理解,可以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用“挑战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了解气象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