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结对帮扶方案

一:小学教师结对帮扶的措施怎么写?

1、学习方面

2、生活方面

3、心理健康教育

4、家庭回访

二:教师党员帮扶内容怎么写

学校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方案

为进一步组织实施好“结对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动员揣大党员切实关心群众生活,从身边事做起,从群众需要着手,坚持不懈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现对全系统共产党员帮扶学校、困难家庭、学生结对活动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内容

1、由学校党委组织一次结对帮扶仪式,明确各党员干部的帮扶任务。

2、建立帮扶长效机制。落实好“五个一”,即每个党员至少结对帮扶一个学生或一户困难家庭,每个党支部至少结对帮扶一个学校,党员上门指导、看望学校、困难家庭、学生每半年至少一次,每年送温暖至少一次,为每个学校或困难家庭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与“艰苦创业、安居乐业、完成学业、提高成绩、转变思想”等方面至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二、实施办法

1、摸清情况。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实施,采取上门走访了解所结对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归类。

2、制定方案。建立帮扶对象档案,根据不同帮扶对象的主要需求,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明确帮扶任务,落实帮扶责任人。

3、考核验收。7月1日前,各支部必须上报结对帮扶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今后学校党委每半年检查一次。

三、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系统各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结对帮扶工作,把它作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要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发动到位、帮扶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举行结对仪式、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简报、网站、新闻媒体等宣传手段,进行广泛宣传发动,使党员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目的和要求,从而自觉响应号召,积极主动参与,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赞誉。

3、紧贴实际,注重实效。帮扶方案,要力求实效,切实可行;帮扶过程,要抓住重点,培养典型,总结经验,及时推广;档案齐全,要建立帮扶对象档案,每次活动要作好详细记录,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

党员老师结对帮扶“三困”学生

【字号 大 中 小】  2009年01月04日 10:09:31  来源: 苏州日报

金阊区“七一阳光幸福少年行动计划”经过半年落实,日前亮出实绩:全区251名党员教师与175名学生结对帮困,给学业困难、家庭贫困和心理亚健康的“三困”学生及他们的家长、家庭送去了阳光和微笑。

“七一阳光幸福少年行动计划”是金阊区教育文体局去年新推的党建特色项目。据了解,这个帮困项目覆盖了该区3种类型的学生,即贫困生、学习困难的学困生和心理缺少阳光的心困生。实施过程中,根据区域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该项目突出了学习帮困和心理帮困。在教师们结对帮助的175名学生中,有学困生126人、心困生36人、贫困生13人,而在36名心困生中,有20人同时又是学困生。

心困生、学困生多于贫困生的这一帮困格局,使老师们在帮扶中倾注了更多的爱心,同时也需更讲究科学性。金阊区教育文体局党委书记毛泉兴介绍说,虽然老师对结对的学生已相当熟悉,但为使帮扶更有针对性,老师多次家访,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取得家长的支持,然后再制定帮扶方案,而在落实中,老师步步有记录,家长定期有反馈,根据学生的变化不断优化方案,使帮扶落到实处。

记者在留园中心小学了解到,这学期全校10位党员教师与10名学生结成了帮困对子,每对师生都有一本记录本,首页是因人而异的帮扶计划,末页是家长意见,中间是图文俱全的帮扶记录。从去年9月到现在,10位老师坚持天天同学生交流,分析他们的......余下全文>>

三:精准扶贫帮扶措施有哪些

实施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情况千差万别,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应从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出发,因村因户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一村一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实行扶贫对象“双向全覆盖”,做到每位干部都参与帮扶贫困户,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帮扶服务。

一是结对帮扶。坚持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下简称“三送”)为抓手,积极开展“三送”干部结对帮扶。驻点“三送”干部每名干部帮扶3-5户,积极开展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扶贫对象活动。即在职的市级领导干部、各县(市、区)在职正副县级领导、市直、驻市单位“一把手”分别结对帮扶贫困户3户;市直、驻市单位副县(处)级领导干部、县(市、区)直和驻县(市、区)单位及各乡(镇)在职的正副科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2户;市、县(市、区)直及各乡(镇)在职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1户。

二是产业帮扶。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积极性的扶贫对象,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动员扶贫对象以土地、山场、水面及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入股的形式参与到扶贫经济实体中来,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发展1-2项种、养殖业或旅游服务业,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特别注重同步发展专业合作社,以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水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三是移民搬迁帮扶。按照自愿原则,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整合生态移民、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对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极差、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和村落实施移民搬迁。结合“进城进园”、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项目,重点把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人口安置在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等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改善生活环境和就业条件,提升发展能力。通过对口培训、定向定点招工等形式,引导贫困人口向中心镇、工业园区转移,把发展特色产业与招工就业有机结合,切实解决好搬迁户的后续发展问题。

四是技能培训帮扶。以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为载体,以提高农民应用果业生产先进技术水平、提高农民谋生手段为主要内容,整合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以及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为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

五是基础设施帮扶。对贫困村每村每年安排10万元以上整村推进扶贫资金,有效整合相关涉农资金,重点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严重滞后的地方,帮助改善通路、通电、通水条件,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建设,打造一批整村推进扶贫示范村,解决产业发展难、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

六是合作社带动帮扶。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贫困户以土地、山林、草地、水域、劳动力等资源入股或流转的方式,引导贫困户参与发展产业。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或产业资金扶持。通过示范带动实现脱贫。

七是保障帮扶。对帮扶对象中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条件的,及时落实相关政策,给予相应救助。对符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帮扶对象,优先安排土坯房改造,做好“一对一、全覆盖”的帮建工作,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实施精准扶贫,应当落实帮扶到户责任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实施扶贫对象“一对一”脱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民生工程,更是重要的政治任务。为确保......余下全文>>

四:如何着力加强教育脱贫?

一、国家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为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

二、国家将全面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快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努力办好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和远程教育。建立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度。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

三、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为贫困地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类本专科学生,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建立家庭、学校、基层组织、政府和社会力量相衔接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改善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双语教学体系,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积极发展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职业教育,加强民族地区师资培训。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五:浅谈如何帮扶和关爱困难儿童健康成长

笔者认为,关爱和帮扶困难儿童,看似简单,但是又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容易。这是一条艰辛、漫长、充满挑战的路,除了需要极大的热情和恒心,正确把握走访的方式方法和帮扶的技巧,同样十分重要。 一、困难儿童的现实思想现状 困难儿童因家境贫困、家庭成员不健全等各种原因,和同龄的孩子相比,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在思想方面显得过于成熟,部分儿童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正规的日常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言行,对自身的成长发育非常不利,主要表现如下: (一)因缺乏关爱导致性格内向。我支队实施帮扶的困难儿童大多数属于家庭成员不健全,有的缺少爸爸,有的缺少妈妈,因为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的关爱,严重缺失来自父母的关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不同于父母的关爱,这些困难儿童一遇到麻烦和问题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还有的小孩则表现为脾气暴躁、容易冲动、极易发怒,常常将无端的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无法正常地与身边的同学或同龄人交朋友。 (二)因家境贫困产生心理自卑。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喜欢把“爸爸妈妈的工作、自己的玩具和零花钱”拿来作比较,家境困难的儿童,可能会因为一件新衣、一双新鞋、一件玩具,让自己感到比不上其他小朋友,如果在这个阶段不进行良好有效的诱导,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在不断的比较当中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 (三)因孤单独处形成抑郁情绪。有的困难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家中的老人因年龄差距过大,在沟通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经常一个人独处的孩子,长期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容易在家里感到失落感到孤独感,近而产生一定的抑郁情绪。有的儿童会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心理。较为极端的小孩甚至对社会产生怨恨、对人生产生怀疑。 二、多措并举让困难儿童健康成长 关爱困难儿童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一名边防民警,我们同样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们,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在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下健康成长,让他们拥有同样的幸福童年、同样的精彩人生。笔者结合公安边防基层工作,认为做好关爱和帮扶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建立档案,掌握情况。根据工作任务,在走访之初就要摸清困难儿童的基本情况,并为每个结对帮扶的对象建立了动态档案,其主要内容为:父母(监管人)姓名、老师的姓名电话、儿童基本情况、家庭详细住址、联系方式(电话)以及家庭经济收入来源等情况。把民警(帮扶人)的联系方式告诉小孩及其监护人,以便随时保持联系。同时,要适时根据困难儿童的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与小孩家长、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渠道,形成以帮扶儿童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 (二)笑脸相迎,注意细节。给帮扶儿童留下美好的第一映像,是成功开展帮扶的重要前提条件。当我们第一次到达一个帮扶儿童家里时,对于小孩子来讲既是新鲜的,也是突然的,家里的大人会高兴地欢迎我们的到来,甚至是感激的,因为他们理解我们的行为。可是对于孩子来讲,他们是有疑问的,他们会想,这些人为什么要来我家看我?他们这是要干什么?这个时候,如果冒然行事、不讲究方式方法,急着上去亲近孩子,上去拉孩子的手或者抚摸孩子的头,孩子往往表现出来的是反感、躲闪和不理解。所以说,帮扶民警第一次进门时的形象和说话的语气要十分注意,说话要得体大方、细声和气,要面带笑容、心情愉悦,让人觉得亲切,让小孩愿意与你交流。同时,在走访前要多做功课,找与帮扶儿童亲近的人......余下全文>>

六:如何创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包括方案 内容}的说明 总结 活动安排

一、指导思想: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我将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又能育新人的班级文化体系,建设富有特色的和谐班级。

二、总体目标

让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形成健康、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是我们班一个努力方向。

三、工作措施:

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提高班级凝聚力。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

主要措施:

①布置好教室卫生角与图书角。要求: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分类存放,贴环保标语;图书角挂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书籍供学生阅读。

②用好 “张贴栏”,主要用于规范张贴学生操行统计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制度等内容。

③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整洁,清除课桌文化(指在课桌上乱刻画)。

④可以在课桌右边统一张贴上“目标文化”,学生的书籍摆放要整齐,讲桌桌面耿里面的清洁卫生。

⑤教室前黑板上方张贴(悬挂)国旗,两侧或下面贴班训。要求能够体现班级特色、个性。

⑥教室后面黑板的一边设置一个板块是: “智慧人生”,每天一位学生写上三两句名言或自己的人生心得或是 “班级寄语”,每天一位学生写上自己对班级同学最想说的一句话,加强学生间的了解交流。内容要求学生每周摘录,有专人负责对内容定期检查。

⑦后门与窗户之间的墙壁可贴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或优秀的文章等,鼓励学生,也能增添班级文化气息。

七:急急急!!!!关于美术系 先进教师对不积极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教育计划实施过程的记录、总结

临近期末,****召开教职工大会对开学以来“一对一”帮扶学困生工作,进行了阶段总结。

“一对一”帮扶工作作为加强师德建设,办人民满意教育,做人民满意教师的重要内容,我校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全面实施,使帮扶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收到了比较好的效应,从而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3 ^. F5 m: f5 `& s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9 n& [+ a4 Q! F k/ z7 _

为了开展好帮扶工作,学校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帮扶工作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帮扶工作,并制定了符合学校情况,切实可行的学校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教师学习市局的有关文件,提高教师对开展活动的认识,使教师明确帮扶活动的重要意义,积极的深入到活动之中,学校专门召开了一对一帮扶工作动员大会,并于3月16日举行了一对一帮扶工作启动仪式。仪式上学校领导对帮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明确了帮扶工作的任务的目标,在全校形式氛围,造出了声势。 / m' K3 d( b" u, H. m% P

二、认真组织,规范管理 6 f9 D4 ?( g- p6 V' ~, g

为了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我校认真按照帮扶方案组织实施,使每一位需要帮扶的学生受到帮扶,学校在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摸底后,确定了帮扶对象,并登记造册,每位受帮扶学生的基本情况,如爱好性格、存在的问题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印发了帮扶记录、帮扶内容、过程、效果、反思和帮扶目标等都作了详细规定,规范了帮扶工作的要求,使每位教师明确了工作的内容和目标。

我校的帮扶工作实行全员参与,每位教职工负责一名学困生的帮扶,我校还发挥我校关工委的优势,使他们也参与到帮扶工作之中,关工委的同志,也确定了帮扶对象。我校共有126名学生受到帮扶。我们还加强了帮扶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教师开展工作,我们每月检查一次帮扶记录,并在全校大会上进行总结,对认真帮教的教师进行表扬,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使帮扶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起来。

三、全面实施,效果明显 7 [( x0 W4 a" j4 T" \9 V3 L2 i& J

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全校教职工积极的投入到帮扶工作之中,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的开展工作,每位教师都主动与结对学生进行了谈话,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判定近期目标,向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每位教师都采取各种方式,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帮教。如:秦华老师帮教的一年二班兰笑宁同学学习比较困难,秦华老师每天中午带饭,给该生进行辅导,遇到不会的问题,她就先向其它教师请教,然后再辅导学生,该生的期中考试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张振云老师了解到帮教家庭生活的困难,就给该生买了学习用品,使该生深受感动,表示一定要勤奋学习,回报老师。王延主任、张艳玲老师等许多老师都为帮扶对象进行了资助,这些行为对学生,在精神上给予的鼓励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我校关工委付友主任,姜贵川老师也多次到校对所帮扶进行谈话,并及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看到老人不辞苦到家对学生进行教育,深受感动,学生也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现在该生不仅能够认真学习,而且还帮助班主任管理班级。

帮扶工作中,教师们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填写帮扶记录,及时进行总结、反思,修正工作方法,例孔鑫老师在帮扶反思中到:“对于好学的孩子,若是家庭有困难,一定要及时与之沟通,减轻心理压力。”在帮扶一得中,耿秀英老师写到“为学困生在学习中受......余下全文>>

八:在结对认亲活动中三定和四做到分别指的是什么

结对认亲实施方案一、结对主体和对象(一)结对主体。全县干部职工20XX人(包括省州驻雅各单位和驻军部队)。(二)对象。全县农牧民8396户41413人。二、结对认亲的原则及方式(一)结对认亲原则。采取属地结对、对口联系结对、组织调配结对和干部亲属结对原则。(二)结对认亲方式。一是属地就近结对。乡镇干部职工(含驻乡所有财政供养在岗人员、片区工委干部职工)与本地农牧户结对;县级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与对口联系乡镇农牧户结对。二是对口联系结对。县级领导与联系点结对。三是组织调配结对。调配县级机关干部职工与各乡镇没有结对完的农牧户结对。四是干部亲属结对。干部职工与自己农村直系亲属结对并填写认亲卡,不计算在结对户数中。三、结对认亲户数每名县级干部结对8户(含非领导职务);乡镇每名干部职工每人结对10户,每名教师、医生结对3户;各县级机关(含省、州属企事业单位和驻军部队)每名科级干部结对5户,一般干部职工每人结对4户。干部职工与自己在农村的直系亲属结对,不计算在结对户数中。确保每名干部职工有结对帮扶对象,每户农牧民有干部职工结对。各单位原则上采取集中联户结对方式,一定3年不变。四、结对认亲任务访民情。了解结对户思想动态、家庭状况、党的惠民资金落实情况。顺民意。排查矛盾,化解积怨,疏导情绪。解民忧。帮助出主意,积极想法,尽力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促民安。开展“爱国、守法、团结、感恩”宣传活动,引导群众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助民富。拓宽致富渠道,崇尚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助脱贫致富。每名干部职工每年到结对农牧户家中开展帮扶等工作不少于4次,住宿2晚以上,帮助结对户解决1件以上现实困难和问题。五、相关要求(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雅江县干部职工“结对认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公室在县委组织部,具体负责“结对认亲”活动的开展。(二)领导带头,搞好示范。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与生产生活状况较差的农牧户结对,带头深入贫困农牧户家中开展活动,带头解决结对户的实际困难。(三)明确任务,履行职责。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对认亲”工作,年初有工作计划,年终有工作总结。县级机关干部职工在“结对认亲”工作中,要记好民情日记,建立好“结对认亲”管理台账,认真填写“结对认亲”卡。要深入农牧户家中,帮助结对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每年为联系群众1—2件实事。(四)加强指导,督促检查。“结对认亲”活动领导小组要根据自身实际,加强指导,对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分层指导;会同县委县政府目标加强对各部门、乡镇干部职工“结对认亲”活动的督促检查,了解进展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提出工作要求;把“结对认亲”活动与日常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五)做好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简报、网络等宣传阵地,交流开展“结对认亲”活动的情况、做法和经验,全面展示“结对认亲”活动中形成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进一步激发推动新时期下群众工作的干劲,尊重宣传规律,突出政治性、政策性和导向性,掌握节奏,注重实效,确保“结对认亲”活动的深入开展。篇二:结对认亲互动帮亲活动的实施方案(1937字)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作风建设,促进公室干部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把“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结合实际,现就在公室干部中开展“结对认亲、互动帮亲”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活动目标以结亲帮扶对象“生活有所依、子女有学上、患病有医就、老来有所养、致富有项目、权益有保障”为目标,创新扶贫帮困......余下全文>>

九:南江县的贫困标准有那些,帮扶政策怎么实施

一是编制了《南江县贫困户和贫困村总体脱贫规划(2015年-2018年)》, 全面理清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落实目标措施、明确工作责任,确保 全县2.2万户、7.74万人贫困人口按期脱贫 。

二是坚持三个全覆盖。 小额信贷全覆盖。 加大金融扶贫工作指导力度,快速推进小额信贷扩面工作, 由县财政建立1500万风险基金,与县邮储银行合作, 首创无抵押“扶贫惠农贷”, 并在天池镇栗园村、沙河镇星光村、红光镇柏山村、黑潭乡锅口村成功试点,目前,已推广至20个贫困村,完成了全县 2.5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信用 评级,授信2.31万户,授信额度7.85亿元 , 已 累计 向599户贫困户 放贷 1185万元。 力争9月底前,156个贫困村全部实施扶贫小额信贷项目,年底前实现全县所有村全覆盖。 实现放贷1亿元以上。 雨露计划全覆盖。 加快雨露计划申报力度, 采取网上申报、数据管理模式,积极争取资金,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就读中(高)职学生实现全覆盖。 自 2012年秋季—2014年春季以来,省下达雨露计划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共1161.71万元,累计补助贫困家庭学生10561人次,其中:中职学生7788人次、高职学生2773人次。目前正在开展2014-2015学年雨露计划申报工作,8月底全面完成雨露计划网上申报、审核、公示及资金拨付。 贷款贴息全覆盖。 年初,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切块资金80万, 对符合贴息条件的贫困户给予贷款贴息全覆盖。目前,已经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专合组织39个的前期资料审核工作,贴息贷款达2874万元,贴息金额36.8万元。

三是抓好数据统计分析。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将贫困人口统计到户到人,全面开展贫困人口复核,为精准扶持打好基础。

三、驻村帮扶推进情况

一是根据市委市政府新一轮深化驻村帮扶工作安排部署,市上挂联贫困村20个,下派第一书记20个,县级单位挂联贫困村136个,下派第一书记136个。 分户落实党员干部帮扶,由县乡两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12128名党员干部通过“一帮一”、“一帮多”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结对帮扶。

二是下派第一书记要“五帮”:一帮思想信心,二帮发展规划,三帮项目技术,四帮致富减贫,五帮新型主体。 对贫困村帮扶做到“六个一”:帮助贫困村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发展一个规模化的支柱产业、构建一套通畅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规划建设一个功能配套的聚居点、建立一笔扶贫惠民小额贷款专项基金、探索总结一套有效的精准扶贫机制。对贫困户帮扶做到 “五个一批”和“五到户”: 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五个一批”, 脱贫规划落实到户、增收项目落实到户、干部帮扶落实到户、技术培训落实到户、收入核算落实到户。

三是今年以来,省、市、县三级帮扶部门已为帮扶村落实发展项目272个,帮扶资金和物资达到7690万元。年终按照20个部门、30名个人进行年度 表彰奖励。

四、红鱼洞水库移民安置情况

十:留守儿童之家实施方案

2010年留守儿童

城关中心校家长学校

2010年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城关中心校家长学校

濉溪县城关中心校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主要依托城关中心校家长学校,2005年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并与2006年成立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小组先后申报省市国家级课四个,其中《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市级课题与2008年结题。课题组一直在做留守儿童的研究,依据课题研究组的研究表明:全镇1142名留守儿童,分布在2所初中14所小学中,这些留守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部分留守学生心理孤僻自卑,亲情失落,心理失衡。

城关中心校依靠家长学校坚持做到管理上不盲目,教育上不松懈,把“留守学生”的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走近“留守学生”,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

城关中心校家长学校在县教育局、关工委领导下,镇关工委的悉心关怀礌,中心校关工委的具体指导下,一年来一切工作都积极、有序、扎实地进行,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学校各部门的协调和帮助下,基完成了家长学校与教学的协调工作,有全面做好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工作,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及同仁们的一致好评和肯定。下面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 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有序地推动关爱工作

城关中心校家长学校已走过十二个年头,积累丰富的经验,现在原来的办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机构。组建了以镇委副书记周金华为组长,镇组织部部长王勇、中心校校长马廷军为副组长,李志成、曹自亮、陈伟、杨发田、丁晓磊、邹畅、郜炳兰、刘福东为成员的留守儿童领导小组。组建了分管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五老”相结合的关爱群体,构建了社区、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三结合”教育网络。依据学校的总体教育教学思路,共同商讨制订了关爱教育计划,确定了“中学生青春期教育”、 “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教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学习家庭、做智慧家长”、“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教学内容,确立了提升家教水平的总体教学思路和做好家教辅助的工作思路。开展了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为主题,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以弥补“留守儿童”感情缺失、提高道德素养为内容,坚持“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了“六牵手”结对关爱行动,努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和谐氛围,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明确了工作目标,制定了各种制度,在具体的关爱过程中,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组织作用、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作用,积极调动“五老”的参与性,确保了课程计划的实施和各种活动的开展。针对家长委员提出的“关注流动子女,留守儿童的提议和上级对流动子女和留守儿童有关规定,经研究同意批准,家长学校成立了以马廷军为组长的留守儿童教育中心,设立“留守儿童、流动子女教育”办公室,在省市县的统一领导下,中心建立了3个高标准的“留守儿童之家”。研究制定了流动子女、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开辟留守儿童活动基地,使留守儿童、流动子女工作更加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从而使关爱工作做到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愈加彰显家教关爱成效

课题研究组从1142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中,分析归为四类:1、由于家庭成员相对不完整造成的心理......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