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哪首诗
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胸有,比喻学于成。气:表于外的精神气色。华:丰盈而实美。比喻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语出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作品名称 和董传留别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处 苏轼诗集 卷二
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作 者 苏轼
和董传留别
【宋】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二:“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两句各出自哪里
“胸藏文墨虚若谷”这句诗一般与“腹有诗书气自华”连用。后者语出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前者是后人所写,但是出处不详。
三:'胸无城府人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怎么理解
你好!很高兴可以帮助你:
“胸无城府人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大致意思是:待人处事真诚坦荡,心口如一的人像美玉一样干净剔透无暇;胸中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胸无城府人如玉:形容人坦率真诚,朴实无华,心灵如玉一般剔透无暇,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这句诗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四:夜无明月花独舞,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陶渊明的哪首诗?
根据网友的说法,诗题已不可考,全诗如下
智者乐山山如画,
仁者乐水水无涯。
从从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细雨朦胧小石桥,
春风荡漾小竹筏。
夜无明月花独舞,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参考资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220035728.html
五:“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哪里?全文呢?
51.陶渊明
智者乐山山如画,
仁者乐水水无涯。
从从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细雨朦胧小石桥,
春风荡漾小竹筏。
夜无明穿花独舞,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参考资料:《诗词三百首》,作者:白玉
六:胸藏文墨怀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
额·······说明一下,这两句并非一体,可能是前人所创,而后人移花接木合成。但是也很不错的,结构对仗,思路清晰,合乎逻辑。无论怎样,这两句话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意义。对人的三观有所品鉴和提示作用。
首先解释一下,第一句说是胸中藏有文墨,人的胸怀自然高雅悠然,虚怀若谷,谦虚谨慎;次句说腹内有诗书,人的气质自然翩翩,恬淡,不与世俗之人同。
有人说,读书没用,“百无一用是书生”,也有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倒认为书不能帮你解决问题,但能帮你站在一个高角度看问题,这就是读书的好处。
曾经听说过一句话,叫做”当你的才华不足以支撑起你的野心时,请坐下来静静地读书“我很喜欢这句话,”野心“是指你的”远大志向“或者是说你的“理想、梦想”。不错,当你有什么想法或者创意,而你的水平有限时,你就该反省自己了,为什么达不到或者干不成呢,不要抱怨其他客观因素。要从自己身上找毛病,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知识积累不够,眼界不够宽广,认识问题和世界不够全面、客观!有很多成功典型范例,他们可能是底层人物,但并不代表他们知识、或者认识少,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并敢于实践和尝试,这样才能成功!
当你的知识达到一定程度,你会慢慢学会沉默,你会不被外界的灯红酒绿所干扰,这就是所谓“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也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也是陶渊明的三花两酒弄闲云、李太白的豪放之态······
我们现在书读的越来越少了,快餐文化越来越多了,有人抱怨说”没好书“了,是没好书么?不,而是你缺少发现的眼睛······每一个事物存在即有合理性,快餐文化也并非都是垃圾,也有”文化“含义在内。是一种创新和接受!
培根曾说:”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懂得事务因果的人是幸运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处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学识方能办到。读书太慢的人驰惰,为装潢而读书是欺人,完全按照书本做事就是呆子。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经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学问虽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浅泛,必须依靠经验才能扎下根基。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的。但也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应限于不太重要的议论和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因此,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须很狡黠,才能掩人耳目。如果一个懒于动笔,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能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余下全文>>
七:腹有诗书气自华?下句是什么?
苏东坡曰: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一个人读书多了就会学问有修一种非凡的气度,无论她看起来多么的潦倒和衣衫褴褛,外部环境如何的不济和遮盖,都无法俺盖这种纯正夺目的光彩。有史为证:汉末的蔡文姬,晋代的谢道蕴,唐代的薛涛,宋代的李清照…….她们用自己的博学多识、生花妙笔证明了女人的气质才华,娴雅风范。有实为证;我的一位忘年交女友萍,居住矿山一隅,虽相貌平平,体态丰腴,但性情淡定平和,谈吐幽默风趣,气质优雅非凡。从青春少女到不惑之妇,从未间断过读书,即使生活一度清贫拮据,也不忘买书,她的美可谓来自书卷气的熏陶,是至纯至上的美,是不因岁月的流逝而退色的美,令许多人钦慕至极,这或许就是读书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