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我晕,目前社会发展暴露出许多社会问题,需要更加健全的法制制度和更加强有力的执行机构!

二:毛概“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案 5分

这个工作量也太大了吧,除非哪有现成的下载下载。要让我们给你写太累了。

三:"两学一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系吗

抓好“两学一做”对于党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

近期,全党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道路教育实习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今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首要实习,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意向常常性教育延伸的首要举动。目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发挥好党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至关重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任务。一个党员是否保持先进性,要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历史进程中来考察,看他所持的态度,看他发挥的作用,看他能否带领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每一位共产党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时代的召唤,人民的目光,聚集在每一位共产党员的身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就是要自觉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前进,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共产党员是群众的一员、社会的一员,更是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先进分子。共产党员有着一般人的共性,更有着"特殊材料制成"的特性。"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关头能豁得出来。"

党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活动,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又一次重要学习实践活动。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给改革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有效迎接这些风险和挑战,全体党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核心意识、风险意识,努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党员密切群众联系,关心群众生活疾苦;更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适应国内形式的浮变化,顺应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主要包括: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为党的事业总体布局服务的。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必须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局来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的每项决策都要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中来谋划,党的建设的每个举措都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来展开,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决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与此同时,党的建设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经受检验,获得动力,得以提高。

五:高一政治必修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有哪些

五项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

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灵魂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哪个建设?

全面小康是社会建设,就算经济发展再快,没有公平的社会,就不可能有全面的小康。

七:在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为解决本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存在的实际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去网上搜搜

八:(2009?资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潮中,资阳市在各地农村开展了“改善农田,整理土地”的活动,其中

(1)推土机对地面的压力:F=G=mg=1.5×104kg×10N/kg=1.5×105N;推土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Fs=1.5×105N1.25m2×2=6×104Pa.(2)推土机以前进15m所用的时间:t=sv=15m5.4×13.6m/s=10s;∴推土机所做的功:W=Pt=1.2×105W×10s=1.2×106J;∴推土机推力:F推=Ws=1.2×106J15m=8×104N;∵推土机在匀速运动,∴受到的阻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即受到的阻力F阻=F推=8×104N.(3)推土机将石块沿斜坡推到山坡上,则:W总=Pt=1.2×105W×10s=1.2×106J;W有用=G石h=m石gh=6.0×103kg×10N/kg×5m=3×105J;∴推土机的效率为:η=W有用W总×100%=3×105J1.2×106J×100%=25%.答:(1)推土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6×104Pa;(2)推土机所做的功为1.2×106J,受到的阻力是8×104N.(3)若推土机把石块沿斜坡推到山坡上,推土机的效率为25%.

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教案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就成为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在中国,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遵循的核心价值理念。在西方,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

18世纪就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合理成分,科学地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正是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伟大实践。

(一)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诉求

为什么要把和谐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呢?因为和谐是万事万物存在方式的一种本质体现,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一贯诉求。

1.和谐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根据和发展的动因

和谐是世界万物存在的一种方式。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和谐是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承认事物多样性、差异性存在的前提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协调发展的状态。

和谐作为世界的一种本质,构成事物存在的根据和发展的动因。这在东西方哲学思想史上都有深刻论述。在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同时,他还提出,“万物皆数”,“数是万物的本质”,是“存在由之构成的原则”。在他看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体现的都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

在古代中国,和谐同样被视为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和发展的动因。据《国语·郑语》载,西周末年,著名思想家史伯就说过:“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和”即不同、差异,是万物生存、发展的基础,“同”即简单的同一,不能产生任何新的东西。所以,《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可见,“和”既是万物“生”的根据,也是万物“成”的“达道”。

2.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它贯穿于个人修为、国家治理、社会建构等各个层面。在个人层面,和谐是一种重要的修养目标。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儒家认为,若要有君子之修,必须善于兼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协调各种不同的关系。道家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认为天地万物与我之间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即物我相通,和谐如一。

在治国理政方面,和谐也是一种价值追求。《论语》曾言,为政之道,在于“近者悦,远者来。”《周礼》中有“建邦治国”的“六典”之说,其中“三曰礼典”,就是要“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左传》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还是构建理想社会的价值根据。《礼运·大同篇》描绘了古人心中梦想的“大同之世”:“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谓大同。”很明显,大同社会就是一个完美调节老幼、男女等自然差别和贤愚、公私等社会区分的和谐世界。

3.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一贯诉求

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正带领中国人民行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经济建设取得重大发展,社会变革日新月异。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诸多社会矛盾,城乡、贫富、区域差距拉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矛盾突出,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等等。这些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明......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