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人急需一篇关于小学生周围环境调查报告的作文
前言: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
因此,开展环境教育已成为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之一,为了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事实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加强环境教育,和环境科学方面的知识.
环境教育的兴起起始于20世纪50-60年代的发达国家.
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民众的消费水平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者中市场经济机制的刺激下不断提升.享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远离自然造成的异化使人类忘乎所以地认为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有了科学,技术,似乎自然就会驯服地为人类提供一切享受.[1]
但是市场经济机制的运营过程中,资本在不顾一切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时,一方面创造了"消费文化"这一当代时尚,另一方面所制造出的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重的环境问题及公害事件促使发达国家的民众开始觉醒并认识到,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将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人们必须重新认识人和环境的关系.生活消费的多样化也促使他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活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关注人类的生存的呼声在西方越来越高,发出这种呼声的人群也越来越庞大.
人类"对环境的觉醒"是石油工业污染触发的,但随着认识的提高环境问题和环境教育的内涵都在迅速加深.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 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面向可持续发展而重建教育",指出"教育对于推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公民对应环境和发展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赋予公民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环境及道德方面的意识','价值观与态度'和'技术与行动',以有效的参与意识决策".建议"开展一个全球教育活动,以加强环境无害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价值观念鼎行动".[2]环境教育不仅局限于传授一些有关环境的知识,更强调的是态度,价值观和行动;环境教育已经提高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环境教育发展于20世纪80-90年代中期.就环境教育的内容而言,那一阶段环境教育的重点在于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灌输和传授,这一点与当时中国盛行得以传授和灌输为主的教育主流文化及教育现状是一致的.而且,在当时,可以说环境教育就是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知识对象不同罢了,环境教育是在正规教育中进行的,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则是在非正规教育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从环境教育方法上看,当时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多是讲授,灌输,正规教育中主要是通过讲座,相关科目的课堂渗透,选修课,课外活动中讲授和灌输等渠道实现;非正规教育也是通过讲座中的讲授和灌输,媒体中的讲授和灌输等渠道实现的.
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环境教育的冲击是非常大的.20世纪90年代末期-现在,我国的环境教育工作呈现出新的特征:(1)民众对于环境的关注空前高涨,我国相继出现了一些非政府的明间环保组织和环保社团.(2)少数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方式,方法发生了改变.其中教育管理方面出现了学生参与学校的部分管理,监督工作,其环境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对人和人的关系的讨论,教育和分析,环境教育这个术语......余下全文>>
二:金鄂山公园的环境调查作文
答:[小学生关于爱的作文]小学生关于爱的作文母爱 天下间最真挚的是母爱,最无私的是母爱,最伟大的是母爱,最永恒的更是母爱,小学生关于爱的作文。而经过那次后...
三:调查家乡的环境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作文300字
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与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关系是一个语文教学的老话题,早有定论。阅读多、阅读广泛促进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也必须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第二学段中指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中指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时代在发展,电视、录像、广播、网络等媒体对学生深深吸引,造成学生对文本的不喜欢。因而学生厌读课外书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老师比较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但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甚至不问不管。即使向学生发出课外阅读的号召,也不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当前,对课外阅读指导与培养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教师无从下手,也就畏而避之。农村文化环境较落后、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学生接受各种教育的途径少、家长适时引导教育孩子的意识较差。因此,与城市学生相比,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较差。二、课题研究目标(一)我们知道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即增加语言文字摄入量,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通过哪些有效途径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哪些阅读材料或内容?采取哪些阅读方式以及给学生多少阅读量,有利于培养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而在读与写之间,如何借助读提高写的能力?这里有许许多认识上和实际操作上的模糊之处。同时,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内容、方法在各年级段上如何侧重?特别是高年级段写作能力的培养如何实施,课外阅读与语文课教学如何相兼容?如何结合?如何与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结合?寻找有效的途径,这是本课题要研究的。(二)具体目标第一阶段(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要求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在两年内突破认识1173个常用字的界限,达到能认识2000个左右的常用字,大幅度增加识字量,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每学年背诵30篇以上优秀诗文。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解内容。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第二阶段(中年级):以阅读教学为重点,辅以作文教学。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年阅读量达到300篇左右)来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包括理解水平、记忆水平与阅读速度),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余下全文>>
四:小学生作文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5分
大家都知道,由于人类向自然界过度的索取,已经导致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飓风、暴雨、暴风雪、洪涝、干旱、虫害、酷暑、森林大火、地震等灾情不期而至,全世界因干旱等原因而造成的迁移性难民预计到2025年达到1亿人。 苏南乡镇工业
乡镇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对改变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商品经济,对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江苏乡镇工业起步于50年代末,近几年发展迅速,并连年持续发展。1985年末全省拥有乡镇工业8.15万个,总产值357亿元,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4.4%,其中苏南地区乡镇工业发展速度,一直居全省乡镇工业的领先
论我国工业污染防治系统模式与技术政策框架 并不是只做所谓的几件好事就是行德,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为有德,下德有德,是为无德,老子在此的意思是说,至高的德是纯朴的自然行为,也是道性的自然流露,故意的当好人做善事不是真正的有德,因万事万物的发生都不是巧合,是有其发生的因缘关系的,是道性的使然,所以上德的人是不会干扰这种事物的演变的。
故意做好事的好人善人一定不是一个自然人,他一定是压抑了自己内在的什么,而只要是压抑,就一定会使他走向另一个极,那么好人善人反而会成为一个恶人,这是一个很自然的演变,他是一个从内在演化的自然现象。
只做好事的人如果有期望回报的心,那么他的行为只能是行善,而不称为有德,有人称此为阳德、显德,尽管行善之人并没求别人物质的回报,但其内心深处还极可能掩藏着名利的贪求,或者是想做所谓的好人,只要人的行为是有目的,那德的含义就不同了。上德的人没有自己的私心,也不会有善恶之分,他只是如同一个纯朴的婴儿,但他却有博大的智慧。
上德无为,但有慈悲,有爱,爱所有万物和人,有利于万物而不加干涉,上德不德,不故意做好事显示有德,也包括不故意显示爱什么人或物,她的爱是广义的,爱是神,母亲不会看到自己的儿女互相打闹就憎恨某一个子女,或者帮助某一个子女欺负另外的子女,母亲只会给他们说明道理,而如果子女的打闹还没有彻底的尽兴,那么允许他们把他们的事情做到尽致,当子女对事物彻底尽兴,他们才会长大成熟。所以慈悲地、有爱地观察事物并行动,一切顺其自然而不干涉事物,这才是老子所说的上德无为。
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从内心深处对所有生命及存在的慈悲和爱,自然的回应就是这个人必然会拥有和谐的生命,所有的存在是一个强大的生命信息场,它会根据人的意识和行为产生自然的反应,所以,每一个生命都要智慧的生活,慈悲怀爱的对待一切存在。每一个生命所有对待别人的思想、语言、行为,都必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你所给予别人的一切就是给予自己。
面对万千事物,每一个思想,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会在不同的层面产生反应,人生生世世有过多少思维,说过多少话,又做过多少事,这一切并不是成为了历史就与人没有关系了,它依然和你大有关系,一些你制造的事因已经反应过去了,一些还没有反应过,它们还在等待时机降临的那一天,积攒它能量可以爆发的那一天,那个事缘的波源已经形成,正在向表面演化而来。
任何福缘都不是偶然的,任何灾祸也不是巧合的,老子在此说强硬象征着死亡,他又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切的发生都是自己的缘因自然反应的现象。对于人世间的惩恶现象,老子又说代替司杀者去杀很少有不伤到自己的,作恶者都会咎由自取,恶贯满盈自然必有反应,哪怕任何人在思想、语言、行为中所做的微小到一点什么也必然会有相应的反应,天地之道是那么的完美,是那么的博大,她的深奥与美妙是无与伦比的。
河水已经浑浊,只要不再继续搅动它干扰它,只要那水源洁净,总会有清澈的......余下全文>>
五:小学生乱扔垃圾调查报告作文按11课
关于乱丢垃圾的情况调查
我们经常看见有人乱丢垃圾,不注意保护环境,很多草坪、树林都可以看到垃圾。因此,我决定调查一下,看看到底有多少人喜欢乱丢垃圾,并通过访问看看大家对乱丢垃圾的行为有什么。。我选择了西苑小区旁边的三个地点:菜场门口、狮子山大道、学院路,时间是2009年8月23日,每个地点记录一小时。记录了路过的总人数、把垃圾丢进垃圾桶的人数、随地丢垃圾的人数和随地吐痰的人数。随机访问了10人,问的内容是“您是否经常看见有人乱丢垃圾”和“您怎样看待乱丢垃圾的行为”两个问题。 调查结果如下:本次调查,三个地点共记录370人,有51人丢了垃圾,占总人数的13.78%。其中有35人是丢进垃圾桶的,占丢垃圾人数的68.63%;10人是随地丢的,占丢垃圾人数的19.61%,6人是随地吐痰的,占11.76%。说明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人会自觉地把垃圾丢进垃圾桶,但值得注意的是,随地丢垃圾的人占大约20%,加上随地吐痰的人,就已经超过了30%。比较三个调查地点的结果,我发现:菜场门口丢垃圾的人数和比例(29,19.46%)比狮子山大道(12,9.09%)和学院路(10,10.75%)多得多,而且随地吐痰的人数和随地丢垃圾的人数也远远多于狮子山大道和学院路。 菜场是产生垃圾较多的地方,通常也脏,越脏的地方,可能大多数人都想:反正脏了,再丢也没关系。所以,很多人在那里乱丢垃圾。而本身干净的地方即使有人想丢垃圾,可能一看地上很干净,也就不好意思丢了。因此造成脏的地方越来越脏,而干净的地方总是干净的。同时,我访问了10个人,有3个人(30%)说经常看见有人乱丢垃圾,6个人(60%)说偶尔看见,只有1个人(10%)说从没有看见别人乱丢垃圾。可见,平时乱丢垃圾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对于乱丢垃圾这种行为,所有的受访者(100%)都认为这是一种低素质、不文明的表现,会破坏环境、影响绿化,应该得到制止和规范。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所有的受访者都说乱丢垃圾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可是还有将近30%的人随地丢垃圾,他们明知不好还做,有些言行不一。同时还发现越脏的地方乱丢垃圾的人越多,越干净的地方乱丢垃圾的人越少。对于这两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我想,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多教育大家,让大家言行一致,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多贴一些告示,并添加一些垃圾桶,来规范大家的行为。 这样,我们的环境会不会更干净呢?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