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教育的利与弊

一:中国教育的利与弊?

1.中国教育的利与弊

当今社会都知道中国是实行应试教育,但是生活才是最大的考试,“减负等于加正“这句话也不无道理,教育局的作用,也已只局限于学校的上空,却永远无法下来深入。

可是所谓的应试加素质教育,却难以将国民素质大副提高。这一点,从身边一个个头发金黄,到处乱逛的小混混可以看出。

确实,有人说应试教育培养了一批人才,又埋没了一批人才,每年高考与中考有多少人因为一时失误抱憾终身,又有多少人因为一时失误没有走进理想中的学府!但是这种应试教育又不得不让我们学习一些与以后专业无关的课题,但这些知识却有时可以派上大用场。这一点,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但是整天的读书,写字,做功课让我们少了许多玩与想像的时间。有时许多东西就是在玩乐中明白的。我不奢望中国废除应试教育,与国际教育方法接轨,因为这种应试教育是千百年来所流传下来的体系,但我却希望能像美国一样多次高考的机会,多培养一些社会实践能力,这对以后走入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这些就是中国当代教育的得与弊。

教育部门虽然是大张旗鼓地说素质教育,不可否认,有些地方是实行了那中教育方式,但是更多的地方依然走的应试教育的老路子.真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没办法啊,因为教育部门注重考试的分数,家长看的也是孩子的分数,学校理所当然地也注重分数.于是把大部分的担子压在了学生的身上.应试教育是好是坏我也不能发表什么意见,因为我不是权威人士,不是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但是学生对于目前这中教育是恨之入骨啊!

时间可以验证应试教育的利与弊,但是,真到那个时候,会不会为时已晚?我不希望再看到那些博士什么的虽学富五车却不会煮饭,不会洗衣服,不会......痛心啊!不知道应试教育铸就了多少高分低能的“人才”!!不知道那些居高临下的教育部门的官员看到后还会说"我们的教育是很成功的."

你们有压力,我们难道就没有吗?

2.权衡中国教育的利与弊

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些观点被普遍认同:中国学生的数理化成绩比同龄的美国孩子好,中国的基础知识要扎实得多,只是创新能力差一点。

然而在最近的《中国青年报》上,世界公认的近二三十年数学家丘成桐对这种观点毫不客气的泼了冷水:“这都是多少年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美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决不会逊色于中国学生,相反要强得多。”

就像杨利伟从太空归来后,坦诚的告诉大家在太空没看到万里长城一样,丘成桐也以他在哈佛大学和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毫不客气”向我们道出了中外学生并无明显智愚之别的事实。这可真叫人惭愧:原来人家并不比我们笨,我们也并没有特别聪明:原来我们中国学生念的功课,人家国外也都是要学的,而且要学得灵活,绝不是像中国那样填鸭式的教;原来我们引以为骄傲的中国孩子之所以能在数学奥赛上,年年大丰收,一个重要 的原因是这些选手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并在赛前经过严格的强化训练,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痕迹。而在国外,参加奥赛是自由的,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组织的这样好。

不论是杨利伟,还是丘成桐,他们当然只是说了他们认为是真的话罢了,这在有些人那里,或者会被认为还有待商榷。但是现在,这些真的话不是说与他们听的,而是说与那些尚能明辨是非的人的。西点军校没有雷锋像,我们也不比其他的国家地大物博,也不见得有多么优越。但能明辨是非者,如果在此之前有过沾沾自喜或者妄自尊大,现在需要醒悟过来了,也该醒悟过来了。

地球已变成一个村落,世界都一体化了,中国也早已不再像清朝那样闭关锁国,并且在以一种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余下全文>>

二:中国式教育的利弊

中国教育是大众式教育,因为人口多,所以必须靠考试来甄选人才。人的其他很多素质无法量化,进而无法比较,所以就索性不管其他素质,只考验可量化的素质。这样才能是实现一种比较低成本的公平竞争。而且大学招生多,高中入学率高,就使得全民大部分人都能有较高的劳动素质。

弊端也很明显,除了考试审查科目以外的素质,就会特别低。也容易引导人们变得比较功利、实际。人们相比知识本身,更重视分的高低,由此导致德育、体育的相对较差。另外,由于基础教育绝大部分时间要用于准备考试,学生就没有时间接触世界,认识容易狭隘,人生观容易扭曲。并且准备考试也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三:中国式教育与美国式教育之间的弊端与优势是什么?

中国:优势适合国情,缺点不适合国民!

欧美:优势适合国民,缺点得憨贝尔奖的人多的超过中国!

四:中国式教育有哪些利于弊

更注重传统的教育,利于孩子习惯的养成,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比大多数的国家都更扎实,让孩子在该开动脑筋的时候,激发大脑的潜能。

五:中国的教育制度与西方的教育制度各有何利弊?

1,西方教育侧重于发掘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中国教育更注重探究人与人的关系。比如:西方哲学研究人与自然社会,找雷电的原理;而中国哲学研究人与人,将雷电神话。

2,西方教育侧重外物对人的作用;而中国注重人对于外物的作用。比如:西方在天气炎热难耐时会发明电扇冰箱为自己降温;而中国动用法宝“心静自然凉”,通过自己影响周围的人降噪降热。

3,西方教育是向外探索,把外面的未知纳入到自己的已知的体系中,所以是发散思维,有侵略性;而中国教育是向内探索,是将自己融入到外部体系中,是抽象思维,比较平和保守。比如:西方到处派传教士,奉行严谨的实验,改造世界;而中国讲究各种道法,礼仪,天人合一,适应环境。

4,西方教育侧重专业知识和技术教育,私人化教育,传播知识和方法;而中国教育偏重文化素养教育,集体教育,传播文化和素养。比如:西方科学技术试验研究,艺术和学术创作等专业繁荣发达,而中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文化素养,依靠领悟,灵感和耐心积累,进行创作或研究。再比如:西方的一个单词表达意思很清楚直白,而中国的词语表达往往要靠联想,体悟意境。

5,西方教育侧重特长培养,个性自由,外放的表达;中国教育注重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谦虚含蓄的理解。比如:西方的弃学从商普遍,校园发明很多,人人有特长或技艺,哪怕他们在某些学科逃课挂科,只需成为专才并以此为生,一个残疾人也能在社会上找到位置。而中国教育要求全面发展,治学严谨,尊师重道,建立标准化的考核制度,对上大学的目标是清晰明确的,教育资源分配和录取机会比较公平。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知识体系开阔,管理协调性较强,即便学的不专业的因为综合知识和素质较均衡,也有多重其它的选择性,可塑性强。

6,西方教育中学生个性太强,协调性差,或者容易养成其它性格污点,如傲慢、偏见、歧视、违法违纪、酗酒、吸毒等。而且考核多有弊病,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歧视严重,要上某所大学还要有校友推荐,分化严重。但中国学校大多封闭式管理,纪律特别多,学生课业繁重,自我独立和锻炼的机会少,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弱,上大学之前缺少见识,缺少冒险精神。

7,国外的教育不一定什么都好,中国的也不会都不好,关键是要看时代的需要和要求,国情条件的支持。在中国教育下长大去国外留学的研究生中,有很多华人华裔在西方国家的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中工作和学习,都有相当强的适应能力和专业学习能力。这也说明中国教育的优越之处。不足的地方,近年来也积极借鉴西方的经验,学习西方的教育模式中的优秀之处,开办了很多中西合资的私立学校,也在改善我过教育中的死板教育方式,鼓励因材施教,增强了个性化表达和培养。但中国的教育起步晚,国民平均知识水平仍然较低,需要一段过程。

六:中国的教育制度对中国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当然是弊大于利了。

别的场合不说,我只知道清华和其他大学一样学生能够得到的教育:看课本,图书馆自学等。真正体现能力的实际操作、前辈一对一帮扶都是扯淡。

至于初级教育,即高考、中考制度。他让孩子们从小就被裹挟在教室,和很少能有帮助的课本知识中。而学生在青少年阶段,最适合的是通过体育、郊游、看电影、拜访人物等方式拓宽知识面、养成历史观和人生观、磨练意志品质。这在古代中国教育中可是被真正实施的。

从小就被书本包大的孩子,从来就没做过历史的推动者。想到这我就想起了宋朝,金人上来书生屁都不敢放,甚至让女人去打仗..呵呵,一样的。

其实全社会现在对中国的教育体制都很讨厌,只是苦于国家不改。我想这可能涉及到更深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教育理念的问题

七: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

中国教育体系无非就是应试教育。

中国学生思想奴化,1+1=2,这是老师死记硬背出来的。可能当时你并不明白,但是你不能向老师提出你的观点。当你与老师有分歧时,老师不会考录你的立场,只会认为我是你的师长,你要听我的命令。导致中国人最大的心理:没主见!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也不是说应试教育的不足,而是批评中国一个字的应试教育。学校应该满足每个靴子上进的梦想,而不是用分数去扼杀它。胆 几十年前,知青是人们尊重的人。现在的大学生,素质差,不务正业。

但中国的教育政策是不能改变的,我问不能仅仅在网上抒发自己的不满。而是去适应,或推翻。在这里说是没意义的。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