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送给孩子的话

一: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的话出自哪里

奉上这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这段话出自龙应台的文章《亲爱的安德烈》

请参考!

二: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话怎么理解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

三: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话怎么理解

很简单的吧,一看就懂的

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四: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的话出自哪里

应该是出自龙应台与儿子共同出版的书《亲爱的安德烈》中。

《亲爱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结集。 36封家书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在信中,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认真";龙应台"有八分认真,二分知性怀疑"。安德烈对龙应台"嘲笑有加";龙应台对安德烈"认真研究"。

通过此书,龙应台跟孩子分享了自己成长的南部小渔村,叙述了贫穷而缺乏养分的环境,让她学到对弱势的同理心与悲悯;叙述了安德烈如何捍卫自己喜欢的摇滚乐,喜欢电影,并且如何从60年代的嬉皮文化中,叛逆出一种值得深思的价值;在叙述这一对母子在面对该为台湾队、中国队、德国队加油时,拉扯出关于国族认同的辩证;更多的是一种相濡以沫,对于理性,对于文明正义,对于教养的理直气壮,超越母子的辈分关系。通过两种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两种价值观的碰撞、磨合,增强了两代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从而在"代沟"上架起一座桥梁。

收入该书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该书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五: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 出自哪里

《孩子你慢慢来》

六: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书名是什么

亲爱的安德烈

七: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读后感

很简单的吧,一看就懂的 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八:龙应台 教育儿子的一段话

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九: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读后感

望采纳

认识和沟通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这几天,在同学的推荐下我读了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是由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三十六封书信组成,中间穿插了一些读者的来信,还有她另一个儿子菲利普之间的信.龙应台因为与儿子几年未见,再相见时,两人已从亲密变得陌生.为了拉近两人的距离,龙妈妈提议两人通信,于是这本书便诞生了.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母亲与自己儿子的不同的交往方式,是

一个母亲对于已经成年的孩子渐行渐远的那份不安,那种迫切想要沟通与了解的心情.这种沟通方式使他们母子更好的了解彼此,就像安德烈在信中说的‚我跟我的母亲,有了连结,而我同时意识到,这是大部分的人一生都不会得到的份,我却有了.我在想:假使我们三年前没开始做这件事,我们大概就会和绝大多数的人一样只是继续过日子,继续重复那每天不痛不养的问候:吃了吗──嗯,功课做了吗──嗯,没和弟弟吵架吧──没,不缺钱用吧──嗯……三年,真的不短.‛

但我从他们的书信中看到的还有认识问题:不同的生活背景下人们的认识、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这本书中,大多数书信都是母子两人在同一问题上的不同看法,从自己的十八岁、民族信仰、价值观、社会道德、对社会的‚左‛‚右‛看法到文化生活、问题意识再到世界观、人生观,他们母子俩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不同年代的教育和经历反映出来了不同的理念.

龙应台生活在一个封闭的海边的渔村里,十八岁那年她还不知道什么叫高速公路、不知道什么叫下水道、没有进过音乐厅或美术馆、不知道垃圾是要处理

暑期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精选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书评舞台艺术点评读后感

的……她的十八岁是一九六九、一九七零年的台湾.而安德烈的十八岁,网络让他们拥有广泛的知识,社会富裕使他们习惯物质的追求和享受,艺术和美的熏陶、唾手可得.十八岁的他们会在一起讨论社会问题、文学问题,他们生活的城市里,有自己的音乐厅、图书馆、美术馆、画廊、报纸、游泳池,自己的艺术节、音乐节、电影节……他是生长于德国的青年,除了身上尚流淌着来自于母亲的中国血统,其他方面已经很难和中国扯上什么联系了.这样不同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有了不同的认识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龙应台那一代人,他们心有太多的不信任,太多的不屑,太多的不赞成,对于我们的所谓国家,尤其是一些自称代表国家的人.而生活在德国的安德烈,因为历史的原因,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真的很少受爱国宣传的影响,逃避‚国家‛这个东西.安德烈作为交换生来到香港,他认为香港没有文化就因为香港没有可以让人坐下来静静地聊天的咖啡馆,酒吧跟咖啡馆,在欧洲,其实就是小区文化,他认为香港人永远在赶时间;而在龙应台却不这样觉得,他认为香港是有文化的.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得到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

他们母子俩在很多方面都有分歧、代沟,他们彼此有不同的思想.龙应台给他的儿子足够的自由,他们可以在同一个问题上各抒己见,没有对错,他们相互尊重对方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龙应台不像是安德烈的母亲,她更像是安德烈的朋友,一个愿意聆听的朋友,在她眼里安德烈是一个自由的人,是她生命中相遇的‚另一个人‛,她无权强令他做什么.龙应台这样的态度是的她的儿子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她也因此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的儿子的想法、人生观和价值观.安德烈在一封信中写到‚是不是所有毕业的人都会感到一种慢温温的留恋和不舍?我要离开了,离开这......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