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一:完整的应急体系由哪几部分组成?

根据《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的要求,应急体系包括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支持保障系统及法律法规体系四个部分。

这个百海上搜不到,是从注册安全工程师教材上找到的。

二:如何构建科学应急五大支撑体系

(一)加快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指挥体系。

坚持以“统一指挥、高效运作”为原则,明确市政府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在市长的统一领导下,研究部署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分管市长按照工作分工和在市相关非常设机构兼任的职务,分别负责相应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日常工作机制。

市政府应急办公室是市政府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主要承担预案管理、综合协调、宣传教育和培训等职能。市政府有关部门是市政府应急管理的工作机构,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承担相应类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的职能,履行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专项应急预案、信息报送及其它日常工作。各镇的党政办为应急管理日常办事机构,并落实若干专(兼)职工作人员。各部门要明确一个内设科(室)为应急管理工作职能科(室),明确专(兼)职工作人员。各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也要结合“多员合一”,落实相应专(兼)职工作人员。

(三)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指挥系统。

市政府建立功能齐备、网络健全、平战转换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处置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以及战时应急行动。为了及时有效指挥和适应特殊需要,建立移动(现场)指挥平台和预备指挥平台(暂设在市人防办);建立健全五个指挥中心,负责处置全市的一般和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即:社会安全应急指挥中心(设在公安分局),集中处置全市公共安全类突发事件,并承担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的功能;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中心(设在防汛防旱指挥部),集中处置全市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设在卫生局),集中处置全市公共卫生安全类突发事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设在安监局),集中处置全市安全生产类突发事件;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在建设局),集中受理并处置城市基础设施类和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方面的突发事件。

(四)不断完善各级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编制要求,市政府应急办负责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完善;市各有关部门负责相关市级专项应急预案的完善;各镇、开发区等负责本区域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完善。同时,各镇和各有关部门要督促落实本辖区、本行业内,各村(社区)和各下属部门单位及重大活动的预案完善工作,逐步形成相互衔接、完整配套的应急预案体系,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专家和专业人才的作用。

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成立应急管理专家组织,建立专家信息库。运用现代应急管理理念,积极发挥各类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在信息研判、决策咨询、应急处置、科学应对等方面的作用,做好事件发生前的专业指导和专业防范、事件处置中的专业支持和专业救援、事件结束后的专业鉴定和专业评估等工作,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要重视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造就一支高素质、懂技能、会管理的应急管理队伍。

(六)切实加强应急救援抢险队伍建设。

全市建立以公安消防、武警、预备役部队、民兵、医护人员等为主体的应急骨干救援队伍,切实加强危化、矿山、交通、建设等高危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并进一步整合,形成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各镇、各部门要建立与其管理职能相匹配的应急救援队伍。各村、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也要建立与其生产服务相关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逐步形成以骨干队伍为主体、各类专业抢险队为基础,事发地应急救援组织为配套,广大群众和社会志愿者组织为协助、国防动员力量为支援的应急救援抢险队伍网络。

(七)规范......余下全文>>

三:哪些情况下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3)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4)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5)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6)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7)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四:什么是应急指挥系统

所谓应急系统就是应对突发性事件组织机构。

贝尔信构建的应急指挥的4+1体系,其中4个子系统是:通过智能视觉物联网技术实时智能感知人、车、物、路;城市信息通过三网融合互联互通;城市信息资源在官、商、憨之间的协同共享;智能化的城市级报警运营。 贝尔信构建的应急指挥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以VIDC为基础,实现智能感知、互联互通、协调共享和城市运营”

五:日华科技以什么为基础开发的智慧应急疏散指挥系统?

政府通过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的防护措施,修建人民防空工程、通信、警报设施,制定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和抢修方案,组建群众防空组织,做好城市人口疏散和安置的准备等,借此达到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的。而日华科技将智慧人防建设模式延伸至智慧应急体系建设,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为基础开发的智慧应急疏散指挥系统,具备“监控预警”、“预案管理”、“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应急疏散”一体化高效运维功能,实现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理体系,在短期内获得了军队、政府、公安、交通、企业、园区、学校、社区、旅游景区等领域的高度认可和合作选用,成功突破智慧应急领域并进入快速稳定的发展阶段。

六: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原则是什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矿山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保证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能够快捷、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使矿山企业生产恢复正常。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矿山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旗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矿山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各镇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矿山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由旗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企业充分发挥自救作用。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矿山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在灾难应急救援中充分发挥作用。

(三)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伊金霍洛旗行政区域内矿山企业发生的各类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二、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一)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职责

1、成立矿山企业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指挥矿山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由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

总 指 挥: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旗长

副总指挥: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煤炭局局长、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单位为事故发生地镇人民政府、旗公安局、消防大队、交警大队、经济商务局、卫生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局、气象局、委宣传部 。

2、职责:负责组织全旗矿山企业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监督检查各部门、各镇应急演练;矿山企业发生事故后,总指挥或总指挥委托副总指挥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

(二)现场救援组织及职责

1、旗矿山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实际情况,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和事故救援组、交通治安保障组、医疗救护组、事故救助协调组、事故调查组、事故综合组等六个事故专业救援组。

(1)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分管副旗长任组长,旗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当地镇人民政府镇长、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旗煤炭局局长任副组长。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

(2)事故救援组

组 长: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副组长:当地镇人民政府镇长、旗煤炭局局长、旗国土资源局局长

职 责:

①组织安排救援人员和调运所需装备物资;

②组织抢救事故遇险人员;

③研究并采取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

(3)交通治安保障组

组 长:旗公安局局长......余下全文>>

七:如何建立事故应急救援分级响应机制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应急管理方法

加强预防

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居安思危,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作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组织准备以及物资准备等。[4]

快速反应

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群众力量,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4]

以人为本

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凡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要及时采取人员避险措施;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要优先开展抢救人员的紧急行动;要加强抢险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4]

损益合理

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采取的措施应该与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范围和阶段相适应;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选择对公众利益损害较小的措施;对公众权利与自由的限制,不应超出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所必要的限度,并应对公众的合法利益所造成的损失给予适当的补偿。[4]

分级负责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影响范围等因素,启动相应的预案。[4]

联动处置

建立和完善联动协调制度,推行城市统一接警、分级分类处置工作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军地之间、中央派出单位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充分动员和发挥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4]

专群结合

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备,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应急抢险、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有序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我防范、自救互救等能力。[4]

资源整合

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预警等信息系统,建立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科学有效的防范体系;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和组织网络,建立统一、科学、高效的指挥体系;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常备不懈的保障体系。[4]

依法规范

坚持依法行政,妥善处理应急措施和常规管理的关系,合理把握非常措施的运用范围和实施力度,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4]

责权一致

实行应急处置工作各级行政领导责任制,依法保障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本预案的规定行使权力;在必须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紧急情况下,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应视情临机决断,控制事态发展;对不作为、延误时机、组织不力等失职、渎职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应急管理工作内容概括起来叫做“一案三制”。

“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就是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应急预案包括各级政府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基层单位的预案和大型活动的单项预案。

“三制”是指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

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就是要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所谓“纵”,就是按垂直管理的要求,从国家到省到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和基层......余下全文>>

八:什么是应急预案响应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九: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内容

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应包括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以及附则、附录等内容。

1.总则

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3.预警和预防机制

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建议分为四级预警)。

4.应急响应

包括分级响应程序(原则上按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等11个要素。

5.后期处置

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6.保障措施

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

7.附则

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国际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

8.附录

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

十: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

国家的管理者面对社会发展应当不断思考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更有效率地治理国家?而面对日益增多的突发事件,如何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

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在享受便捷舒适生活的同时,社会生活环境正日益脆弱。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基础性工作是制度建设,国家的应急管理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所设立的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及其机构的应急组织系统,及这个系统的运作规则。应急制度的完善就是通过修改法律法规或者是废止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创制能够符合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需求的新制度的过程。

一、应急管理制度建设与完善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我国的应急管理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尽管我国在应急响应、社会动员和恢复重建等方面已经建立起了有效的制度,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应急管理制度建设的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完善我国的应急管理制度并使之成熟,我们就必须研究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实践探索与理论先导的关系。国家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后,我们就必须研究体系与时代条件的关系、体系与法规配置的关系、体系与本国特殊性的关系。要加强制度体系内部和谐的研究,防止制度之间的不协调,提高制度体系的整体质量。要不断深化对立法理论的认识,引领制度体系的完善。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与借鉴西方制度的关系。在学习借鉴外国成功制度时,搞好其与我国已有制度之间的整合与协调甚为关键。我国现有的应急管理制度中存在一些对外国应急制度借鉴的痕迹。实际上除总体的法治力向的认同外,具体借鉴国外相关制度时,一定要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避免舶来之后、演化之间,出现“橘枳之变”的情况。由于国家政治体制的不同,如果简单移植西方制度,则必然出现“南橘北枳”的现象;而操作层面的具体规则无需其他制度配合的“移植”,往往不易走样。

第三,中央和地方权限的关系。社会发展使中央和地方的权限关系出现新的特点,地方人大和政府通过法规规章寻求地方自主权。事实上,有不少地方立法常常是突破中央法律进行符台当地实际的创新尝试,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何观察这种法律位阶冲突?积极心态评价会认为是“良性”冲突,此后可能会成为全国立法的先行试验;消极心态则会认为是“不良”冲突,突破现行法律会影响国家法治的统。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在社会转型期,必须使法律成为调节府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以使中央立法权限范围确定后,地方立法权能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灵活地使用。

二、应急管理是国家和政府的重要责任

一个法治国家,如果没有有效的与灾害应对相关的法律,就很难在遭遇突发灾害和事件时提供灾害防护和事件处置的方法。有人认为:“应急管理不受法律限制,紧急情形下需要执行”,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极端的战争或紧急状态下政府的职权和活动,我国《宪法》、《国防动员法》和《戒严法》也都作了规定。

(一)战争状态的动员和戒严

宪法规定了全国人大有权“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国务院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国防动员法规定,......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