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平仄格式

一:七律的四种格式,谢谢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二:七言律诗有几种基本固定格式?

七律属于近体诗。中国的诗分古诗和近体诗,古诗只押运,近体诗不但押运,还要符合格律。近体诗的“近”,指的是唐朝人眼中的近代,因为近体诗是隋、唐时出现的。

押运指双数句(一个逗号算一句)尾字韵母相同。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三:七律平仄格式(需要押韵的标上韵)

1、平起首句起韵型 2、平起首句不起韵型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起韵型 4、仄起首句不起韵型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七言律诗的平仄是怎么回事?

平仄是律诗中又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讲诗歌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如果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这种“交错”包括: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2、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存在。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根据平仄的要求,律诗在这一方面的形式就只有固定的两种基本格式。它们是:

(一)五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七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当然,律诗还可以由此而变化出其它诸多格式来,我们就不必要一一了解了。

律诗在平仄上也有特别要求,主要表现为:

第一,律诗的平仄有“粘对”规则。“对”就是对立,上文已经提及,这里不再重复。“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平仄格式,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试看毛主席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字仄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声。可见“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背诵平仄的歌诀(即格式)。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诵出来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的。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第二,律诗格律中的“孤平”禁忌。孤平是律诗格律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都注意避免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那就必须采取补救(见下文)的办法。

第三,律诗格律中的“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前面一字用拗,后面就必须......余下全文>>

五:七言律诗的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 10分

基本句式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六:七言绝句格式例子关于七律的格式和要求,七律分仄起式和平起式两种.

先说七律。律诗按启首字可分平起仄起两种,按首句是否入韵可分入韵与不入韵,实际上等于有四种格式。分别是(其中有的字可平可仄,限于篇幅,不一 一列举):

1、仄起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2、仄起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3、平起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4、平起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言绝句的格式与律诗差不多。绝句也叫“截句”,是律诗的半截,可以是前半截,也可以是后半截,不需要全部列举,只举一例:

如七绝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你对比一下,与上面律诗中的“2、”后半截是不是完全一样?‍

七:七绝格律一共有几种格式

七绝的格律一般分为平起、平起首句入韵、仄起、仄起首句入韵四种。

以下是诗谱:

平起: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起: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八:律诗平仄的七律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1)平仄脚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平脚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脚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脚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书愤(宋代·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12]。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到韶山(毛泽东)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首。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3]。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冬云(毛泽东)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14]。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15]。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登庐山(毛泽东)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和郭沫若同志(毛泽东)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16]。

九:七律必须按照严格的平仄要求来写吗?

不论平仄的情况大致如下,不过也有规则的。

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

式的律诗。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

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

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现在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

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

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补上一个平声。

下面的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⑴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

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

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⑵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

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这是对句相救。

⑶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

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⑴⑵的严格性稍有

不同。

诗人们在运用⑴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⑵或⑶。这样即构成本句自救,又

构成对句相救。现在试举出几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 ·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

·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

令人渐漂母,三谢不能餐⑤。

·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

的第一字,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但

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⑥。

·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

第一句是特定的平仄格式,用“平平仄平仄”代替“(平)平平仄仄”(参看上

文)。第三句“几”字仄声拗,第四句“秋”字平声救。这是⑶类。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第三句“不”字仄声拗,第四句“吹”字平声救。这是⑵类。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

第三句“日”字拗,第四句“欲”字拗,“风”字既救本句“欲”字,又救出

句“日”字。这是⑴⑵两类相结合。

新城道中(第一首)

[宋]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 ·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

第五句“竹”字拗,第六句“自”字拗,“沙”字既救本句的“自”字,又救

出句“竹”字。这是⑴⑵两类相结合。

夜泊水村

[宋]陆游

......余下全文>>

十:古七律的平仄要求

不论平仄的情况大致如下,不过也有规则的。

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

式的律诗。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

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

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现在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

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

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补上一个平声。

下面的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⑴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

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

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⑵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

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这是对句相救。

⑶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

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⑴⑵的严格性稍有

不同。

诗人们在运用⑴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⑵或⑶。这样即构成本句自救,又

构成对句相救。现在试举出几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 ·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

·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

令人渐漂母,三谢不能餐⑤。

·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

的第一字,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但

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⑥。

·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

第一句是特定的平仄格式,用“平平仄平仄”代替“(平)平平仄仄”(参看上

文)。第三句“几”字仄声拗,第四句“秋”字平声救。这是⑶类。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第三句“不”字仄声拗,第四句“吹”字平声救。这是⑵类。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

第三句“日”字拗,第四句“欲”字拗,“风”字既救本句“欲”字,又救出

句“日”字。这是⑴⑵两类相结合。

新城道中(第一首)

[宋]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 ·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

第五句“竹”字拗,第六句“自”字拗,“沙”字既救本句的“自”字,又救

出句“竹”字。这是⑴⑵两类相结合。

夜泊水村

[宋]陆游

......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