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有什么必要性

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在传统教学中,与开阔的全球信息相比显得狭窄的教学场所,与丰富的浩瀚知识相比显得贫乏的教师语言,等等,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这也更加迫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空间性、规律性的特点,许多抽象的知识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目前,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多媒体已逐渐在学校教学中全面应用起来。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可以把声音、图形、色彩结合起来,把数学信息以形象、生动、逼真、直观的方法展现出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缺陷。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数学教学多媒体的优势。 一、 多媒体教学的主要优势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能够形象生动的演示,展现动听悦耳的音响的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惊奇的感觉,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较好的创设趣味性强、信息量大、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课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始终都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也会有明显提高。

二: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意义是什么? 20分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①.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②.有利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③.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④.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

⑤.促进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

对学校的建设影响:

教育信息化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建设对学校的具体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条

(一)学校业务流程将得到有效规范

(二)轻松解决学校信息化孤岛问题

(三)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人员脑力价值

(四)使信息处理具有实时、权威特点

(五)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

(六)创建虚拟学校空间,实现跨地域管理

具体怎么做:

教育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单学校自身就可以完成,是需要借助外力。目前有许多专门针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企业,经过漫长的发展也有秀多优秀的建设案例,比如:校校网信息技术,不妨可以联系他们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合作。

由于打字比较麻烦,也只能大概给楼主说这么多了,希望采纳!!

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提问者采纳

其一,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书本化教材的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少则5年,多则10年或更长。而计算机网络上的电子化课程知识更新可发生在一周之内。

其二,做有信息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十,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大地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值得指出,目前许多学校应用多媒体时,普遍的做法是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供演示,把信息技术的使用权控制在教师手中,实际上并未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素组可以说,计算机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让学生获得学习自由,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

其三,教育信息化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模拟大量的现实世界情境,把外部世界引人课堂,使学生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体验进一步,利用计算机网络使学校与校外社会连为一体,例如:美国字航局通过联网向中学生开放,允许他们与宇航员对话和收集关于太空的信和在伯克利的劳伦斯国家级实验室研制了一个网上虚拟实验室软件,允许学生通过远程联网获取从专业天文望远镜收集的天文观测数据。

1 培养教师准确理解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概念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教师准确把握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概念,有助于教师对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有全面辩证的认识,在实践中能自觉地、科学地加强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少走弯路,多作贡献。

目前有一种相当普遍的、很有代表性的看法就是把信息技术等同于教育技术,认为掌握了信息技术能力就是掌握了教育技术能力,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有害的看法,它的直接后果就是以信息技术培训取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从而使针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意义、作用大大贬值。

1.1 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信息。

教育技术则属于教育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呈现、变换、传输与评价.

教育技术研究范畴是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这里所说的合适技术,包括现代技术、传统技术、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是指信息技术,但是决不应把这里的“合适技术”仅仅理解为信息技术。

1.2 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养

信息技术培训主要围绕各种信息处理技术而展开,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虽然会涉及大量信息技术的内容,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开始阶段确实进行大量的技术培训,但这些只是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起点,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纯技术层面的行为,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始终应该贯穿和体现其中,否则就会陷入纯技术主义的泥淖而迷失前进的方向。也就是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之间人为的分离或互不关联的培训都是不足取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发展到现阶段它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桥梁科学.教学设计在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渗透通俗地讲就是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要教会老师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用技术(包括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而不仅仅是只懂技术。

2 培养教师辩证看待教育技术的作用与影响

2.1 教育技术的作用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不能忽视技术的作用但更不能迷信技术的作用,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项十分......余下全文>>

四: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体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产生着深刻

的影响。已引起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计算机仿真技术、多

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使学生

学习可以克服时空障碍,使教师可以呈现立体化全方位授课。同时借助于

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将开辟出通达全球的知识传播通道,实现不同地区的

教师、学生之间的互相对话和交流,大大提高教育系统的运作效率,而且

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宽松的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最终促使全社会教育能力

的水平普遍提高。

教育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广义、狭义两个层面来定义。

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

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

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

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鲜血液,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技术的“信息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

教师讲授为主,“苦口婆心”直到学生明白弄懂为止。因此,教师与学生

之间普遍存在思想上的沟通困难。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信息技术,通过

极大利用各种媒体环境,造就一个立体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接受知识向

着人性化、效率化、准确化发展。

2

)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信息化”。传统的教育教学资源仅

限于各种课本和各科老师。学生接触到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并且容易造

成知识陈旧结果使学生学习起来毫无新意。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创建了一个分布式的、超链接的、非线性的、多媒体化的、开放的、智能

生成式的多种教育信息资源库。促使学生沉浸在一个永远学不完、永远新

鲜的教育血液中。

3

)信息技术促进了课程教材的“信息化”。传统的教材仅限于“白

纸黑字”,很难表全教材编写者的教育意图。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就要不断深化课程教材改革。现代教材已经有了突破性发展,书后附赠光

盘,附带有上网学习卡片等,极大提高了各科教材的信息含量。

4

)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模式的“信息化”。传统课堂上教师要通过

讲解和举例来论证一个观点或说明一点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得老

师将知识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创新等环节的组配成教学模式构建的

基础。注重建构主义、人本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理论的综合运用,

构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5

)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环境的“信息化”。传统的教育环境仅限于

三尺讲台。老师和学生的教育环境几乎是一成不变的,教育环境上存在极

大地地理局限性和时空局限性。信息技术的应用创设了一个丰富、多样、

美好的教育信息环境,微机室、电子阅览室、网上图书馆、移动多媒体等

现在信息教育载体使师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校园环境的熏陶。

6

)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评估的“信息化”。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估完

全靠人力完成,工作繁杂、耗时耗力,且有很大的不准确性,使得评估机

制很难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注重计算机与网络在评估信息的采集、传输、

处理和结果分析中的应用,使评估经常化、自动化、智能化。特别是信息

导航与实时评估,使教学过程能自动朝教学目标演进。

7

)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传统的教师工资和教绩

联系不大,使得好老师难以发挥出更好的教学能力,同时不好的老师难于

受到管理。以绩效为价值取向改革教育管理模式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

常规管理、人事管理、工资管理、档案管理、设备......余下全文>>

五:如何将信息化教学运用于小学教学

1、要根据学习对象的学习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图画、动画、声频、视频等教学媒体,生动具体、直观形象,具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通过信息技术,用多种媒体呈现学习材料,可以使学习过程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动机。但是,小学阶段也是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切不可因为滥用使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丧失思维能力的训练机会。

而阅读文本,倾听对话,感悟思想,体会情感,揣摩表达,积累语言,表达运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一切教学手段都是服从于此的。因此,在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两者关系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主体,信息技术是为优化教学服务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的感官多方面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习语言的兴趣,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上来。

2、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精心设计教学媒体

运用信息技术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为目的的,因此必须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切忌盲目性。没有哪一种教学手段是万能的,只有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利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手段,才是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也不例外。

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的同时,变革自己的教学设计行为。备课时,教师要系统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设计教学媒体。将教学媒体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成为教学方案的要目。

3、要注意多种媒体使用的综合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尽可能把音与像、动与静、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多种感知材料,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与运用能力。信息技术只是多种媒体的一部分,语文教学中,黑板、粉笔、实物、纸质的挂图和图片等传统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媒体应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整合使用,以充分发挥媒体促进教学的作用。

4、高度重视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5、努力提高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

小学语文的信息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提高,它对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同时,它也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的探索,才能尽快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需要,同时,教师还要正确处理信息技术网络教学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关系,只有各种教学手段并存,各自发挥特长,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语文教师还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对学生而言,信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不能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自己的笔记本上。由信息的单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余下全文>>

六: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理论对实践有什么意义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发展,信息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很多中小学建立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有路无车无货”,致使投入大量资金的校园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大量中小学学生的上网,也急需适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交流与娱乐方面的教育资源。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摆在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永州四中作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音像电子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实验学校,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中已进行了三年多的艰苦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了一些规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结合我校课题研究的具体实践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作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特征

1、处理数字化:它是指将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经过转换器抽样量化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的可靠性远比模拟信号高,对它的纠错处理也容易实现。

2、存储光盘化:光盘存储数字信息容量大,且体积小,一张光盘可以存储A4纸文本650,000页,可以容纳上千幅照片,可存储3亿多个汉字(相当于10年的人民日报合订本),而且可以实现快速的查询和检索。全屏动态图像1小时12分钟,调频立体声5个小时。

3、显示多媒体化:它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处理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如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等。这与传统的单纯用文字或图片处理信息资源的方式相比要丰富得多。

4、传输网络化: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距离传输,学习者可以在任何一台上网的计算机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5、学习资源系列化:它是指对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提供各种形式的系列教学软件。

6、教学过程智能化:它包括教学软件的专家系统对教学过程中的信息资源使用的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分析、提供帮助等机制,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最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不仅能发现学生的错误,而且能指出学生错误的根源,以便作出有针对性的辅导或学习建议。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类型

1、模拟音像教材:指与文字教材相配套的音像教材,如投影教材幻灯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等。

2、数字化音像教材: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制成的数字化的音像教材,如CD、 VCD、DVD、LD等。

3、多媒体教学软件:指运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编制的教材,如CD-ROM等。

4、电子出版物:将书、报纸或刊物等直接采用计算机的呈现方式存储起来,如存储在光盘或软盘上。

5、基于网上课程教材或网站:是指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用于网络课程学习的教材,如各类教育资源库、各类教育网站。

三、 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1、教学性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应能满足教与学的需求,要有助于解决教学上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文字教材难以解决的问题。另外,在学习进度的安排上和教学信息的呈现上要符合教与学的原理。

2、科学性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应能正确反映科学知识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也就是说,作为传授科学知识的教学资源,必须内容正确、目标明确。要达成这一原则,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时必须注意:

——资源所呈现的知识内容、采用的图片以及配制的解说、音效等必须真实。

——资源所论证的原理和定义必须准确。

......余下全文>>

七: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其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媒体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

八: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评价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学设计不是从教学目标开始,其最终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这导致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不提教学目标,只提意义建构的现象,似乎建构主义环境下没有必要谈教学目标,容易导致教育的虚无主义。我们认为,对所教内容不加区分地一律要求学生完成“意义建构”是不适当的。正确的做法是在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做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意义建构。

九:简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带来课堂教学的变化

使用信息技术创设学生学习情境,丰富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将丰富的学习资源融入课堂之中,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现代化的情境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形成技能的同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十:如何看待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技术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促进了课程教材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模式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环境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评估的信息化

7.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管理的信息化

要求:

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

1.应坚持以启发式为主的指导思想。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图片,音

乐或其它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同时,逐步展开教学内容,层层深入,不断

提示和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之领会概念、掌握原理、发现和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在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大胆地推测,发表己见,开展讨论。教师

若能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启发式思想为指导来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读书

指导法、练习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2.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调控作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虽然新颖别致,

但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学课件演示节奏较快,有时学生来不及思考,

答案就已闪过。这违背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初衷。

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及掌

握的程度来灵活地调控课堂教学速度及方法。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

适当地运用传统教学的调控作用。关注学生的反映,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学生的潜力和师生之间配合的效力,达到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