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春节的知识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海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习俗有哪些,要简短一些的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三:关于春节的知识,有时间,起源,习俗,相关诗文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 >>>
春节知识知多少?
1/4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春节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节日活动丰富,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简介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春节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1]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表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折叠编辑本段节日特点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余下全文>>
四:春节小常识,100字
春节,是中国农历的岁首,也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中国民间过春节的习惯,大抵是从原始社会时代的"腊祭"演变而来的。我国古代群众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便用他们的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春节又叫"过年",俗称"年","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
"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到了农历腊月三十日,时针移过半夜十二点的时候,春节便降临了。按照我国农历,俗称年初一,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连续到岁首十五元宵节。岁首初一前有祭祖、扫除腌臜。三十日要贴旧俗门上贴的神像、对联、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仪式;岁首初一,晚辈向尊长拜年,之后到亲朋家贺年。亲朋初会时,说些 "发财"、"过年好生活小妙招"等话互相祝贺,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另外,各地除互相及门拜年,节日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大的状况空前,直到元宵节。(岁首十五)过后,春节才算结束。
春节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肉畜危险人命。是以,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危险。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讨乞的白叟,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情形。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讨乞的白叟。祇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生活小常识大全白叟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白叟笑道:"婆婆若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 怪兽赶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力矍铄,气宇不凡,但仍然继续劝说,讨乞白叟笑而不语。婆婆无奈,祇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 怪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日差别: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亮。"年" 怪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后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儿,"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祇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白叟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容,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岁首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平安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突然觉悟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讨乞白叟的小学生生活小百科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祇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朋家贺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懂患了驱赶"年"怪兽的措施。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使爆发爆竹、户户烛火通亮、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余下全文>>
五:关于春节的词语
关于春节的成语
恭贺新禧 吉星高照 恭喜发财 多福多寿 财运亨通
健康长寿 鲤鱼跃龙门 开春喜临门 开春福临门 红红火火
开春大吉 花开富贵 恭喜发财 恭贺春节 财源广进
恭贺新喜 财运亨通 合家欢乐 飞黄腾达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万事顺意 幸福美满 官运亨通 美梦连连
吉祥如意 万事顺利 荣华富贵 一帆风顺 金玉满堂
五福临门 龙凤呈祥 龙门精神 百业兴旺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喜上眉梢 旺旺吠财 猪年来福 百业兴旺
恭贺新禧 吉星高照 恭喜发财 多福多寿 财运亨通
健康长寿 鲤鱼跃龙门 开春喜临门 开春福临门 天猪守吉祥
开春大吉 花开富贵 恭喜发财 恭贺春节 财源广进
恭贺新喜 财运亨通 合家欢乐 飞黄腾达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万事顺意 幸福美满 官运亨通 美梦连连
吉祥如意 万事顺利 荣华富贵 一帆风顺 金玉满堂
五福临门 龙凤呈祥 龙门精神 百业兴旺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喜上眉梢 张灯结彩
望采纳
六:收集春节有关的资料和知识200字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七:春节的传统文化
首先三十晚上包饺子
再就是新年0:00放鞭炮 穿新衣
拜年传亲戚
演社火 有舞龙 耍狮子 大头娃娃 踩高跷 摇旱船
十五吃元宵 看烟火 猜灯谜
每年我们都要过好多个传统节日,从年初的春节、元宵,到清明、端午、中秋,直至冬至,这些节庆活动是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是民族意识传承的重要方式,是民族精神的形象体现。中华民族正是在对这些节庆活动的代代相传中,让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然而,近几十年来,民族文化却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被逐渐消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知何为民族文化传统。 为了继承节庆活动的优秀传统,逐步培育富有时代特色的中华节庆文化体系,让更多的民众了解、接纳和坚持民族文化传统,“花山”版从这一期起,开辟“中华节庆文化大家谈”专栏,拟选择关系大众生活的春节、“三月三”、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大讨论,内容包括:春节如何提倡文明过节,坚持贴对联、挂红灯笼、舞龙舞狮等习俗;“三月三”如何恢复传统歌圩,在县里和农村开展群众性对歌活动;清明节如何纪念先烈、祭祀祖先,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中秋节提倡家庭团聚,不铺张浪费等等。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进行热烈讨论,让民族文化传统深入人心。
节庆是一种文化,这已是大家的共识,那么传统节庆当然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了。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早已有了基本的定论,那就是:一要继承,二要发展。道理很简单,因为传统文化是先人们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创造的产物,并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筛选、扬弃、丰富而保留下来的精华,但他们又不能不受到那个时代物质和精神条件的约束与局限,所以文化的传承天然地伴随着发展和创新的课题。这是民族文化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如果用这条规律来观照中华民族最重大的节庆——春节的话,结论就是:在继承春节的传统文化中必须注入现代文化的元素。其实“春节”这个名词是新中国建立时才使用的,过去正月初一叫“过年”或“元旦”,因为这是我国的农历开年的第一天。但为与国际接轨,国家使用了公历,这样一年就有了两个开年,过两次年了。于是改农历过年为春节。正月恰是二十四节气中“立春”的月份,春又是一年中春夏秋冬的开季,所以春节改得顺理成章,人们都乐于接受了。这就是节庆传统文化注入现代元素的典型范例。
然而近些年来,每逢春节都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现在春节过得真没意思了。”“冷冷清清,不热闹。”有人编了个顺口溜来概括:“电视《春晚》,家人团圆,一桌年饭,电话拜年。上街转转,挤挤公园,睡上几觉,就算过年。”
现在的中老年人,总是眷恋着童年时过的那个五彩缤纷的大年,像一个美丽的梦留在记忆里。亲人团聚,人情交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各种雅俗情趣的民风习俗令人应接不暇。新春伊始,一切焕然一新,亲朋好友见面,好像重新认识一样,拱手致意,笑脸相迎,互相拜年,祝福吉祥。房屋打扫一新,大门贴上新春联,墙上贴上新年画,孩子穿上新衣服,门前挂上新灯笼,真是万象更新。白日锣鼓声中瑞狮走家串户,夜来条条火龙在鞭炮中飞舞。村里搭起小戏台,农民用锅灰和红纸化妆演起调子戏《王三打鸟》。孩子们欢天喜地满村乱跑,三五成群到各家拜年,唱吉祥“令令乐”,喊祝贺的顺口溜,户主高兴得又送糖果又给封包,然后去村店买鞭炮焰火,“轰轰烈烈”放个痛快!他们不把全村搞得热辣火爆就不算过年!老人都说:春节是孩子的世界。
令人惋惜的是,这种喜气欢腾的节庆氛围,如今少见了,城市里更加重了这种感觉。传统没到位,现代没进入,真有点不土不洋不伦不类,所以才成了大家要谈论的话题。
我以为还是......余下全文>>
八:春节的介绍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九:关于春节的谚语
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
细仔望过年,老人怕过年。
年到二十一,人家欢喜涯叹息。
年到二十二,无心又无事。
年到二十三,紧想就紧惊。
年到二十四,爱买年料无主意。
年到二十五,一入年架心更苦。
年到二十六,年关难过出目汁。
年到二十七,雪上加霜债主逼。
年到二十八,想去想转“无括煞”。
年到二十九,无钱还债无路走。
年到二十三,锣鼓一响心就惊。
穷人过年真辛苦,洗净蒲罗无米煮。
有钱过年笑连连,无钱过年泪涟涟。
年到初三四,各人打主意。
年到初五六,无酒又无肉。
年到初七八,家家“劣”粥钵。
年到初八九,打起包袱抓紧走。
想起过年就凄凉,穷人差过坐班房。唔当除了“过年”事,少愁少切命过长。
拜年拜年,要橘要钱。
初一早喝面汤,出门逢雨衣不干。
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
快乐象假货---越来越多;
苦恼象利息---越来越少;
收入象油价---涨势如潮;
幸福如广告---紧紧围绕;
亲情象股市---时时套牢;
情人象盗版---不找自来;
财运象贪官---接连不断;
郁闷象着衣---越穿越少;
钞票象堵车---越塞越多;
业绩象绯闻---层出不穷;
爱情象网恋---进展神速;
身体象小猪---越长越壮!
金鸡报晓 闻鸡起舞 金鸡歌国泰
神犬驱邪 放犬缉私 义犬报民安
金鸡交好卷 犬吠佞人丧胆
黄犬送佳音 鸡鸣玉宇生辉
金鸡献瑞钦郅治 犬效丰年家家富
玉犬呈祥展宏猷 鸡鸣盛世处处春
鸡岁已添几多喜 龙翔华夏迎新岁
犬年更上一层楼 气搏云天奋犬年
鸡声笛韵祥云灿 鸡去瑶池传喜讯
犬迹梅花瑞雪飞 犬来大地报春意
犬吠鸡鸣春灿灿 金鸡报捷梅花俏
莺歌燕舞日瞳瞳 义犬迎春柳色新
国富民强缘改革 辞旧灵鸡歌日丽
鸡鸣犬吠报升平 迎新瑞犬报年丰
鸡追日月雄风舞 当于鸡鸣常起舞
狗跃山河瑞气生 莫为狗苟总偷安
鸡年利事家家乐 戌犬腾欢迎胜利
犬岁发财户户欢 酉鸡起舞庆荣归
犬画红梅臻五福 鸡为岁归留竹叶
鸡题翠竹报三多 犬因春到献梅花
九州日月开春景; 子夜钟声扬吉庆;
四海笙歌颂狗年。 狗年爆竹报平安。
三多竹叶雄鸡画; 小犬有知嫌路窄;
五福梅花义犬描。 大鹏展翅恨天地。
天狗下凡春及第; 丰年富足人欢笑;
财神驻足喜盈门。 盛世平安犬不惊。
犬守家门门有喜; 犬守门庭何叫苦;
毫敷毛笔笔生花。 马驰远路不辞难。
犬爱穷家天下贵; 犬效丰年家家富;
凤毛麟角世间稀。 鸡鸣盛世处处春。
犬画红梅臻五福; 犬吠鸡鸣春灿灿;
鸡题翠竹报三多。 莺歌燕舞日瞳瞳。
犬吠鸡鸣春灿烂; 犬踏霜桥迎五福;
莺歌燕舞景妖娆。 鸡登雪石报三多。
犬卧宅阶知地暖; 犬卧阶前知地暖;
鹊登梅萼报春新。 鹊登梅上唱春明。
犬看门户民长泰; 犬能守夜户常泰;
法治国家世永春。 人若忘恩天不容。
日新月异雄鸡去; 日新月异鸡报晓;
国泰民安玉犬来。 岁吉年祥狗看门。
月明松下房栊静; 月明柳下虫鱼静;
日照云中鸡犬喧。 日照人间鸡犬喧。
月异日新鸡报晓; 风流一代玩狮夜;
年祥岁吉犬开门。 气象千端入犬年。
方观竹叶舒鸡爪; 四季平安黄犬誉;
又赏梅花印犬蹄。 九州锦绣玉龙飞。
龙翔华夏迎新岁; 戌犬腾欢迎胜利;
气搏云天奋犬年。 酉鸡起舞庆荣归。
戌岁兆丰千囤满; 戌时火树银花夜;
狗年祝福四时安。 狗岁丰衣足食人。
戌岁祝福万事顺; 戌岁兆丰百事顺;
狗年......余下全文>>
十:关于春节的诗
很多啊,以下是部分,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旦-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元旦试笔(选一)-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 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 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 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 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 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 占年更喜梦维鱼
钓帘欲迎新巢燕 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 并无尘事到吾庐
甲午元旦-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 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 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欢笑拜新年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