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因斯坦的小故事

一: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地思考。

童年:在妹妹头上敲了个窟窿

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时,有一个大得出奇而且有棱角的后脑勺,母亲以为是个畸形婴儿。两岁半了,还不会说话。一天,家里来了一个骑脚踏车的小妹妹,他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是的,可是她的小轮子究竟在哪里呢?5岁时脾气狂躁,把家庭教师吓跑了,还用儿童锄头在妹妹头上敲了一个“大窟窿”。

爱因斯坦逃学记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

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不断地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的故事——一件旧大衣

一天,爱因斯坦在纽约的街道上遇见一位朋友。

“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啊!”

“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无所谓地说。

几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这时,爱因斯坦已经誉满天下,却还是穿着那件旧大衣。他的朋友又建议他去买一件新大衣。

“这又何必呢?”爱因斯坦说,“反正这儿已经每个人都认识我了。”

二:爱因斯坦的幽默小故事

1.真假司机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因提出相对论而举世闻名,此后,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盛名之下的爱因斯坦每天忙于应付不计其数的大学请他作演讲,搞得他疲惫不堪!爱因斯坦每次到大学去都是由专职司机理查开车送他,一到会场后,理查就在台下听演讲,一直做了30来次听众,而且每次都是聚精会神,从头听到尾。 理查是位风趣的美国人,一天他向疲于奔命的爱因斯坦提建议: “您实在太辛苦了,也一定讲烦了,您的演讲内容我可以背下来了,我想下次演讲时让我穿着您的衣服,让我来代您演讲直到被发现为止,可以吗?” “妙啊,反正那里认得我的人也不多。”同样富于风趣的爱因斯坦回答道。 此后的那场演讲,穿着爱因斯坦衣服的理查对于相对论的解说没有任何差错,他把爱因斯坦的表情和动作也模仿的惟妙惟肖。爱氏则打扮成司机,不仅开车送理查来演讲,而且坐在台下认真听讲。 然而,就在演讲结束,理查准备下台时,一件意料不到的事终于发生了。 一位教授模样的先生站起来,像发连珠炮似的提出了许多问题。 真的爱因斯坦静坐在会场的角落,心中吃惊不小,但他表情上还是若无其事。 假的爱因斯坦却轻松地对那位教授说: “你的这些问题很简单,连我的司机都能回答...喂,理查,你上来帮我做些说明吧!” 于是,真正的爱因斯坦这时才步上讲台,并迅速地对问题作了说明!

2.诙谐相对论  一次,一群青年学生包围了从德国移居美国的爱因斯坦的住宅,要他用“最简单的话”解释清楚他的“相对论”。

当时,据说全世界只有几个科学家看得懂他关于“相对论”的著作。

爱因斯坦走出住宅,对这些青年说:“比方这么说——你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5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喏,这就是相对论!”   3.印象--智者自嘲  爱因斯坦曾为一对年轻朋友证婚。几年后,那对夫妇带小儿子来看他。孩子看了爱因斯坦一眼就嚎啕大哭起来,弄得这对夫妇很难为情。幽默的爱因斯坦却摸着孩子的头,高兴地说:“你是第一个肯当面说出对我的印象的人。”

4.一件旧大衣

一天,爱因斯坦在纽约的街道上遇见一位朋友。

“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呀!”

“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回答说。

几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这时,爱因斯坦已成为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但还穿着那件大衣。他的朋友又不厌其烦地劝他去换件新大衣。

“何必呢!”他说,“反正这儿每个人都认识我了。”

5.宴会的故事  爱因斯坦出席了一次为他举办的正式宴会,男宾都打领带,女宾都穿裸肩的礼服。

他的太太因感冒未曾参加,见爱因斯坦回家,就急忙询问宴会的情形。

于是,爱因斯坦告诉她,今晚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出席。

太太打断他的话,问:“不要管那些,你告诉我太太们穿的什么衣服?”

“我可真的不知道,”爱因斯坦认真地回答,“从桌子以上的部分看,她们没有穿什么东西。而在桌子以下的那部分,我可不敢偷看。”

6.记忆也过人

爱因斯坦在美国演讲,有人问:“你可记得声音的速度是多少?你如何记下许多东西?”

爱因斯坦轻松答道:“声音的速度是多少,我必须查辞典才能回答。因为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着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用来记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7.谈笑对批判  1930年,德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余下全文>>

三:爱因斯坦的小故事

故事一:

仅仅是一把糖果——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故事

一个上午,爱因斯坦刚要走出办公室,驻守过来告诉他:“有人想请你周末去做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美元。”

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我周末有安排,没时间。”

“难道您不能少给苏菲少补一次课吗?”助手知道他每个周末都去给读初中的小女孩苏菲辅导数学。

“不能,我还想着他的糖果呢。”爱因斯坦笑眯眯的说道。

“他的糖果就那么甜吗?”助手不不明白他对那个偶然认识的小女孩为何那样用心。

这一天,看到爱因斯坦从苏菲那儿回来,助手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那样高兴。

爱因斯坦告诉助手:“苏菲的老师夸奖了她的进步,说她找了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小姑娘也特别高兴,奖励了我一把糖果,这让我感到特别的愉快。”

原来,在这位大科学家眼里,小女孩灿烂的笑容和一把普通的糖果,就是甜润生命的最好的甘泉。多少年过去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已被人们淡忘了,但那一把糖果,那份一尘不染的真爱纯情,却穿过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缕缕芬芳。故事二:

自己是自己的镜子

爱因斯坦16岁那年,由于整日同一群调皮贪玩的孩子在一起,致使自己几门功课不及格。一个周末的早上,爱因斯坦正拿着钓鱼竿准备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这时,父亲拦住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爱因斯坦,你整日贪玩且功课不及格,我和你的母亲很为你的前途担忧。”

“有什么可担忧的,杰克和罗伯特他们也没及格,不照样去钓鱼吗?”

“孩子,话可不能这样说。”父亲充满关爱地望着爱因斯坦说,“在我们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我希望你能认真地听一听。”

“说有两只猫在屋顶上玩耍。一不小心,一只猫抱着另一只猫掉到了烟囱(cōng)里。”

“当两只猫从烟囱里爬出来时,一只猫的脸上沾满了烟黑,而另一只猫的脸上却干干净净。干净的猫看见满脸黑灰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又脏又丑,便快步跑到河边洗了脸。而黑脸猫看见干净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就大摇大摆地到街上闲逛去了。结果,吓得其他的猫都四下躲避,以为见到了妖怪。”

“爱因斯坦,谁也不能成为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自己的镜子,天才也许会照成傻瓜。”

爱因斯坦听后,羞愧地放下鱼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里。

从此,爱因斯坦时常用自己作为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人生的璀璨光芒。

故事三:

吹捧,使他恼火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里,他是举世景仰的大科学家。他从1901年到1955年共发表专门性的科学研究论文大约200来篇,但他非常谦虚。

有一次,他的儿子问他:“爸爸,你究竟为什么有名?”他先是哈哈大笑,然后严肃地对儿子说:“你瞧,一个盲目的甲壳虫在一个球面上爬行,他意识不到它走过的路是弯的,幸而我能意识到。”他的科学成就使许多人称颂他为伟大的天才,可他一再向别人解释:“有人称我为天才,可是我向你们发誓,我并没有这样认为。”在一次集会上,有人对他加以过分地吹捧,使他很恼火,他当场就说:“如果我相信了这些话是真诚的,那我该是一个疯子,因为我明明知道我不是一个疯子,所以我不相信。”他曾说居里夫人“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爱因斯坦不为名望所累,不怕否定自己的错误。他说:“像我们这样的工作需要注意两点,毫不疲倦的坚持性和随时准备抛弃为之花费了许多时......余下全文>>

四:爱因斯坦的小故事

1、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母亲再三告诫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爱因斯坦总是不以然地回答说:“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 有一天,父亲给爱因斯坦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父亲说:“昨天,我和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著钢筋踏梯才烟囱内的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著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钻出烟囱,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父亲郑重地对爱因斯坦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2、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以失败。看过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卷的该校物理学家韦伯先生却慧眼识英才,称赞他:“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爱因斯坦,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你不想表现自己。” 爱因斯坦罕见青年旧照

韦伯先生是讲对了,爱因斯坦在数学方面可以说是“天才”,他在12岁到16岁时就已经自学学会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而对于不想表现自己这个“缺点”,他也是“死不悔改”。他晚年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年轻时对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个角落安静地做我的研究,公众人士不会对我完全注意,可是现在却不能了。”

3、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一个问题,沉思起来,忘记自己在做什么了,穿的从梯子上摔下来。摔到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线路运动的。爱因斯坦想到这里便马上站立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提笔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记了下来。这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对论有很大的启发。

五:有什么关于爱因斯坦的小故事

故事一:

仅仅是一把糖果——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故事

一个上午,爱因斯坦刚要走出办公室,驻守过来告诉他:“有人想请你周末去做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美元。”

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我周末有安排,没时间。”

“难道您不能少给苏菲少补一次课吗?”助手知道他每个周末都去给读初中的小女孩苏菲辅导数学。

“不能,我还想着他的糖果呢。”爱因斯坦笑眯眯的说道。

“他的糖果就那么甜吗?”助手不不明白他对那个偶然认识的小女孩为何那样用心。

这一天,看到爱因斯坦从苏菲那儿回来,助手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那样高兴。

爱因斯坦告诉助手:“苏菲的老师夸奖了她的进步,说她找了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小姑娘也特别高兴,奖励了我一把糖果,这让我感到特别的愉快。”

原来,在这位大科学家眼里,小女孩灿烂的笑容和一把普通的糖果,就是甜润生命的最好的甘泉。多少年过去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已被人们淡忘了,但那一把糖果,那份一尘不染的真爱纯情,却穿过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缕缕芬芳。故事二:

自己是自己的镜子

爱因斯坦16岁那年,由于整日同一群调皮贪玩的孩子在一起,致使自己几门功课不及格。一个周末的早上,爱因斯坦正拿着钓鱼竿准备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这时,父亲拦住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爱因斯坦,你整日贪玩且功课不及格,我和你的母亲很为你的前途担忧。”

“有什么可担忧的,杰克和罗伯特他们也没及格,不照样去钓鱼吗?”

“孩子,话可不能这样说。”父亲充满关爱地望着爱因斯坦说,“在我们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我希望你能认真地听一听。”

“说有两只猫在屋顶上玩耍。一不小心,一只猫抱着另一只猫掉到了烟囱(cōng)里。”

“当两只猫从烟囱里爬出来时,一只猫的脸上沾满了烟黑,而另一只猫的脸上却干干净净。干净的猫看见满脸黑灰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又脏又丑,便快步跑到河边洗了脸。而黑脸猫看见干净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就大摇大摆地到街上闲逛去了。结果,吓得其他的猫都四下躲避,以为见到了妖怪。”

“爱因斯坦,谁也不能成为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自己的镜子,天才也许会照成傻瓜。”

爱因斯坦听后,羞愧地放下鱼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里。

从此,爱因斯坦时常用自己作为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人生的璀璨光芒。

六:爱因斯坦的简短小故事

童年:在妹妹头上敲了个窟窿

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时,有一个大得出奇而且有棱角的后脑勺,母亲以为是个畸形婴儿。两岁半了,还不会说话。一天,家里来了一个骑脚踏车的小妹妹,他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是的,可是她的小轮子究竟在哪里呢?5岁时脾气狂躁,把家庭教师吓跑了,还用儿童锄头在妹妹头上敲了一个“大窟窿”。

但这个小孩子也有让家长得意的地方。他5岁开始拉小提琴,特别喜欢莫扎特,长大后,在四重奏方面很有造诣,甚至达到了艺术家的完美境地。三四岁穿过慕尼黑最繁华的大街时,第一次给他指明道路,第二次观察他,他就能先看右方,再看左方,毫不胆怯地穿过去。不到10岁,就能一次用卡片搭起14“层”高的楼房,显示了他的耐心与毅力

求学:被教授断言将庸常无为

爱因斯坦的拉丁语不错,但希腊语和现代外国语言则很糟糕,有一次教授看了他的作业后,火冒三丈,断定他一生绝不会有什么作为。16岁时,他又受到班主任的严厉叱责,爱因斯坦忍无可忍,坚定地向班主任宣布:我再不会来了。

这次他遇到了一所好学校——瑞士的阿劳州立中学,在这里,既听不到任何一点命令的声调,也看不到任何一点培养崇敬权威的痕迹。学生是个别对待的,独立的、有充分根据的思考比博学更受人重视。恋爱:必须找到共鸣板

爱因斯坦一生有过三次恋爱。第一次是读大学前,和房东的女儿相爱,发现找不到共鸣,很快结束。第二次和大学同学,这个女孩在受到的中学教育中包括物理学,这在当时的妇女中很罕见。两人一有空闲就在一起,爱因斯坦称她是自己思想的共鸣板,但由于父母反对,两人在生了女儿一年后,才结了婚。1912年,爱因斯坦与从小一起长大的堂姐开始恋情,双方曾刻意中断了一年的来往,之后,又按捺不住重新开始通信。对待异性,爱因斯坦始终需要的是思想的共鸣板。

日常:风趣幽默

在爱因斯坦书信中,有他与20世纪著名科学家诸如洛伦兹、薛定谔、居里夫人、普朗克以及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弗洛伊德、罗素、萧伯纳、罗斯福等人的通信。但更多的是他与亲朋好友的通信。幽默的语言,现在读来都令人忍俊不禁。他把亲爱的朋友称为“你这个讨厌的家伙”、“但愿今晚我能用魔法把你招来”。有一次,他称一女士为老太太,那女士来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说用不着巴结他。爱因斯坦在旁边注了评语,说“哦,哦,好像我是什么大人物!”

他对女友建议他雨天游泳、晴天跑步不以为然。他说:我已下定决心,若大限一到,就是倒毙,也尽量少用医疗手段。在此之前,将按我罪恶之心的愿望任意行动。我日常的生活是:吸烟像烟囱,工作像骡马。饮食无所顾忌不加选择,至于散步,只有真正有了愉快的同伴才愿意进行。

七: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一个天才的童年,总会有些超乎寻常的故事。爱因斯坦刚出生时,后脑大得不同一般,

而且头骨呈棱角形,头骨的这种异状,后来永久性地成为爱因斯坦的特征。爱因斯坦的母亲

曾为头胎儿子的异样头骨而受惊,爱因斯坦的祖母看到孙子,也低声嘀咕:“太重了!太重

了!”她不是说孙子的体重,而是孙子大而怪的头形让她不安,一个弱小的身躯,如何支撑

得住这个硕大的脑袋?她们当然还不曾意识到:就是这个大而怪的头脑,将滋生出多么伟大

的意识。 当然,童年时代的爱因斯坦还不可能向世人解释自己个性的内涵。他独来独往,时常故

意躲开小伙伴、同学,即使同亲人在一起,他也只是一个沉默的听众。谁要是破坏了他独处

的心境,一向沉静的他会突然爆发出激烈的情绪。爱因斯坦的妹妹后来回忆说:“每逢那样

的时刻,他会变得脸色苍白,鼻尖发白,不能自制。”有几次,爱因斯坦竟向比自己小2岁

的妹妹扔东西,大发脾气。爱因斯坦5岁时,父母为他请了一个家庭女教师。第一次上课

时,爱因斯坦大概发现自己将失去自由的个人世界,又一次大发脾气,向老师扔椅子以示抗

议,爱因斯坦的父母只好结束这第一次还未开始的教育。不爱和人交往的小爱因斯坦偏喜爱

那些需要耐心和坚韧的游戏,比如用薄薄的纸片搭房子,不成功绝不罢休。

对于童年的爱因斯坦来说,独立的个性还只是一只“空筐”,它需要充实精神、文化的

内涵。第一个装进这只“空筐”的是什么?是音乐。爱因斯坦3岁的时候,一天,母亲波林

坐在钢琴旁,轻轻地抚弄琴键,优美动听的旋律像潺潺溪水,从她的手指下流出。忽然,她

觉得背后有人,她回头一看,小爱因斯坦正歪着脑袋,全神贯注地倾听美妙的乐声。年轻的

母亲高兴了,她说:“瞧你一本正经的,像个大教授!哎,亲爱的,怎么不说话呀?”爱因

斯坦没有回答,他只有3岁,还无法说清激起心灵感应的音乐到底是什么,他那对亮晶晶

的、棕色的大眼睛中却又分明闪烁着快乐的光辉。琴声又响了,是贝多芬的奏鸣曲。小爱因

斯坦迈着摇晃的步子,无声地扑向一个新的世界,那里只有美丽、和谐和崇高。

不爱说话的小爱因斯坦对音乐入迷了,6岁起练习拉小提琴。几年后,爱因斯坦唯一的

消遣就是音乐,在母亲的伴同下,他很快就能演奏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奏鸣曲了。

按爱因斯坦的心理气质而言,如果他出生在文艺复兴时期,历史或许把他造就成为一个 杰出的艺术家,但在19世纪末的德国,一种以科学发明去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潮正在兴起。

各种科学发明以前所未有的声、光、电、化迅速改变着人们的感官世界,各种技术上的新鲜

玩意给新一代人带来无穷的趣味,并吸引着他们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科学之光普照着大地,也照亮了小爱因斯坦成长的道路。爱因斯坦上学前的一天,他生

病了,本来沉静的孩子更像一只温顺的小猫,静静地蜷伏在家里,一动也不动。父亲拿来一

个小罗盘给儿子解闷。爱因斯坦的小手捧着罗盘,只见罗盘中间那根针在轻轻地抖动,指着

北边。他把盘子转过去,那根针并不听他的话,照旧指向北边。爱因斯坦又把罗盘捧在胸

前,扭转身子,再猛扭过去,可那根针又回来了,还是指向北边。不管他怎样转动身子,那

根细细的红色磁针就是顽强地指着北边。小爱因斯坦忘掉了身上的病痛,只剩下一脸的惊讶

和困惑:是什么东西使它总是指向北边呢?这根针的四周什么也没有,是什么力量推着它指

向北边呢?

爱因斯坦67岁时仍然为童年时的“罗盘经历”感慨万千。

他在《自述》中说:

“当我还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在父亲给我看一个罗盘的时候,就经历过这种惊奇。

这只指南......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