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实录

一:他们是真正的“士”吗?——《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质疑

摘 要:《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现入选人教社义务教育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唐睢为了安陵国的安危。出使秦国。与阴险狡诈的秦王进行的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在这场生死存亡的较量中.唐雎凭着过人的胆识.战胜了包藏祸心而又外强中干的秦王.从而使秦王暂时打消了吞并安陵国的企图.

二:对<<唐雎不辱使命>>此课真实性怀疑

【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剌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剌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稷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翻译】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块土地来换取小块土地,那很好:即使这样,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这块土地,希望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而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再说,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来,

是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我不放在心上。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岂不是小看我吗?”唐雎答道:“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并守住这块封地,即使拿一千里土地来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www.5ixuexi.net/wenyanwen/chuzhong/5263.html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道:“小臣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一发怒,将会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脱掉鞋子,拿脑袋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庸人发怒的样子,不是志士发怒啊。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有一白光直冲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老鹰在殿堂上搏击。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志之士,他们胸怀愤怒还没有发作的时候,上天就降下了征兆,加上我,就有四个人了。如果志士真的发了怒,眼前将会有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穿上白色孝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罢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秦王顿时脸色沮丧,直起身子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呢!我明白了:韩魏灭亡,可是安陵却凭着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来,只因为有您唐雎先生在啊。”

本文 记叙了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唐睢沉着镇静、不畏强暴的精神。

三:唐雎不辱使命这件事是真的吗?

假的!唐雎是否带剑而入呢?根据当时的法律,使臣上殿禁止携带武器,因此还演绎了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荆轲刺秦王把匕首藏在地图当中,专诸刺王僚更是巧妙,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唐雎长长的剑自是匿之不住。难道是秦王狂傲到了极点,任由使者携剑以示气度?这种侥幸之说恐怕难以站住脚。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25—公元前221年间,秦王早已有过前车之鉴: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史记·刺客列传》)。虽然说堂堂秦王,蛮横骄纵,但绝对不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断不会有如此举动。

那唐雎“挺剑而起”时该不会是使秦王之剑吧?秦法虽然规定“群臣、使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但秦王本人不在此列。秦王倒是有剑的,可诸位不要忘了,唐雎前来乃是“秦王不悦”之后,是想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亡国危机的。秦王会把一区区小国使者放在眼里吗?即便接见,也只能殿下侍候。因而,唐雎根本没有接近秦王之机会,拔出秦王之剑无异于痴人说梦。

既然如此,唐雎的剑到底从何而来呢?

该文出自《战国策》,我们先来看一看《战国策》吧。它是一部介于子、史之间的古书,主要记录战国时代以纵横家为代表人物的思想言论、外交辞令和政治主张,同时也有一些历史事实。其中历史记载有的是民间传说,有的引寓言故事。评论家吴小如在《古文精读举隅》中谈到,《战国策》并非全部实录。蔡守湘于《先秦文学史》中所持也是“记言记事具有艺术虚构”之论。马积高、黄钧在其《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则明示,《战国策》是史家之笔兼策士之辞,“为了耸人听闻,游士的言词有夸张渲染和虚构的特点”。《战国策·魏策四》之《秦王使人谓安陵君》(课文节选于此)是一篇游士说客的文字,唐雎也作唐且。秦王称天子之怒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则称布衣之怒为“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秦王只好“长跪而谢”。《战国策》就是用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敷张扬厉的语言,来突出唐且作为布衣之士的英雄气概——这类夸张和近乎虚构的笔墨,使文章自身失去了信史的作用,增加了历史散文的文学色彩。

朱东润先生认为:唐雎胁迫秦王之情节当出于虚构,不能视为真实的史料记录(《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历史上的安陵国是一个方圆五十里的附庸小国,正史对它的灭亡几乎没有记载。《资治通鉴·秦记二》则说,“二十二年,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臣受地于魏之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王义而许之。”安陵国能够暂存与唐雎似乎没什么关系。《战国策·魏策四》之《秦魏为与国》记曰:“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魏人有唐且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劳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车而遣之。”而同样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之《秦王使人谓安陵君》的《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且不但年轻了,还神功盖世,能够与年富力强的秦王相抗衡,把秦王吓得跪地求饶。两者前后矛盾,必有一记载有虚构成分。而《史记》中干脆没有唐且这个人。正如古文学家游国恩所说,“《战国策》最长于说事,但记述事件的后果不尽可靠”。唐雎劫秦王极有可能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夸张,也可能是子虚乌有。

如此说来,故事似乎没有流传下来的理由。黄岳洲、茅宗祥在《中华文学鉴赏宝库》中告诉我们,文章内容未必尽合历史事实,但所表达的思想有积极意义。作为小国之臣,在孤立无援的危难情况下,折服秦王,不辱使命,唐雎堪称一个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他从“道义”上暗刺了秦王的不义,是一反抗强暴、蔑视王侯的义侠和高士......余下全文>>

四:《唐雎不辱使命》编成一个课本剧

[课本剧]唐雎不辱使命演职员表 编剧:韩梦导演:韩梦旁白:韩梦、申大印唐雎:王小乐饰秦王:李天宇饰安陵君:姜伟哲饰使臣:梁兵饰公公:李全饰大臣:丁昊、姚欢、巴柯言饰宫女:尚悦、刘迪饰道具:皇甫淮萌第一幕 使臣回复 (地点:秦宫)(人物:秦王 李天宇饰,使臣 梁兵饰,大臣三 丁昊、姚欢、巴柯言饰,公公 李全饰,宫女二 尚悦、刘迪饰) (出使安陵的使臣匆忙来到秦王宫殿前,他刚与安陵君商讨易地之事!)使臣:李公公,小臣出使秦归来,有要事禀告大王,望公公通禀一下!李公公:请大人稍候,小人前去通禀!李公公(走到秦王面前):大王,梁大人出使安陵归来,有要事禀报!秦王:快传!(使臣来到秦王面前)使臣:大王!大王!不好了!那安陵君仗着自己是长者,藐视大王,不愿易地!秦王(大怒):岂有此理。这个小小安陵君,他又有何本领敢弗寡人的意? 使臣:大王息怒,事情是这样的: 第二幕 秦国来使 (地点:安陵君宫;)(人物:安陵君 姜伟哲饰、使臣 梁兵饰,大臣三 丁昊、姚欢、巴柯言饰、侍卫一、宫女二 尚悦、刘迪饰) 安陵君端坐大殿.忽一小吏来报,有秦国使者前来谒见。安陵君忙命众人退下,整衣正冠端坐,传使者上。使者(大踏步上,从容施礼):我是秦国使臣,奉秦王之命,特来拜见您。安陵君(赐座):先生请坐。不知先生前来,有失远迎,还望先生见谅。(稍停)敢问先生前来,所为何事?使者(满脸堆笑):是这样的,秦王见安陵地方狭小,又视您为兄长,因此愿用五百里的地方来交换安陵。这样,一来可以扩大您的国土,二来是表达秦王对您的关怀。这是我们秦王的一番美意呀,您可一定要答应啊!安陵君(心中一惊,转瞬笑道):秦王如此待我,实在感激不尽!只是……(面露难色)使者(慌,忙问):您有何顾虑?安陵君(一脸无奈,叹,低声):只是……只是这块地方是先王传下来的,要是到我手里被换掉了,实在是不好向祖先交代呀!使者(神色紧张,双眼紧盯安陵君):那你……安陵君(调整了一下情绪,憋足劲,望着使者):我只好烦劳先生转告秦王,不是我不换,实在是换不得呀!使者(大怒):好你个安陵君!我们秦王的洪恩你竟敢拒绝,你等着瞧吧!哼!(说完,拂袖而去)安陵君(心急如焚,在大殿中踱来踱去,自言自语):这如何是好?这如何是好啊!……众位爱卿!有何良计!(良久)唐雎:大王,臣愿出使秦国,说服秦王打消易地之念!安陵君:唉,只有让唐你去一趟秦国了,但愿你能说服秦王,让安陵避过这一劫。安陵的兴亡就系于你一身了!!!! 第三幕 唐雎使秦 (地点:秦宫;)(人物:秦王 李天宇饰、唐雎:王小乐饰、公公一:李全饰、大臣三 丁昊、姚欢、巴柯言饰、宫女二 宫女二) 幕启,秦宫,书几、椅各两张,秦王面向观众坐。二宫女侧立秦王身后,轻摇葵扇,卫士佩剑侧立于舞台略前处。 旁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战国末年,烽烟四起,群雄逐鹿。秦国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东征西讨,宰割天下,称霸中原。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可是,小小的位于韩魏之间的安陵国却安然无恙!于是,秦王开始了他一统天下的计划。 唐雎:劳烦公公通传一声,安陵使臣唐雎求见!公公:请使臣稍候,小人前去通报。公公(慌忙来到秦王面前):大王!大王!安陵使臣唐雎求见!秦王:呵呵!众位爱卿看看,安陵君也不过如此嘛!传!!!!公公(转身,面对观众,高声):秦王有令,宣安陵国使臣上殿——唐雎(由舞台侧步入,面向观众):秦王虎狼之心,狡诈阴险,早有吞并安陵之意。我这次出使秦国,真如身入龙潭虎穴,凶险难测。(稍顿,下定......余下全文>>

五:唐雎不辱使命中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唐雎不畏秦王的淫威,拼死一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表现了唐雎正气凛然,不畏淫威,有勇有谋的品质。

六:唐雎不辱使命的作者及简介。

刘向

刘向(前77~前6)

中国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一说生于元凤四年( 前77 ) ,卒于建平元年( 前6 )。原名更生 ,字子政。汉皇族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 。 历经宣帝 、元帝 、成帝三朝;历任散骑谏大夫、散骑宗正、光禄大夫等职。曾屡次上书称引灾异,弹劾宦官外戚专权。成帝时受诏命校书近20年,未完成的工作由其子刘歆续成。官终中垒校尉,故又世称刘中垒 。刘向典校的古籍主要包括经传 、 诸子和诗赋 。典校时,又撰有《别录》。其后,刘歆以《别录》为基础,撰成《七略》,这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原书已佚。东汉班固因《七略》而成《汉书·艺文志》,从中可以见到《七略》的梗概。据《汉书·艺文志》载 ,刘向有辞赋33篇 ,今仅存《九叹》一篇,见于《楚辞》。刘向的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刘向的散文叙事简约,论理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此外,他还编著了《新序》、《说苑》、《古列女传》3 部历史故事集 ,是魏晋小说的先导 。明代张溥辑有《刘中垒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