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老标准化 解读居家养老服务有哪些标准
相关规定都在完善中,以下资料希望能帮到你,如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沟通,您可以搜索公众号:“麦芽糖居家养老”他们平台似乎有这样的资料
二:什么是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于目前老龄人口较多,服务的质量较差,建议考虑一些专门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我给老爸选的是365关爱您居家养老,通过老人手机作为终端享受服务,老爸平时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都能通过电话和客服联系协助处理或者帮忙完成。
三:服务行业类别(养老院)的企业是否需要办理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估? 5分
当然需要啊!养老院里经常出现意外伤害或者受伤的,
四:怎样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指出,要按照适应需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多元供给的思路,尽快在养老院服务质量上有明显改善,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坚决依法依规从严惩处欺老、虐老行为。
近年来,我国狠抓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工作,从基础投入、建章立制、人才培养、强化监管等方面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加大投入
实现养老院服务量与质齐升
76岁的天津老人张慧秋,患有甲亢和心脏病,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早已力不从心。如今,老两口搬进了天津市北辰区爱馨瑞景园老年公寓,从此开始了阳光明媚的生活。
“养老院就在家门口,孩子们说来就能来,医生上门服务,家里人都放心。”张慧秋说。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22亿,约占总人口的16.1%,养老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养老院加快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和民政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共投入320亿元支持地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多渠道培养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全国建成培训基地68家,有134所院校开设护理专业,多渠道开展岗位培训、在职远程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全国养老机构总数达118万多个,各类养老床位数达695.9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6张。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民政部联合多部门探索多样化养老院发展模式,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鼓励公建民营,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同时,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开展养老院远程医疗服务试点,各地建成养老服务信息平台840个。
在中央政府统筹安排下,民政部、卫生计生委、人社部等多部门合力推进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径,养老院与医疗机构的业务协作机制开始建立,更多的医疗护理力量为养老院提供支持。
日前,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同时要以“老年人的切身感受”为评价养老服务质量的标准。
统筹推进
加速养老院服务标准化进程
2016年10月,山东省连续发布《老年公寓服务规范》《农村幸福院基本规范》等7项养老服务地方标准。
山东省质监局副局长张健介绍,一直以来,养老服务供需双方存在不平衡现象,一方面,社会公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需要用标准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规则。
不止是山东,构建统一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全国养老机构健康发展的共同需求。
为使养老院服务质量发展基本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遵、有规可循,我国不断加强顶层设计,逐步建立涵盖养老院服务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
从全局出发,适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切实落实关于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的意见等文件。
针对养老机构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民政部制定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规章,同时发布了《养老机构基本规范》《养老机构安全管理》等国家标准。
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表示,提升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标准化水平,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更能促进整个养老服务行业稳步健康发展。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通过《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等涉老设施建设标准实施,推进......余下全文>>
五:如何形成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规范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庆市约290万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35.52万,占总人口的12.2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每年将以4%左右的速度递增。其中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达5.78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6.2%,而失能老人也达到了2.42万人,半失能老人有5.17万人。积极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有利于保障老年人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现状
1.政策背景:养老体系建设压力巨大,各级政府高度关注
2012年12月31日我市人口总数为281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35万,占人口总数的12.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每年将以4%左右的速度递增,其中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达5.78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6.5%,而失能老人也达到了2.42万人,半失能老人有5.17万人。据预测,到2015年,我市老年人口将达到40万,到2020年将达到60万,到2030年将突破70万。随着近年来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的持续增长,生活照料和健康护理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2.养老体系现状:优质床位供不应求、支持体系薄弱
⑴ 市场需求旺盛,优质床位供不应求
老年人口基数巨大,且每年保持快速上升的趋势;城市“4-2-1”家庭格局的增多,都是催生养老需求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健康状况低下,更对机构养老服务提出了高要求。同时,老年抑郁病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入住养老院的老人长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生活,极易产生抑郁现象;没有专业的诊疗支持,误诊为老年痴呆的患者不在少数。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养老机构要丰富老人的文娱生活、陶冶情操、慰藉心灵,预防老年抑郁症的发生,同时要配置专业心理诊疗师,从专业角度进行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入住老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近年来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的持续增长,生活照料和健康护理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据市民政局调查测算,全市城镇老人有机构养老需求的有7182人,现有4个福利院1000张床位和53个民办养老院的4700个床位已是捉襟见肘。其中公办的4家即第一福利院、第二福利院、萨尔图区养老院、肇州养老院共计1000张床位;敬老院主要分布在各级乡镇和农村,主要服务对象为农村“五保户”和“三无人员”。民营养老院大多数规模较小,床位数在20-50张,入住率50-60%,硬件差、配套弱,以低收费吸引患者,经营上大多处于勉强维持阶段。
⑵ 支持体系薄弱,难以全方位满足入住老人需求
目前我市养老服务和医疗护理分别隶属于民政和卫生两个体系,相对应的养老院更多的只提供养老服务,也就是生活照料为主,在诊疗护理存在严重不足。有调查报告称全市各级、各类养老机构中,有医疗支持(至少内设有医务室、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的不足17%;而卫生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是全人群的3-5倍,更多需要专业诊疗。缺乏医疗支持是绝大多数养老机构存在的......余下全文>>
六:养老院怎样管理
一、充分认识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长、养老服务消费市场亟待繁荣。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是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石,是更好地提供为老服务、加强行业管理的准则和依据。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事关行业健康发展和广大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是关系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长远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的重要内容,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各级有关部门要将标准化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面,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加紧制定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和服务行为监管,健全市场规范,促进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二、总体要求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协调,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推动研究编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规划,加强标准研究、制修订和宣传贯彻,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普遍实施。积极推进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切实发挥在标准化工作中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2。坚持突出重点。要以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保障其合法权益为重点,着眼于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要加强基础通用标准研究制定,优先制定和实施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服务规范、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服务质量监管和等级评定、养老服务安全管理等标准。
3。坚持市场导向。要密切与市场的联系、体现行业特点,及时反映养老服务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增强标准的市场适用性,更好地为养老服务业的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为市场准入和规范市场秩序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企业和行业组织在标准需求、投入、制定和应用中的积极作用,支持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鼓励企业制定联盟标准。
4。坚持注重实效。坚持标准实施与规范市场行为相结合,提升服务质量水平,维护老年人、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完善标准评价体系,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评价,不断总结推广实施标准的方法经验。要将创建产品服务品牌、提高服务质量满意度作为衡量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引导养老服务业向标准化、优质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涉及领域多、覆盖面广,要按照国家标准管理的有关法律政策要求,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行业组织、科研机构以及社会研究力量,建立统筹协调、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规范的标准计划立项、起草、审查和发布程序,以及公开透明、协调一致的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加强全国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建设,提高其标准化工作水平。支持和鼓励各相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要鼓励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养老机构和相关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工作,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携手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格局。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进一步做好规范市场秩序工作,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二)推进标准化试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委等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试行)》(国标委服务联〔2013〕61号),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关要求,按照由试点到示范的工作安排,扎实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争取通过两至三年的时间,在养老服务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辐射作用和推广价值的标准化建设试点示范地区和试点示范机构,为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与示范引领。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余下全文>>
七: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有哪些优势
目前中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对养老需求不断增加。民营养老机构享受不到政府的扶持政策,难以与公办养老机构竞争。公办养老机构编制少、人员紧、经费缺、管理死等弊端日趋凸显,严重影响公办养老机构的运行活力。在这种大环境下一种新的养老机构模式——公建民营正在崛起。
所谓公办养老机构就是在公办养老机构尝试公建民营模式,即政府出资修建养老机构,再通过委托管理、合作运营、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社会化运营。加大民办公助的力度,对规模较大、服务和管理比较规范的大型民办养老机构给予必要的资助。
“公建民营”模式有三大优点,一是价格优势,有利于低收入人群接受。按照传统模式,养老机构主要分为“公建公营”和“民建民营”两种形式,前者模式下的公立福利院虽然数量不少,但大都是优先用于服务城乡特殊困难人群的需要,而后者模式下的养老院则主要依靠社会力量,服务人群也相对中高端。在此背景下,“公建民营”的模式定位于标准化经济型,可以有效融合两者的优势,使两者实现互补,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养老选择,对老人收取的价格低于“民建民营”养老院,便于被低收入阶层所接受。
二是产生财政红利,提高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政府负责政策制定与规划,而将政策执行落实于民间社区或私营部门,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公共部门预算压力,带来财政效益,又可将社区及民众力量引入公共服务的进程当中,强化公民意识与社会认同感。政府通过“公建公营”方式投资、建设并自主运营的养老院,会占用大量的财政资金,造成政府债务。为减轻地方政府债务,“公建民营”通过向私营合作者租赁公共设施、降低准公共服务的运营成本等方式,可以为政府带来稳定的现金收益;或通过对现有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进行有效的公私合作改革,可推动私营部门在公共服务收费固定的情况下降低供给成本。
三是合理利用民营机构的相对优势。民营机构主要的优势在于它有着良好的管理能力和运行机制。“公建民营”的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私人投资者的积极性,减少私人投资者对“前期土地资金投入较大、利润薄、资本回收期长”的顾虑。通过引入在养老领域有相关经验的私人投资者,让其承担设施的维护和运营成本,会有助于提高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质量,促使其为项目引入新的技术、专业知识和相关领域的经验,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在资源整合与经营管理上的优势,进而降低项目建设、运营等全周期的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此外,由于私人投资者前期投入会相对少很多,所以可利用这种优势强化养老院的营销体系和服务水平,进而提高“公建民营”养老院的收益和员工的福利待遇。
以上内容摘自养老信息网,仅供您参考使用!
八:如何深化养老服务体系的供给侧改革,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老龄化社会问题愈显突出,如何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表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既是目前破解养老难题最经济、最可行的途径之一,是促进家庭和谐、代际和谐、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做好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必需以社区为中心,依托社区资源,建立一种介于老人家庭照顾和社会、机构照顾之间、并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人照顾方式,形成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组成的综合服务网络,兼有护理、医疗保健、家务服务、应急救援的综合性服务。
进一步做好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可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政府购买服务,组织提供服务或居委会、社区承办的模式。
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政府补贴资金直接拨付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由其向享受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老人提供特定时间和特定服务的服务;第二类是由享受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老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到中心或特定机构自主选择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
(二)市场化运作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市场化运作应遵循:
(1)政府出台各种法规,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社会福利机构;
(2)改革养老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实行标准化建设、企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建设老人活动中心、初步形成了一个集老年人生活、医疗、保健、娱乐和学习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老人社区服务站。
(3)利用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提供有偿服务。社区尝试与有关部门或企业联手,由服务中心提供方便快捷的有偿服务,在老人需要护理时可以得到及时的护理服务。
(三)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积极动员、组织、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大中学生和市民为有需要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的作用。各社区要成立志愿者队伍,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和管理,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的管理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社会志愿者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九:省民政厅要求对养老机构要加强民政消防安全工作
一、省民政厅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南省鲁山县城西琴台办事处三里河村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事故的批示精神,结合本省实际,下发了关于做好全省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部署,提出具体要求。
二、开展安全自查。要求各地及时主动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工作自查。
一是查消防安全。加强使用明火、电热器具以及存放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等的检查,杜绝铁皮泡沫屋等,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二是查水电气安全。加强日常用水、用电、用气等的检查,防止因触电、漏电、乱拉乱接、泄漏等引发火灾事故。
三是查设施安全。加强消防器材、无障碍设施、安全疏散、房屋门窗、制冷取暖、文体娱乐等重点设施的检查,确保有效使用,防止发生堵塞、爆炸、人员伤亡等事件。
三、抓制度、责任落实 。督促全省养老机构建立完善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强化责任落实,深入推进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一是针对因吸烟、用火、用电、违章操作造成火灾多的特点,制定严格的用火用电管理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
二是建立完善防火巡查、检查制度,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和不安全因素,不断提高机构内部消防管理水平和人员自防自救能力;
三是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消防安全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四是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节日期间各类养老机构领导要亲自带班;五是落实责任追究制,对发生消防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严格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四、严把机构许可关。目前,福建省有养老机构1930家,取得许可的仅19家,占养老机构总数的0.98%。未取得许可原因之一是养老机构达不到消防规定标准,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为此采到三项措施:
一是关停一批。对经评估不可能达到消防标准的养老机构,要坚决予以关停,并采取多种渠道,妥善安置已入住老人。
二是转型一批。对于达不到消防安全标准的村民自建房建成的小型养老机构,小微型的民办养老机构要通过逐步限制收住老人的办法,促其转型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三是改造一批。经评估通过适当改造或增设设施,能够达到消防标准的养老机构要加大投入,适时进行改造完善,使其达到消防安全标准。
五、加强安全能力建设。
一是加大投入,配备完善符合服务对象感知特点的报警、消防、疏散逃生等设施;
二是加强对消防设施等安全器材的维护保养,使其保持良好工作性能;
三是结合服务对象特点,不定期邀请消防部门到养老机构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并定期组织开展针对性强的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提高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六、严格安全督查。从5月27日开始,省民政厅将组织4个督查组,由厅领导带队,深入各地养老机构开展消防安全工作督查,逐个单位过,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养老机构及其服务对象安全。
十:如何做好养老产业
民政部联合五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中国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要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第三方评估,建立养老服务评估专家库,提高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水平。同时,鼓励相关养老机构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并积极申请第三方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