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历程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李悝变法、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商周时期 :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后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等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于是出现重农抑商思想。
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于是出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商鞅在秦国实现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
西汉初:经过长期战乱,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这些政策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经济造成阻碍。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及加重征税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中唐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空前活跃,国家财政收入也从商业税收中得到了很大的补充。但统治者认为商品交换不能够创造新的财富,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还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至于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二:重农抑商政策在古代的发展演变
1.战国时期秦商鞅变法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穷的人,要罚做奴隶.<史记>中记载“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奴孥”。
2.西汉初休养生息,实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汉书·景纪》中(景帝下诏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
3.三国曹魏组织农民垦荒,兵士耕田
196年,曹操在许一带屯田获得成功。第二年,曹操下令推广军屯和民屯。经济相对落后的江淮,河南两地屯田较多。曹操通过屯田,基本解决了军粮问题,同时也使流亡农民有了安居之所。《三国志》中太祖(曹操)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4.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唐初社会经济凋敝,洛阳以东直到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全国人口锐减,政府掌握的户口不到隋朝全盛时的1/3。唐太宗采取了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的措施,农业连年丰收,出现了“马牛布野”、斗米不过三四钱的繁荣局面,社会秩序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贞观政要》中(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
5.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
忽必烈推行重农政策,即位之初就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朝廷还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忽必烈还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取得显著成效。《农桑辑要·序》中(忽必烈劝课农桑)行之五六年,民间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6.清朝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内坚持“重农主义”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鄙薄科学技术,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的萌芽。光绪《大清会典事例》(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梁启超曾说过的是:“中国历代变法繁多,仅只限于农耕而已”。然而我们要从以上材料中不难发现,中国封建社会重视农业生产的同时又有着“抑商”的因素。如战国时期秦商鞅变法、西汉“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税租以困辱之”(《史记》)。明清时期江南手工纺织业繁荣,清朝顺治间政府却下令“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致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
三:重农抑商的发展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历史时期,都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在中国封建社会,有着自身的特点与发展。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2.推行的目的: (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业的流动性大,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矛盾。 4. “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表现 (1)战国时期的秦国: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2)汉代: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3)中唐以后:有些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商人地位提高。 (4)明清两代:不断加征商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和评价: (1)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对您有帮助。
四:历史上的重农抑商政策是怎样的
重农抑商政策在当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抑商政策则是明显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早已过时。我们今天不但不能歧视抑制民营企业,反而应该是大力鼓励、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那么历史上的重农抑商政策是怎样的?
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通过法律困辱工商业者,限制私人工商业发展,这是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传统的形成,直接由“农”、“商”对封建国家的“利”、“害”属性所决定。
从政治经济方面讲,私人工商业对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结构的稳定有着经常性的危害,它常导致小农经济的瓦解。从伦理方面讲,私人工商业是对封建等级秩序、“均平”秩序、俭朴秩序的经常性破坏因素,它易导致社会尊卑贵贱关系的紊乱。这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以“重农抑商”为国策。
中国古代法中的“重农抑商”传统,人们很早以前就专门研究过它的形成原因。人们认为,其原因不外两者:一是在中国古代,商业是对作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基础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经常性威胁,故要抑商而促农;二是在亚细亚社会,商业经常威胁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府行使其广泛的公共职能(如举办公共工程以抵御自然灾害、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等等),故要抑之。现在看来,这种结论是不全面的:只注意到了形成这种传统的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没有注意到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观念原因或精神文化方面的原因。这种原因,就是“义利之辨”、“重义轻利”观念为代表的伦理思想。
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后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等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于是出现重农抑商思想。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于是出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商鞅在秦国实现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
西汉初年经过长期战乱,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这些政策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经济造成阻碍。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及加重征税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中唐以后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空前活跃,国家财政收入也从商业税收中得到了很大的补充。但统治者认为商品交换不能够创造新的财富,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还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至于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主要表现在:
一、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
二、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三、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四、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等等。
重农抑商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助于稳固封建统治
通过从思想到政策的演进,王朝统治者把发展农业作为国家大事来抓,采取鼓励农业和抑制民间私营工商业的措施,将尽可能多的劳动人手固着于土地之上,最大程度地实现劳动力与土地的直接结合,来切实稳固和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并从根本上维护了国家政权统治。
2.符合当时经济运行的规律
古代社会,农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是最为基础和最为重要的,对民间私......余下全文>>
五:重农抑商的政策的评价
积极:重农抑商政策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及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例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经济实力断增强来秦始皇统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消极:重农抑商政策也导致地主官僚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断爆发地主官僚集团也因疯狂兼并土地而更加腐败了明清时期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统治阶级依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推行系列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措施些做法违反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导致了国家落也使其失去了初积极作用
六:中国古代为何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它有什么发展?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历史时期,都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在中国封建社会,有着自身的特点与发展。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2.推行的目的:
(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业的流动性大,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矛盾。
4. “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表现
(1)战国时期的秦国: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2)汉代: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3)中唐以后:有些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商人地位提高。
(4)明清两代:不断加征商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和评价:
(1)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对您有帮助。
七:重农抑商政策的特点
1.是自然经济的反映,社会生产力水平地下的反映
2.重视农业生产,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限制和规定,对商人的地位和势力进行打压
3.目的是为了抑制商人势力,维护小农经济,发展地主经济,巩固统治
4.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5.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
6.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对农业文明成就有一定的影响;
后期,阻碍了生产力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八: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商鞅变法积极推行农战方针,采用各种手段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西汉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在这时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政策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贰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
九:“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
积极影响有:1.促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2.巩固了新兴地主政权;3.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消极影响有:1.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2.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激化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3.从政府行为与经济自身规律来看,抑商政策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4.在封建社会晚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束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