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区别? 10分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综合为主,即将不同的东西合在一起,例如太极图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以分析为主,即将东西拆开来,一个一个地看
其实,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融合】在一起的,
具体地来说,
在【依据】等基础禒分,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为主;
在【分析】等演绎部分,以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为主
二: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人的思维是强调过程,美国人的思维是强调重点。
这可以从两个的语言看出来。首先必须明确,思维是一种语言。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将一个共鸣器放在正在思维的人的耳边,可以看到共鸣器共鸣,把共鸣器的波纹用仪器显示出来,与思维者的脑电波相符,证明了思维也是一种语言。所以语言反过来也会影响思维。
现代汉语强调顺序性,单句的基本结构都是:<时间地点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如果是问句,就在句子最后加上一个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吗或呢”。如果是感叹句,就在句子最后加上一个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啊或呀“等。很少使用倒装句式或者强调句式。
英国人所说的英语则不同,我们很难在英语比较复杂的单句中找到完全顺序式的句子。在英语的单句中,到处存在倒装的句式,这主要是为了强调。而且英语中还有专门的强调句式:It is ... that....把最重要的东西放在前面先说。是英语的语言方式,也影响了美国人和英国人的思维方式。在疑问句上,也有这方面的讲究,特别是在特殊疑问句上,更是要把疑问代词放置在句子最前面,问时间先要说“When”,问东西先要说“What”,问地点先要说“Where”,问方式先要说“How”,问原因先要说“Why”,在感叹句方面,也有专门的句式,把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一种结构是How+形容词或副词,句子的重点就在这个形容词或副词,另一种结构是What a 加名词。句子的重点就是这个名词。这些要是用中文的顺序式翻译起来,就可能译不通,或者很令中国人奇怪。
比如:
How beautiful the girl is!这个女孩好漂亮啊。在美国人看来,在这个句子里,女孩是次要的,漂亮才是重要的。
如果用中国的顺序式来翻译这个句子,就成了:多么漂亮这女孩是。显然句子就乱了。
如要既要强调漂亮,又要强调女孩,英语就会说:
What a beautiful girl she is!或者What a smart girl she is!
如果用中国顺序式来翻译的话,就成了:多么一个漂亮的女孩她是!
所以中国和美国两国语言的差别,决定了中美两国人民在思维上的差别。
三: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文字、思维、文化
对中西文化系统上的差异,近代以来,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反复讨论。笔者试图从 文字对思维、思维对文化的影响方面作一尝试性探索。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实,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分工是不同的。右半球主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形象 ,左半球主要处理形形色色的语言符号。这表明左右两半球的思维工具不同,右半球的主要思 维工具是形象,我们可以称这种思维为形象思维;左半球的主要思维工具是语言,我们可以称 这种思维为语言思维。语言是形象的象征性符号,形象是语言代表的意义。在大脑中,形象和 语言、形象思维和语言思维之间并不是漠不关心的。相反,连接大脑两半球的胼胝体以难以想 象的速度传递左右脑的信息。
人们常说,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它们到底是如何不 同呢?这种不同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中西书写文字的差异,是造成两者思维方式不同的根本原 因。固然,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它不同于语言,不等于思维的工具。但是作为人们最经常 使用的交流工具,文字对思维无疑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西方语言的书写形式是字母文字,这 种文字既不表形,也不表意,而仅仅表音;也就是说,它完全割断了与形象的直接联系,是一 种纯粹的记录语言的符号。这种纯粹记录语言的字母文字频繁地、广泛地刺激人们的大脑,就 逐渐地形成了西方人长于语言思维的特点,使之语言思维特别发达。而汉语书写符号是方块汉 字,它不仅表音,而且还能表形、表意。这种音、形、意互相联系的文字,为形象思维提供了 方便的工具,使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
文字影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影响文化的发展特点。中西文字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中 西文化表现出各自的独特风貌。西方学者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的。如黑格尔就声称:“思维形式首先表现和记载在人们的语言里。” 杜威也指出:“吾谓思维无语言则不能自 存 。” 而我们的语言学教科书则反复强调,语言和思维是外壳和内核的关系。与此相反, 许多中国学者却认为自己思想的最高境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今本《老子》一章)、“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庄子·秋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周易·系辞上》)、“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诗品·含蓄》)等等。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和语言关系上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语言学的兴趣。为了更好 地发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西方人很早就很重视对语言的研究。从古希腊时期以来,语言 学就“变成‘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枚独立学科”, 一直到近现代,西方的语 言学一直是遥遥领先的。而中国人的思对语言的依赖性小,此相应,中国对语言研究就不那么重视。在中国古代语言学一直没有得到独立发展。孔子早就提倡:“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的音韵学就是文学和经学的附庸,人们只是为了写好诗赋和第才去研究它。学者们 甚至把文字、音韵、训诂贬称为“小学”。直到十九世纪末,马建忠才照搬西方的语言理论, 写 成中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此后,中国的语言学才逐渐独立发展起来。
中西思维的这种不同特点,还深刻地影响了中西文化的不同气质。中国哲学史上的三大流 派儒道佛都强调内心的反省、体验与觉悟。
四: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区别是什么
美国人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一样的,那么究竟其根源在哪里呢?其根源主要还是在两种文化的差异上,一种是属于西方社会的文化,一种是属于东方社会的文化,这两种文化在很大层面是不一样的,文化的力量就在于它可以影响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在这里我根据读阅读许先生的文章,认为美国人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比较要从认识文化开始,另外还要探讨的是文化中的什么影响了两个民族生活方式,在这里仅从自我、人格和家庭教养方式来进行简单的探讨。 美国人与中国人若按地域区分,是西方与东方之分,若按种族来分,是白种人与黄种人之分,然而要比较这两个国家的生活方式则不能够笼统的简单来概括,与其说是生活方式的比较还不如是说两个民族的文化的比较,我们知道事物都是处在矛盾之中的,矛盾着的事物又都是相互排斥相互包容的,我想这种矛盾中的中西文化正是当今文化的一致性趋向。 研究美国人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选取的工具不应该是放大镜,而应该是显微镜,因为在这两个伟大的民族帷幕后活动着的不是无形的和不可名状的大众,而是具有明确价值、责任和思想的人们,虽然在理智上各异但是却都懂得悲哀、胜利和奉献的人们,令我们关心的我想并不是对他们彼此形成鲜明的多民族历史、习俗、政府形式或经济制度的描述,尽管在我们通向理解美国人和中国人的旅程中这些和其他某些因素会作为我们的路标帮助我们回答这样的问题,即:在这两种人之间造成这些如此丰富多彩,如此尖锐明显和如此众说纷纭的差异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徐良光曾给过我们一些启示,在这里笔者想要挑选自认为比较重要的方面来阐述美国人与中国人这两种人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有如此打的差异。 那么前文中已经提到与其说是两个民族间生活方式的比较还不如说是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既然讲到文化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阐述对于文化一词的界定。文化这一术语有一个复杂度历史和变化不定的意域,它已经成为英语世界中最具歧义的术语之一,英国文化学者雷蒙德.威廉斯认为文化这一术语主要在三个相对的独立意义上被使用:艺术及艺术活动、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一种发展的过程。他在《文化与社会》一书中认为文化不应等同于以高雅艺术为代表的高级文化,文化从根本意义上说是”整体的生活方式”,由此把文化的含义从狭义的“高级精神”引申为人类学上的“整体的生活方式”。 既然我们说文化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那么这种生活方式则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不同的区域环境会形成不同的“整体的生活方式”,当然美国人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生活方式是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发生冲突与融合的舞台,这些集团试图定义世界并把这种自己的理解强加于世界。这种事西方文化所具有的趋向,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其形成并发生影响的过程之中都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式,被英国学者称之为“定型化”,这种定型化就是逐渐形成的同意一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排他的实践把自己封闭起来,把其他文化排除出去,从而维持一种既定的秩序。显而易见的是中国与美国人就是在这种排他中逐渐形成的。这种定型化的文化又会在不同的领域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宗教、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因此说我们研究美国人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其根本是要了解齐文化底蕴,了解了文化那么再来了解为什么美国人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就容易的多了。限于篇幅笔者在这里介绍一下影响美国人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基本的有原因。 美国人与中国人关于“自我”的理解 我们刚刚仅仅从宏观上说文化影响了美国人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那么究竟是怎么影响的,如何影响,从哪些方面影响的呢?中国学者杨中芳认为美国人与中国人讲的自我是有差异的,这种自我的差异影响到美国人与中......余下全文>>
五: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西方人看的远,中国人只看眼前!
西方人 深谋远虑;中国人 鼠目寸光
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综合为主,即将不同的东西合在一起,例如太极图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以分析为主,即将东西拆开来,一个一个地看
其实,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融合】在一起的,
具体地来说,
在【依据】等基础部分,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为主;
在【分析】等演绎部分,以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为主
七: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求解
从远古开始,不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就寻找驯化野生动物的方法为人类服务了。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跳舞和表演等艺术也就随之诞生了。人驯化动物在为了运输、狩猎、看家、农耕的用途上也添加了新的内容:在表演艺术方面派上用场。这当然要从已经驯化成功了的家畜开始。随着竞技市场的竞争激烈,西方勇敢的驯兽师们就向最恐惧的动物之王----老虎和狮子进军了。其实在西方人看来,老虎也应该怕打。棍棒交加,肯定能把老虎打怕,然后打服。只要服了,因循利导就能驯化成乖猫。大棒加牛肉,久而久之就找到了驯虎的门路。直到把虎驯的肯让美女把头放入虎口。相反,中国人谈虎色变,从未有人敢想过把那见人就一口咬死的猛虎能驯服。第一次看到西方人让老虎把嘴张开把美女的头放入虎口以为那虎肯定是假虎。所以,中国人没有玩虎的。
然而西方人驯化不了猴子。因为猴子是群居动物,群居动物就要有统治者也就是猴王。猴王如何产生?那天下是一级一级的打下来的。当上猴王后,仍然危机四伏。因为看好猴王位子的海着去了。没有自动让位的猴王,想取而代之者就要与老猴王决一死战。老猴王直到被打死为止绝不让位。所以,人用棍棒打猴子,那猴子虽然承认你与猴子长的接近,但猴子绝不听你许大马棒的指挥,它要你许大马棒听猴专员的调遣。猴子的智商很高,能理解出玩猴子就是对它们的极端羞辱。打死也不会让你羞辱,这是天性。西方人棍棒打不服猴子,久而久之也就放弃了。
中国人有办法玩猴子。把一只欢蹦乱跳的大公鸡在猴子面前用快刀把脖子割断。因为猴子是靠吃野果为生,见不得血。非但如此,一个笼子里放上十只猴子,当看到把那公鸡杀的血光四溅后,用手指指笼子中的某一猴子,另外九只就立刻把那被指的弟兄扔出来!你再去指第二只,那八只又会帮忙将那第二个兄弟扔出来。直到最后一只为止。
中国的统治者们从驯化猴子的方式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就是用同样的方式驯化人。那就是“示众”:就是把人头割下后,挂在出入城的城门上。让你毛骨悚然,心理立刻崩溃。这比打厉害多了。因为不怕打的人海着去了。甚至用各种刑罚惨不忍睹仍有不服者。文革时给被专政者戴高帽游街示众。那纸帽子并不重,目的是让那看热闹斗人的人乖乖的听话。可怜的那高高兴兴、情绪激昂看热闹斗人的国民们,他们还以为那高帽仅仅是为了惩罚被斗者而与自己无关!彭真以为老毛手“指”的是吴含,立刻把吴含从笼子里扔了出来;刘少奇以为老毛手“指”的是彭真就立刻亲去杭州向老毛主动把彭给扔了出来;林彪以为他帮忙扔出了不少猴子了包括刘少奇,老毛不会在“指”他了。其天真如同那笼子里的最后一个被接受驯化的猴子。
不要以为这是老毛的专利,其实几千年一直如此。远的别说,明朝的300年就是这么过来的。就拿最后的皇帝崇祯来说,被驯化好了的猴子们纷纷向他打小报告。搞得崇祯疑心重重,在位时竟然废掉七十多位宰相。相比之下让老毛汗颜。
中国人驯化猴子的招术曾传到东欧。西方人驯老虎的招术并未被中国人采纳,至少在我出国前还没看到过人头钻进虎嘴的表演。
对中国人来说,打死他们也想不到敢驯老虎,所以对于强大的外部势力只好躲的远远的。因为不了解的外敌很可能是老虎。西方人打死他们也想不到“示众”这毒招,就象想不出驯化猴子的方法一样。
久而久之,这就造成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国人最崇拜的是武松就因为他把一只病虎扛回酒店。老虎是非群居动物,猎食从不成群。中国人见了老虎,只要不是自己一人,不需要跑的快只要不是跑在最后就够了。甚至干脆给弟兄使个绊子让老虎吃着那弟兄自己再走不迟!这才是中国几千年盛产汉奸的原因。抗战时汉奸伪军人数是日军的十倍而且拿着的是日军......余下全文>>
八: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西方人,偏重于线性思维,偏重于个体思维。
中国人,偏重于平面思维,偏重于整体思维。
九:西方思维方式是重个人重独立,中国人思维方式是什么
得过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