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术切口分类标准
类别 标准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郸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按此分析,眼科手术属于Ⅰ类切口
二:一类切口手术有哪些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Ⅰ盯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三:手术切口愈合分级
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功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愈合的分级也有三: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记录方法: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愈合优良,则记以“Ⅰ--甲”,胃大部切除术后切口发生血肿,则记以“Ⅱ--乙”,余类推。
四:什么是一类切口?
普外科清洁(I类)切口手户主要包括: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
五:医学上的手术一类切口和二类切口是什么概念?
一类切口指的是无菌切口,比如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修补手术。
二类切口指的是相对有菌切口,比如进入腹腔的手术,如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等。三类切口指的是污染切口,需要在手术过程中额外消毒的创口,比如开放创口。
四类切口是感染切口。
六: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分三类切口,清洁切口为Ⅰ类,可能污染的切口为Ⅱ类,污染的切口为Ⅲ
七:一类切口具体包括哪些?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Ⅰ类切口即无互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