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及电流的规律,利用欧姆定律得到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根据实验探究得到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由旧知识向新问题的转化,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欧姆定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我们在上节课中的探究实验,各组的探究结论,可以再讲讲吗?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流和电阻的乘积等于电压,电压除以电阻等于电流。
二、进行新课
1.欧姆定律
综合同学们的探究实验,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就是电流跟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板书: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
用公式表示I=
式中:I——电流——安培(A)
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Ω)
欧姆定律公式中的单位有什么要求呢?电阻的单位必须用“欧姆”,电压的单位必须用“伏特”,由公式得出的电流单位一定是“安培”。如果给出的单位不是欧姆、伏特和安培,一定要先换算成要求的单位才可以应用公式。
有同学可能会想,原来欧姆定律这么简单啊,我一节课的实验,就发现了欧姆定律。真的像你想得那样简单吗? 介绍欧姆和欧姆定律的建立,可以利用教参中参考资料的内容。
知道了欧姆和欧姆定律的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不畏困难地探求科学真理是一切伟大科学家的共同追求,人类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都是与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分不开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良好环境和学习条件,努力学习,用同学们的努力去推动人类的进步。
2.欧姆定律的应用
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
例题1.根据题意,教师板书示范解电学题的一般规则:
(1)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3)利用欧姆定律求解。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画出图,标出量、写出数,训练学生基本的技能。教师板演利用欧姆定律求解,讲明解题的规范性,然后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做此题。
例1:
解:I==0.25×10 -3 A
0.25×10 -3 A=0.25mA
例题2.
让学生画出图、标出量、写出数,把公式变形,由I=得到R=。然后将电流的单位变成安培,进行计算,同时一名学生板演,师生讲评。
例2:
解:由I=得到
R==15Ω
这个未知电阻是15Ω。
例题3. 以例题3作为另一种变形练习。
有一种指示灯,电阻为6.3Ω,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正常发光。要使其正常......余下全文>>
二:怎样产生交变电流教学设计 doc
教材分析
1、交流与直流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学习中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交流与直流的不同之处,即交流电的特殊之处.这既是学习、了解交流电的关键,也是学习、研究新知识的重要方法.在与已知的知识做对比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特点的方法,是物理课学习中很有效和很常用的方法.
在学习交变电流之前,应帮助学生理解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区别.其区别的关键是电流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同时给出了恒定电流的定义——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变化.
2、对于交变电流的产生,课本采取由感性到理性,由定性到定量,逐步深入的讲述方法.为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中要尽可能用示波器或模型配合讲解.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线圈通过4个特殊位置时电表指针的变化情况,分析电动势和电流方向的变化,使学生对线圈转动一周中电动势和电流的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有条件的,还可以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
3、用图像表示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重要方法,它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要注意在学生已有的图像知识的基础上,较好地掌握这种表述方法.更要让学生知道,交变电流有许多种,正弦电流只是其中简单的一种.课本中用图示的方法介绍了常见的几种,以开阔学生思路,但不要求引伸.
4、在这一节中学生要第一次接受许多新名词,如交变电流、正弦电流、中性面、瞬时回值、最大值(以及下一节的有效值)等等.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名词的准确含义.特别是对中性面的理解,要让学生明确,中性面是指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当线圈位于中性面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为零,线圈转动过程中通过中性面时,其中感应电动势方向要改变.
5、课本上介绍的交变电流的产生,实际上是正弦交流电的产生.以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为模型,以线框通过中性面为计时起点,得到电动势随时间满足正弦变化的交变电流.这里可以明确指出,电动势的最大值由线框的匝数、线框面积、转动角速度和磁感应强度共同决定.
6、课本将线框的位置与产生的电动势的对应起来,意图是帮助学生建立起鲜明的形象,把物理过程和描述它的物理规律对应起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例如,如果在线框转到线框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开始计时,它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是什么样的?
7、交流电的有效值、周期等概念的学习重在理解.
交流电的有效值概念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课本中的交流电有效值定义特别强调是从使电阻产生热量等效这一方面来定义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教材中直接给出了正弦交流电流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式,但不要求证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熟悉有效值,课本上已经指出,交流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是有效值,家用电器上的标称也是有效值.
交流电的周期描述交流电的变化快慢.在一个周期时间内,交流电完成一次完全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是交流电的频率.我国民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在一些欧美国家,交流电的频率是60HZ.
8、交流电的最大值、有效值、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交流电某一方面的特性,而交流电的图像却可以全面反映某一交流电的情况.所以,要求学生能够从交流电的图像中得到描述交流电的各个物理量.
【教学设计思想】交变电流是生产和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电流,而正弦式电流又是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正弦式电流产生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所以本章是前一章的延续和发展,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本节知识是全章的理论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运用电磁感应的基本知识,配合响应的演示实验,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认识交变电流的特点及其规律......余下全文>>
三:平面设计教案 30分
资源名称---计算机方面学习视频资料
PHP视频教程从入门到精通
www.xuexinet.com/document/xuexidetail.asp?id=21
ORACLE内部培训视频教学
www.xuexinet.com/document/xuexidetail.asp?id=36
常用网络命令音频教程
www.xuexinet.com/document/xuexidetail.asp?id=41
新编Premiere.Pro入门与提高
www.xuexinet.com/document/xuexidetail.asp?id=53
新概念SQL.Server.2000教程
www.xuexinet.com/document/xuexidetail.asp?id=71
西北工业大学-编译原理 48课
www.xuexinet.com/document/xuexidetail.asp?id=72
专业工程师拆解笔记本视频
www.xuexinet.com/document/xuexidetail.asp?id=79
Cisco官方出版的CCNA/CCNP教材
......余下全文>>
四:《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与反思
1教学设计 1.1教材分析 《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前面两章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内容和学会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课是本章第一节内容,由怎样测算家庭电费的话题切入课题,首先认识电能表,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又由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是通过电流做功实现的这一思路引出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定性得出电流做功跟电流、电压、时间都有关系.本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电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电功率内容的基础.
五:高中物理选修3-1的主要考点是什么?
3-1的课标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也就是电场、电路、磁场。这三部分内容在物理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三部分内容也与我们今天的生活,与技术的运用密切相关。而学习这些内容,也是培养我们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这样一个很重要的资源。
这一块内容和前面物理一、物理二比起来,其中一个很主要的特点是介绍了场这样一种实物以外的物质存在形式。在物理一、物理二,学生们学的都是实在的可以看得见听得见的。但这个它有一个是否能够感觉得到看不见的物质存在。场的观点对物理来说应该是物理学上的一次飞跃。但对学生来说会是学习当中的一个比较疑惑的地方。在这一块我们设计到的场和物在课标当中也是我们老师们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关注的地方。在物理3-1这个模块中,包括了3个二级主题,19个三级主题。虽然说这个主题的内容不是特别的多,但是我们发觉它在物理学当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开创了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浪潮——电和磁。同时这一模块的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在3-2讲电磁感应之后,若没有在场的这一块打下基础,往后的学习它会感到比较吃力。所以说在这一块需要老师对一个抽象的概念,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通过探究、通过大量的以生活背景联系的这些实例了解场的概念。
1.鲁科版3-1教材编排体系:
3-1教材编排层次清晰,逻辑性强,内容层层递进,前后衔接顺畅。整本书主要介绍了电磁学基础,第1章静电学是电学基础,为以后各章提供了知识准备,本章内容从电场力的性质介绍了电场特点;第2章从“电场力做功”导入,与前一章衔接顺畅,顺利过渡到电场能的性质;第3章中“历史的回眸”是谈从经典到电流(即动电)的辩证发展过程,意味着本章与上一章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第4章以“从闭合电路找原因”导入,起到了展示矛盾、突出重点、激发探究兴趣的作用然后以闭合电路和逻辑电路为线索分节编写;有了前四章做基础,第5章、第6章的知识在对比的基础上就一气呵成了。
从全书的结构来看,编写过程始终遵循“以充满问题的现象引入,从实验中发现本质,从本质中体会应用”这一思路。我觉得,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转移了课堂的重点,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彰显了探究过程在学生学习认知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电阻定律为例旧教材注重结果验证,而新教材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而且,新的教材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迷你实验室”、“信息窗”等栏目把课堂探究引向课外。
<电场中的导体>
这节课是3-1第一章《静电场》的最后一节,很多老师对这一节很不重视,因为本章的主要内容在前面已经学完,这节课只是认识一种现象,了解几个概念,高考中也不是重点。所以经常草草介绍一下概念,或者让学生自学了事,其实这是不可取的。我认为上好这节课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浅知陋识,还请指教。
这节课以复习上节课关于电场和电场强度的矢量性开始引入课堂,从“场强的叠加原理”入手,把场强的叠加和学生们已经非常熟悉的力、速度的叠加(平行四边形法则)来做类比,然后在此给出几个电场叠加的实际例子,如“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和“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既和前节课提到的知识有所呼应,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电场矢量性这一抽象的概念,更能顺理成章的引入下面关于“电场中的导体”的主体内容。当然,这也是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接下来的一系列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一步一步的自己得出结论,为圆满完成三维目标打下基础。
接下来,从静电感应——静电平衡——静电屏蔽的认识过程,可以做个“假设实验”:匀强电场中放入一个金属块,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利用本章前面学过的知识——正负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电......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