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一:如何运用历史观进行教学设计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系统了解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常见的几种重要的史观:唯物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近代化)史观、社会生活史观。了解不同史观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判别史料研究所体现的史观。

1.通过对典型的高考试题分析解读,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史观在分析历史问题时的角度和方法。

2.通过理论阐释、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优化知识结构,训练学生对史料的研读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力求使学生能在新史观的指导下,优化知识结构,深刻把握学科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的意识和史学素养,使学生逐渐形成能依靠严谨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多元的角度去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轮复习后,学生对基础知识已经能细化和深化,但是,当题目特别是材料分析题,突出了多时段,多内容的的融合时,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出现了知识之间的网络联系欠缺,思路不开阔,比较分析能力较差,答题不全面的现象,不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历史素养有待提高。部分学生部适应综合测试的题量,掌握不好答题节奏,审题不够深入,书写不太规范。这些现象都要通过实战训练,及时调整,才能胜任高考。

三、重点、难点:

重点: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难点:能用不同史观去分析同一历史人物,同一历史事件,同一历史时期

四、教学方式: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重要史观的解读,史料研读、问题探究、交流互动;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型:高三复习课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幻灯片:孙中山先生画像】: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在这场影响中国民主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孙中山先生的身影,无疑是最为吸引我们眼光的。先生从弃医从政,图谋救国;到领导革命,建立共和政府;再到反对袁世凯独裁,捍卫共和;最后能与时俱进,促成国共合作。先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为中国人追求民主与自由的一生。今天,伟人虽然早已长眠与地下,但是,我们仍深深缅怀他为国家的进步所作出的种种贡献。

【提示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孙中山先生进行评价】:

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

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思考:⑴你如何理解甲、乙、丙、丁对孙中山的评价?

⑵甲、乙、丙、丁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

【进入对史观的学习,以教师讲授为主】

(一)、重要史观解读

1、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是:认为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性质和活动受制于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的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盛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革命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历史学习时,当我们分析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和最大影响时,基本上使用的都是这一方法。

2、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指导学生回顾必修3的内容】: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余下全文>>

二:近代潘氏文化名人

潘光旦:(字仲昂,1899—1967年)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江苏省宝山罗店镇人。主要从事社会学、优生学、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19——1922年在北京清华留学预备班学习。1922—1926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生物学、遗传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吴淞政治大学教务长、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并讲授优生学、遗传学、家庭问题、心理学和进化论课程。1934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社会学系系主任。1952年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第三室主任。他是最早发现家谱具有多元文化功能的大学者。他为了研究家谱,在住宅辟一室收藏家谱,静心研究,多日不出。有朋友说他喜欢读他姓家谱,而不修自己家谱,潘听了笑而不语,好事者送上槛联“寻自身快乐,光他姓门媚”。

潘世忠:(1889--1930)江苏青浦赵巷乡(今属上海市)人。中学毕业后,以勤工俭学赴法国深造,在飞行学校学习。以技术优秀获得法兰西国际航空联合会证书。回国后,任航空学校教官,兼任学校工厂厂长。潜心研制各种类型飞机。以自制飞机作飞行表演,为航空界人士所折服,系中国第一个驾驶自制飞机的人。1915年,在南苑航校研究设计的航空炸弹获得成功。1917年张勋复辟时,驾机讨伐,迫其投降。1920年1月,被任命为航空厂厂长。后以脑伤致疾卒。

潘德明:1908年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少年时寄居上海。是中国第一个以自行车和徒步形式进行环球旅行的旅行家,1930年在上海参加中国青年亚细亚旅行团,行至越南时只剩他子然一身,但他坚持不懈,乃以7年的时间,历经40余国,1937年7月返回上海。于1976年逝世,终年68岁。他有6位子女,多为画家,大儿子潘薇生为大连人。

潘序伦:(1893-1985)中国会计学家。江苏宜兴人。20年代,在上海创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和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建国后,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名誉校长。著译有《会计学》、《审计学》、《劳氏成本会计》等。

潘梓年:(1893-1972)中国哲学家。江苏宜兴人。抗战时期,在南京创办“新华日报”,任社长近十年。建国后,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

潘菽:(1897-1988)中国心理学家。原名有年,曾用名淑,字水叔[菽],江苏宜兴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潘汉年:(1906.1.12-1977.4.14):江苏宜兴陆平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左翼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长期领导敌区隐蔽斗争和统战工作,功勋卓著。上海解放后任常务副市长等职,协助陈毅市长为改造旧上海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蒙冤关押达二十余载。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关于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确认“他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政治上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潘天寿:(1897--1971)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自署阿寿、雷婆头峰寿者、寿者,浙江宁海人。长期从事绘画活动和美术教学。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擅写意花鸟和山水画,远师徐渭、朱耷、原济等,近受吴昌硕、黄宾虹影响,布局善于"造险""破险",笔墨有金石气,朴厚劲挺,气势雄阔,题识跌宕疏斜,有黄道周风。能融诗、书......余下全文>>

三:信息技术给当今社会带来了什么重大变革,结合身边的实例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不仅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而且引发了教 育模式的两次质变:前者使书面语言加入到以往只能借助口头语言和动作语言进行的教育活动中,不仅扩展了 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抽象思维和自学的能力;后者使印刷体的书籍、课本成为文化的主要 载体,由此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近、现代教育的普及.

“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大技术杠杆,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 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毫无疑问,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将成 为人类文化发展中的第三个里程碑.

教育如何迎接这场跨世纪的挑战?

一、当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一)两种“命运”的反差

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领域,但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又总是滞后的,这是一个令社会难以容忍的二律悖反 ,考察当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种二律悖反.

80年代初,当第一批微机在发达国家学校的课堂里出现时,有人兴奋地预言:计算机将会给教育领域带 来一场革命.十几年过去了,这场革命在影视界、出版印刷界、国防部门、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先后出现了, 但在学校中却始终没有发生.许多学校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的计算机仅用来学习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和繁琐的程序 语言,或是把书本上的内容搬上屏幕.近年来,一些电脑公司为了赢利把各种应考“电子题库”劈头盖脑地压 向早已厌倦的学生,结果当然不会受到师生的欢迎,尤其是从事学科教育的老师们,仍然偏爱他们用惯了的粉 笔与黑板,同计算机世界几乎处于“绝缘”状态.

然而,与在教育领域受到的“冷遇”相反,计算机及其孪生兄弟游戏机一起,在儿童乃至成人的游戏王国 中却大受欢迎,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轻而易举地占据了人们宝贵的闲暇时间和大量金钱.突然冒出的电子游 戏产业在全球已拥有150亿美元以上的巨大消费市场,其规模比美国电影业还要庞大,其技术更新的速度更 令人难以置信:信息领域最新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由美国国家宇航局投资20万美元才开 发到勉强可以应用,没过多久,任天堂公司便推出了价格只有199美元的“虚拟男孩”电子游戏机;当今速 度最快的英特尔处理器每秒钟执行1亿条指令,而索尼公司最新推出价格200美元的电子“游戏站”(play station),速度竟比前者快10倍.〔①〕

看来,造成计算机在教育领域“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技术之外.

(二)成功者的启示

其实,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十几年跋涉,并不都是悲剧.

80年代中期,美国苹果公司的教育家们在对教育技术的市场预测中,迫切希望研究和了解这样一个问题 :当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象使用书和纸一样方便时,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于是 他们选取了几所学校的一些班级进行实验,为参加实验的每个学生和教师都提供两台计算机,一台放在学校, 一台放在家里,开始了一项被称为“明日苹果教室”(appleclassroon of tomorrow)的教育改革实验研究. 研究持续了10年,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②〕,尤其在提高教育效益方面取得了许多振奋人心的成果.

该项实验研究实质上是在探索和创设一种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模式,因此首先受到学生的欢迎.在 第一学年末,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态度就有了明显改善,开始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索和个性化的 独立学习,尽管对教育技术的掌握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当他们逐渐熟练地运用新技术在教师的指导和 帮助下学习和研究各种知识和技能......余下全文>>

四:和物理学方面有关的工作有哪些?

设有空间物理学专业的大学:北京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空间物理学 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具备近代

物理和空间物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学和空间探测实验基本技

能,熟悉计算机应用,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够在空间物

理、空间探测、空间环境以及物理学和其他相邻学科领域从事科

研、教学和业务工作的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和数学的基础知

识及空间物理学的基本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学基础;

2.具备近代物理学以及等离子体物理、 流体物理的基本概

念;

3.掌握空间物理学和空间环境及主要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4.具备近代物理和电子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了解空间探测

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灵活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知识与能力;

5.对空间科学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实验、理论物理及近代物

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语言程

序设计、流体力学和等离子体物理、空间物理学(包括高层大气

物理、电离层物理、磁层和行星际物理等)及空间探测原理。

主要实践环节:台站观测实习、毕业论文。

修业年限:四年。

毕业生适宜空间物理及空间环境基础研究工作,也能从事电

波传播与通讯条件的研究和预报,地磁、地震活动的研究与预报;

国防方面的制导、导航、空间通讯以及空间飞行的环境保证,侦

察遥感等空间技术工作;天体物理、气象、物理、空间物理、地

球物理等方面的学校教学和研究工作。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五:本科是否有空间物理学这个专业?哪些学校有?

设有空间物理学专业的大学:北京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空间物理学 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具备近代

物理和空间物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学和空间探测实验基本技

能,熟悉计算机应用,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够在空间物

理、空间探测、空间环境以及物理学和其他相邻学科领域从事科

研、教学和业务工作的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和数学的基础知

识及空间物理学的基本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学基础;

2.具备近代物理学以及等离子体物理、 流体物理的基本概

念;

3.掌握空间物理学和空间环境及主要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4.具备近代物理和电子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了解空间探测

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灵活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知识与能力;

5.对空间科学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实验、理论物理及近代物 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语言程

序设计、流体力学和等离子体物理、空间物理学(包括高层大气

物理、电离层物理、磁层和行星际物理等)及空间探测原理。

主要实践环节:台站观测实习、毕业论文。

修业年限:四年。

毕业生适宜空间物理及空间环境基础研究工作,也能从事电

波传播与通讯条件的研究和预报,地磁、地震活动的研究与预报;

国防方面的制导、导航、空间通讯以及空间飞行的环境保证,侦

察遥感等空间技术工作;天体物理、气象、物理、空间物理、地

球物理等方面的学校教学和研究工作。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六:1921年时的中国国家教育体制

中国教育制度世纪变革回顾与展望

[日期:2009-5-6 来源: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 作者:冯增俊] [字体: ]

【摘要】本文对中国教育制度做了全方位的世纪性探讨,在对学制变革的特征及实践经验作相应概述基础上,阐发了新世纪中国教育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中国教育 教育制度 新世纪教育改革

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最重要的外在形式和核心内容,是教育政策的最重要表现。任何教育改革,都会同时影响和变革教育制度。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贯穿着一个世纪来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之中。在走向新世纪之际,探讨中国教育制度的世纪变革是很有意义的。

一、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世纪初成

(一)在革命中寻求新生--从兴学堂到立学制

中国教育起源很早,但现代教育制度却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1860年后,洋务教育迅速兴起,总办张之洞更是言必称学堂,他认为办洋务教育与挽大清帝国之将倾有重大干系,要办到全国无地无学堂,甚至办到了日本。但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下,学堂变成了科举的附属品,任何人都必须学完“四书五经”的“中学”之后,方可进新式学堂,而且最后还必须要给“科举出身”才有出路, 否则一文不值。由于洋务教育不建立学制,只办几所大学堂,最终生源枯竭。

洋务教育的失败,使维新派认识到变革封建教育制度之重要性遂大力鼓吹废科举而立学制。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就提出废八股定学制等新教育思想,后在《请开学校折》中系统阐明了这种自小学至大学的新教育制度,还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和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梁启超也在《教育政策协议》中,参照日本学制,设计了一个分4段的教育制度。

维新变革运动很快失败,但是改革学制乃历史潮流,晚清在一片变革浪潮中开始研制学制。实际上在1898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就意味着中国开始从模仿采借走向营制自己教育制度的道路。中国第一个学制1902年8月15日颁布,称“壬寅学制”,但未推行。1904年1月13日(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颁布了第二个学制,史称“癸卯学制”。该学制仿照日本1900年学制而来,但套入了张之洞的“中体西用”的封建衣钵。该学制的颁布,宣告了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初成和推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行将寿终正寝。癸卯学制共分三段七级: 第一段为3级,即蒙学院4年,初等小学7岁入学读5年,高等小学4年,共13年;第二段为初级中等教育,设中学堂5年;第三段为3级,即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分科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共约11-12年。

癸卯学制最大特点是突出了“中体”为上的办学方针,读经在小学达2/3,中学达1/3以上;并根据其毕业对等奖给“科举”出身,清政府的《各学堂奖励章程》规定,如高等小学堂毕业者,奖以廪生等生出身;中学堂等毕业者,分别奖以贡生、岁贡等出身,可授州制、府经、主簿或教授、教谕等职;等等。这样就使学校制度与封建科举制同流合污。1905年废科举制后,“给出身”还延续了很久。

(二)在变革中探索发展--从改学制到正规化

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3日孙中山成立共和政府,同年颁布新学制,次年再修改,后总称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也分三段,一段为2级:初小4年(7岁入学),高小3年;二段为中学校4年;三段为2级:预科3年、本科4年。儿童从7岁入学到大学本科毕业,共18学年。该学制仍仿日本学制,但与癸卯学制相比,该学制年限已缩短,废弃了封建性忠君的教育宗旨,强调培养健全的国民为目标;保障女子受教育之权利;剔除了读经内容,加强了科技科目。该学......余下全文>>

七:有关伽利略的资料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伽利略著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为了纪念伽利略的功绩,人们把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命名为伽利略卫星。

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伽利略为牛顿的牛顿运动定律第一、第二定律提供了启示。他非常重视数学在应用科学方法上的重要性,特别是实物与几何图形符合程度到多大的问题。

八:物理实验照相技术原理怎么写

一、实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物理教学实验是物理专业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内容包括:近代物理支柱实验、 近代物理技术实验和现代物理科研实验, 并按物理概念和原理相关性,划分为若干实验系列, 同时有层次地编排同一系列中实验内容和教学重点。 通过《基础物理实验》课程的充分训练,学生具有了基本实验技能、 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近代物理实验》 课程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 更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每个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 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如下: 1) 任课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实验的物理原理和技术原理; 2) 学生自己阅读仪器使用说明,并拟定实验步骤; 3) 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数据记录; 4) 任课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数据分析方法, 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数据处理,并解释实验结果。 每个实验的成绩为:预习报告占 30 %,实际操作 40 %,实验报告 30 %。 三、考核(考试)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试,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实验成绩分: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四、主要仪器设备 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毫伏表、计算机、 多道分析器、正电子湮没谱仪、穆斯保尔谱仪、微致冷机、 光磁共振、核磁共振、电子衍射、分光光度计、摄谱仪、 锁相放大器、纳伏表、真空泵、频率计等等。 注:由于近代物理实验所涉及的实验设备大多比较专业化, 每新开一个实验,就会有一些新的没备, 所以上面所列的设备不可能完整,只是列举最重要的部分, 并需不断更新。 五、参考书目: (1) 《物理实验教程》(近代物理实验部分) 张孔时,丁慎训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1 年 ( 2 )《近代物理实验教程》 周孝安,赵咸凯,谭锡安,郭玉华 合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3) 《近代物理实验教程》 林木欣主编 科学出版社, 1999 年 六、实验项目: 序号 实验项 目名称 实验主要内容 实验 类型 计划 学时 开出 要求 台套 数 每组 人数 1 电子衍射 1) 观察电子衍射现象; 2) 测量电子波的波长; 3) 掌握真空技术、金属薄膜的制备技......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