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管理制度

一:企业如何做好舆情管理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舆情管理机制

(1)建立组织保障机制

网络舆情和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一样,都应实行属地管理和一把手负责制,采取“谁运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办法实行责任追究制。要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纳入宣传思想工作总体安排,精心部署,狠抓落实。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行为。要明确一位领导同志具体分管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同时确定一名同志为舆情信息员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每天或每周按部门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整理,针对各部门的情况,提供简单的舆情监测分析报告,及时向各职能部门进行反馈。

(2)建立技术保障机制

网络技术手段是实现网络舆论管理的一个有效措施,常用的网络技术手段包括对IP地址的监测、跟踪、封杀;网管的全天候值班监测,对负面消息进行及时清除;运用智能型软件进行敏感词组的自动过滤;对论坛发帖的延时审查及发布;对国外敏感网站浏览限制;论坛、博客、播客实行实名认证制度等。各个网站和互联网运营商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技术保障措施,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3)建立日常工作机制

网络信息发布

“互联网让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信息的发布者,而且可以不经过审查。”一位传媒研究者称,“一方面,这可以让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同时,由于鱼龙混杂,你无法分辨它的真假。而对那些年轻的网民来说,情绪非常容易被煽动。” 正是如此,网站一定要严把信息发布关,要建立网络信息发布的审核制度,规范信息审核流程,实行专人负责。网站开办的BBS论坛、博客、播客等交互栏目,必须实行“实名注册”并落实专人管理,严格执行先审后贴制度。

网络舆情引导

网络舆情引导就是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动向,通过网络信息评论员进行网络舆论导向,发挥“舆论领袖”的积极作用,对日常舆情进行引导。一方面可以开展即时性评论,及时跟帖批驳反面声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帖、跟帖发表引导性评论,发布正面观点。根据传播学规律,“舆论领袖”在影响受众的态度方面作用明显,尤其当网络出现海量信息时,网民往往会无所适从,这时候他们更需要权威的“舆论领袖”的声音作为自身决策的依据。

在正面引导的同时,各版主还要严格审核有关信息,对恶意信息立即删除,对情绪偏激的帖子作缓冲处理。在把关中,切忌简单粗暴地删帖,要注重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引导艺术,使网民产生理性和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从而形成网上正面言论强势。

二:网络舆情管理方法有哪些

乐思软件认为,在网络时代,只有切实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拓宽监督渠道,加大信息透明度,才能进一步推动网络管理常态化、规范化,才能更好避免网民因偏听偏信产生的误会和不满情绪,减少负面舆论,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凝聚力。即要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体系。

要建立上下一致、内外协作的配合机制,切实形成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尽快出台有关网络舆情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建立舆情监测制度,打造专门网络人才队伍,切实了解和掌握网络舆情,对监测中发现的不稳定因素展开风险分析,做出预测报告,向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通报和发布预警信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传统媒体以及博客、微博、移动新闻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实现网络舆情预警“一张网”全覆盖,保障数据收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要加快推进网络舆情应对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形成信息通报机制、联席会议机制、突发舆情直报机制、联合办公机制等协调机制,努力形成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总体协调、实际工作部门主动应对、重点新闻网站发挥主渠道作用的网上舆情应对工作格局。主动提升、加强省级平台建设。为适应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实际需要,要统筹安排,集中更新设备,实现功能升级,以领先的技术装备不断提升网络舆情监测预警能力。同时,要拓展升级互联网信息内容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和用途,积极推动建立覆盖各省、市、县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努力形成涉网部门全天候、一体化、立体式的工作态势。

2、着力提升专业队伍实战应对能力。

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把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列入各级机关轮训课程,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系统化培训,提升其网络执政能力,使其在实际工作中避免“瞒、拖、拒、删”等消极处置手段,积极推行主动、公开和沟通等手段,通过实际工作减少和压缩网络炒作空间。继续强化专业队伍建设,逐步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网络发言人队伍建设,让主流、权威、可信、具有亲和力的声音占领舆论高地。可以邀请一批在各行业有建树、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一定威望的专家学者在媒体上发声,使宣传能够有效覆盖不同年龄、不同行业及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要强化应急处置演练。面对当前网络管理相对混乱的实际局面,可不定期开展网络舆情应对模拟实战演练,组织舆情应急机构人员开展突发网络舆情应急演练和处置技能大比武,在实战练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突发网络舆情典型案例交流会,不断提升网络舆情管理业务能力。

3、及时主动回应网民的不同声音。

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双向互动性和言论随意性等特点,导致网民容易产生非理性情绪,而这种情绪一旦扩展,将会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困扰。面对舆论热点问题,一味回避不但不能解决,反而容易激化矛盾,因此,只有直面舆情风暴,快速作出回应,将真相公之于众,才能有效化解负面舆情。各级领导要把及时回应网民意见、及时说明事实真相、及时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网络舆情应对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对涉舆情部门的协调督导力度,设置专人进行舆情监督,定时梳理网络舆情,并提交相关单位限时办理、及时回复。确有问题的要明确限期整改并跟踪落实,属于沟通协调不畅造成误解的,应要求相关行业或部门按政策规定进行解释答复。对于已经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要以积极、公平、公正的态度,第一时间回应网民关切,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通过传播理性观点防止事态扩大。

4、 健全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完善应急工作体系。

应完善指挥协调工作体系,在网络舆情热点发酵后,立即安排人员密切跟踪网络言论,及时在相关论坛、贴吧发布事件进展情况......余下全文>>

三:什么是舆情管理?怎样做舆情管理培训?舆情管理老师有谁?

舆情管理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做舆情管理的老师鹏远咨询的叶东老师做的非常好。附上联系方式: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

而在自媒体发展迅速的现代,各公司还有政府机构更应该时刻做好舆情管理和监测。避免问题的发生。

四:简述处理网络舆情的应急管理程序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和处置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结合各种舆情发展实际,给出如下实施意见

网络舆情管理及应急处置工作坚持导向正确、准确及时、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分级处置、有效管理的原则,对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网络舆情或负面言论,对涉及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的新闻报道在互联网上刊发、转载后所引发的反应、评论和后续报道综合舆论情况进行监控和化解,做到预防在先、防患未然;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效应,畅通网络诉求渠道,积极引导广大网友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努力推进网络舆情管理及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

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切实做好网友在各大网站给主要领导留言的处理、答复工作,努力推进网友留言办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迅速反应,严控事态影响。

(1)拟办。网友在主要门户网站、论坛、贴吧上给省、地、县领导的留言和给我县反映的问题、表达的诉求和意见建议的贴子,县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浏览、下载、筛选和整理,并提出拟办意见。

(2)转办。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拟办意见由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审核后,分别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3)承办。承办乡镇或部门、单位要认真核查网友反映的问题,认真研究提出的意见建议、诉求和相关问题,做到事实清楚、查处到位,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并及时办理。

(4)反馈。实行限时办结和逾期催办制度,各承办乡镇、部门和单位在领办后5日内上报办结情况。情况复杂不能按时办结的,要作出解释说明,并报阶段性进展情况。办理结果要实事求是、真实准确、依法有据。办理情况报告经承办乡镇或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审定签字后报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及应急办公室,经相关单位领导审核复查后报县委、县政府领导审定。

(5)领办。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主动领办网友给省、地、县主要领导留言或“发贴”反映问题的,要及时向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及应急办公室报告,由网管办根据县委领导批示,协调有关部门逐级上报或回复。

(6)回复。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网友反映问题办理回复工作,及时了解舆情出处,对引发该舆情的不实之处进行澄清。回复内容由承办乡镇或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审核签字后,报县网管办,经领导小组组长审定后,由县网管办负责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回复。对网友留言情况复杂难以解决,没有政策法律依据的,要积极回应,做好解疑释惑、正面引导工作。“两办”和“网管办”将定期开展抽查检查,通报办理与回复情况。

2、借助媒体,拓宽应对空间。积极寻求互联网管理部门的支持和网络媒体的配合,控制舆情的进一步扩散。

3、健全机制,强化督查力度。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按照“批给谁,谁承办,谁上报”的原则进行专项督查办理。为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办理工作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对逾期未办结且拖延不报,以及在办理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将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对工作失职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县委、县政府将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4、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依靠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支持多个站点舆情预警机制管理的现有环境形成网络舆情大监控格局,加强舆情信息防控工作的沟通、汇报,及时交流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全面提升网络舆情信息防控水平。

5、网络舆情管控流程。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员通过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发现涉及本单位的网上舆情,应作出初步知晓性回应,并下载、整理、初步研判,提出办理......余下全文>>

五:如何做好舆情引导 控制

第一,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搭建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主渠道传播平台,使网络媒体更好地服务于突发事件信息公开。以应急管理政务内网、应急管理政务外网、应急管理公众服务网及电子信息资源库为基本架构,基本形成应急管理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的应急管理系统,完善电子政务内部和外部的办公环境。

第二,及时公开突发事件信息,减少信息沟通环节和信息噪音。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利用网络新闻、电子公告、网络论坛等形式及时、准确地发布突发事件的最新、最真实的消息,以此占据舆论的制高点,对公众进行正确引导。同时利用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确定谣言的爆发点,遏制谣言存在的空间,帮助公众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及其危害程度,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第三,提高政府善用网络新媒体的技能,避免“瓦釜效应”。各级政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主动接近和善用新媒体,借助舆情监控系统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主动观察网络舆情和民意的变化,加强运用新媒体管理危机的能力。同时,应充分警惕它可能造成的“瓦釜效应”。所谓“朝议无黄钟,遂使街谈尽瓦釜”,即在缺乏富有意义的重大议程时,由于商业利益驱使或某些不良趣味的诱因,一些卑微、琐细的议题可能造成巨大影响,最终导致大众轻信盲从和广泛传播。应该建立和完善网民举报受理制度、网络新闻信息公众评议制度,对网络新媒体传播加以监督。 充分发挥微博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功能微博的出现,使得个人成为信息发布与社交网络的个体终端,微博的传播衍生出裂变性、主动性、即时性的特征。微博开辟了政府发布信息的新通道。近年来,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网络新闻发布会和网络新闻发言人也遍地开花,微博成为应急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要善用微博,与时俱进,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沟通系统,重视微博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功能建设。

六:如何做好学校网络舆情监控管理制度

一、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二、建立技术保障制度。 三、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四、建立定期沟通制度。 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一套例如蚁坊类的舆情监测工具是比较省事的加强学校舆情监测的方法。

七:舆情监控的主要流程

舆情监控系统的大致工作流程分为如下三个部分: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此步骤主要是确定好监控的目标网站和过滤关键词。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第一时间知悉事态发展,加强监测力度。这个可以通过第一时间大量采集、汇总各种互联网上的信息。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的重要经验。以上海为例,无论在涉日舆情、地铁调价,还是普陀城管打人等“网络热点舆情”处理上,各部门协同作战、相互配合、共同商议,判断危机走向,对预案进行适当修正和调整,以符合实际所需是危机应对的重要措施。

八:如何有效关注支部舆情管理,抓好宣传和维稳工作

随着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利益诉求的多样化、信息传播渠道的快捷化,导致舆论、舆情日趋多样化、复杂化、迅速化,对维稳工作构成了一定压力。在当今社会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关键时期,做好舆论宣传和舆情引导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舆论宣传攻势。实践证明: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可以有效预防谣言的流传。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广泛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推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实现行政权力运行的规范、公开、透明、高效,切实取信于民。积极开展媒体应对策略研究,努力扩大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的正面评价,及时化解或减弱负面评价,塑造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认真落实和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组织新闻发布活动,通过新闻发布、接受采访等方式,及时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引导群众和发布重要信息、介绍重大情况、澄清不实报道。健全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规范,及时、主动、准确的发布重大突发事件新闻,防止被炒作形成热点。

(二)健全信访渠道畅通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人民群众是社会舆情的主体,是社会状态的“试金石”和“反光镜”,必须最大限度地给群众信访创造便利条件,让群众有说话、诉苦之处,让信访场所成为社会稳定的减压阀。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调解网络和信访工作渠道,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同时,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不散布不当言论或采取其他过激行为。在解决群众信访问题过程中,从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竭力让群众满怨而来、满意而归;对无理上访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明政策、法律,消除上访人员心结;对无理取闹、恶意缠访人员,依政策、依法进行处置。要从群众来信来访中关注社会动态,掌握深层次、动态性、预警性信息。建立健全社会舆情调研制度、群众接待日制度、基层联系点信息员制度,开辟同群众联系的多种渠道,及时捕捉群众的社会反映,提前做好引导应对工作。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软件专业从事互联网信息采集与数据挖掘、搜索引擎核心技术、数据分析、自然语言智能处理、虚拟身份识别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致力于应用软件研发和技术创新,运用最前沿的全文搜索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内容管理技术、文本挖掘技术,为政府、企业和各行业提供专业的互联网信息整合,从而创造和实现新的价值。

(三)完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引导作用。目前,我国的互联网站已达100万个,互联网用户达1.6亿户,网民达2亿多人。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随意性等特点,网络已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网络舆情也对政府部门决策产生了影响。由于网络舆情是“自由超市”,不可避免敌出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局面,其内容的虚假性、爆发的威胁性都对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影响。要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舆情预警系统,积极开展网上不稳定因素排查,全面收集、有效甄别网络舆论,定期进行分析研究,掌握民众思想状况,了解群体的倾向和意愿,对重大舆情形成预警报告。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教育,防止舆论激化,控制不良信息引起的群体非理性行为,将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重点围绕意识形态领域趋向性舆论、重大突发事件跟风舆论、煽动破坏性舆论,及时通过网上解答、跟帖、引导,澄清事实,以正视听,把网上炒作制止在萌芽状态。

九:如何加强企业网络舆情管理

一是要构建互联网管理的技术支撑平台

互联网是一个基于各信息终端互联互通设计的技术平台,网络用户自由地、不受约束地传受信息。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才能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为人们生活创造安全、稳定、健康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人们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和道德的规范,其网上行为也要接受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在网上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形下,对各种有害信息的监控和网民行为管理必然要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去实现。因此,要开发和使用如泰一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这样的管理技术平台,对网络信息和网民行为进行有效监管,维护网上信息交往秩序,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

二是要推进和完善互联网管理机制建设

对于互联网这一处于技术创新前沿的新兴媒体,其管理是相对滞后的。目前,企业更多采用的是互联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范围进行共同管理。但是,对于互联网这一承载着各种利益诉求和多媒介功能的集合体,相对松散的联席会议机制显然已不能适应,需要进一步构建具有综合管理职能的有效机制,实现对互联网管理效能的提升。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推进网络舆情监测中心构建,通过网络舆情监测中心串联较为松散的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推动管理 的整体性。

三是要建立互联网舆情的快速报告制度

互联网作为一个交互性极强的媒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大量的信息更新,既有对传统媒体信息的转载和网络媒体自行采编的信息,又有网民提供和发布的大量信息,它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容量在反映社会动态变化信息的同时,也集纳了社会各个不同层面的立场和观点、意见和建议、情绪和诉求。对此,要建立及时、准 确、全面的互联网舆情报告制度,将网上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热点事件、网民情绪、公众意见等快速报告给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者,网络管理机构可以提出必要的处置意见,以便决策者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护和营造网上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服务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互联网舆情快速报告制度应当成为各级党委、政 府对各项工作的常态化要求,各部门和单位都要予以高度重视,由专人分管,确保落实到位。

四是要落实互联网舆情处置的法人问责

互联网通过信息的互联互通为展现现实社会秩序提供了便捷的平台,无论是传统媒体的新闻舆论场,还是社会口头舆论场,都可以直接体现在网络舆论场之中。同时,在网络舆论场当中,由于网民可以以匿名化方式传播信息,使其更加能够反映大众的社会心理和利益诉求。当然,一些人也会将个人恩怨和情绪在网上发泄,使网络舆论呈现无序化的特征,但就其总体性而言,互联网舆论监督的意义是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因此,对于互联网舆情的处置要落实法人问责,一方面使企业法人重视网络舆情所反映出的问题,更好地加强自身管理;另一方面于网络舆论的监督之下,使互联网成为企业法人自律的一面镜子,进而提高社会对企业的公共监督效果。

五是要加强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源头控制

由于互联网匿名化所带来的网上信息无序是客观存在的,网上有害信息时常被传播,如果对此不加控制,则势必导致网络虚拟社会的不良倾向和情绪的蔓延,并对现实社会造成危害。加强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源头控制,有助于网上信息生态良性发展,使之成为公众信息交往的有序空间,服务于人们的信息需求、文化体验和精神生活。互联网作为新技术支撑的交互媒体本身并不具有善恶属性,关键是看人们在运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为善还是为恶。控制网上有害信息的源头,就是为了有效扼制人们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为恶的倾向,使这一新的技术手段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余下全文>>

十:网络舆情监控处理制度及县委主办的新闻网相关管理制度

要有相关的技术手段,也就是舆情监控产品,配合技术手段去落实制度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