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励理论的发展
自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国外许多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结合现代管理的实践,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这些理论按照形成时间及其所研究的侧面不同,可分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知派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3大类。激励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范畴,早期的激励理论研究是对于“需要”的研究,回答了以什么为基础、或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最具代表性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就提出人类的需要是有等级层次的,从最低级的需要逐级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需要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并且提出当某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这种需要便中止了它的激励作用。激励理论中的过程学派认为,通过满足人的需要实现组织的目标有一个过程,即需要通过制订一定的目标影响人们的需要,从而激发人的行动,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和休斯的目标设置理论、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
二:成就激励理论的理论发展
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麦克利兰对成就需求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十分有说服力的推断。首先,高成就需求者喜欢能独立负责、可以获得信息反馈和中度冒险的工作环境。他们会从这种环境中获得高度的激励。麦克利兰发现,在小企业的经理人员和在企业中独立负责一个部门的管理者中,高成就需求者往往会取得成功。其次,在大型企业或其它组织中,高成就需求者并不一定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原因是高成就需求者往往只对自己的工作绩效感兴趣,并不关心如何影响别人去做好工作。再次,亲和需求与权力需求和管理的成功密切相关。麦克利兰发现,最优秀的管理者往往是权力需求很高而亲和需求很低的人。如果一个大企业的经理的权力需求与责任感和自我控制相结合,那么他就很有可能成功。最后,可以对员工进行训练来激发他们的成就需求。如果某项工作要求高成就需求者,那么,管理者可以通过直接选拔的方式找到一名高成就需求者,或者通过培训的方式培养自己原有的下属。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很有应用价值。首先,在人员的选拔和安置上,通过测量和评价一个人动机体系的特征对于如何分派工作和安排职位有重要的意义。其次,由于具有不同需求的人需求不同的激励方式,了解员工的需求与动机有利于合理建立激励机制。再次,麦克利兰认为动机是可以训练和激发的,因此可以训练和提高员工的成就动机,以提高生产率。
三:激励理论主要有哪些
激励理论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基本介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激励问题。
四:激励理论在企业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激励的关键不在与你如何学习最先进的极力体系。关键是你如何把激励溶解到每一个管理层(执行力),并把激励分解成每个可以执行的细节。2建立自己的整个企业系统协调统一的激励体系。3建立自己的激励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念)
五:《管理学》分析马斯洛和赫茨伯格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意义?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根据照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对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及部分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的员工,他们需要更多的现金开支,所以,他们对薪酬与福利水平,特别是现金收入的多少最为关切;而对大多数主管而言,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他们多数是“上有老下有小”,还要承担一定的房贷,家庭责任需要他们更加关心职业保障和社会保险;现在的中层管理人员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有房或有车或有房又有车,薪酬与福利的激励就会出现边际递减效应,他们更关注的就是自己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其次,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时代员工的需求。部分70后员工的家庭经济负担同样较重,他们也需要开支更多的现金,所以,他们对现金收入的多少关注程度较高;而对经济条件较好的后70及80后员工,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一定的家庭经济作后盾,大多员工在家庭的支持下也有了住房,虽然他们中的部分员工也需要承担一定的房贷,但总体上他们的家庭负担并不重,所以,这个群体最迫切需要的是友情、互助和认同、赞许。
第三,帮助我们了解员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就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员工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员工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了理论依据。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促使企业管理人员注意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它们同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满足的关系,因此是有积极意义的。赫茨伯格告诉我们,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是即使获得满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量才录用,各得其所,注意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这种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六:激励理论包括那些内容
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等。
这是由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身体需要。
2)安全需要——保证身心免受伤害。
3)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感情、归属、被接纳、丹谊等需要。
4)尊重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和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七:简述你所知道的三种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有三大类型,其中每种类型又分为多种流派,具体分类如下图所示:
三种激励理论都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内容型激励,强调的是人的内在因素“需要”。在一个企业当中,内容型激励针对较低层次的需要来说是相对好实施的,比如工作环境的改善,福利制度的完善。而对于较高层次的需要,尤其是在精神层面,就要考虑太多的个体因素,实施起来就比较困难。另一个问题是,个体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与企业的需要是很难保持一致的,比如员工都希望涨工资当领导,而企业肯定想控制成本,择优上岗,这本身就是相矛盾的。再者,如果员工的需要一旦被满足了,也就没有被激励的动力了,而且人的需要是随着时间和所处环境的不同随时发生变化的,企业很难去实时把握这些 “需要”。
过程激励理论,则主要侧重于外因,强调动机和行为的选择,以及转化人的行为使之能达到组织的目标。过程激励理论重视的是激励的方法和过程,忽略了人的内因。
行为改造激励理论是从考虑积极行为的引发和保持出发,着眼于消极行为的改造转化,表现上看是将内因与外因相融合的一种理论,但缺失了激励本身应该考虑的具体实施方法的问题。
八:三大类型激励理论的主要论点
一、行为主义激励理论
本世纪20年代,美国风行一种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理论,其创始人为华生。这个理论认为,管理过程的实质是激励,通过激励手段,诱发人的行为。在“刺激—反应”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激励者的任务就是去选择一套适当的刺激,即激励手段,以引起被激励者相应的反应标准和定型的活动。
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在后来又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激励人的主要手段不能仅仅靠刺激变量,还要考虑到中间变量,即人的主观因素的存在。具体说来,在激励手段中除了考虑金钱这一刺激因素外,还要考虑到劳动者的主观因素的需要。根据新行为主义理论,激励手段的内容应从社会心理观点出发,深入分析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并使个体需要的满足与组织目标的实现一致化。
新行为主义理论强调,人们的行为不仅取决于刺激的感知,而且也决定于行为的结果。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而起着强化激励作用。如果行为的结果对个人不利,这一行为就会削弱或消失。所以在教育中运用肯定、表扬、奖赏或否定、批评、惩罚等强化手段,可以对学习者的行为进行定向控制或改变,以引导到预期的最佳状态。
二、认知派激励理论
行为简单地看成人的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的机械反应,这不符合人的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性。对于人的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内在因素,诸如思想意识、兴趣、价值和需要等。因此,这些理论都着重研究人的需要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如何推动人们的行为。
认知派激励理论还强调,激励的目的是要把消极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以达到组织的预定目标,取得更好的效益。因此,在激励过程中还应该重点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属于这一类型的理论还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挫折理论等。这些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外部环境刺激和内部思想认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只有改变外部环境刺激与改变内部思想认识相结合,才能达到改变人的行为的目的。
三、综合型激励理论
行为主义激励理论强调外在激励的重要性,而认知派激励理论强调的是内在激励的重要性。综合性激励理论则是这两类理论的综合、概括和发展,它为解决调动人的积极性问题指出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场动力理论是最早期的综合型激励理论。这个理论强调,对于人的行为发展来说,先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外界环境的刺激实际上只是一种导火线,而人的需要则是一种内部的驱动力,人的行为方向决定于内部系统的需要的强度与外部引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内部需要不强烈,那么,再强的引线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九:什么是激励理论,激励理论资料与学习
激励理论包括那些内容
至少选择俩个理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
基本概念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韦隆的期望理论
4.帕特和劳勤的激励模式
5.亚当期的公平理论
6.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7.激励的一般原因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