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阅读答案

一:中考古诗文阅读精炼 答案

《中考古诗文阅读精练》参考答案

【《跛足虎》参考答案】

3、⑴于是远近的人都说和尚能降伏老虎。⑵老虎舔了血觉得很甜,又嫌血没多少。

4、恶人就像老虎一样,无论你怎样对他好,他都不会改变其本性。

【重要词句】

1、有草庵焉【有一座茅草屋在那里】

2、饲以粥饭【用粥饭喂养】

3、居则膝侍【住在茅草屋里时就跪在地上】

4、客有过庵者,虎亦回旋妥适【有客人拜访茅草庵,老虎也跟着和尚来回走动地招待客人】

5、自是,虎出没路间,见人即噬,伤害甚众。【从此,老虎在路旁出没,看见人就吃,伤害了很多人。】

【《周访传》参考答案】

3.⑴王敦把他当作隐患,但害怕他的强大,不敢有异心。⑵这是将士们冲锋陷阵的结果,我有什么功劳呢?

4.⑴从他救济穷困,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善良仁厚的人;⑵从他举荐陶侃、击走狱吏、讨伐华轶、平定江州,可见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⑶从他不谈论自己的战功,将功劳归于将士用命,可见他是一个不重功名、谦虚淡泊的人。

【重要词句】

1、避地江南【躲避战乱来到江南】

2、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吴地平定后,(他)就在庐江寻阳安家了。】

3、果于断割,周穷振乏【行事果断,周济穷困的人】

4、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周访被察举为孝廉,被任命为郎中、上甲令,都没有去上任。】

5、自归于帝,帝不之罪【自己到元帝跟前自首,元帝没有怪罪他】

6、务农训卒,勤于采纳【致力于农业生产和训练士兵,勤于选拔人才接纳谏言】

8、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周访的威严风范树立之后,远近的人都愿意归附,智慧勇气超过常人,成为中兴名将。】

9、性谦虚,未尝论功伐。【(他)性格谦虚,从来不曾谈论自己的功劳。】

10、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别人做了一点好事,很少不自夸的。你有这么大的功劳,却不说一句,为什么?】

11、士以此重之。【将士因此更加敬重他。】

【《探春》参考答案】

1、“犹能”说明百花虽未生发,然而犹有落梅值得醉赏,“待”表现作者正好整治杯盘,迎候春天的信息,共同表现了对春天的向往之情。

2、“万叶千花”既是眼前梅枝缀雪的奇特景象,更是想象中的百花争妍的春天景象;“一手裁”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天“裁”得“万叶千花”的美景,充满了对春天造化之功的赞赏。

二:2015年中考语文课外古诗文阅读套题28套答案

中考课内文言文目录: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3.生于忧患,于安乐 孟子4.曹刿论战 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10.陋室铭 刘禹锡11.小石潭记 柳宗元12.岳阳楼记 范仲淹13.醉翁亭记 欧阳修14.爱莲说 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中考文言文题目题型

第一类 文言文字词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文言文实词

二、文言文虚词

方法揭秘

一、联系语境

二、存疑对照

三、注重积累、找寻规律

附录一

常考实词清单

附录二

常考虚词清单

第二类 文言文断句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文言文朗读节奏

二、文言文断句

方法揭秘

一、整体感知,自然断句

二、把握词义,准确断句

三、借助语法,合理断句

附录

文言文句式

第三类 文言文翻译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落实重要实词

二、把握句式特点

三、领会语句大意

四、关注文句语气

疗法揭秘

一、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二、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第四类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鉴赏

第五类 文言文综合训练

三: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案

作业怎么能发到网上来问答案呢,这样对你学习成绩没什么用。多问问老师才对学习成绩能提高,多思考一下,一般的练习题并不难的。

四: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答案答案

《文言文启蒙读本》版

孙叔敖是楚国的国相, 国家发展得好有他的功劳,楚国人常常称赞他。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他小声的哭着回家。母亲问他哭的原因。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刚刚我看见了它,我害怕离开母亲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叔敖又回答说:“我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母亲说:“你暗中做有助于别人的事,神一定会保佑你的,不要担心。”

编辑本段注释

1、尝:曾经。   2、为:是。   3、婴儿:孩童,儿童。   4、两头蛇:长有两个脑袋的蛇。   5、泣:哭。   6、故:缘故,原因。   7、对:回答。   8、向:以前,先前。这里是“刚才”的意思。   9、之:代词,两头蛇。   10、恐:害怕。   11、去:离开。   12、安:疑问代词,哪里。   13、安在:在哪儿?   14、阴德:暗中所行的好事。   15、报:报答。   16、令尹:楚国的国相称“令尹”。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   17、对:回答。   18、故:缘故,原因。   19、毋:(wú)不要。   20、治:治理。   21、闻:听说,听见。   22、及:等到   23、治:管理,这里指治理国家

五:新语思中考版文言文阅读答案 谢谢大家

1.要做到5方面:听\\说\\读\\写\\书,听:上课认真听讲,说:上

课举手发言,读:多读课外书,写:多写作文,书:字迹工整

2.多读课外书,不会请老师讲解。

3.在教学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能完全一致,并且经常变化,教师的责任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教学计划的进度,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以便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又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水平上,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然而,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就不可能适应以上两个方面的全部需要,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相辅相成。阅读重在理解和吸收。为写作提供写作材料和表达技巧的借鉴;写作反过来也促进和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取得言之有物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广泛阅读之后,知识更加丰富,眼界更加开阔,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更加发展,审美、修养更加提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深入了解现实生活,广泛地收集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应变能力。每个语文老师都不可忽视。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对于中学生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弄清楚什么是阅读,阅读包括哪些内容。一般来说,阅读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认读部分,包括字音、字形、字义、词组、磁联词、标点、修辞和句式等,这是阅读的基本层次,只有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各个脉络;另一个是理解部分,包括句段、篇章、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阅读的目的是理解,而绝不是孤立地认识几个字、词或认识几个人物。如果把阅读仅仅停留于认识的阶段,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更不能领略文章的精彩之处。

因此,阅读文章必须经过熟读深思,心领神会,把文章中可供利用的精华,很自然地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能指出文章的是非。只有这样,学生在阅读中领会到文章的精微奥妙之处,才能获得内心的喜悦,把阅读文章当成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享受。例如,阅读一篇记叙文。首先要掌握记叙文的有关知识,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人称,记叙中的描写等,特别是记叙线索。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它把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时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它一步步弄清各个段落、层次,直到全篇的思想内容。这是阅读一篇记叙文的基本方法。当然阅读是个充满感情色彩的思维活动,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角度,侧重点不完全相同,感受也有差异,但是我们都应该遵循阅读理解的一般规律,达到阅读的理解要求,即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特点,由认读理解,到完全消化,这是阅读的必走之路。

当然教师的指导阅读要力求选文内容丰富,适合学生的阅读,要结合大量的富于生活气息,反映当前生活,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时代精神面貌。引导阅读作品要符合时代要求,要通过作品中的语言,展开想象,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进一步地思索,领略文章的精髓,找到文章中精确的反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达到感受和理解的统一,学生在阅读中才能得到实际性的效果.

平时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要做到持之以恒,要有一个相当长的练习过程,要勤于阅读,有恒心,长期坚持阅读中的精读、速读等训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也说明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事实证明,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高。每天要定时定量地阅读,注意阅读的积累,平时要多花......余下全文>>

六:(创新阅读)文言文阅读训练 课内外 中考专版 9年级 中国书籍出版社 急求全部答案 10分

关键是通过做上面的题目来提高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答案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检验。通过课内和课外的衔接,可以矫正自己学习中的错误。可以通过百度百科或百度知道逐题查找。

七:2003年中考常州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更多来自:京翰初中语文辅导网。上面有去年各地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及答案的汇总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