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国七雄的资料

一:战国七雄的资料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在七个诸侯国之中,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历史

春秋末年,经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战国早期,上述大国,除吴于公元前473年被越所灭,全都保存下来。秦 、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其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局面,号称“三晋”。三晋在战国初期最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晋为诸侯。齐国自公元前481年田氏子杀齐简公,专齐政,形成“田氏代齐”的局面。但战国初期,齐实力暂时弱于三晋。楚国虽向东方略地扩展,但其北上与三晋争夺郑却遭受失败。越国灭吴后曾强盛一时,进入战国后因长期内乱,势衰。

战国中期,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争雄的格局逐渐形成。最初,魏国在各大国中实力最强,但在后来居上的齐、秦夹击下逐渐衰落下去。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势颇振,称雄江南。赵国与韩国亦攻灭周边小国,并于公元前367年,乘周内乱,把周分裂为西周(以王城为都)和东周(以巩为都)两个小国,逐渐占领周的外围地区。各国中只有燕实力仍较弱。由于国内变法的成功,秦、齐成为西方与东方两大强国。虽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称王,但在桂陵之战(前353)和马陵之战(前341)中两次负于齐国,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与齐威王“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称为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各大国纷纷拉拢与国,出现合纵连横的高潮。合纵连横的实质是秦与齐、楚这两大东西对峙集团的斗争。秦在这一期间基本上居上风,先后制服韩、魏,重创楚国,攻灭巴蜀。齐因未与秦直接交锋,仍保持东方霸主地位。赵亦实力较强,赵武灵王曾实行“胡服骑射”,图灭中山和攻略胡地。

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更加激烈。楚违背纵约,与秦结盟,但在齐、韩、赵以及背盟的秦国的两面夹击下,一蹶不振。赵灭中山。国力强盛。齐虽挟韩、魏与秦相抗衡,但却难以阻止秦对韩、魏的蚕食进攻。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五国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次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公元前262-前260年,秦、赵在长平(今山西高平)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秦乘势各个击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余下全文>>

二:战国七雄的简介

战国时代最後三十多年,东方六国已无力与秦国对抗,秦国不断向东蚕食六国国土,後来至秦王政在位时,一举灭六国,一统中国。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公元前287年,苏秦、李兑合齐、楚、赵、魏、韩五国,连横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公元前286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公元前262-260年,秦、赵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市)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公元前241年,赵庞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乘势各个击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三:战国七雄的正确顺序是什么?

七雄是七个强大国家,并存,无时间先后顺序。自西向东,从北到南,是:秦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齐国,楚国。楚国疆域非常大,和秦国、韩国、齐国均接壤,因在最南端,姑且排到最后。

战国时期非常长,几百年,中间强弱对比多有变化,无法排序。

魏国的衰落是公元前340年左右,被秦国连年欺负。

赵国的衰落是公元前260年左右的长平之战,国都都被围了,壮丁死了大半,不复当年。

燕国一直游离在中原之外,时强时弱,灭齐失败后,真的没有复起了。

楚国依靠庞大的地域,一直有强大的战争潜力,故一直是中等国家,没有特别强,也没有特别弱。

韩国处在四战之地,和秦国、魏国、齐国、楚国接壤,国土面积小,几乎一直是垫底。

齐国的衰落是在公元前284年燕国乐毅伐齐。五个国家联军攻打,又遭楚国打劫,燕国孤军深入,齐国最后只剩两座城池,几近灭国,五年后复国,一阕不振。

如果非要排强盛的先后顺序的话。最强的最开始是魏国,公元前350年左右,它的邻居秦国和齐国崛起,进入两强时期。到公元前290年左右,齐国权力纷争,有所衰落,秦国也因为多次被围攻而有所衰落,但仍是强国。公元前284年,齐国遭受五国围攻,几近灭亡,主力灭齐的燕国成为强国,但好景不长,国君换代加上齐国复国,又衰落。赵国成为和秦国对抗的主力。到公元前260年左右长平之战,因为赵国树敌太多,诸国久远不及时,赵国损失惨重。之后因为之前的几次离心离德,关东诸侯再难联合,公元前250年左右进行了最后一次联合抗秦。之后秦国便一家独大,在之后就是秦始皇为王,灭亡诸侯,统一中国,登基称帝。

四:战国七雄 各国都有什么历史重要人物

周平王 即姬宜臼。 秦襄公(?-前766) 春秋初年秦国国君,嬴姓,名已失传。前777-前766年在位。 姬称(?-前677) 春秋时晋国国君。曲沃庄伯之子。前710-前677年在位。 晋武公 即姬称。 卞和 春秋时楚国人。一作和氏。和氏璧的发现者。 曹刿(guì) 即曹沫,一作曹翙。春秋时鲁国大夫。 姜小白(?-前643) 春秋时齐国国君,即齐桓公。襄公之弟。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管夷吾(?-前645) 字仲,一字敬仲,颖上人。春秋初年政治家,任齐国上卿四十余年,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现存《管子》七十六篇,多为后人伪作。 管仲 即管夷吾。 鲍叔牙 春秋时齐国大夫。齐桓公欲任为上卿而不受,力劝释管仲之囚,以代己位。管鲍知交为朋友相交之典范。 隰(xí)明 春秋时齐国大夫。征战途中缺水,他根据蚂蚁冬居山阳之习惯,觅得水源,人称“多智”。 宁戚 春秋时齐国大夫。一作宁武,原为卫国人。怀才不遇,桓公识之,任为大田(农官)。 陈完 春秋时陈国公族。厉公之子。字敬仲(一说敬是谥号)。后奔齐任工正,改陈氏为田氏。传九世至田和而代齐。 田敬仲 即陈完。 易牙 春秋时齐桓公嬖臣。一作狄牙,即雍巫。擅长调味,性谄媚。后与竖刁等诛群吏,饿死桓公,立公子无诡。 竖刁 春秋时齐桓公嬖臣。刁一作刀、貂。官为寺人。 姬辟疆(?-前635) 春秋时卫国国君。后改名毁,前659-前635年在位。 卫文公 即姬辟疆。 子兹甫(?-前637) 春秋时宋国国君。前650-前637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 即子兹甫。 骊姬(?-前677) 春秋时骊戎之女,晋献公爱妃,一作丽姖。生奚齐。 姬申生 春秋时晋献公太子,以孝行见著。后被骊姬被逼自杀。 姬重耳(前697-前628) 春秋时晋国国君,前636-前628年在位。献公妃狐姬所生。春秋五霸之一。 晋文公 即姬重耳。 狐偃 春秋时晋国卿,重耳舅父。字子犯,史称舅犯,一作咎犯。 先轸(?-前627) 春秋时晋国正卿,因采邑在原,又称原轸。 介之推 春秋时晋国人。一作介子推、介推。曾随重耳长期流亡。重耳即位而携母隐居山林。传说文公欲使出山,放山焚山,他抱木而死,寒食节因此而来。 嬴任好(?-前621) 春秋时秦国国君,前659-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 即嬴任好。 百里奚 春秋时秦国大夫。一作百里傒。少以养牛谋生,后为虞大夫,被楚人所执。秦穆公以五张黑牡羊皮赎回,故号“五羖大夫”。向穆公推荐蹇叔,共襄国政。 孟明视 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子。一说即百里奚。 宫之奇 春秋时虞国大夫。一作宫奇、宫子奇。曾劝虞君勿假道于晋,不从,乃率族人出奔西山。 由余 春秋时秦国大夫。一作繇余。献计穆公,而霸西戎。 伯乐 春秋时相马家。一作孙阳。一说他乃赵简子御者,善相马,字子良,又称王良。 九方皋 春秋时相马家。一作九方堙。伯乐荐之于秦穆公。 弦高 春秋时晋国商人。曾假托君命献牛于秦兵犒师而救晋。 芈(mǐ)旅(?-前591) 春秋时楚国国君,即楚庄王,又称荆庄王。旅,一作吕、侣。前613-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 即芈旅。 斗榖於菟 春秋时楚国令尹,斗伯比之子。传其母生而弃之云梦,虎乳而不死。楚人谓“乳”为“榖”,“虎”为“於菟”,因而得名。三仕三黜,不形于色。孔子评以为忠。 令尹子文 即斗榖於菟。 蒍敖 春秋时楚国令尹,字孙叔,一字艾猎。辅佐楚庄王大败晋军,代晋称霸。 孙叔敖 即蒍敖。 臧孙辰 春秋时鲁国正卿。臧孙乃复姓。历事庄、闵、僖、文四朝。 臧文仲 即臧孙辰。 展获 鴈时鲁国大夫,即柳下惠......余下全文>>

五:战国七雄的著名战役

齐魏之间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秦楚之间的彝陵之战和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这几战造成了地面分割。 河西之战是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地区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前后反复交战数次。魏国自三家分晋后,魏文侯政治上任用翟璜、吴起、李悝、魏成子等人进行改革,使魏国国势逐渐强盛;军事上魏国联合赵、韩,西击秦,东击齐,南击楚,创建了由魏国领导而由韩、赵辅佐的中原霸权。而秦国自秦厉共公以后,政局不稳,数位国君或杀或废,国力日趋衰弱,加上西方及北方又有戎族入侵,在魏国的连续攻势下,只能被动防守。秦献公继位后开始政治改革,使秦国国力由弱转强,具备了夺回河西地区的实力。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实行变法,秦国国力开始强大。魏国此时忙与同赵国、齐国交战,无暇西顾。秦国趁机大举的进攻魏国的西河郡。 陉城之战发生于前264年,战国时代秦国攻打韩国的一场战争。魏国人范雎因受魏国相国魏齐迫害而逃往秦国。到了秦国,范雎以客卿身份向秦昭襄王进言,针对穰侯魏冉屡次带领秦军跨越韩、魏两国进攻齐国,劳师动众却又收获很小的缺点,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的策略。即是以恩威并用的办法亲近魏、韩两国,威胁楚、赵两国,迫使齐国恐惧后主动依附秦国,待齐国依附后,然后再向临近秦国的韩、魏两国发动进攻,拓展土地。秦昭襄王采纳范雎的建议,对临近的韩、魏两国发动进攻。前264年,秦昭襄王命武安君白起进攻韩国的陉城(今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东北),接连攻拔韩国陉城等九座城邑,斩杀韩军五万,此战是为陉城之战。次年(前263年),白起又率军封锁了南阳太行山道。前262年,白起再攻拔韩国野王,切断了上党郡同韩国本土的联系。上党郡守冯亭只好向赵国投降,引发秦、赵两国之间著名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东周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前后耗时三年。这场战役,以秦军战胜,赵军战败告终。长平之战是为战国形势的转折点。 此战后,六国均不再有单独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

六:关于中国战国七雄的小说

《大秦帝国 第一部 黑色裂变》 《大秦帝国 第二部 国命纵横》 《大秦帝国 第三部 金戈铁马》

《大秦帝国 第四部 阳谋春秋》 《大秦帝国 第五部 铁血文明》 《大秦帝国 第六部 帝国烽烟》

七:战国七雄中七国的实力排名具体是怎么样的

战国前期实力排名:魏,齐,赵,楚,韩,燕,秦。

战国中后期实力排名:秦,赵,齐,楚,魏,韩,燕。

八:战国七雄代表什么生肖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是龙/流年天干“甲”木为属牛的人的“官”星,岁支“午”火为“印”星。“官”利于求名及职位的晋升,“印”利于考试、进修,故对于公职人士今年事业比较理想,有升职加薪的机会,要把握好机会。但受到流年太岁相害命星的影响,工作压力、思想压力较大,人际关系并不理想,要注意与上级领导、同事、朋友及家人之间关系的处理,以免发生口舌。此年凡事不宜太激进、张扬,平时处事上尽量低调,凡事慎言慎行,以免小人眼红从中作梗陷害,好的机会被破坏。虽然属牛的人今年因犯太岁给事业带来不利的影响,但受到多颗贵人吉星鼎力帮扶,大事可化小,小事可化无,顺利渡过此年。如果认为对你有点启发的话,请点击右下角的采纳,谢谢!

九:春秋战国资料五十字

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朝君

王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威权,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控制能力,禁止诸侯国之间互相攻击或兼并。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同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响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很快赶了上来。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有的强大起来,有的衰落下去。于是,诸侯国互相兼并,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诸侯林立的情况,严重束缚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十:中国古代之中的战国七雄各自的特色是什么?

秦国令出必行,赏罚分明;楚国地大物博,兵力雄厚;齐国人口密度高,人才济济;魏国地处中原,最为富庶,魏武卒闻名天下;赵国胡服骑射,骑兵最良;韩国有最丁的铁矿,兵器丰富;燕国最古老,是历史最悠久的古国。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