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记录

一:怎样提高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的效率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即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掌握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态度。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教学,这就要对其进行理性思考,采取一些措施对策,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水平。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探究这一小学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要深深地植入广大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使我们的科学课堂真正落实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既学会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又培养了科学的能力、科学情感与价值观,较好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然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改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从教师思想和课堂教学入手,切实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实施。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真正重视科学课程

在小学阶段多数科学课教师均为科学兼职教师,专职教师缺乏,有的学校虽然配备了专职教师,但课时安排过多。造成低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小学的科学课程不属于学生与学校认定的主要课程,在思想上没有很重视这门课程,就造成教师在课前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活动材料准备不充分等,不能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因此就不能保证科学课的质量。

要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要先从教师的思想上改变科学课不重要的观念,只有真正认识了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课堂的有效性才能被充分实行。只有在思想上转变的教师才会精心地准备课堂。

二、认真制定教学目标

开设科学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增长见识,了解生理、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规律,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一些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往往只满足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掌握,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如何让学生得到较大的收获,提升他们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是仔细斟酌,制定合适的目标。

例如我在上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大脑》一课时,刚开始制定的目标是以了解大脑的形态和结构为主要目标,但是在深入探究后,发现学习大脑的知识要想讲透不容易,也必然会涉及许多科学名词和抽象的概念,而认识大脑及大脑的功能是为学生理解如何科学用脑提供科学依据,学生更需要在如何科学用脑方面得到科学的指导,我们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纠正他们平时在学习生活上一些错误观念,让他们通过本课学习后知道如何科学用脑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开发大脑功能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因此,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为:1、初步认识大脑的结构特点。2、了解大脑分为左右半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3、了解大脑各区域的功能,认识大脑的主要功能,体验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中心。4、认识科学用脑的意义和保护大脑的方法。教学重点确定为认识科学用脑的意义与方法。

这样的目标设置让教学这堂课程更有针对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要为课的目标服务。环节需要用什么方式呈现,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预设学生的课堂反应,提前设计应对措施,以便减少因准备不足而派生出的无用环节,从而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大脑》一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如何科学用脑,在教授如何科学用脑之前,讲解大脑构造和功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纯粹的......余下全文>>

二:如何指导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

时间已经很短了,要想把全部的课程复习一遍已经不太现实了,我觉得你应该把一些平时掌握的不太扎实的知识提炼出来重点复习,尤其在一些基础知识上一定要掌握的扎实这样对取得好成绩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在考试的时候心态一定要好,不要对一些暂时不会的题目绞尽脑汁,先答有把握的题,有时间再去答其他的一些难题。并且一定要仔细,不要因为马虎白白的丢分。

补充:

你可以看十万个为什么!

三:小学科学实验课怎样进行有效的实验记录

一. 要明确实验记录单的目的与作用并加以重视。

二.要合理设计实验活动记录

三.要注重实验记录的交流

四.要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并合理评价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现在担负着科学启蒙的教育,在科学课上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

对于在科学课中实验记录单的有效设计、有效使用将会更好的推动科学课上的探究活动的开展,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

四: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小学阶段,学生进行的科学学习活动大多属于接受性的探究活动.作为科学教师,重要的是应该学会选择足量而合适的有思维价值的观察和实验研究活动.在活动中,特别是在高年级的活动中,要利用结构性材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科学规律,加强思维训练,注意挖掘科学问题中的隐含条件,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推理的严密性,促进学生科学逻辑思维的形成.没有问题的思考,不是真正的思考;没有思考的探究,不是真正的探究;没有思维发展的课堂,不是真正的科学课堂.“让思考成为习惯”,应该成为所有科学教师的追求.然而,当科学课改变了以往《自然》课以知识传授为目标,采用了以探究等活动为主的教材结构后,我们往往把科学课局限于学生的动手课、实验课,忽略了对科学课本质的全面把握.学生停留在原有的知识层面上,只经历了一个动手做的过程,缺少了严谨、求实,教学深入不到、影响不了思维活动.因此出现了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却获之甚少的场面.活动有余思维不足等诸多问题便显现了出来.

1 探究过程要体现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注重逻辑性

人类认识自然、深入研究自然,必然不能违背自然的本来规律.科学是一项尊重事实的活动,让学生们知道获得客观事实是科学的核心.而获得客观事实、正确结论的前提是获取过程要科学,推导要合乎逻辑.具体表现在对问题假设应指向逻辑性.探究从问题和猜想开始,猜想并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建立在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之上的.

其次,探究方案设计应体现逻辑性.简单的实验不能简单做.学生在学习《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课中,设计一份可行的计划是本课的重点.如何让学生的计划体现出实验的真实性呢?在讨论实验方案中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淤怎样才能确定杯中的食盐已经溶解完?于怎样才能确定食盐不能在溶解?盂如果杯中的食盐多出来了怎么办?榆用什么搅拌,搅拌时能不能把水溅出来?我的询问让孩子知道了做什么实验,怎么做实验和如何高效率地做实验.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和交流,使自己的方案趋于完善和科学,12 组的计划都注意到了每放一勺之前都应在前一勺的食盐溶解完以后;每一勺的食盐量都要一样等.从而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效地指导了实验的开展.

2 证据的获取、信息的处理、结论的得出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提出“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的课程目标.然而我们的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很多种“说谎”的行为.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实验数据记录的时候,总是有些小组记录的数据是不真实的,有些是借别人的数据有的甚至是编造出来的.又如有些学生在结论的处理上为了证明自己的某一观点,使获得的证据和得出的结论牵强附会.这样长期下去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它将影响着学生今后生活工作中正确的思维和处事方式.我们的科学课堂应充满实事求是和诚信的氛围.对科学理性思维的培养更应体现实事求是的作风.

记得听过一节科学课,学生在探究黑色塑料筒和白色塑料筒在阳光照射下哪个升温更快的对比实验中,12 小组中11 组都发现黑色塑料筒温度上升很快,白色塑料筒上升很慢.而有一小组却发现他们的都下降了,而且白色下降的要比黑色的快.他们通过与其它小组交流,很快发现自己的温度数据有很大差别.然而他们并没有隐瞒事实,更没有屈从,他们勇敢地把自己的发现说了出来.这时全班一片哗然,很多小组指责他们.......余下全文>>

五: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怎样减少学习活动的旁观者

问题一: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研究

课堂教学出现了看图说话,看图说实验的现象;对教学目标缺乏设计,三维目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解决对策:

(一)“走进教材”就是吃透教材

要上好科学课,首先就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真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抓住教学重难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对初教科学课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走进教材”,先从“教教材”开始,深刻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步步把握科学教材的特点,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

(二)“走出教材”不是放弃教材

教学活动的展开归根结底依据的是课程标准,不管那个版本的教材都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显性化的课程标准,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木之本、水之源”,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课堂创生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材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出探究活动的目标、任务,使探究活动有的放矢;教材可以创设问题及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教材可以为探究活动提供活动参考,降低师生活动设计上的难度;教材可以为探究活动提供思路,对活动过程进行指导;教材可以为学生的方案设计提供范例和参考,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易于实施;教材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便捷的记录,增强了过程评价的可操作性;教材可以为学生的课后探究活动提供课题和方向,引领学生课外延续科学探究活动。从教材的以上作用看,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决不能把“用教材教”无限扩大化,决不能完全脱离教材、放弃教材,使“用教材教”的观点陷入歧途。

六:小学科学课题研究

窗台植物的观察与研究方案

-——植物生活条件的研究

一、 课题搐提出:

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客观事物是身边的生物。上学期的科学课上同学们就提出了许多关于植物的问题。新学期开始,我们组织三年级各班学生学习了学校《窗台绿化的观察与研究方案》,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感兴趣的问题。例如:植物为什么长在土上?为什么植物不吃饭也能长大?我认为利用窗台这个同学身边的“基地”,在三年级同学中开展窗台植物的观察与研究。

二、活动内容:

各班根据季节的不同自行选择绿化窗台的植物,观察了解植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种植技术。

1.寒假开学(春季)开展种花养花活动。让学生选择花的品种,知道花的名称,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条件;植物的移栽技术、影响移栽成活的条件。详细记录种子萌发,花卉移栽、成活的过程等。

2. 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几种对比实验: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作用,没有土植物能生长吗?

3.对研究记录整理、分析,提出各小组活动报告。

4.的冬季来临之时,研究无土栽培技术,栽培蒜苗、绿豆苗等涮菜类食品,鼓励学生走入社区,为社区服务。

三、活动的意义

1.让学生自己动手种植、栽培植物,体验植物、空气与人的关系。进而使学生理解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保护环境的作用。从中受到环保教育。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种植、栽培植物的知识、技术与方法。使学生受到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

3.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设计、想象、实验探究、体验一系列活动,发现和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

4. 学生通过栽培蒜苗、绿豆苗等涮菜类食品,鼓励学生去卖,去讨价还价。

四、活动目的

使空旷的窗台变得生机勃勃,净化空气,减少冬季感冒病的发生。同时,学生以小见大,由教室窗台的绿化想到大自然的绿化。培养学生走入社区,服务社会的思想意识和品质。

五、活动目标

1.意识: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意识,教育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用新的思想和技术解决不同的问题.

2.知识:了解植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种植栽培技术,适宜生活的土壤特点等。

3.态度:帮助学生获得关心环境的感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领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实践活动。

4.技术: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描述植物的生长状态,生活习性,记录、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获得判别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5.参与;帮助学生理解个人对社会的作用,树立信心,相信小学生也能搞科学,能够用他们的意识、知识态度和技术,为家乡、为社会做出贡献。

六、活动类型

1.观察:观察植物种植嫁接的形态、记录生长变化情况;观察记录教室空气的干湿度。

2.调查:那些野生植物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人工栽培繁殖情况。

3.种植,在不同的时间播种的植物,种子的发芽情况,验证植物能不能在不同的季节播种,长势如何等。

4.嫁接:学习植物嫁接原理、技术和方法。

七.活动安排:

计划2009年3月——2011年1月实施窗台绿化活动

时间 课程内容 活动形式

2009年3月 各班成立小组,选择课题,确定方案。种植、移栽花卉等植物。准备对比实验材料(相同的种子、植株等) 讨论、搜集、观察、记录、

2009年4月——2009年11月 栽培花卉,了解植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生长条件 实验、操作观察、记录 总结。

2009年10月——2011年1月 进行无土栽培实验,栽培蒜苗、绿豆苗等涮菜类植物......余下全文>>

七:如何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即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掌握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态度。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教学,这就要对其进行理性思考,采取一些措施对策,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水平。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探究这一小学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要深深地植入广大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使我们的科学课堂真正落实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既学会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又培养了科学的能力、科学情感与价值观,较好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然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改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从教师思想和课堂教学入手,切实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实施。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真正重视科学课程

在小学阶段多数科学课教师均为科学兼职教师,专职教师缺乏,有的学校虽然配备了专职教师,但课时安排过多。造成低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小学的科学课程不属于学生与学校认定的主要课程,在思想上没有很重视这门课程,就造成教师在课前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活动材料准备不充分等,不能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因此就不能保证科学课的质量。

要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要先从教师的思想上改变科学课不重要的观念,只有真正认识了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课堂的有效性才能被充分实行。只有在思想上转变的教师才会精心地准备课堂。

二、认真制定教学目标

开设科学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增长见识,了解生理、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规律,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一些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往往只满足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掌握,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如何让学生得到较大的收获,提升他们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是仔细斟酌,制定合适的目标。

例如我在上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大脑》一课时,刚开始制定的目标是以了解大脑的形态和结构为主要目标,但是在深入探究后,发现学习大脑的知识要想讲透不容易,也必然会涉及许多科学名词和抽象的概念,而认识大脑及大脑的功能是为学生理解如何科学用脑提供科学依据,学生更需要在如何科学用脑方面得到科学的指导,我们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纠正他们平时在学习生活上一些错误观念,让他们通过本课学习后知道如何科学用脑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开发大脑功能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因此,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为:1、初步认识大脑的结构特点。2、了解大脑分为左右半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3、了解大脑各区域的功能,认识大脑的主要功能,体验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中心。4、认识科学用脑的意义和保护大脑的方法。教学重点确定为认识科学用脑的意义与方法。

这样的目标设置让教学这堂课程更有针对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要为课的目标服务。环节需要用什么方式呈现,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预设学生的课堂反应,提前设计应对措施,以便减少因准备不足而派生出的无用环节,从而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大脑》一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如何科学用脑,在教授如何科学用脑之前,讲解大脑构造和功能是必不可......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