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哈利波特个人的人物的评价
1.勇敢:多次与伏地魔等黑暗势力面对面对抗
2.坚强:从婴儿起就失去双亲,第五部时又失去唯一的亲人他的教父,之后还失去了他最最敬爱,依赖的邓布利多,但他从没有失去希望,每次都坚强地面对困境和绝望
3.善良:对背叛自己父母的虫尾巴网开一面
4.领袖能力:第五部带领邓布利多军学习黑魔法防御技能,领导才华无与伦比
5.谦虚:第五部里当别人夸奖哈里的出色能力时,哈利却说自己的胜利和存活都是依靠运气和别人的帮助(实际并非如此)
6.冒险精神:继承了他父亲的基因,违反校规,多次被抓(被斯内普抓到的次数最多)
7.重义气:极为珍稀与好友之间的友谊
8.可爱:第四部的圣诞舞会,不太会跳舞的哈利把自己滑稽的舞步演绎得异常幽默
9.幽默
10.机智冷静:在最危急的时刻总是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但比赫敏还要差一些)
回楼上的,不是哈里波特害死了他们,是伏地魔带领的黑暗势力害死了这些人,如果没有哈利波特,黑魔头就不会被封尘13年之久,你可以说那是莉莉的功劳,但是保护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是任何母亲的天性,哈利波特的命运是悲剧的,他的诞生是必定给他和他身边他爱的人和爱他的人带来极大的危险的,但是那些人甘愿为之牺牲,他们不是为哈利波特而牺牲,而是为了正义和和平而牺牲的,你要说牺牲,哈利波特哪一次的逃脱不是靠着自己出众的能力的?一个10几岁的孩子,面对困境时总是勇敢地去面对,那些牺牲的人是为正义而战,为正义而死的,他们死得光荣,而哈利波特也是命中注定的人物,他生下来就与众不同,哈利多次表达自己不希望拥有这样一个不平凡的命运,他只希望当个普通的巫师,有个幸福的家庭,可以完全像个普通人一样生活,但是他做不到,我问你,假如当时伏地魔没有对哈利施咒或者莉莉没有给予哈利那个古老的魔法,那也许会不会早在13年前,拥有强大势力的黑魔头和黑魔法就已经掌控巫师界了呢?没有哈利对伏地魔的特殊抵抗与关联,那的巫师世界很有可能就会面临沦陷的危险!不要批评哈利,他本身没有错,你要怪就怪他的命中注定,他命中注定就要面对挑战,而你喜欢的那些人不是为保护哈利而战,是为了全部巫师界而战,他们是伟大的,哈利也是伟大的。他能活到最后,并不是因为他逃避危险,躲避死亡,还是他勇敢的面对困境,从不畏惧死亡,而那些牺牲的人也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安宁与美好.
他们都是值得感谢和敬佩的
二:对哈利波特的评价
很好看,很有想象力,全部我都看完了,我是80后的,看着主角的成长,也被别人看着自己的成长。最后一部是在电影院看的,影院的震撼力,剧情的感染力,让我流泪了,特别是看到学院的师生全部一起保卫学校,太感动了
三: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评价
作为哈里波特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它无疑是所有现在出来的几部中最好的。
作为一个以魔幻为背景,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群的著作来说,《哈利波特》是一部毋庸置疑的好书。更神奇的是,这本书像是会成长一样,一部比一部更趋于对未知力量的接近与探索。一部一部教会我们,我们周围并不是一尘不染的,我们周围是没有神奇的。
我们都以为哈里天赋异禀,刚一出生就有着惊人的力量,殊不知那原来是母爱的力量。我们都以为霍格沃茨是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殊不知它本身就存在着黑暗。我们都以为光明一定能战胜黑暗,殊不知那光明曾经被黑暗几乎彻底摧毁。没有突兀,这七本书循序渐近的告诉了我们,真正力量是来自自己。
因此,哈利波特后面几部慢慢脱离“温馨”,走向“诡异”。转折点当然是第三部。
回到这一部作品,我觉得这部电影铺垫叙述相当到位,作为一个长篇故事的开端,这个头开的相当好。首先,表现出的哈利波特的糟糕境遇到能去另外一个世界这个过程,能很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其次,CG在关键环节起点缀作用,没有喧宾夺主,小演员表演张力相当可以。再次,悬念融合于画面,节奏松紧有度。
我像本片还是很倾向于童话方面,黑暗基调非常浅,相比于后面靠长篇华丽CG堆砌的后续作品,我更喜欢人的存在
----soso(piposhajianqiu)
四:和哈利波特一样的名人事例
哈7 中 王子的故事 一章,通过写斯内普的回忆:少年时是如何喜欢莉莉,又是如何讨厌(恨)詹姆;青年是如何为了强大而追随伏地魔;后来又如何在伏地魔追杀莉莉时为她求情;以及为了莉莉之死而投靠邓布利多…
体现了斯内普矛盾的情感与性格:他孤僻孤独,却又感情真挚,甚至愿为莉莉付出一切;他没有安全感,渴望强大,所以选择了追随伏地魔…而他对哈利的情感也极其复杂:既为了莉莉而默默地保护他,又因为詹姆而仇恨他,并且喜欢侮辱刁难哈利,也因此他得不到理解。在 哈利波特 系列中,他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一生都在承受苦难与自责,他不伟大,也不是什么英雄,却令人敬佩。
五:哈利波特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已经记不起知道哈利波特是在什么时候了,
总之身边围绕了一大群狂热的"哈迷"们我不想知道也不太可能.
不过说实话哈利好看是好看,但长久以来很想不通它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
而且可以从世界如此众多的魔法故事中脱颖而出使全世界为之疯狂,很不明白!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徒>>的出版+<<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上映再度掀起了哈利热潮!
为之惊叹!
现在突然感受到了一些,哈利的红透世界也并不是偶然的,哈利有他自己的魅力。
首先,孤苦零丁、从小受尽白眼的孤儿,一天突然发现在令人沮丧的现实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
在那里自己不但天赋异秉,还是个受人仰慕的名人,拥有父母遗下的一笔不小的“遗产”。
他怀着巨大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和朋友们斗争“大魔头”伏地魔,这需要的斗志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他所处的境遇。
主人公的故事很吸引人,其陪衬人物依旧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在这个魔法故事中,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且可以看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斗争,
还有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欧洲的文化底蕴,将巫术等背景融入其间,像是在玩一个迷宫游戏,
还有就是它像《红楼梦》似的随时埋下伏笔,为其后做准备,读起来更似迷宫总穿梭游戏,趣味无穷,要不怎么那么受孩子们的欢迎呢?
最重要的一点是思想内涵,转一个写的比较好的吧:
思想内涵:深刻而富有哲理性
《哈利·波特》系列的出现,让人们展开了一场关于“儿童文学是否应具有教育功能”的大讨论。这是由于《哈利·波特》作者、著名英国女作家罗琳曾说过:“儿童读物不是教科书,这并不是文学的特性。人们确实能从文学中得到一些东西,但可能只是开怀大笑,而并非每次都像打你一个耳光一样让你吸取教训。孩子们肯定能从《哈里·波特》里学到一些东西……”《哈利·波特》确实带给了孩子们快乐,那么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安徒生曾经说过:“我的作品,孩子看的是作品本身,而家长看的是我的思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与《哈利·波特》,这部作品蕴藏在文字中的深刻思想内涵相比其他同时代的儿童文学在这方面毫不逊色。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出身与选择
这是作品中除“正邪之争”以外的另一个庞大的主题。“种族歧视”是社会中的一个普遍的问题。这里的“种族”并非仅只人种而是包括家庭出身、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环境在内的广义上的“出身歧视”。而大部分人或多或少的会受到这种“歧视”的影响,而作品中也真实地反应了这一点。在魔法世界里,也存在着这种歧视,有些纯血统巫师(以马尔福一家、福吉、乌姆里奇为代表)自命高贵,看不起混血的或出身麻瓜家庭的巫师,更瞧不起其他的魔法生物,于是马尔福称赫敏(她的父母都是麻瓜)为泥巴种⒀,福吉一直瞧不起混血巨人海格,乌姆里奇起草了《反狼人法》害得优秀的巫师卢平因为是狼人而找不到工作。而另一部分人(邓不利多)却对他们一视同仁,他敢于接受狼人入学并工作,留用混血巨人海格,和马人合作,维护家养小精灵的权益,并提出“……一个人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于是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面对马尔福的嘲笑而高昂头颅、成绩优异的赫敏;卢平面对世人的冷漠所表现出的温和从容的微笑;安于清贫却不改其志的韦斯莱一家(珀西除外);追求自由、捍卫自己的权益的家养小精灵多比。同时我们也看到,学习优异但却热衷于追求权势的珀西·韦斯莱;同样出身于黑巫师家庭却作出不同选择的小天狼星布莱克(凤凰社成员,毕生与伏......余下全文>>
六:哈利波特的名人名言
珍宝在何处,心也在何处。————邓布利多《哈利波特7》
真正的死亡征服者绝不会试图逃离死神。他会欣然接受必死的命运,并知道活人的世界里有着比死亡更加糟糕得多的事情。————邓布利多《哈利波特7》
不要怜悯死者,怜悯活人,最重要的是,怜悯那些生活中没有爱的人。————邓布利多《哈利波特7》
人们容易原谅别人的错误,却很难原谅别人的正确。————邓布利多《哈利波特6》
死亡实际上就像是经过漫长的一天之后,终于上床休息了。对于头脑清醒的人来说,这不过只是另一场伟大的冒险。 ————邓布利多《哈利波特1》
最后一个要消灭的敌人是死亡。————詹姆波特和莉莉波特的墓碑碑文《哈利波特7》
生命超越死亡,虽死犹生。————赫敏《哈利波特7》
该来的总归会来......一旦来了,他就必须接受。————海格《哈利波特4》
我已将《哈利波特》全套读了20来次(毫不夸珐,书都被我翻烂了),自认为最有含量的就以上几句了,望楼主采纳。如有不全,还请楼主另请高人(可以去哈利波特贴吧看看)。
谢谢!
七:罗琳出版第一本哈利波特时遭到很多出版社拒绝,之后她是不是找到名人帮忙推荐宣传了?
具体的经过是这样的:
罗琳没有钱把稿子送去打印, 只好自己用打字机把稿子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敲出来。直到今天,谈及这段经历时,罗琳仍然会习惯性地看着自己的手指——在寒冷的小公寓里,手指长时间触摸冰冷的打字机的滋味,她永远也不会忘记。
罗琳开始寻找出版社。因为罗琳之前从来没有出过书,没有一点儿名气,而且这本书的内容确实很离奇,所以整个出版过程非常曲折。世界闻名的企鹅出版社是第一家拒绝《哈利•波特》的出版社。这次拒绝给了罗琳不小的打击,她一度灰心地认为自己的作品没有任何价值。好在罗琳本性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坚强,她终于在之后可以忍受数十家出版社的拒绝。几年之后,这些出版商均因与出版史上最神奇的一次财富良机失之交臂而痛悔不已。
在那期间,她到图书馆翻阅了《作家和艺术家年鉴》,在众多的名字中,她发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可爱的姓氏:“里特”(Little)。她就决定把一部分稿子寄给了克里斯多夫•里特。罗琳一向很信赖自己的想象力和灵感。事实证明,她戏剧化然而却是正确地选择了和她未来命运息息相关的经纪人。
克里斯多夫•里特是当时英国一位知名的出版商。最初,他收到罗琳的书稿时,对它并不感兴趣。因为他觉得儿童小说并不会赚什么钱。但是,在一次约会中,罗琳迟到,在等待中,他翻开了罗琳的书稿,一下子就被书稿中所描述的神秘世界迷住了。他知道这将是一部轰动世界的作品。他立刻给罗琳回信:“我很期待能够看到您完整的作品。”
里特先生的这封回信让罗琳欣喜万分。她后来回忆说,这封信比任何一封情书都要让她感动,以至于她足足看了8遍!
但是,对于一篇儿童读物来说,一般是4万字左右,这篇稿子有9万字显得太长了。罗琳还使用了掩耳盗铃的方式,用单倍行距打印,以使字数显得少些。
里特先生花了一年时间才找到布卢姆斯伯利出版社(Blooms bury)同意出版这本书。
1997年,布卢姆斯伯利出版社决定出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得知这一消息时,罗琳开心极了。她说那是女儿出生外她人生最快乐的时刻,因为这实现了她一生的梦想——成为一个作品印成铅字的人!她将在书店的书架上看见自己的书,单单这件事就让她快乐得无以复加。那时的罗琳并不知道这本书将取得怎样的成功,她自己也认为靠写儿童小说来维持生计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她只是单纯地热爱写作,希望能有足够的钱来坚持写作。
《哈利•波特》故事的第一部出版时,校对书稿非常轻松。这本书最著名的开篇跟出版商第一眼看到它时完全相同。最大的修改是把“乔安妮•凯瑟琳•罗琳”改成了“JK罗琳”——出版商咨询了从事儿童文学出版的专家,并被告之:罗琳的女性身份会影响她作品的销售。因为女孩们总是喜欢读男作家的作品,而男孩子们也从不碰女作家的书,所以作者最好使用一个中性化的笔名,以迎合喜欢看魔幻小说的男孩子。因此,罗琳的名字必须写成缩略字母加姓。罗琳只得同意了。
应该是没有找名人推荐 最后是一个出版商慧眼识珠 才得以出版
每次看到这里都很心疼啊 差一点就没有我们喜欢了十年的哈利波特这部作品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