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青蓝工程徒弟

一:青蓝工程上徒弟给师傅送什么好些

师傅平时有什么爱好不! 对症下药,知道他喜欢什么,送什么收到的效果才会好些!

二:王爱华的成长的背后

从一个普通的师范生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王爱华老师只用了15年的时间。有人总是称赞她聪明,归集于她的天分。她是聪慧的,但是更勤奋,更专注,更执着!她常常把别人聚会聊天的时间用在学习和工作上。我们看得见她白天的辛劳,她在青年教师的随堂课上指导,她在毕业班教室里评讲作文,她在教科室准备业务学习的材料,她在年级组中进行质量分析,她在办公室里与家长倾心交谈……那十几万字的论文、报告,是她自己在键盘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的,大专、本科的自学考试毕业证书,是她在灯光下一句话一句话读得来的。熟悉她的同事都知道,她是如何披星戴月地学习、工作。大家看到的,总是她忙碌的身影。2001年十月,王老师成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跨进了首都师范大学的校门。她利用所有的空隙时间徜徉于首都各大图书馆,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2002年9月王老师回到首都师大参加结业典礼。在强手如林的培训班上,无论是职位还是年龄,王老师没有任何优势,但是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她受到教授们的很高评价。最终90名学员的论文有10篇被评为优秀等级,她撰写的论文便是其中的一篇。谈到王老师,学生对他的评价---严格而又和善,同事对她的评价---博学而又勤奋,朋友对她的评价---正直而又真实,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她做人求知的纯真品格。她不只为个人而奋斗,而是真心热爱教育事业,所以她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青年教师的进步就无比欣喜。她关心学生生活,理解学生的心愿,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创新意识,自理能力,善于协调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1999年《南通教育研究》对她作了专题报道。2001年《江苏教育》发表了南通市教研室副主任张建撰写的人物报道《爱的光华——记王爱华老师》,2004年王老师又成为《江苏教育》的封面人物。在港闸区“青蓝工程”活动中,王老师和陈静、陆萍等结为师徒关系。她几乎每周都要听徒弟的课,从分析教材、撰写教案,到作业设计、课外辅导,甚至到徒弟班上上示范课,这样手把手的指导已不记得有多少次,更有许多暮色苍茫时,她还在为徒弟说课、评课……一年后,陈静老师在校“新辉杯”优课评比中获第一名,设计执教的语文综合实践课《相约濠河》获南通市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一等奖。陆萍在2006年4月南京举行的全国苏教版阅读教学大赛活动中,代表凤凰语文网网友面对全国各省市专家和2000多名代表评课。其实,不仅是她挂名的徒弟得到过她手把手的指导,在学校的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中,她参与指导了一个又一个青年教师,让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担任南通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工作以来,她努力履行着研究、服务、指导的工作准则,先后策划并组织了南通市新教材培训、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教学展示、专题教学研讨近20次活动,辅导70多名教师参加市级公开教学,参与指导教师参加省级会课均获得专家、代表的好评,2006年东洲小学吴建英老师获得全国苏教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

三:小学教师 个人业务工作总结包括哪些方面

小学老师个人工作总结

本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树立了良好的师表形象。1992年师范毕业分配至石港小学工作,2009年调入XX区实验小学。近五年中,本人获得了大学本科文凭,被评为“XX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受XX区人民政府嘉奖一次,本人一家被XX妇联评为“‘十类特色’和谐家庭”(整理编辑:文案中国),本人任组长的五年级组被评为“XX市优秀教工小家”。

一、基本条件:

工作20年来,本人13年任班主任、14年在毕业班打拼,注重理论学习、注重实践积累、注重反思提升;恪守师德规范,没有违反师德而至“一票否决”的任何言行。2008年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同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等级。服从学校工作安排,近五年中,一直在一线从事班主任(副班主任)及数学教学工作,2007~2010年执教六年级,2011年执教四年级双班数学,今年更是跨年级执教三、五两个班级数学;教学效果留待他人评述,在学校组织的“学生满意度”和“同行认可度”测评中,得分尚可。

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很好地完成培训任务。近五年来,本人完成了学历提升,获得了本科文凭;参加了省珠算式心算师资培训班、省第十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研讨会;参加了XX区委组织的发展党员培训班、区教科室组织的教师专业成长系列主题培训活动;每年暑假均保质保量地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暑期培训。

二、教育工作:

作为一个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积极参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健康、文明、团结、创新”的班风感染学生;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促使学生个性心理健全人格的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平时与学生做知心朋友,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培养学生自立的本领和创造的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成材,增强孩子们的信心,培养孩子们的能力。调入实小后的2009年,金田六(7)班学生在学校黑板报评比中获二等奖;在学校运动会中获年级三等奖。

在日常的班务工作之余,不忘及时总结提炼,《交流·资源》发表于《学校管理》2008年第2期;《儿童文化:德育提升的有效载体》获2008年省教海探航征文三等奖;《以儿童文化为抓手,提升小学德育实效》获XX市2007年度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浸染儿童文化,提升德育实效》获XX市2007年度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

团结同事,善于发现同事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2011年,本人任组长的XX五年级组被评为XX市优秀教工小家。乐做份外事(整理编辑:文案中国),以“药店里的甘草”身份活跃于学校各项特色创建或迎查工作;五年来,本人为学校撰写各类计划总结30余篇。

三、教学工作:

2007~2008年,本人任XX小学教科室主任、执教六年级数学;2009年调入实小后,先后执教XX六(7)班数学,金田四(6)、(10)班数学,XX五(10)班数学,XX五(10)、三(3)班数学,并接受学校委派,任XX五年级办公室主任、五年级数学备课组长。

长期的一线教学锤炼,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学风格。《眼睛·腰围·牛奶》发表于《教学月刊(小学版)》2008年第8期;2008年10月,在XX市小学数学新课程师资培训活动中,执教《倒数的认识》一课;200......余下全文>>

四:如何搭建互教互学,互分享的平台,促进学员素质全面提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素养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提升、高效课堂打造,是实施素质教育关键。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和重点,现结合保靖民中工作实践,谈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的体会。

一、激活原动力,让每一位教师“想成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惯和惰性是束缚人思想的桎梏,思想守旧是教师专业成长最大的障碍。因此,要做好教师专业成长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我们的基本做法是“外出找营养,洗脑换思想”,让教师们由被动的“要我成长”变为主动的“我想成长”。

校领导、处室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各层次负有一定管理责任的教师每期必须外出学习、接受思想洗礼不少于一次;课改年级教师每期全年级集体外出学习一次;初三、高三两个毕业年级教师毕业考试后集体外出学习;教学服务人员每两年轮流外出学习。外出学习坚持“五有”:一有计划方案;二有任务要求;三有体会总结;四有实践探索;五有提升措施。

大规模外出学习,在保靖民中办学史上是史无前例的。通过外出学习,专业成长工作的步伐加快,初见效果:一是观念有了转变,明确了专业成长的重要性;二是成长有了氛围,激活了专业成长的原动力。

通过外出参观学习,我们发现了自身的问题,找到了与他人的差距。许多原来自认为“我最苦”的教师发现别人比自己还苦,自认为“我最行”的教师发现别人比自己还行,若不充电成长,已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知耻而后勇,安于现状的教师坐不住了,夜郎自大的教师自省了,教师视野开阔了,大家观念开始转变了,专业成长的认识提高了。

领导们认识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学校的成长,教师素质的提高就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们认识到,不学习不成长当不好新时代的教师,教不好新时代的学生。这样,从校长到每一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都调动起来之后,学校的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就有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创设新机制,让每一位教师“能成长”

思想是基础,物质是保障。如何让每一位教师在“想成长”的基础上实现我“能成长”,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构建机构网络,为成长提供组织保障

分层级构建专业成长管理机构,狠抓过程管理,落实专业成长工作职责,指导和督查教师完成专业成长任务,实现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发展目标。

2、完善奖惩制度,为成长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制订了《教师专业成长实施方案》、《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计划》、《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方案》、《保靖民中教职工工作量测评及绩效工资考核奖惩办法(试行)》、《保靖民族中学教研教改及各类竞赛活动奖励方案(试行)》等制度,通过各种具体措施,推进教师专业成长,鼓励教师不断成长。

3、加大经费投入,为成长提供经费保障

一是提高专业人员待遇:“高中部语数外大教研组长津贴300元/月,其他文化学科教研组长240元/月,音、体、美、信息教研组长、高中各年级语数外备课组长、高三文综、理综备课组长、初中部各教研组长160元/月”;高中其他文化科目及初中语、数、外学科的备课组长120元/月。成立学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并给每位委员发放岗位津贴。基础学科(语、数、外)由5—7人组成,其他学科由3—5人组成。具体方案由教科室制定,校长室审批。津贴标准暂定每人每月120元。

二是保证教改活动经费。学校虽因扩容已负债1600多万元(仅利息每年要支付近百万元),仍然保证每年投入40万元以上的专项经费用于教研教改和教师专业成长工作。

三是落实成长工作绩效。对教案、作业批......余下全文>>

五:创建工人先锋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学校年度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工人先锋号”的示范、引领和激励作用,扎实推进服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为学校的全面建设和未来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总体要求:

以激发广大教职工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为目标,以特色校园建设为抓手,以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为重点,以创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为内容,以发挥榜样激励作用、争创先进团队为途径,拓展服务内涵,提升教职工素质,使“工人先锋号”成为引导教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刻苦学习、忘我工作,不断进取、甘于奉献的载体;成为长期坚持、人人认可的新的工会工作品牌。

三、基本条件:

1、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注重思想作风和业务技能素质建设,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业务技能水平。

2、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工作深入扎实,管理科学民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好,创新能力强。

3、坚持文明、优质、诚信的服务理念,积极开展服务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为学生及家长提供热情周到、方便快捷、规范满意的服务,社会满意度达90%以上。

4、具有积极进取、奋勇争先,团结协作、和谐共进的团队精神,教职工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团队凝聚力强。

5、工作成绩突出,教育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无差错、无事故和刑事案件发生,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四、创建目标:

1、为学校高质态发展,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彻底消灭教育歧视现象,尽责尽力。

2、以学校 “四园共建”为载体,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切实落实内涵发展的科学质量观,努力实现低消耗、高质量的目标,为学校创市、县“规范管理先进校”和“文化校园”而不懈努力。

3、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组织本组成员参加各类培训比武竞赛活动,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工作。高一层次学历达标率达72.7%以上。

4矗狠抓“学困生”转化工程,制定奖惩措施,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全镇小学综合考核达优秀等次而奋力拼搏。

5、认真深化教育科研,积极投入“和谐教育”等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彰显教科研特色,争创“特色建设先进教研组”。

四、创建形式:

1、把创建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抓好教学规范管理制度的落实,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通过提高课堂效益,切实落实内涵发展的科学质量观,努力实现低消耗、高质量的目标。二是抓好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开展各种教学竞赛,使人人都能成为独当一面的教学能手。三是抓好文明、规范、优质的服务,处处体现人性化、亲情化,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努力提升服务形象。

2、把创建与本岗位、本教研组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一是要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既要巩固已有的教学成果,又要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是要突出管理创新,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管理途径,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把隐患尽量控制在萌芽状态。三是要突出服务创新,加大对学生、家长服务的力度,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为其提供全新的服务。

五、创建内容:

1、抓学习,抓宣传,促进和谐。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利用好橱窗、校刊、教工之家等阵地。通过宣传学习,做到各种关系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工人先锋号”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特殊作用。

2、加强师德教育。持之以恒地弘扬敬业爱岗、诲人不倦、志存高远、严谨笃学......余下全文>>

六:十佳教师事迹材料

[十佳教师事迹材料][教师节作文 ]在如皋西部高沙老区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热血青年,他爱岗敬业、安贫乐教,凭着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农村孩子的无私爱心,在偏僻落后的高明镇扎根安家,十几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默默奉献给乡村教育事业,在教育这块净土上辛勤耕耘,在教师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十佳教师事迹材料。他就是如皋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雉水名师许友兰工作室首批成员朱永宏老师。矢志不渝立乡村 播撒爱心铸师魂1991年8月,刚刚从师范毕业的他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来到了高明这方教育的热土,一干就是十九年。十九年的风风雨雨,十九年的酸甜苦辣,不少教师来了又走了,不少教师跳槽改行了,而他却矢志不渝地耕耘在高明这片贫瘠的高沙土地上,独享那份仰不愧天,俯不怍地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幸福。有好多人不解:高明这么偏僻、落后,有什么值得留念的呢?他们怎么知道朱老师的内心:高明虽然贫穷,但高明人民淳朴、善良,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他舍不得这些孩子呀!更主要的是因为他同样有着一个苦难的童年,同样从贫穷和困苦中走来,是亲朋好友的支助才使他顺利完成学业;更不幸的是,在他毕业后不久,多病的父亲抛下他和当时年仅七岁的妹妹撒手人寰,在最痛苦和最困难的时刻,是学校领导和高明人民支撑了他。特殊的人生经历给了他特别的爱,他爱孩子,爱事业,爱高明人民。他把献身乡村教育事业,不负父老乡亲厚爱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他要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一切关心和帮助过他的人。他是这么想的,也确确实实是这样做的。身为班主任,他真诚关爱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爱。班上同学病了,他会赶紧送去医院;雨天,远路孩子不能回家,他会撑伞出去买来快餐;冬天,看到学生冻红了小手,他会带来手套让孩子御寒;对在家不听话的留守儿童,他会利用假日进行家访……在去年所任教的毕业班中,有一名叫章冬梅的学生,因为其父体弱多病,母亲因精神病复发突然去世,孩子面临辍学的危险。朱老师知道后,先后多次到这个不幸的家庭了解情况。原来小冬梅本是弃婴,现在家庭又突变,她爸爸再无力抚养和供给孩子上学了。得知情况后,朱老师赶紧联系村委会,为小冬梅家办了低保,使孩子重又回到学校。在朱老师的眼中,成绩从来不是衡量学生好差的标准,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哪怕花费再多的精力,他从来没有放弃的念头。他坚信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章湘澍就是其中一例,这名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从未能考过及格,尤其语文学得更是糟糕,所写汉字十有八九缺了胳膊少了腿。六年级进入朱老师班级后,朱老师针对他的情况制订了补习计划,从简单的生字学起,要求小组成员积极帮助,周六、周日他也成了朱老师家的常客,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奇迹出现了,章湘澍在期末考试中社会竟然考了满分,语文也破天荒地考到七十多分,这样的成绩让全校教师惊诧不已。其实,这样的实例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还有很多很多。朱主任常在业务学习时对我们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呵护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予以尊重,让学生真正从心灵深处感化和触动,这才是教育对爱的诠释。因为他班务工作突出,对儿童关爱有加,先后被市局评为模范班主任和师德先进个人。镇关工委也请他担任关心下一代特邀联络员,省《关心下一代周报》社特聘请他为小记者辅导老师,并负责高明学校小记者站的具体工作。他每月总能按时组织教师和学生向《周报》投稿,先后有王群、冯娟等老师,朱昊、朱钰璇等同学十多篇文章得以在《周报》发表,周报编辑部曹毅主任对记者站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