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大家庭教案

一:幼儿大班第六册社会我们之间比什么

面对孩子的攀比,家长们往往很无奈,我认为,这主要是这些家长成长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没有过类似的攀比经验,面临的个新问题;同时,他们没能对孩子的攀比意识或行为做到正确归因。其实孩子们的攀比也许是一种“从众”心理,父母要及时认清,防止孩子这种心理的继续“恶化”。

在时代发展迅速的今天,也许谁都有攀比心理。到我们仍应该努力改变,为孩子们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二:小学三年上品社规则有什么用教学设计

1、重视学生的体验

根据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由此可见,重视学生的体验对激发参与热情,体现学生的自主,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培养思想情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亲自动手算一算,计算哈尔滨、海南岛、台湾、乌鲁木齐距离四川的距离.学生从计算结果的数据中,很清晰地认识到祖国地域辽阔.学生对这知识的认识不是被动的吸收课本上或教师讲的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生动的思维活动,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真正体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展.

2、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教育即生活”,儿童认知的发展和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将静态的教学内容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体验,从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教学中,我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即汶川大地震与本课的教学目标,即认识祖国面积大结合起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使学生获得认识,受到教育.不仅认识到祖国面积大,同时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从而对伟大的祖国产生亲切感和热爱之情,落实了本课的情感目标.在“镇江面积与全国面积比较”的环节中,同样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熟悉的家乡为对照,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获得了非常直观的认识.

三:语文问题

感 悟 亲 情

——“我爱我家”综合性学习活动

[让我们走入自己内心,探索表达冲动的缘由,细思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灵的深处……]

一、活动背景:

第五单元的课文都是表达浓浓亲情的美文,鲁迅的《风筝》在误解和冲突中表达手足之情;

《羚羊木雕》展现的是子女与父母的冲突,是非曲折中更见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散步》题材极为平凡,含义却十分丰富,从中领悟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金色花》和《纸船》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沐浴着母爱的光辉幸福欢乐,而远离母亲则思念哀伤;《咏雪》勾画的是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雅趣和温馨;《陈太丘与友期》从元方的聪颖机智维护父亲的尊严中,可见父子亲情。

第五单元“我爱我家”综合性学习,安排的三项活动都是围绕“感悟亲请”这一主题而展开。第一项,老照片的故事,去了解背景重温亲情;第二项,我家的一件珍品,询问家人叙述一段家庭往事;第三项,妈妈的唠叨,理解唠叨中溢满着的母爱。

学生在此基础上,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题目自拟。篇幅不限。

二、教学思路

按照教材“教学建议”,我从四个教学环节入手:一、创设情境,情感酝酿;

二、展开话题 情感深入;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四、集思成文,情感表白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为人称道的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很多人写

作,主要是心灵受到了某种情感的冲击,愤怒、悲伤、喜悦、激动等等感情自然就会

流于笔端。像这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文章,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因此,一篇文章中的真情实感是魅力所在。作文的时候,应该尽量挖掘、捕捉这样动情的一瞬间。许多学生都认为生活简单枯燥,每天走的都是上学、放学一条路,接触的就是父母、老师、同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诚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这样平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周围的事物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只要不闭目塞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总会有让人动情的东西。那些事情看起来都很平常,却非常动人,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令人感动的瞬间。生活中间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熟悉的东西,是写作时大脑里现有的“存货”,但光把这些拿出来还是不够的。写作还是一种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心灵,只有经历过颠簸与震荡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渗透着泪与笑才会获得真的生命! 因此,活动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敞开心扉,真情流露。文章,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关心他人,培养热爱亲人和集体的感情

2、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做到说话简洁、有条理,口齿清楚,语言流畅。

3、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挖掘有价值的典型材料。

4、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做到具体,真切,生动感人,有真情实感。

四、教学重点

1、口语表达的条理性和简洁性。

2、书面表达的真切、生动、准确。

教学时数安排:两课时

五、课前准备

1教师进行家庭情况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境况。

2 学生回家与父母沟通,收集家中物品。

教具

投影仪(或小黑板),小课件。

事先用在黑板上板书我爱我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情感酝酿:上课前播放歌曲《我爱我家》(让师生在音乐的氛围中逐渐进入状态)

同学们爱听故事吗?那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

1983年,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的一家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余下全文>>

四:香港回归前的资料

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英帝国打败,并于翌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连同邻近的鸭脷洲割让与英国。

1860年清廷再败于英法联军,被逼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南部、经常对香港岛扰乱治安的地区连同邻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让给英国。当时在九龙半岛上的新边界只用矮矮的铁丝网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

1898年,英国通过与清廷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条约,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和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但九龙砦城除外,租期99年。这一系列的租借和割让,形成了今日香港的边界。

1914年在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香港约十万华人陆续返回内地乡下。香港人口突破五十万大关。

1925年5月15日,十多名上海工人争取权益被厂方杀死,学生于5月30日上街声援被英军射杀,是为“五卅惨案”。广州及香港市民大为震怒,各行业在6月18日开始罢工,历时年多,到1926年10月才得以解决。

1928年启德机场正式启用。

1938年广州沦陷,内地难民大批逃港。

1941-1945年期间,日军对香港进行了为期三年零八个月的统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蒋介石的国民党退守台湾,大量难民南下到香港,原本自由往返省港的情景不再,从此两地分隔起来。由于南下难民带来不少技术及资金,对战后香港的经济起飞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1953年12月25日,石峡尾六村发生木屋大火,自此加速进行徙置计划。

1955年兴建李郑屋村时,在建筑中的地盘发现汉代古墓。

1962年9月,特大型台风温黛袭港,以狂风扫落叶般对香港做成极搐的破坏,有175人死亡或失踪,4万6千多人无家可归。

1963年,香港大旱,当局限四天供水一次,每次供水四小时,更派船到珠江运水。广东省决定兴建深圳东江供水工程,为香港供水。

1971年保钓运动,留美中国学生发起“保钓运动”,香港学生亦随即向应,却受到警方武力镇压,造成流血事件。

1973年七三股灾,七十年代,香港经济起飞,股市更是前所未有的活跃,然而,1973年12月恒生指数从最高峰的1774.96点,直线下降跌到400.1,一夜间暴跌75%,股民损失惨重,有人发疯、有人跳楼。

1974年廉署成立,拘捕大量涉及贪污人士,其中大部份是警察,因此引起一些警察不满,爆发1977年的警廉冲突。

1978年越南难民潮,自北越政权接管越南后,成千上万的越南华侨投奔怒海逃亡,而香港便成为这批难民的世外桃园。但事与愿违,由于每日平均有过千难民抵港,长贫难顾,政府设立禁闭式难民营收留他们。

1979年地铁通车。

1982年,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访华,首次提及收回香港主权问题。

1984年发表《中英联合声明》。

1996年滑浪风帆好手李丽珊在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中,为香港夺得首面奥运金牌。

1997年6月30日英国政府在午夜正式将香港主权归还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五:蒙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其中勒马组合和筷子舞怎样把握其中的风格?

蒙古族舞蹈风格奇特,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本文分稜了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的形成,以及蒙古族舞蹈教学中的训练步骤及内容。 关键词: 蒙古族舞蹈 风格 教学把握 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绿色草原上,他们“逐水草而居”,从事着游牧活动。在这种生活过程中,蒙古族人民创造了具有游牧民族特征的舞蹈艺术。他们的歌与舞无不同他们游牧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反映着这个游牧民族所固有的民族个性和风格。 一、蒙古族舞蹈风格的形成及其特征 风格作为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是民族个性的展示。每一个民族的舞蹈都因民族个性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风格特征,它以不同的动律、手足的舞动,表现着不同民族的精神风貌和 个性特征。概括地说,蒙古族舞蹈的风格,正是在其游牧生活背景下形成的粗犷、豪放、沉稳、大方、刚劲而不失温柔,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真挚地表现了以游牧生活为主的蒙古族人民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豪迈的精神气质和鲜明的民族个性。 蒙古族舞蹈风格的形成有着清晰的演变过程。早期流传的一种“招福致祥”的民间祭祀仪式名曰“达力根巴雅尔”,多用于战争凯旋或丰收喜庆之时对神的感恩活动,通过仪式祈求康乐太平。祭祀完毕,所有参加者便开始在草原上欢乐起舞,往往跳至夜深而不止。主要动作为跪地请安、拧身跺足、横摆漫步,舞蹈风格自然优美,由舒缓到流畅。该舞乡土气息浓郁,尽展了喜庆之时人们欢乐的情感,表达了人们祈盼幸福生活的良好心愿。 “查玛”俗称“跳神”或打鬼,系蒙藏文化交流的产物。16 世纪后半叶随同噶鲁派(黄教)喇嘛教传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它是以一种演述宗教经传故事为内容的面具舞,人物繁多,形态各异,各具特色。如《却吉勒(阎王)舞》动作劲拔犷悍,举手投足都极富雕塑性;《鹿神舞》动作矫健奔放而有气势,技艺性颇强,带有竞赛性质;《好扣麦舞》动作灵活洒脱,时而随鼓声颠跑跳跃,时而故作威风状,进行戏谑表演,身体的起伏,头部的昂垂,手的绕动,舞步的踏跳配合融洽,很有韵味;《查玛舞》在内蒙地区流传十分广泛,绝大多数寺庙均于宗教节日进行表演,其舞蹈影响极为广泛,至今仍在蒙古舞蹈的创作表演及教学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蒙古族传统民间舞蹈中,《安代舞》以其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健康向上的活跃艺术特色,为各民族人民所喜闻乐见。其主要动作为上绕巾、甩绕巾、双掸巾、双摆巾、双甩巾,脚下动作为深哈腰、轻跺脚,高潮时,双腿高跳,空中甩巾,表演由徐缓到流畅,表演风格活泼生动,富于即兴色彩。舞蹈在热烈、欢腾、火爆的气氛中结束,是蒙古族舞蹈教学中的代表作。

六:近代百年史的10个人物..10个事件..帮我找找

林则徐 虎门硝烟/左宗棠 收复新疆/邓世昌 甲午中日战争/孙中山 辛亥革命/奕忻 洋务运动/梁启超 戊戌变法/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毛泽东 遵义会议/邓小平 挺进大别山/张学良 西安事变

七:小学品德与社会规则有什么用教学设计

1、重视学生的体验

根据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由此可见,重视学生的体验对激发参与热情,体现学生的自主,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培养思想情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亲自动手算一算,计算哈尔滨、海南岛、台湾、乌鲁木齐距离四川的距离.学生从计算结果的数据中,很清晰地认识到祖国地域辽阔.学生对这知识的认识不是被动的吸收课本上或教师讲的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生动的思维活动,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真正体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展.

2、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教育即生活”,儿童认知的发展和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将静态的教学内容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体验,从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教学中,我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即汶川大地震与本课的教学目标,即认识祖国面积大结合起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使学生获得认识,受到教育.不仅认识到祖国面积大,同时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从而对伟大的祖国产生亲切感和热爱之情,落实了本课的情感目标.在“镇江面积与全国面积比较”的环节中,同样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熟悉的家乡为对照,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获得了非常直观的认识.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