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其五

一:诗词填空,《杂诗(其五)》诗词填空

杂诗(其五) 陶渊明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秦州杂诗(其五) 杜甫

西使宜天马,

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

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

仍残老驌驦。

哀鸣思战斗,

迥立向苍苍。

二:秦州杂诗其八翻译加赏析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工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诗歌首联写道:“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上句“寻源使”是指汉武帝派张骞等人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故之。下句“从天此路回”是说张骞寻找河源寻到了天上,又从天上下来顺黄河回到内地。诗人借用了传说,讴歌了张骞与他的同伴们仅仅靠一只筏子就由黄河上溯入天,从而奠定了东西各国之间几百年友好往来基础,同时对东海通黄河、黄河通天海这样四通八达,毫无阻隔的境界表示深深的向往。

三:写秋天的落叶来抒发怀念家乡之情

思乡怀人,月明情浓——略论唐诗中的明月意象

思乡怀人,月明情浓

——略论唐诗中的明月意象

湖南省华容县教研室 谢先国

在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唐诗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璀灿夺目.唐诗不论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还是在反应生活的广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绝后,无与伦比的高峰.其优秀的篇章,隽永的意境,如同一壶香浓味郁的美酒,令人细细玩味,终身享受.唐诗中的明月意象屡见不鲜,而描写又各具风韵,借明月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悠悠的离愁和深深的情愁等不同的情感,以致使明月成为了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情感寄托物.当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明月意象,人们的思乡念亲的情感便油然而生.从而形成我国民族文学中一种比较稳定又鲜明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

一、乡愁浓浓念故土.

正如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一样,思乡是唐诗中重要的主题.李白《静夜思》则是最为典型的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思乡的情绪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用叙述的语气,用明月意象,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又如“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无名氏《杂诗》).那是故乡的景色,故乡的梨花,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在潺湲小溪的伴奏中,那一树梨花简直象缥缈的仙子一样可爱,其思乡之情溢于言表.钱起的《归雁》中“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一句,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湘江女神在腋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杜甫《江汉》诗中“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诗人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自己客中的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诗人表面上面写片云孤月,实际上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皎洁.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句,写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直接抒发思乡之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亮.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写月落夜深,繁霜暗凝,诗人夜泊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写出了羁旅者的孤孓清寥的感受.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一诗中“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句,写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思亲怀乡之情便不言而喻了.王建《十五夜望月》诗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诗人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自己在思乡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蕴藉深沉,委婉动人.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诗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余下全文>>

四:有谁知道:明月满庭苍满树,春风一苇水一泓 是范仲淹的诗还是对联?

唐诗中有很多写明月或月夜的句子,所表现的情感与内容范围极为广阔。如: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杜甫《秦州杂诗其七》)。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酬张少府》)。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崔橹《华清宫三首其一》)。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杜甫《宿江边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星瓜洲”(张祜《题金陵渡》)等等。

唐诗中的明月意象随处可见,其中绝大部份描写明月的诗句都是以表达离愁别绪,思乡怀人为主旨的,这在唐以后的诗歌仍比比皆是,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杨州慢》)等等。由此可以说唐诗中的明月意象已渗透了古人的思乡怀人情绪。由于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传承,以致后来的文学作品中仍然保留和发展了这种审美意识,从而逐渐形成了我国民族文学中一种比较稳定而鲜明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注释: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注释: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月下相思,情幽怨重;望月抒怀,思绪翩翩,自古皆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背景阔大,由景入情,意境雄浑,是千古传诵的佳句。它没有一个华丽的字眼,却自然天成。当我们望见一轮明月从海面上冉冉升起之时,这样的诗句就会脱口而出,带我们进入一个静美的境界。也许,这就是名诗名作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吧。诗人将思念远人的相思之情寓托于月光,月光脉脉无语却善解人意,牵人相思又给人抚慰。它把自己的光辉温柔而均匀地洒向天涯海角的每一处,让人在心中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注释:历来备受人们推崇,经久不衰,成为写月的千古绝唱。据《唐诗选注》解释:露无夜不白,但感在今夜,又适逢白露节,故曰,露从今夜白。月无处不明,但心在故乡,故曰,月是故乡明。两句诗情景交融,读来历历在目。从结构上,这两句是上一下四句式:“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顿挫抑扬极富音韵美。即使到了现在,还常常可以听到人们发“月是故乡明”之感慨。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注释:开始四句暗示我们所吟咏的月夜位于长江下游,因为从诗中可以看出这里水面宽阔,春潮高涨,江海相连,更有那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升起。月渐升高,皎洁的清辉随春潮奔涌,光耀千万里。这里明为写景,其实是寓情于景的。因为潮水涨落有定时,所以在中国传统古典诗歌中海潮往往与信誓相连。这首诗中所写的“ 明月共潮生”,应该在望日前后。潮生,使离人想起离别时的信约誓言;月圆,更使离人渴望亲人团聚 。“何处春江无月明”以设问的形式,透露出了不知亲人今夜飘零何处的相思之情,同时也使我们联......余下全文>>

五:结合 冯至 的十四行诗,讨论: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

根据唐人郑处诲的《明皇杂录》,说杜甫死于牛肉白酒。大历五攻(公元770)夏天,杜甫因避兵乱到衡州。中途到了耒阳,恰遇大水,船只好泊在方田驿。因无食物,挨饿了十天左右。耒阳县令聂某得知后,送来了牛肉白酒。杜甫吃得过多,就在一个晚上死了。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说聂县令所送的牛肉一定很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时在暑天,冷藏不好,容易腐化。腐肉是有毒的,杜甫中毒而死是完全有可能的。

参考资料:我只知道他怎么死的!至于上面那个人写的,完全是我打的,,,没有抄袭,属于原创!!

六:大家说说关于 明月 的诗词以及古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昧道《正月十五夜》)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无名氏《孟冬寒气至》)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李白《忆东山二首》)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张先《菩萨蛮》)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出天山,茫茫人海间(李白《关山月》)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怨歌行》)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燕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今夜(fu这个字没有,鹿加耳朵旁)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词(其一)》)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白居易《客中月》)

画图省时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李商隐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苏轼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无名氏《孟冬寒气至》)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白居易《客中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李煜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江楼有感》赵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二首》王昌龄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无名氏《孟冬寒气至》)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温庭筠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登太白峰》李白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燕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李清照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李益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忆扬州》徐凝

我寄愁心与明月,......余下全文>>

七:心中明月有关诗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杜甫《秦州杂诗其七》).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酬张少府》).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崔橹《华清宫三首其一》).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杜甫《宿江边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星瓜洲”(张祜《题金陵渡》)等等.

八:杜本草堂的由来

首先我们看到,作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影响相当广远。他的经历,成为人们认识历史、了解祖国河山的一条独特途径,在这方面,他的陇右诗尤为突出。杜甫草堂 诗史堂

唐代陇右的历史资料散布于《新唐书》、《旧唐书》、《元和郡县志》等几部史志中,一鳞半爪,很不完备,所记只是战事、灾荒等内容,而杜甫陇右诗的大部分篇章,则直接记写了秦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等多方面的状况。

折叠编辑本段诗文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账,居人有万家。

马骄朱汉落,胡舞白题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三)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沦海,奉诏发金微。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六)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

陇右地处边塞,秦州一带胡汉杂居,处于中原文明的边缘地带,唐王朝在文化上采取的兼容开放政策,使这里成了胡汉文化交流融汇的大舞台,独特的地理环境所造就的民族浑融和文化多元的环境与不时出现的边烽紧急情势杜甫在诗中都有形象的描绘。居民之杂、物产之异、风俗之奇、地气之殊,一一可览;驿道关隘、烽燧军檄、使节边将、胡人胡物,历历在目。杜甫草堂 茅屋

杜甫在寓居陇右期间,还用大量的诗篇描绘了独特的陇右自然风貌,记述了特定历史时代的人文景观,呈现出了显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如写自然风光: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

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雨晴》)

再如写名胜古迹: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二)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山寺》)

又如写山川奇景:

峡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

径摩穹苍蟠,石与厚地裂。

修纤无垠竹,嵌空太始雪。

(《铁堂峡》)

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

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

(《石龛》)

乾元二年十月,杜甫离开秦州前往同谷(今甘肃成县),同年十二月一日又由同谷南下成都,前后历时三个月,这期间写了两组共二十四首纪行诗,其中陇右一段有十六首:《发秦州》、《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发同谷县》、《木皮岭》、《白沙渡》、《水会渡》。这两组纪行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实录性。各组除第一首外,均以行程地名为题,突出了时空的连续性。所写的是只有在当地才能见到的山川、风土、人情,完全是实地、实景、实情的抒写,而不是象谢灵运和盛唐山水诗那种理想之境和共有之景的表述。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写出了山水的"个性"。所写峡谷、山岭、石台、古镇、崖寺、渡口,各具神态。它们无一不显示出各自特有的景致,独具的风貌,它们只属于陇右。

杜甫的诗作描绘山区的自然景致,记写边城的人文景观,或清新明丽、或箫瑟疏凉、或壮阔幽远、或奇险峻峭,展现了不同于平原地区的边塞风光。让人惊心动魄,又赏心悦目,既感神奇莫测,又觉自然舒展。这类诗在陇右诗作中比比皆是。对一个地方进行如此全面而集中的记述,这是前所未有的。杜甫的诗作使历史上无人专门......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