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高中生物选修1教师用书的参考文献怎么写

致教师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内容标准部分?对本选修模块的说明中指出?“本模块是实验课?所说的生物技术?是指广义的生物技术。而不限于?甚至主要不是?现代生物技术。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利用、酶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四部分。”这就是说?这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探究的选修课程。

《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则指出?“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本模块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这就是说?本模块并非只要学生埋头于实验操作?还要求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发展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STS教育?并对选择学业?或职业?方向提供帮助。因为“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这一群体?其学业志向和职业选择还将经历复杂的分化。

《标准》还说?“教师应根据本校的条件?指导学生选做本模块中的5?7个实验。”这就是说本选修模块的学习还存在着模块内部的选择性。

简言之?本选修模块既是一门学习科学探究的实践课程?又是一门生物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的STS课程?还是一门在教师指导下尊重学生各取所需、各展其长的课程。

一、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

本模块的教材内容以“专题??课题”形式展开?共分6个专题?依次是?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酶的研究与应用?DNA和蛋白质技术以及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各个专题之间相对独立?没有严格的顺序关系。每个专题下设2?3个课题?大体上也相对独立?以利于师生选择5?7个课题?完成本模块的学习?获得2个学分。由于所选课题的不同?其学习意义和价值也会有所差异。以下就共同的意义和价值作简要的说明。

1.较全面、真实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倡导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理念是贯穿于全部必修和选修模块之中的。然而比之其他模块中的科学探究活动?课题展现的是更加真实、丰富和完整的科学探究情景?学生拥有从选择课题?了解、分析背景知识?理顺研究思路?设计实验流程?

二:关于生命科学的论文。

生命科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

沈显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7)

摘 要:根据生命科学专业知识体系的特点,在高等学校生命科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同生物学传统教学中的挂图、标本和模型等教具相比,其在声音、色彩、动画、视频、照片和图片等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精彩,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文章指出了其应该注意的七个方面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生命科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A Study of Multimedia Teaching of Life Science

SHEN Xian-she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Anhui 230027)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life science with multimedia courseware has unique advantage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pictures, samples and models used in biology teaching, the vivid sounds, colors, images, animation and video of multimedia may greatly enliven the classroom and raise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teaching. Seven issues related to such multimedia teaching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ing; life science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全国各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个高等学校都将多媒体课件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2]在绝大多数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同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可,这是无庸置疑的,也是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好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在充分肯定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的同时,也要理性地和积极地关注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探讨多媒体课件在生命科学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通过召开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研讨会,以及对各个年级学生进行的有关多媒体教学的问卷调查,发现在生命科学专业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但在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具体使用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值得注意。

一、在生命科学理论课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可完全取代传统教具

在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中,生物学的教学总是离不开挂图、标本和模型等传统教具。特别是动物学和植物学的教学,不仅需要大量的形态图和解剖图,还有很多模型与标本。在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教学中,也使用很多描绘代谢途径的挂图。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挂图缺乏直观性,教师们经常把植物和动物标本或模型带到课堂上进行教学,尤其是人体解剖学,使用教学模型更加频繁。所以,在传统的生物学理论课教学工作中,挂图、标本和模型等传统教具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余下全文>>

三:生物教学论文(高中生物课改论文):浅谈如何学好生物学知识

笔者在农村中学从教多年,对生物教学小有体会。相比城市,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学生学习生物的条件更加便利,身边不乏鲜活的例子,熟悉的“朋友”,很容易唤起亲切感,很容易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我告诉学生:要学好生物,就必须走进生活,置身于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去了解,去体验,去感受。要牢记两点:一、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书本、课堂上的生物知识存在较大的弊端:直观性、生动性较差,偏于呆板;以学科为中心,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不利于学以致用;一些理论性知识不易阐明,学生难于理解,多靠死记硬背,等等。种种不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效果。由此建立的知识体系显然是狭窄的、不坚实的。并且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态度、思想情操等得不到充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能满足社会和日常生活对生物学教育的需求。只有跳出书本,离开课堂,走进生活,才能学到更丰富、更全面、更实用的生物知识。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大自然,学生们往往感到毫无头绪,不知从何着手,对此,教师应予以指导。结合阶段性的学习目标,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的生物学知识。首先,学会观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明确观察的对象、目的、方法和步骤,全面、细致耐心地进行观察,有时还必须如实纪录。需要观察的有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各种实验现象等等。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非常珍贵的财富,可受用一生。观察时还要多提问、多思考、用心去领悟,才能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深入认识。通过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进而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形成珍爱生命、珍爱生活的观念,情感得到升华。其次,学会整理。即对多方获取的生物知识进行浓缩、加工,使其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此过程包括分析、比较、总结、归类等环节。许多学生对生物的认识较为肤浅和片面,主要是因为他们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没有去深入了解分析,掌握其本质、必然性、内在规律、因果关系等,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一些不易区分的知识,如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血液的体循环与肺循环等,必须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及联系,否则易发生混淆。更为重要的是,直至目前的课程编排和教学模式,都决定了学生只能被动地去学习人为划分好的各部分知识,虽然生物知识有其独立性,学习过程要循序渐进,但学生如不能对学到的零散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归类,就难以形成扎实、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因此,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努力从多角度去发掘相关知识的联系,并以此为线索,对学到的新旧知识和经验进行整合与更新(知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构建横向和纵向的知识网络,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生物科学观。此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二、生物学知识要用于生活

四:求十个植物园论文的参考文献!!~急急急!~~谢了!!

1]胡永红,黄卫昌. 美国植物园的特点──兼谈对上海植物园发展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1,(4).

[2]鲍滨福,马军山. 两“园”合一 学用并举——浙江林学院植物园规划设计探索[J]. 中国园林,2006,(5).

[3]李春娇,董丽. 试论植物园专类区规划[J]. 广东园林,2007,(2).

[4]李惠卓,张彦广,吴杨哲,张亮,陈莉瑶,姬鹏,崔容华. 保定市植物园土壤特性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4).

[5]林昌虎,孙超. 加强科普教育建设 扩大植物园生存空间[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郑金贵. 校园多功能教学基地“中华名特优植物园”的建设[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7]胡文芳. 人工与自然的科学结合——体验巴塞罗那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05,(3).

[8]周练. 基于生态休闲文化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规划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9]陈艺芬. 论植物园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柳州师专学报,2009,(6).

[10]厦门植物园万石阁设计方案[J]. 建筑与文化,2008,(3).

[11]黄远钧,黄惠明. 对园林围墙与园路进行设计与施工的分析[J]. 科学之友,2010,(6).

[12]张和山. 浅谈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 科学之友,2010,(10).

[13]李永红,杨倩.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园——基于有机更新和生态修复的设计[J]. 中国园林,2010,(7).

[14]郭鸿英,孙超,储蓉. 植物园数字化建设[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4).

[15]孟宪民. 沈阳植物园的现状分析及同北京植物园的比较[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5.

[16]唐宇丹,靳晓白. 植物园的外来种引种和生物安全[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7]张晓芹. 枸杞在园林中的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7,(2).

[18]遆卫国,王晶晶. 喷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19]杨庆绪,蒋三登,张运德,刘毓. 园林建设志在环境友好 绿化发展重在资源节约[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20]尉秋实,李爱德. 植物保护、科研、开发三项功能建设的思路与对策[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1]Mauro Ballero,Giovanni Piu,Alberto Ariu. The impact of the botanical gardens on theaeroplankton of the city of Cagliari, Italy[J]. 2000,(1).

[22]韦标. 试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J]. 科学之友,2011,(6).

[23]吴徳智. 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成活率[J]. 科学之友,2010,(10).

[24]胡永红. 专类园在植物园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对上海辰山植物园专类园设置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6,(7).

[25]郦文俊. 园林景观栽植中的植物色彩设计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2).

[26]麻广睿. 植物园发展与更新规划[D]. 北......余下全文>>

五:如何写好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要写好高中生物教学论文并不是很难,记得注意好格式和内容,还有要求也是很重要的,详细的我还是不太懂,还是去问问京都名师论文网吧,找代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花点钱就可以有一篇质量不错的论文。

六:高分求助!!各位发表过论文的高中生物老师,自己的生物教学论文往哪些杂志投稿,怎么个流程?

呵呵,给您推荐一下:万维书刊自助投稿网上有很多学术郸物,并且都有真实的杂志社投稿信息,在哪个刊物上发表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您去看看吧!投稿流程网站上都有。自助投稿,免费使用,建议收藏该网站,投稿很方便!搜“万维书刊”。

七:电脑论文参考文献

帮你整理了一下,请参考!参考文献:1、M.A.NielsenandI.L.Chuang,QuantumCompu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2、A.M.Turing.On computable numbers,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Proc. Lond,1936.3、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and TechnologyQuIST program ver.2.0[J].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Agency DARPA,2004,4.4、Karl Johan.Wittenmark.Computer-Controlled Systems (3rd ed.).Prentice Hall.1997.5、孙凤宏.探索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用[J]. 青海统计, 2007,(11) .

6、蔡芝蔚. 计算机技术发展研究[J]. 电脑与电信, 2008,(02) .

7、文德春. 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7,(05) .

8、姚正. 计算机发展趋势展望[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8,(01) .

9、许封元. 计算机发展趋势[J]. 农业网络信息, 2006,(08) .10、陈相吉. 未来计算机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J]. 法制与社会, 2007,(10) .11、何文瑶. 计算机技术发展态势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07,(05) .

12、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14. 13、兰晓红.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19(4):84-85.

14、张基温.基于知识和能力构建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J].无锡教育学院学,2003,(4):54-55.15、姬志刚,韦仕江.网络信息环境下基于创新教育改革基础上的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10).

16、田莉.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与心得[J].企业技术开发,2008,(02).

17、熊静琪.计算机控制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18、杨金胜.探析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辅助教学[J].华商,2008,11.19、何克忠主编.计算机控制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0、李锡雄,陈婉儿.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科学出版社.21、赖寿宏.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1.22、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3、甘仞初,《信息系统开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24、人杰、殷人昆、陶永雷 《实用软件工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325、伍俊良《管理信息系统(MIS) 开发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6、郭军等《网络管理与控制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127、曾建潮.软件工程. 厂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828、熊桂喜.王小虎.李学农.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1229、孙涌.《现代软件工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3.830、王虎,张俊.管理信息系统[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7.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