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司法解释

一:诉讼时效司法解释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08年8月1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8年8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8〕11号

为正确适用法律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第二条 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

第三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第四条 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当事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五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六条 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可以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第七条 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一方请求撤销合同的,应适用合同法第五十五条关于一年除斥期间的规定。

对方当事人对撤销合同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合同被撤销,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被撤销之日起计算。

第八条 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第九条 管理人因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给付必要管理费用、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无因管理行为结束并且管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本人之日起计算。

本人因不当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管理人及损害事实之日起计算。

第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一)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二)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三)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四)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余下全文>>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时效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 第一条什么意思啊?

就是说你要求金融机构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的,金融机构不可以用已过诉讼时效这个理由进行抗辩。同理还有国债、公司债券之类的。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最新司法解释出台后对诉讼时效 有什么规定

(一)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逾期则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   (二)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中断,从收到欠款条的第二天开始重新计算诉讼时效(2年)。   (三)对于不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也就是没有写明还款日期的民间借贷,不受诉讼时效规定的限制,但是受最长20年保护期的限制。   (四)对于不定期的民间借贷,如果借款人明确表示拒绝还款的(当然由借款人举证证明其已经明确表示不予还款),则从借款人明确表示拒绝还款之日起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期间。   (五)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民间借贷,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或者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章,就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重新计算。”根据这些规定,对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其诉讼时效应按以下几种情况分别计算:   第一,对于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关系,按照《民法通则》第八十八条的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因而其两年的普通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而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但如果债权人未曾主张债权,就不能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第二,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债权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时间内,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从再次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要再次重新计算,且诉讼时效中断不受次数的限制。但主张诉讼时效中断,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   第三,债权人若一直没有主张权利,则适用最长诉讼时效期,从债权债务关系发生之日起计算20年,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保护。   具体到你的情况,如果你有证据证明自己曾向朋友主张过权利,则两年的诉讼时效从你主张权利之日起计算;如果无证据证明,则适用20年诉讼时效期,在借款之日起的20年内可随时直接起诉。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分期支付诉讼时效从何时起算

你好: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5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有问题可以继续咨询,满意请采纳。

五:依照我国的司法解释,涉外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应当依照下列哪一判断确定?

冲突规范确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准据法

纵横法律网 徐涛律师

六:中国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的种类?

追诉时效以法定最高刑为基础分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种。

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的,追诉时效为5年;

法定最高刑5年以上不满10年的,追诉时效为10年;

法定最高刑10年以上的,追诉时效为15年;

法定最高刑是死刑、无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20年;

(“以上”包括本数,“不满”不包括本数)

七: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其中的“知道或应该知道”法律上有什么具体解释

没有什么具体解释。知道是指有明确的证据可以证明你已经知道,而应当知道一般从常识角度出发,要适用“应当知道”一般会比较严格。例如某些情况下对方已经在具有影响力的报纸上登报告示,这类情形一般会认为属于“应当知道”

八: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18条有诉讼时效限制吗

请参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一条“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起计算”的规定。

九:从最高院的司法解释,看如何准确认定欠条的诉讼时效

欠条从写完之后,应当在两年内具有诉讼时效,如果超过两就失去了诉讼时效,不受法律保护了。

十:行政诉讼时效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行政诉讼时效

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既是为了有效保护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效率,也是为了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对行政诉讼时效不作具体规定或者没有诉讼时效的限制,其具体行政行为一直或较长时间处于可受追诉的不确定状态,不仅在证据的取得上有一定困难,增加了案件处理的难度,而且不利于保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开展,影响正常的行政管理程序。 一、有关国家对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

关于行政诉讼时效,不同法系的国家对此有不同的规定。本文简要介绍日本和美国关于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

日本属大陆法系,对行政诉讼的时效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如日本的《行政案件诉讼法》规定,对撤销诉讼,起诉的期间,一旦超过了该起诉期间,行政处分便在形式上得以确定。即撤销诉讼必须在知道已作出处分或裁决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起诉。如果从处分或裁决之日起,超过一年时,便不能再提起诉讼。由此可见,通过诉讼法规定,撤销诉讼的起诉期间为应知道之日起三个月内,且该行为作出后若超过一年的,即使在应当知道三个月内提出,亦不受诉讼时效的保护。

美国属于英美法系,判例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在美国对行政诉讼时效期间实行成熟原则和穷尽行政救济原则。成熟原则是行政程序必然发展到适宜由法院处理阶段即已经达到成熟的程序,才能允许进入司法审查,它实施的关键是行政程序是否已经完成,行政机关是否作出能够影响当事人法律地位的决定。而穷尽行政救济原则是当事人没有利用一切可能的行政救济以前,不能申请法院裁决对他不利的行政决定。即行政救济手段未适用,就不能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上述两项原则相互补充,目的是为了避免司法程序不必要的和不合时宜的干预行政程序。

由此可见,日本在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上简单、明了,即规定了知道某行为提出诉讼的期限和该行为作出后最长的起诉期限。而美国在行政诉讼时效的适用原则上,更有利于保护行政机关依法所享有的自由裁量权,增加行政系统内部的自我改进错误的机会。但当事人的诉权在一定条件下受到限制。

二、我国关于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

我国的行政诉讼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我国对行政诉讼时效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诉法)中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中又作了补充规定。主要规定如下:

1、一般诉讼时效和法定诉讼时效的规定。行诉法第3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见,行诉法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为三个月。法定诉讼时效即法律有规定的诉讼期限从其规定。目前我国行政法律所规定的行政起诉期限有5天、10天、15天、30天等不同期限的规定。

2、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的诉讼时效规定。"若干解释"第41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3、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最长逾期起诉的诉讼时效规定。"若干解释"第4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算,但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