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熔离作用

一:岩浆作用的熔离作用

指成分均一的岩浆,由于温度、压力等变化,而分为两种不混溶或有限混溶的熔体。又称不混溶作用。这种作用可以用来解释基性岩体中铜、镍硫化物矿床、层状侵入体中的铬铁矿、钒钛磁铁矿床;碱性岩与碳酸岩的共生现象;不同成分硅酸盐岩浆岩的共生现象;还可用来解释辉长岩中条带构造、玄武岩中球粒构造等成因。月岩研究发现,在富SiO2及K2O玻璃质中,存在大量富铁的球体,两者成分正好符合 FeO-Al2O3-K2O-SiO2系的液相不混溶区,这种球体在夏威夷玄武岩及其他地区玄武岩基质中也陆续有发现。实验还证实,东格陵兰的斯凯尔戛德侵入体中花斑岩与铁质辉长岩的熔体,在一个大气压下,在一定氧分压范围内也是不混溶的。

二:岩浆的演化

岩浆演化的基本过程是通过分异作用、同化作用和混合作用,由少数几种岩浆形成多种多样的岩浆岩。分异作用主要有两种:熔离作用和结晶分异作用。熔离作用是指原来均一的岩浆,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或者由于外来组分的加入,使其分为互不混溶的两种岩浆。天然岩浆中硫化物、氧化物与硅酸盐熔体可以发生熔离作用。矿物的结晶温度有高有低,因此,矿物从岩浆中结晶析出的次序也有先有后,这就是结晶分异作用。同化作用又称同化混染作用。由于岩浆温度很高,并且有很强的化学活动能力,因此它可以熔化或溶解与之相接触的围岩或所捕虏的围岩块,从而改变原来岩浆的成分。若岩浆把围岩彻底熔化或溶解,使之同岩浆完全均一,则称同化作用;若熔化或溶解不彻底,不同程度的保留有围岩的痕迹(如斑杂构造等〕,则称混染作用。因同化和混染往往并存,故又统称同化混染作用。[4]混合作用是由两种不同成分的岩浆以不同的比例混合,产生一系列过渡类型岩浆的作用。与同化混染相比,混合作用除受两种岩浆热状态的影响外,还受到两种岩浆的相遇机制、密度差等的制约。目前岩浆混合的相遇机制有3种:①新生岩浆周期性地从岩浆房底部注入,与原驻岩浆产生混合;②层状岩浆房中,相邻熔体层之间因对流作用产生混合;③在火山通道内,当岩浆喷发时,受岩浆上升惯力和岩浆黏滞力的共同作用使相邻岩浆层同时进入火山通道产生混合。此外,深部形成的岩浆进入不同成分的浅部岩浆房,也可以发生混合。两岩浆热状态的差异的大小影响混合作用的方式和规模。熔点相近的岩浆相遇,有可能产生大规模的均匀混合,而熔点相差较大的岩浆相遇,如玄武岩浆注入酸性岩浆房中往往形成骤冷的枕状构造或淬碎的岩块。

三:谁能准确详细的告诉我,地幔流体和岩浆的区别

地幔流体是指在地幔环境下处于平衡稳定状态的气相和液相组分,其化学成分以C,H,O,N,S等为主,并溶有多种碱性元素、稀有气体及F,P,Cl等微量组分[1,2];其挥发份的种类和含量受源区特征、构造环境、演化历程及再循环地壳组分等因素的制约[3,4],是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传输最活跃的组。

近年来国际岩石圈计划和大洋钻探计划的实施,在固体地球、深部地质、地幔物质组成等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确认出了主元素、微量元素、REE,HeArPbSrNdHfOs同位素组成等各具特征的不同类型地幔端员成分[8,9,31],同时也认识到地幔流体的重要性,开展了许多以地幔流体为研究目标的工作,在下列诸方面取得了较为注目的进展。

2.1 地幔流体中的挥发份

2.1.1 流体组成

(1) 地幔流体为CHOS体系,并含微量的稀有气体、Cl,P等,其成分以CO2,H2O,H2,CO,SO2,H2S,CH4等形式存在,以含有较高的H2为特征[1~4,23~27,38]。在地幔岩的橄榄岩、辉石、石榴石等“无水矿物”中普遍含有OH[39~42],其流体包裹体内有大量的H2[41],更深部地幔及地核含有固态氢、金属氢以及一些氢化物[42,43],使地幔成为氢的储库之一。在地幔环境下可能存在固体CO2[38]及类似石英结构、C—O为共价键的CO2[44]。

(2) 地幔流体中普遍含有的地幔烃,CH4,C2H6等低碳数烷烃在各种幔源岩的流体组分中普遍存在[4,23~27]。蛇绿岩套的橄榄岩、碱性玄武岩的橄榄岩包体及金伯利岩的金刚石中的重烃(n链烷)[45],说明非生物有机质是原始地球的组成成分之一。

(3) 地幔流体组成在横向、纵向上具明显的不均一性[3,8,31]。在横向上受构造环境、演化历史及再循环地壳组分的控制[3,8],如中国东部地幔捕虏体的流体组分中还原性气体H2,CO等占优势,而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带间的江苏六合方山等地的地幔捕虏体中以氧化性气体CO2,SO2为主要成分,SO2明显升高[4,26,27]。在纵向上,地幔流体组成具有较大差别,已知来自岩石圈地幔的金伯利岩中的地幔捕虏体和金刚石中的流体组分含较高的H2[23,46,47],而来自下地幔或核幔边界的超深流体和外地核的氢气圈含有更高的H2,流体中CH4和H2约占气体总量的97.8%,N(H)/N(O)比值为1 330[28],这种超深流体上升达软流层底部时,H2O多于CH4。上地幔流体的组分受再循环地壳组分的影响,氧逸度增大,氧化性气体含量增高,还原性气体H2,CO,CH4等减少。较为明显的趋势是自上地幔至下地幔H2有明显的增加,而SO2则相反随之降低。地幔流体组成在横向和纵向上的这种化学不均一性表明,地球形成后化学分异的阶段性和地球表层板块运动、岩石圈地幔拆沉作用、板块俯冲作用等构造活动对地幔流体有重大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内涵。

火山在活动时不但有蒸汽、石块、晶屑和熔浆团块自火山口喷出,而且还有炽热粘稠的熔融物质自火山口溢流出来。前者被称为挥发分(volatilecomponent)和火山碎屑物质(volcaniclasticmaterial),后者则叫做熔岩流(lavaflow)。

目前,我们把这种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熔融物质称之为岩浆(Magma)。

岩浆演化的基本过程是通过分异作用、同化作用和混合作用,由少数几种岩浆形成多种多样的岩浆岩。

分异作用主要有两种:熔离作用和结晶分异作用。

正在加载岩浆

熔离作用是指原来......余下全文>>

四:岩浆为什么不会凉

其实地球和太阳差不多,只不过是生不逢时。星体内部都有化学物质进行反应。地球和太阳一样,从形成的那一刻起,反应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反应没有太阳那么剧烈。要是那么剧烈,地球早就烧干了。

至于为什么不会凉这个问题,岩浆在地下如果没有连续的得到热量,当然也会凉,不过凉了以后就不是岩浆了。就像,热水总会是热的,不热的水就不要热水。(我说了句废话,呵呵)

五:什么是岩浆岩?

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锭体。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橄榄岩、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等。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