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区位分析

一:从经济区位的角度分析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 5分

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中国客观上存在着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差别的经济地带。

东部沿海地带 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沿海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不包括台湾省)。面积占全国13.6%,人口占全国42%。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辽宁中南部、京津唐、沪宁杭地区都集中于此,重要的农业基地——黄淮海平原的大部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也分布在这一带。从全国看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通讯设施的基础好,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与海外有传统的经济联系,信息灵通,对外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大连、 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福建和广西沿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等经济开放区都在这一地带。

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加强传统工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加快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外引内联和对外、对内两个辐射扇面的作用,使这一地带逐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基地,海洋开发的基地,培养向全国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基地,向全国传送新技术、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基地。

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源、交通运输紧张,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若干人口、城镇密集地区出现环境容量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大江、大河下游涝年汛期的防洪问题,这就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交通网络,加强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横向联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商品性、创汇型的农业生产,把长江三角洲、渤海圈和珠江三角洲建成为环太平洋带上的重要经济地域。

中部地带 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9个省区,面积占全国29%,人口占全国35.6%。这一地带能源、各种矿产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内蒙古有广阔的天然牧场,大部分省的农业比较发达,是中国粮、油、棉、糖的重要产区。今后中部地带应加快能源、原材料加工,主要是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磷矿、建筑材料的开发和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促进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稳定增长,逐步把中部地带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若干重要机电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及能够提供大量商品粮和其他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

中部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铁路运输能力不能适应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需要,黄土高原的大量水土流失,东北森林的过度砍伐,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淤高所潜伏的洪水决口泛滥危机,长江中游的洪涝问题,以及长城沿线的风沙问题等。因此,在加快能源、原材料工业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潜力的同时,加强由西向东的运输通道建设,大力造林育林、保持水土,防止土地沙化和江河泛滥,并大力发展同东部沿海、西部地带的横向联系,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布局由东向西逐步转移的重要纽带,担负起承东启西的作用。同时生产更多面向全国和可供出口的产品,在新技术和新产品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

西部地带 包括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共9个省区。面积占全国57.4%,人口占全国22.4%。初步调查,各种资源都很丰富,特别是能源、各种矿产资源前景可观。但目前勘探不够,开发利用更少。这一地带除四川盆地、陕西关中、甘肃兰州附近等少数地区以外,工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交通不便,......余下全文>>

二:如何分析某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①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

② 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  ③ 工农业基础条件(好);

④ 资源条件(丰富),旅游条件;

⑤ 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⑥ 市场条件(广阔);

⑦ 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

⑧ 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三:从自然地理情况分析家乡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要怎么写 20分

1.雨热同期

2.地形平坦

3.土壤肥沃

4.水源充足

四:试分析上海市发展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一。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长江入海口地区。交通网密布,交通发达,便于经济发展。

二。工业基础雄厚,是我国沪宁杭工业区的中心。

三。市场广阔。面向国内外,市场需要量大。四。国家政策支持,有我国最大的海港,上海港。对外贸易密切。

五。劳动力充足,劳动者素质较高。

六。水资源丰富,利于工业发展。

八。气侯条件适宜,为亚热带季风气侯区。

纯手打,希能帮到你。

五:区位经济分析是分析城市还是全国

一、兖州自然条件:1、水资源:兖州有丰富的水资源,地下水储量约20亿立方米,深层日开采量可达60万立方米,是中国山东三大丰水区中唯一尚未大量利用地区,水质较好,属于奥陶系岩溶裂隙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天然的纯净水。兖州西南的南四湖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面积1266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170平方公里,有53条河流汇入,入湖水量29.6亿立方米,每年可利用的地表水量为14.5亿立方米。2、矿产资源:兖州煤田是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探明储量200多亿吨,有特大型现代化矿井6对,年开采量3500多万吨。煤质为低磷、低硫、低灰份、高发热值的优质气煤和炼焦配煤,也可作为动力煤。2008年10月,山东省地矿局物化探勘查院在济宁新发现一处特大型铁矿,其中兖州市颜店矿段资源量达10亿吨,潜在经济价值达1500亿元。3、电力资源:兖州电力资源充足,附近有运河、里彦、邹城等8处大型电厂,装机容量800多万千瓦,具备双电源供电的条件,可保证大型企业工业用电。二、交通优势兖州是山东省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跨东西,是鲁西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客运中转站。每天停靠的旅客列车达100列之多,从兖州可直达国内几乎所有省会城市。货运站是一等区段站,是山东境内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之一,另外还有三处小型货运站,是鲁西南最大的货运集散地和客运中转站。三、社会经济条件兖州现在具有了一定的工业经济基础,形成了以轻工造纸、橡胶化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七大产业集群,但与发达地区有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平台建设不完善、特色产业不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发展参差不齐、功能分区不明晰、部门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等等,这也是制约兖州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兖州今后经济发展的趋向和定位应该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地。着力培植龙头企业。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培育华龙食品、白象食品、绿源肉鸭、嘉隆肉鸡、大丰机械等龙头企业,促其壮大规模,提升档次,带动了方便面产业、畜禽加工业、农机制造业快速发展。目前,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32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0家,过10亿元的2家。兖州华龙、白象方便面目前已形成41条生产线、年产方便面50亿包的规模,一个方便面生产基地正在兖州形成。兖州绿源肉鸭公司已形成年加工2000万只肉鸭的能力。以兖州大丰集团、玉丰集团、环宇公司为龙头的农机产业已形成5亿元的农机及配件生产销售能力,“大丰王”小麦联合收割机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着力壮大生产基地。引导农民加入产业化经营,形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区位资源优势明显。紧邻日东、京沪、京福高速公路,327国道、济微公路、京沪铁路、新石铁路穿境而过;距京杭大运河济宁段30公里,货畅南北;距日照港251公里、青岛港465公里,全程高速公路抵达;距济宁机场50公里,距济南机场、徐州机场150公里;境内有全国八大货物铁路运输中转站之一且为鲁西南最大货运编组站的兖州火车站货运站,年货物吞吐量350万吨;地下水储量约20亿m3,深层日开采量可达60万m3;煤炭储量丰富,热力资源丰富。经济蓬勃发展。形成金属及机械加工、高新技术、化纤纺织、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物流服务等六大特色产业。兖州市“一体两翼”发展格局,逐步建成欧洲工业园、科技创业中心和物流园区。

六:举例分析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原材料】

对于经济活动来说极其重要,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并且原材料对区位的影响机制随着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而变化。现代大规模工业生产,利用多种原料,且原料配合比例及价格变动不一,导致原料对区位的作用发生变化。那些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港口等)成为原材料型工业企业的优良区位。原材料组织的空间范围扩展到全球范围。要求在全球生产组织与体系中寻求既能满足自身需要,又价格相对低廉并且供应有保证的原材料供应商。

【劳动力】

是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区位因子之一,其质和量在空间上的差异导致了劳动成本在空间上的差异。劳动成本(工资)的空间差异不仅成为企业选择经济区位的考虑要素,也成为劳动力移动的主要动因。

对性质不同经济活动主体,劳动力对其区位的影响度可能不同。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成本的空间差异对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度就很高;相反,对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活动,其影响则相对较小。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与服务的自动化程度逐步加强,现代经济活动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明显减少。同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显现出强劲的活力,知识和技术越来越多地对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这就使得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替代了劳动力数量,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