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的故事

一:盲人摸象的故事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二:通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1、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凭自己主观的片面了解就作判断,应了解事物的全貌。

2、原文:

《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 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3、译文: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原来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后以“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4、盲人摸象[máng rén mō xiàng]: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三:盲人摸象的故事的意思

几个盲人摸大象,摸着腿的说大象像根柱子;摸着身躯的说大象像堵墙;摸着尾巴的则说大象像条蛇,相互争论不休。 用来比喻仅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以偏代全,妄加揣测。 但是“盲人摸象”正是人们以自己的体验、从自己的视角,对事物作出一种自己分析判断的方法,这种分析虽不失片面,但绝对是一个人真实的看法和观点。

四:盲人摸象的故事谁说的对为什么

就局部来形容都对: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尾巴像蛇,腿像柱子;但是就整体而言,都不足以描述大象的样子,都是错的。这个语言,道理是看事物要看整体、全部,不能以局部代整体,不能以偏概全。

五:盲人摸象的故事

佛经寓言《涅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几个盲人一直想知道大象长的是什么样子。一天,他们听说街上来了一头大象。于是他们请求赶象人停一停,让他们摸一摸大象。一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长牙,他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根大萝卜;另一个盲人听说后也上前摸,他摸到了大象的耳朵,又大又扁,正像一个大簸箕;第三个人摸的是大象的头,圆圆硬硬像块大石头;第四个人摸着大象的鼻子,说大象明明就像一根长木头;第五个人摸到了象腿,说大象像个舂米用的石臼;还有一个摸到脊背,就说大象像一张床。后两个盲人分别摸到了肚子和尾巴,于是这个说大象像水缸,那个说大象像条绳子。其实他们谁也没有说对。这就是成语盲人摸象的故事了。后来,人们就用这个词来形容对事物只通过片面了解就下结论的现象。在佛经中讲这个故事的本意是指佛法无边,每一个向佛之人参悟到的佛理都只是无边佛法的一个侧面,谁也不能说自己理解的东西就是佛法。

六:类似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哪些

刻舟求剑,鼠目寸光,本末倒置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