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缺陷管理的管理过程
处于CMM第一级(或称为初始级)的软件组织,对软件缺陷的管理无章可循。工程师们只是在发现缺陷后,修改相应的软件。通常,没有人会去记录自己发现的缺陷。也没有人知道在新的软件版本里,究竟纠正了哪些缺陷,还有哪些缺陷未被纠正。而且,只有在下一轮测试中才有可能知道那些所谓已被纠正了的缺陷是否真的被纠正了,更重要的是纠正过程是否引入了新的缺陷。所以这样的软件组织的项目交货期(Release Date)表现出强烈的不可预测性。并且, 为了获得一个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如果能够的话),通常要在测试上花费大量的人力。 在CMM第二级(或称为可重复级)的软件组织中,软件项目会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制定本项目的缺陷管理过程。一个完备软件缺陷管理过程通常会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提交缺陷(2)分析和定位缺陷(3)提请修改相应的软件(4)修改相应的软件(5)验证修改项目组会完整地记录开发过程中的缺陷,监控缺陷的修改过程,并验证修改缺陷的结果。 CMM第三级(或称为已定义级)的软件组织会汇集组织内部以前项目的经验教训,制定组织级的缺陷管理过程。并且,要求项目根据组织级的缺陷管理过程定制本项目的缺陷管理过程。从而,整个软件组织中的项目都遵循类似的过程来管理缺陷。好的缺陷管理实践成为所有项目的实践,而教训也为所有项目所了解。更重要的是,随着组织的不断发展完善,组织的过程会得到持续性的改进,所有项目的过程也都会相应的改进。
二:缺陷跟踪系统的缺陷管理流程中的角色
1、 测试 人员:进行测试的人员,缺陷的发起者;2、 项目经理:对整个项目负责,对产品质量负责的人员;3、 开发人员:执行开发任务的人员,完成实际的设计和编码工作;4、 评审委员会:对缺陷进行最终确认,在项目成员对缺陷达不成一致意见时,行使仲裁权力。
三:缺陷管理的管理过程有哪些?
紧急缺陷。是指严重程度已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的缺陷,必须尽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临时处理。
一般缺陷。是指对近期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可列入年、季检修计划或日常维护工作中去消除。
重大缺陷。是指缺陷比较严重,但设备仍可短期继续安全运行。该缺陷应在短期内消除,消除前应加强监视。
运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将发现的缺陷详细记入缺陷记录内,并提出处理意见,紧急缺陷应立即向领导汇报,及时处理。
在各项安全检查工作中,我们的检查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制定相关的消缺闭环措施,落实设备消缺责任到人,使每一次查出的设备缺陷不留空白点,更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定,把落实安全着已任,把他人的安危当作自己的安全,严格按安全工作规程办事。
我们团队现在使用的是日事清,日事清日报的基础模版是KPTP,四个部分就组成了一份清晰明了的工作记录,这样的记录既能充分体现你当前的工作状态,又能层次分明地向领导传递工作困难与你的工作能力。此外还可以团队分享、插入图片、语音识别,功能也比较强大。而且切换到月度界面,月度的工作计划就一目了然,画面非常清晰简洁。
我们团队现在使用的是日事清,日事清日报的基础模版是KPTP,四个部分就组成了一份清晰明了的工作记录,这样的记录既能充分体现你当前的工作状态,又能层次分明地向领导传递工作困难与你的工作能力。此外还可以团队分享、插入图片、语音识别,功能也比较强大。而且切换到月度界面,月度的工作计划就一目了然,画面非常清晰简洁。
四:软件缺陷的处理流程是怎么样的
简单的概括如下:
1. 找到缺陷后, 记录缺陷的各方面信息(如:日志, 图片, 测试步骤, 是否能重复等等).
2. 提交缺陷报告.
3. 跟踪这个缺陷, 看其何时修复.
4. 当缺陷修复后, 再对其进行测试. 并对因这个缺陷而受影响的其它功能进行测试.(如果没有就不测)
5. 如果这个缺陷测试通过, 关闭这个缺陷报告.
如果没有通过, 则再次指回修复缺陷人员, 重新修复. (以此循环, 直到缺陷修复或者其它结论)
五:使用bugzilla缺陷管理工具对软件缺陷跟踪的管理流程是什么
1、当你发现问题的时候,可以新建一个BUG,将bug的信息填写完整;
2、当bug被改好以后可将状态改为已修改或是标记或不确定状态;
3、当bug再次出现的时候可以将状态改为再次打开;
4、确定更改后关闭bug.
六:能给我描述一下制度管理和流程管理的关系及优缺点么
制度的产生是人性善恶的不同选择,之所以有制度,是因为对人性“恶”的假设。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管理者无法亲自照看到企业的一个角落,于是就有了制度。而流程管理的思想则强调激发人性“善”的一面,从而实现持续的改进。
两者的对立统一主要表现在:制度往往强调“做了某一事情的后果的处理方法”,其内容是一种奖惩的规定,彼此之间相对独立。而流程则强调如何将输入有效地转化为输出,强调“如何去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
流程就像是河流,流程管理就像是河道梳理,制度就是巩固河道的堤坝,那如果是治理象河流一样的业务流程,那应该用流程管理先梳理河道,河道梳理好了以后再用管理制度这样的堤坝巩固梳理成果,如果只是加固堤坝,河流总有一天会泛滥成灾的。
不同的企业适用于不同的管理模式,而采用“制度导向”的管理还是“流程导向”的管理,取决于管理者所基于的不同假设“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
“制度导向”是采取“以堵治水”的办法,基于的管理假设是“人性本恶”。简单的说既是“假如你不做,按制度进行处罚;你要胆敢再犯,加倍处罚;看你还敢吗?”。 而“流程导向”更多的是一种“以导治水”,其基于的管理假设是“人性本善”,特点是以完成工作步骤、顺序作为核心,结合组织结构、人员素质及其他资源,站在公司的角度,来设定流程;它是企业管理原则的很好载体;它提倡以“对自己职责的本分”、“对上下游的积极信任”的态度来有效运作流程。
制度与流程的关系还表现在局部观念与全局观念的不同,从“流程”的定义中可以了解到“流程导向”是为实现某项功能的一个系统,系统可大可小,整个企业是一个系统,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内部又可以分为若干个独立系统,各系统之间都会通过各流程系统之间的接口建立起紧密联系,最终织成一个涵盖全局的网络系统。
而“制度导向”更多的是针对局部出现执行力问题而采取的奖惩措施,包括对执行人主观态度以及客观过失造成公司损失的处理。
流程是制度的灵魂:如果制度不能反应流程,就像失去了灵魂,它的执行一定会出现问题。所以制度无法执行时,往往是它所包含的流程有问题。
制度是流程得以执行的保证:制度是因流程而存在的,通过适当制度的执行推动流程的执行。流程是建立在对功能团队信任的基础上而设计的,对于因个体原因而影响流程功能实现的现象,只有通过制度进行约束,才能得以制止,进而建立流程的威信。
七:是否有能够确保实施缺陷件分析的流程
能详细一点问题吗?
八:有哪款比较好用的免费的缺陷管理工具,自己怎么部署
TestCenter(简称TC)是面向测试流程的测试生命周期管理工具,符合TMMI标准 的测试流程,可迅速建立完善的测试体系,规范测试流程,提高测试效率与质量,实现对测试的过程管理,提高测试工程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