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丑闻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例子
美国水门事件
中国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
二:举几个案例:近几年国内外关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典型案例。国内、国外(任意国家)各一个。谢谢 30分
银行考试中的写作部分常常被大家称之为申论,也就是公务员考试 中的申论,其实银行笔试中的写作和公务员的申论还是有区别的,公务员的申论往往是针对时事,政治性比较强,但是银行的写作往往考察政治时事观点比较少,更多的可能是侧重考察你的思考问题的思维,比如工行东莞分行的一道写作题:你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如何在工行实现你的人生理想),更像是高考作文。但是公务员的申论范文还是有其借鉴意义和可以学习的地方,申论的写作的严谨性和写作的套路也是适用于银行笔试的写作的,所以这里参考公务员申论的200篇范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三:有什么新闻是关于政府本想提升公信力,结果却被媒体揭露内幕提升不成反下降的例子吗
(为了配合央视315打假晚会,昨晚不少微博大V集体参加了“黑apple”混战,其中尤以台湾影星何润东为个中翘楚,他因一句“大概8:20分发”后缀未去,而荣获“猪队友”称号。
当然,网友中不乏兴趣爱好广泛者,他们将大概8点20分左右发微博的大V们找出来,果真“黑苹果”者络绎不绝。于是,苹果逆袭,央视315晚会惨遇“滑铁卢”。)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政府部门本来想借3.15晚会来提高自己的公信力,树立自己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形象,还有一个主要动机就是以“维权”的名义来打击不肯就范于它的苹果公司。结果猪一样的队友何润东把央视发给他的短信不小心发到微博上去了,结果被媒体传播报道,CCTV与3.15晚会的公信力大幅度降低,动机不纯可见一斑。
四:谁出卖了政府公信力
近年来,随着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和社会监督力度加大,政府诚信建设有了很大进展。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诚信事件仍时有发生,政府公信力受到一定损害。 那么,是谁在透支政府公信力? 失信行为让一些地方政府诚信大打折扣 ——知情不报 对于公众关心的重大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有的基层政府部门刻意隐匿不报,尤以责任事故为多。 比如,2012年12月,山西潞安天脊煤化工集团发生苯胺泄露,污染物流入河北、河南境内。时隔5天后,长治市才以书面形式向省政府报告。 ——不当辟“谣” 2012年12月6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被实名举报,国家能源局却回应,上述消息“纯属污蔑造谣”。2013年8月,刘铁男被开除党籍,并被收缴违纪违法所得,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013年8月19日,有网民在微博上发帖称“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李旺镇高速路口附近,遇交警查车罚款、动手打货车车主”。海原县公安局先回应称“无中生有”,后又承认“有过激行为”。 ——出尔反尔 最典型的就是民众频遭“限”令,先“被辟谣”后“被颁布”,只好纷纷“躺枪”。2013年3月25日19点,杭州市政府宣布,自第二日零时起,对小客车采取控制总量和“错峰限行”措施。而不久前,杭州市治堵办等部门还通过不同方式 将“杭州即将限牌”斥为谣言。 ——朝令夕改 随意修改规划,各地一些短命工程便是这一现象的缩影。杭州萧山区,2010年7月才交付使用的鸿达新路,由于被认为影响杭州整体形象,同年8月就被彻底重新“改造”。 ——拖欠债务 从2009年到2012年间,建筑商杨永先后在安徽萧县承接了5个市政基建项目,政府不仅没按合同拨付进度款,完工验收合后仍拖欠工程款数千万元;山东省在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中发现,因政府拖欠市政工程、新城镇建设资金,造成的工资拖欠问题呈现上升趋势。 ——空头支票 在中西部一些地区,各类优惠政策往往作为招商引资的蛋糕,但由于政策过于优惠却无法兑现的案例比比皆是。2009年,一名为河北某市引进十多亿元投资项目的人士,因地方政府未能兑现上千万元招商奖励将当地政府告上法庭。 老“习惯”让政府不诚信频发 专家分析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诚信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习惯“撇责任” “报不报,看领导”。记者调查发现,很多突发事件,尤其对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报送,有很复杂的送审程序。涉及多个或多级部门如何权衡?涉及程度性质如何把握?一些政府部门及干部不敢担责,先“拖”再“撇”,最好把责任撇少撇清。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一些政府部门为了不伤害自己形象,希望一瞒了之。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最终将引起公众更多的不满,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习惯“吹大牛” “干得好不如说得好”。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说,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喜欢文过饰非,应该干好和完成的工作,会当做成绩大吹特吹,而工作中损害了群众利益,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推卸责任。 吕艳滨认为,一些政府部门不诚信行为与错误政绩观有很大的关系,明知有错却不愿意承认,明知有假却坚决不改,一些形象工程不该出现却要刻意制造。 ——习惯“换思路” “规划规划,墙上挂挂”“一任领导一套思路”,这种现象不仅浪费大量的公共资源,也让在基层工作的干部群众不知所措。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韩志明说,这种换一个领导换一套做法的行为,是近年来政府不诚信......余下全文>>
五:2015 经济新常态事例
中国两会全透析: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改革
2015年是一个具有标签意义的年份。它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还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结构调整的紧
要之年。这诸多“之年”碰到一块,说明了2015年的不同寻常,其实正是新常态的表现。那么,在新常态下,当几千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聚集北京,召开两
会,共商国是,部署一年发展,人们能够从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中读出什么新变化?
经济仍是重中之重
经济是中国两会的主题。对于2015年的中国经济,政府工作报告是这样表述的: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
还要大。去年经济增长7.4%,首次低于年初预定目标。今年这一目标定为7%,足以说明政府对经济的困难有充分预估,两会前央行的再次降息也显示了这点。
经济新常态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告别高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但对于中国经济能否保证中高速增长的问题,学界其实并不乐观,很多人忧虑经济的问题不是强身而是保命,有可能较长时间锁定在中低速增长的路径中。一些学者最近发文表示,中国去年较为平稳乐观的经济数据存
在两个“看不懂”:平减指数与CPI、PPI的关系出现了显著背离,发电、运力和货币这三个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最强的指标与实际经济增速背离。如果按照消费
与工业物价走势,以及电力、运输和货币所表现出的经济运行态势,去年的实际经济增长水平可能已经“破5”,现价增长率更可能在去年四季度已经进入负值。假
如这种看法是真实的,7%的经济增长目标其实不低,不经过努力很难达到。
当然,既是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方式也要跟着改变。即使是保增
长,也不能像过去一样只是大上项目,尤其是上一些污染严重的项目;必须在保增长的同时,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为此,需要进行程度更深、领域更广的行政
审批制度改革,更多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行力度更大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遏制国企大扩张;围绕实体经济进行深层次的金融体制改革,
消除引爆地方债务危机的燃点;扎实进行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投资效率;下决心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遏制收入分配不合理现象蔓延;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克
服经济下行压力。这也就是政府工作报告所说的,要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
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015年,中国经济必须保增长和促改革同步推进,才能真正体现新常态之特质。
改革须向纵深挺进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在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
展。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啃了不少硬骨头,今年仍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统
筹兼顾,真抓实干,在牵动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增强发展新动能。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人民的
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也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有些矛盾和问题并未因国力增强而有所改善乃被克服,相反,进一步恶化,如贫富分化加剧;资源环境被严重
破坏;经济结构失衡,转型升级缓慢;社会结构的固化与碎片化;主流意识形态缺乏解释力;腐败的弥漫性蔓延,政府信用恶化;权力失控,法制松弛,滥用专政工
具等等。上述矛盾和问题在经济高增长时期,可以因蛋糕做大,收入增长而被暂时遮......余下全文>>
六:勇于质疑的例子
钟南山
针对媒体报道钟南山院士质疑个别地区瞒报甲流死亡病例的情况,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19日重申,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做好防控信息报告和发布工作,严禁瞒报、漏报、缓报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
防控甲流的形势越发严峻起来。让人稍稍欣慰的是,截至目前,官方通报的内地甲流患者69160例,死亡53例。这组数据被媒体和网络广泛引用,有专家称,我国甲流死亡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0。对此,钟南山坚称“我根本不相信”!
钟南山的“不相信”,基于对“我国个别地区存在甲流相关死亡病例隐瞒不报的情况”的认知;另一方面则基于常识和经验的判断。我国目前甲流患者和死亡病例都比较低,得益于前段时间整体防控的及时和有效。但必须认识到,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易感人群范围广泛,加上目前甲流检测已经取消免费,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最终的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最重要的是,防控甲流已成各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头等大事,甲流死亡率将直接影响到防控工作的评价。因而出于政绩考虑,出现习惯性的虚报、瞒报情况,不足为怪。
对官方数据提出合理质疑,不会制造恐慌,也不是干扰政府工作,相反,这是保证防控甲流工作更富有效率的推动力。唯有公开透明,才能让公众对甲流有一个科学理性的态度,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和传言,才能督促政府部门随时都能保持警惕性,不敢有丝毫懈怠。反之,捂着盖着,只考虑政绩利益不考虑公共利益,只会把小事变成大事,加剧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但是在行政部门天生有趋利避害的本性下,谁来担任这份可能吃力不讨好的质疑工作呢?
非钟南山这样的公共知识分子莫属。一方面,他们有普通民众甚至媒体所不具有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影响力,因而其意见更容易被政府部门认可和接受;另一方面,他们既有官方或准官方的身份,同时还具有相对独立的公共身份,这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一旦对政府部门提出质疑和批评,就享有很高的公信力,从而凝聚民意,引导舆论监督。可以说,公共知识分子不仅是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力量,也是民众了解和认识政府的一个桥梁。
事实上,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数量可观的公共知识分子阶层,只是他们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而敢于发表意见并把矛头指向政府部门的就更少。在这个意义上,“我不相信”应该成为公共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品质,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公共知识分子站出来说“我不相信”。
七:网络谣言为什么难治理,十大网络谣言的危害,2015网络谣言案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程度的提高,中国互联网上发生越来越多的谎言、谣言传播事件,污染了网络环境,扰乱了社会秩序,也严重损害了我国互联网的形象和公信力,引起广大网民和互联网业界的公愤。 网络上谣言的泛滥,危害是很大的,谣言有可能会导致一些无法预知、无法挽回的后果。
传播网络谣言会危害国家的安定,搅乱社会秩序,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例如造谣有强烈地震、宣扬世界末日论,或有恐怖讯息等等
解决互联网谣言问题,首要强调的是责任意识。不管是舆论的发起者还是网站的管理者,甚至围观的网民朋友们,都应该树立责任意识,各自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维护好网络秩序,不能让网络谣言肆意传播,甚至危害大多数人。网民朋友们应多加以理性的分析,能够正视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问题,不过度依赖、不轻信盲从,对于未经证实或难以证实的信息保持理性,就能有效提高对网络谣言的识别力和免疫力,这也就可以让大家免受到网络谣言带来的危害。
八:最近中央抓反腐败案例情况如何?
目前,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代表大会科学分析,在深刻变化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以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一个明确新要求,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计划和提议举行高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立在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现在和未来的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但也是纪检监察和监督面临着重大的政治任务。
这个阶段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开展,在复杂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这些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力度,继续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这是难以消除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期内的负面现象和腐败俯卧在某些领域的行业,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总体而言,当前的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和突出问题的存在,反腐败形势的建设所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依然严峻。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长期的反腐败斗争,复杂性,艰巨,危险,报警钟长鸣,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感,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开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下。
全党在按照中央批次的统一部署,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纪检监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应该彻底贯彻的科学概念的发展,加强的肉 - 和 - 血的联系群众,以保持党的作风的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改善的惩罚和防止腐败,维护和使用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有力保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寻求,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需求,注重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计划,部署和推广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需求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个方面。
紧紧围绕保护和促进科学发展规划,促进纪检监察工作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执政兴国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中心意识,服务意识,关注到了解和掌握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动态,纪检监察机关应集中在发展党的当务之急,面对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支付注意,以学习和掌握的发展和变化中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注,以了解和掌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党和国家的政策决定和计划和政策措施,有意识的科学发展观,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和国家计划反腐败工作,反腐败政策的反腐败举措,引进,开发和不断改善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更好的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的纪检监察工作。
有效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纪检监察工作。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纪检监察工作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维护好,发展良好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结果,深入了解群众的困难,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是必要的,痛苦,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必须正确认识和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干部的工作作风,调查,呈请必须加强,拓宽群众参与反腐败,反腐倡廉的渠道,发挥群众的积极作用,必须坚决查处和处理违纪违规行为和惩治腐败分子,以维护党的纪律和政府为维护社会公......余下全文>>
九:为什么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有利于增强政府公信力
完善公共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四项重要措施之一,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这是党中央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反腐败工作得以深化的重要标志。
一、加强对权力运行机制监督的思考
(一) 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规范用权行为。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减事放权,削减行政行为。要把改革审批制度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要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减少或合并交叉、重复的审批事项。二是要科学设事,严格规范审批内容、条件,确定审批时限,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人员的自由量裁权。三是科学分解事权,严格内部制约机制。要调整部门、单位间的职能分工,合理划分职责权限,分解行政职能,改革事业单位职能,把该分解的事权划分清楚,把具有行政职能的权力归位于行政机关,把该事业单位管理的事项应按权限规范。形成部门、单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以保证权力运行的有序性,减少权力运行的随意性,增强权力运行的公开性,维护权力运行的严肃性。四是要改革管理体制。当前,贪污、贿赂等经济腐败增多,主要原因之一是部门、单位行政管理过细,管理薄弱和管理环节过多而造成漏洞的增多。尤其财务管理过于分散和隐蔽,财务监督机制过于松散和无力。因此,必须对现行管理机制和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根本上堵住贪污、贿赂的“财源”渠道,杜绝行政行为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
(二)要搞好权力分解,建立科学的权力制衡机制。权力分解,就是使分解的权力相互之间形成一种制衡关系,才能产生有效的制约效果。权力的分解是防止权力脱离人民利益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的高度结晶。如果多项权力由一个集中的权力所支配,就很难形成权力间的制约关系,如果一个权力依附于另一个权力,权力之间形成隶属关系,则意味着权力形同虚设,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约。权力的分解达到权力的相互制约,其目的是使每一项权力的行使都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并有纠正和限制其他权力的能力和容忍其他权力纠正和限制自己的能力。这样,权力既是监督制约其他权力的主体,又是其他权力制约的对象,这样构成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制约关系,使各项权力在合理构建的权力体系中和谐运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
(三)要强化权力责任追究,保证权力合法运行。在我国政体框架中,尽管在赋予权力的时候,也赋予了相应的责任。但在社会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的却是大量没有责任或几乎没有责任的权力。在权力几乎肆无忌惮地横发淫威的时候,责任却总是羞答答地躲在后面。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已经出台了各种条规制度2500多项,国家也相继出台了《行政监察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规范权力运作、预防和惩治腐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腐败问题仍然很严重,重要原因就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视法律法规于不顾和心存侥幸心理。
因此,要强化对领导干部和握权人的责任与用权行为进行考核,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务员行政行为准则,明确用权不当应负责任的追究制度和措施,以保证权力的合法运行。一要落实监督主体的责任,建立监督主体失察责任追究制。对应该监督而没有监督、应采取措施而没有采取措施,以致出现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有相应的问责措施。二要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特别是完善监督主体具体实施监督过程中的责任追究机制。如,重大工程招投标出了问题,除对招标人作出处理外,也要追究监督责任人的责任。又如,在干部考察中,对拟提拔对象相关责任人要签字负......余下全文>>
十:如何进行公关案例分析
你可以在危机公关案例的分析中,结合危机公关5S原则来进行逐一深入分析。
1、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
危机发生后,公众会关心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利益的问题,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无论谁是谁非,企业应该承担责任。即使受害者在事故发生中有一定责任,企业也不应首先追究其责任,否则会各执已见,加深矛盾,引起公众的反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是感情问题,公众很在意企业是否在意自已的感受,因此企业应该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公众致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关系问题,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实际上,公众和媒体往往在心目中已经有了一杆秤,对企业有了心理上的预期,即企业应该怎样处理,我才会感到满意。因此企业绝对不能选择对抗,态度至关重要。
2、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
企业处于危机漩涡中时,是公众和媒介的焦点。你的一举一动都将接受质疑,因此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而应该主动与新闻媒介联系,尽快与公众沟通,说明事实真相,促使双方互相理解,消除疑虑与不安。
真诚沟通是处理危机的基本原则之一。这里的真诚指“三诚”,即诚意、诚恳、诚实。如果做到了这“三诚“,则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1)、诚意。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公司的高层应向公众说明情况,并致以歉意,从而体现企业勇于承担责任、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文化,赢得消费者的同情和理解。
(2)、诚恳。一切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不回避问题和错误,及时与媒体和公众沟通,向消费者说明消费者的进展情况,重拾消费者的信任和尊重。
(3)、诚实。诚实是危机处理最关键也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我们会原谅一个人的错误,但不会原谅一个人说谎。
3、速度第一原则(SPEED)
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在危机出现的最初12-24小时内,消息会象病毒一样,以裂变方式高速传播。而这时候,可靠的消息往往不多,社会上充斥着谣言和猜测。公司的一举一动将是外界评判公司如何处理这次危机的主要根据。媒体、公众及政府都密切注视公司发出的第一份声明。对于公司在处理危机方面的做法和立场,舆论赞成与否往往都会立刻见于传媒报道。
因此公司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果决行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迅速控制事态,否则会扩大突发危机的范围,甚至可能失去对全局的控制。危机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危机的关键。
4、系统运行原则(SYSTEM)
在逃避一种危险时,不要忽视另一种危险。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必须系统运作,绝不可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化害为利。
危机的系统运作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点:
(1).以冷对热、以静制动:危机会使人处于焦燥或恐惧之中。所以企业高层应以“冷”对“热”、以“静”制“动”,镇定自若,以减轻企业员工的心理压力。
(2).统一观点,稳住阵脚:在企业内部迅速统一观点,对危机有清醒认识,从而稳住阵脚,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3).组建班子,专项负责:一般情况下,危机公关小组的组成由企业的公关部成员和企业涉及危机的高层领导直接组成。这样,一方面是高效率的保证,另一方面是对外口径一致的保证,使公众对企业处理危机的诚意感到可以信赖。
(4).果断决策,迅速实施:由于危机瞬息万变,在危机决策时效性要求和信息匮乏条件下,任何模糊的决策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必须最大限度地集中决策使用资源,迅速做出决策,系统部署,付诸实施。
(5).合纵连横,借助外力:当危机来临,应充分和政府部分、行业协会、同行企业及新......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