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劝学的翻译

一:古文{劝学}的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 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 ,(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 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 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 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 过错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 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本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 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 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 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 习惯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老是想 着安逸。认真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巨 大的幸福。”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的薰陶感染更大的,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 远的。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 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 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 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 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 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 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 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如长也,而见者远;顺见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 异也,善假于物也。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 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 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 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 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 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 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 (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因此没 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 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 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 清楚。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上说:“布 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 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二:太祖劝学 文言文翻译

太祖劝学

【原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嫉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明白,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三:文言文:《苏东坡劝学》的译文

一、自作聪明的苏学士

在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叫《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其中写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小故事。故事中有这样的一则:

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这个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翰林学土,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提起笔来,续诗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他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

请读者从归纳推理的角度,说明苏东坡的续诗错在哪里?

自作聪明的苏学士(答案)

从归纳推理的角度来说,苏东坡的续诗存在着"轻率概括"的错误。"轻率概括"是归纳推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逻辑错误。"轻率概括"也叫"以偏概全",是指只根据少数的个别事实,就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并且把这个结论看作是必然的、无可怀疑的论断。

苏东坡平时看到的菊花,都是只会枯萎,不会落瓣的,因此他就得出了"天下的菊花都是不会被秋风吹落的"这样一个一般性结论。他用这个全称肯定判断来衡量王安石的咏菊诗,就认为王安石的诗写得不对。等他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黄州这个地方的菊花,是会被秋风吹落的。出现了这个反例,苏东坡通过简单枚举归纳法得出的一般性结论,也就不能成立了。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