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施蛰存的《梅雨之夕》的赏析
婉转的心曲 淡雅的心画
——《梅雨之夕》赏析
《梅雨之夕》是心理分析小说家施蛰存 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同作者的其它小说一样 也描写了性心理、揭示了潜意识,但与《鸠 摩罗什》、《石秀》等小说相比较,《梅雨之 夕》显得文笔舒展,格调清新,艳而不俗。 正是这种舒展而周密的心理描写和素雅清丽 的格调使《梅雨之夕》成为吸引众多读者的名作。
《梅雨之夕》几乎没有情节,它仅仅记 叙了一位下班回家的男子在途中邂逅一位少 女之后的一段心灵历程。但在新颖而丰富的 心理分析学理论的指导下,作者以娴熟的文 字表现技巧对人物的心理层层剖析,把读者 带进了主人公那丰富多彩而又微妙曲折的内 心世界。一个已婚的青年男性与一位娇美的 少女萍水相逢,他会有什么心理反应?
首先是怦然心动。
傍晚的上海街头,梅雨蒙蒙,灯光溶 溶,下班后的“我”虽然手中有伞却并不急 着回家,而是揣着慵懒的情怀有意无意地观 望黄昏的街景。这时,“一位姑娘”映入了 “我”的眼帘,——“我”看到她从电车的 “头等车”里走下来,发现她没有带任何雨具。
梅雨“淙淙地”下着,没有雨具的她只 好跑到木器店的房檐下躲雨。“我开始注意 她底美丽了”。青年女性的美包括“许多方 面”,如容颜姣好、风仪温雅、肢体停匀等, “我”觉得面前这位少女“是全适合这几端 的”。她急于寻找人力车坐车回家,“孤寂地 只身呆望着这永远地、永远地垂下来的梅 雨”,“露着烦恼的眼色”,而“我”却暗喜 梅雨的淙淙,——是梅雨为“我”提供了欣 赏美的机会。当然,“我”想到了在家等 “我”回家“一同吃饭的妻”,但这仅仅是 “一闪念”而已。“我”开始为自己晚回家寻 找借口。主人公找出两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首先,“我”对这少女没有什么“依恋的意 识”,“我”仅仅是把她当作“一个美丽的对 象”来欣赏;其次,她在“一重困难之中”, 作为男人的我不能弃之不顾。于是“我”不 仅心安理得地留了下来,而且还“不自觉地 移动了脚步站在她身边了”。
接着,“我”跃跃欲试。
雨继续下,“我”发现斜雨已打湿了女 子的绸衣,薄薄的黑色绸衣已失去了遮盖的 “效用”,“轻薄的雨”已画出了女子的臂膀 的圆润。马路上仍然看不到人力车的踪影,甚至连行人也没有一个,而雨还在下个不 停,晚风把“凉凉的雨丝吹向我们”。“我” 想到了自己手中的伞,渴望能做古代骁勇的 武士用盾牌遮挡流矢一样挡住飞来的雨箭, 用自己的伞护住这位可爱的姑娘。“我”关 切地注视着女子,希望她能觉察到“我”的 好意,并主动上前来寻求保护。然而,他看 到的是少女警惕的目光;他担心女子怀疑他 “没怀着好意”,因而只好自尊地移开了自己 的目光,打消心底刚刚萌发的的艳念。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雨还没有住。也许 少女失去继续等待的耐心,也许是她发现身 边的异性对她并无歹意,少女把求助的目光 投向“我”。“我”正以“怜悯的旁观的心 理”观注着女子,少女主动投来目光使 “我”的脸红了。“用羞赧来对付一个少女底 注目,在结婚以后,我是不常有的”,“我将 由何种理由来譬解我底脸红呢”?——也许 答案只有一个:一种被婚外异性理解和初步 接受后的欣喜与激动。“我”读懂了她的目 光所传递的信息,于是就大着胆子靠近了少 女,“将我底伞分一半荫蔽她”。“我”的尝 试终于取得了成功。
随后,男子开始想人非非。
如愿以偿的“我”十分激动,感到幸 福,血流在周身奔涌,“我”开始诧异我的 奇遇”;因为“近几年……除了和我底妻之 外”,“我”从没与其他异性并肩步行。然 而,在欣喜之际,“我”又有所顾忌:“我 们”的熟人“看见了这样的我们......余下全文>>
二:帮忙复制一下施蜇存的 梅雨之夕,谢谢
梅雨之夕
施蛰存
梅雨又淙淙地降下了。
对于雨,我倒并不觉得嫌厌,所嫌厌的是在雨中疾驰的摩托车的轮,它会得溅起混水猛力地洒上我底在裤,甚至会连嘴里也拜受了美味。我常常在办公室里,当公事空闲的时侯,凝望着窗外淡白的空中的雨丝,对同事们谈起我对于这些自私的车轮的怨苦。下雨天是不必省钱的,你可以坐车,舒服些。他们会这样善意地劝告我。但我并不曾屈就了他们的好心,我不是为了省钱,我喜欢在滴沥的雨声中撑着伞回去。我底寓所离公司是很近的,所以我散工出来,便是电车也不必坐,此外还有一个我所以不喜欢在雨天坐车的理由,那是因为我还不曾有一件雨衣,而普通在雨天的电车里,几乎全是裹着雨衣的先生们,夫人们或小姐们,在这样一间狭窄的车厢里,滚来滚去的人身上全是水,我一定会虽然带着一柄上等的伞,也不免满身淋漓地回到家里。况且尤其是在傍晚时分,街灯初上,沿着人行路用一些暂时安逸的心境去看看都市的雨景,虽然拖泥带水,也不失为一种自己底娱乐。在朦雾中来来往往的车辆人物,全都消失了清晰的轮廓,广阔的路上倒映着许多黄色的灯光,间或有几条警灯底红色和绿色在闪烁着行人底眼睛。两大的时候,很近的人语声,即使声音很高,也好象在半空中了。
人家时常举出这一端来说我太刻苦了,但他们不知道我会得从这里找出很大的乐趣来,即使偶尔有摩托车底轮溅满泥泞在我身上,我也并不会因此而改了我底习惯。说是习惯,有什么不妥呢,这样的已经有三四年了。有时也偶尔想着总得买一件雨衣来,于是可以在雨天坐车,或者即使步行,也可以免得被泥水溅着了上衣,但到如今这仍然留在心里做一种生活上的希望。
在近来的连日的大雨里,我依然早上撑着伞上公司去,下午撑着伞回家,每天都如此。
昨日下午,公事堆积得很多。到了四点钟,看看外面雨还是很大,便独自留下在公事房里,想索性再办了几桩,一来省得明天要更多地积起来,二来也借此避雨,等它小一些再走。这样地竟逗遛到六点钟,而早已止了。
走出外面,虽然已是满街灯火,但天色却转清朗了。曳着伞,避着檐滴,缓步过去,从江西路走到四川路桥,竟走了差不多有半点钟光景。邮政局的大钟已是六点二十五分了。未走上桥,天色早已重又冥海下来,但我并没有介意,因为晓得是傍晚的时分了,刚走到桥头,急雨骤然从乌云中漏下来,潇潇的起着繁响。看下面北四川路上和苏州河两岸行人的纷纷乱窜乱避,只觉得连自己心里也有些着急。他们在着急些什么呢?他们也一定知道这降下来的是雨,对于他们没有生命上的危险。但何以要这样急迫地躲避呢?说是为了恐怕衣裳给淋湿了,但我分明看见手中持着伞的和身上披了雨衣的人也有些脚步踉跄了。我觉得至少这是一种无意识的纷乱。但要是我不曾感觉到雨中闲行的滋味,我也是会得和这些人一样地急突地奔下桥去的。
何必这样的奔逃呢,前路也是在下着雨,张开我底伞来的时候,我这样漫想着。不觉已走过了天潼路口。大街上浩浩荡荡地降着雨,真是一个伟规,除了间或有几辆摩托车,连续地冲破了雨仍旧钻进了雨中地疾驰过去之外,电车和人力车全不看见。我奇怪它们都躲到什么地方去了。至于人,行走着的几乎是没有,但有店铺的檐下或蔽荫下是可以一团一团地看得见,有伞的和无伞的,有雨衣的和无雨衣的,全都聚集着,用嫌厌的眼望着这奈何不得的雨,我不懂他们这些雨具是为了怎样的天气而买的。
至于我,已经走近文监师路了。我并没什么不舒服,我有一柄好的伞,脸上绝不曾给雨水淋湿,脚上虽然觉得有些潮扭扭,但这至多是回家后换一双袜子的事。我且行且看着雨中的北四川路,觉得朦胧的颇有些诗意。但这里所说的“觉得”,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具体的思绪,除了“我该得在......余下全文>>
三:求助:梅雨天适合做油漆吗?
我本来想去4S店的,但撞我车的是一辆外地车,去4S店有点麻烦。就算了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