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现象征兆

一: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具体表现有哪些

中文名称:厄尔尼诺现象

外文名称:elninophenomenon

内 容: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

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

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

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

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

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

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

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

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

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

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

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

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

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

,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

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

现象。

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

右,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在气象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了解: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

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通常情况下,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

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成赤道海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

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

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

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度低

、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

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

流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但有些

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

“南方涛动”。60年代,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气压差

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

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

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

温度会异常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厄尔

尼诺现象不仅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而且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

及环太平洋国家;有些年份,甚至印度洋沿岸也会受到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

的影响,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总的来看,它使南半球气候更加干热,使北半球

气候更加寒冷潮湿。

近年来,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即厄尔尼诺可能与

海底......余下全文>>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前兆

厄尔尼诺形成的前兆包括:印度洋、印尼与澳大利亚气压上升;大溪地和太平洋中央、东面的海面气压下降; 南太平洋的贸易风减弱或往东面吹; 秘鲁附近的暖空气上升,令当地沙漠下雨; 暖空气由太平洋西岸扩散至印度洋与太平洋东面。同时它令东面较干燥和有干旱的地方降雨。 风向变化和海温变化:预示厄尔尼诺的现象之一是赤道太平洋信风逆转,一般来讲赤道太平洋信风应该是从东吹向西,使太平洋表面暖水向西部集聚,而东部深层的冷水上升到表面。但厄尔尼诺发生时频现强烈的西风取代了东风,太平洋表面暖水发生反向的变化,使太平洋东部表面海水变暖。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情况正好相反。气压变化:气压变化与气温变化和海温变化相关,在厄尔尼诺发生时,印度洋、印尼与澳洲气压由于海温下降而上升;大溪地和太平洋中央、东面的海面由于海温的上升而气压下降,形成东西太平洋气压的“跷跷板效应”。海平面高度变化和环太平洋地震火山活动:由于风力的推动作用,厄尔尼诺和厄尔尼诺的转换使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20~40厘米,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导致海洋地壳反向均衡升降7~13厘米,激发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的地震火山活动。旱涝反常:由于气压变化、风向变化和海温变化,太平洋东部附近的暖空气上升,令当地干旱地区发生洪涝;太平洋西部冷空气下降,令当地湿润多雨的地方干旱。1997年至1998年的ENSO现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3至4℃,美洲地区有持续暴雨,东南亚地区则持续干旱并发生大规模的森林大火。南极半岛海冰异常减少:南极半岛的海冰控制了的雷克海峡的海洋通道,当海冰增多时,通道堵塞导致一部分冷水北上,加强了秘鲁寒流,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不有利于厄尔尼诺形成;当海冰减少时,拓宽的通道增大流量,减弱了秘鲁寒流,使东太平洋海水变暖,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根据1948年以来的统计资料,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可激发厄尔尼诺的发生。2014-2015年有4次日食发生在两极,增大了厄尔尼诺发生的可能性。具体时间在:2014-04-29,2014-10-23,2015-03-20,2015-09-13。

三: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表现为什么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

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

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

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

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

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

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

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

,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

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

现象。

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

右,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在气象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了解: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

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通常情况下,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

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成赤道海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

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

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

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度低

、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

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

流的大气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但有些

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60年代,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气压差

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

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

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

温度会异常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厄尔

尼诺现象不仅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而且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

及环太平洋国家;有些年份,甚至印度洋沿岸也会受到厄尔尼诺带......余下全文>>

四:诛仙手游答题尔尼诺现象的征兆不包括下列哪个

诛仙手游文曲初试答题器 诛仙手游答题答案汇总http://news.4399.com/zhuxian/xinde/m/638500.html

五:厄尔尼诺现象 阅读题答案

不能去掉了以后就不能突显出让人类有紧迫感。

点出了厄尔尼诺现象的本质,强调应该引起人类的高度关注,对地球对人类的核心影响,气候变化也会让各种生物不适导致恶性因子激活,一向少雨的地方却大雨滂沱该热的地方不热。

气候变化会激活潜在的发病因素,焦土便地;该下雨的地方赤日炎炎,该冷的地方不冷,洪涝成灾,再有动物传播开来,厄尔尼诺现象的频频出现一定是与现代文明历程中不恰当产物的影响息息相关,现代文明的今天人类向大自然索取而抛给大自然的只是更多的重荷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