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堂午餐 观后感
《天堂午餐》影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感觉要孝敬父母时,父母已悄然离我们而 去。父母缺的不是其他而是一种关爱,我们做子女的大多数都没有顾及到,很多时候我们生 活在幸福之中却不懂得感受幸福。 短片讲述了一个很爱自己孩子的母亲每天都给孩子做饭,而男孩却始终不重视母亲的 爱。 渐渐年老的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吃到儿子做的饭, 儿子却总说等母亲老后天天给她做 饭。然而突发的疾病却残忍的夺去了她的生命――在买菜回家的路上因脑溢血离开了人世。 儿子这才懂得母亲的重要,便每天做好一桌子饭菜,和母亲的遗像共进晚餐,将迟到的晚餐 送往天国。 片末的第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当你在等以后,就已经失去了永远!在父母还健在的 时候,为何不好好孝敬他们?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给我们的爱是如此博大、深沉,但 他们渴望得到的回报并不多,不是一大笔金钱,而是一句淡淡的问候;也不是金银珠宝,可 能是下班后的一杯清茶。 哪怕只是一句淡淡的问候, 一次偶然的做家务, 父母都会感到满足。 但仅仅是这样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父母含辛茹苦养大我们, 教育我们, 就是为了希望我们能 够过的幸福,过的开心。等到失去了父母,再猛然顿悟,将迟到的满怀愧疚的孝心送往天堂 也无法换回了。即使父母会原谅你,但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在追求名利的路上,早已忘记了本有的感恩,忘记了最初 的幸福。生活在幸福之中却不懂得感受幸福,体验幸福,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如今随着 中国经济的发展, 年轻人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很多人为了有更好的前途忙于事业, 《天 堂午餐》中描述的情况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不少人认为,等自己成功了,有时间了,再 好好孝顺父母,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 父母就一定会等到那个时候吗?有钱就可以过上幸福的 生活吗?是什么让我们的眼睛活在迷雾之中?失去了才知道痛心, 不痛心是为了以后好好地 活着? 片中的两个画面, “母亲正在拖地的时候,儿子却说: ‘哎呀,别挡着我’ ;母亲叫他吃 饭的时候,他却说‘别叫了,烦死了’ ”现实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事例,父母为了孩子的健 康成长而呕心沥血,希望孩子过得幸福,而孩子却不理解父母,还经常顶撞父母,也许是小 孩子不懂事, 但当我们长大后, 是否关心过我们的父母?有没有兑现你小时候的话语让父母 幸福?常年离家在外的你,有没有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候父母?然而贰大多数的人为了名利, 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父母打电话来的时候也就几句话敷浅过去。人在旅途,功名利禄只是一 种身外之物,再多的钱也换不了父母的爱,何不先把名利放一放,抽出时间来陪陪父母。 我们总是看了别人的不幸之后才感知幸福,甚至遗忘自己的幸福。我们生活在相对论 之中,所以才会有很多悲剧上演。总是在幸福中体验悲剧,又在悲剧中体验幸福。我不知道 有多少人看了这部短片, 看过后又有什么行动, 但它却给了我内心深处的震撼。 百善孝为先, 做一个善良的人就应该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当然,不止是是父母,还有所有关心你的人, 都一样要心怀感激。 天下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和父爱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不求回报的,虽然父母有时 会有一些唠叨,可是唠叨的话语中能表现出父母是关心我们的,爱我们的。父母每天起早贪 黑都是为了我们,所以我们都应该珍惜,在母亲节、父亲节的时候为父母送上一句温馨的话 语。 正如这部短片的创作人刘啸宇所说: “我其实希望通过这个短片来掀起社会上的一股热 潮——尽早尽孝心,不要等,希望所有的人都尽早尽到自己的一份孝心,这个短片不只是给 八零后或者九零后看的,也不只是给......余下全文>>
二:天堂的午餐 观后感
故事讲述一对含辛茹苦的生活的母子。母亲在私企上班,儿子在读书。每天他都能吃到母亲做的可口的饭菜,可是,他的心还是充满了不满与怨恨。有一天,儿子高高兴兴的做了可口的饭菜等着母亲回来吃午餐。是为了圆了老人的心愿:吃上儿子做的饭。愿望还是像蜡灯似的灭了。母亲走了,永远的。儿子每天都做饭,两个人的,一份是自己的,一份是留给母亲的。把可口的饭菜夹到母亲的碗里,自己也吃着饭,只是此时夹杂着泪水。
生活在幸福之中去不懂得感受幸福,体验幸福,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难道父母天生就要为我们每天做饭吗?是什么让我们感恩的心蒙上一层薄纱?是什么让我们的眼睛活在迷雾之中?失去了才知道痛心,不痛心是为了以后好好地活着?
我们还是逃脱不了这个循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永远都是从生俯需要开始。这个阶段竞争的最激烈,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资源的稀缺性就决定着要选择优胜劣汰生存原则。当我们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就会产生安全需要,这两者需要满足之后,爱与归属的需要就会跟来,或者与前两者需要同在。
有时候我们的生理需要没有满足,而最需要的却是爱与归属的需要。有钱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吗?幸福和钱有关系吗?首先,有钱不一定幸福,可能会整夜都在噩梦中惊醒;其次,钱与幸福无关。幸福不是钱能买到的,如果说,你看到钱才幸福,非说幸福和钱有关系,我也不会反驳你的观点,幸福是一种心灵的升华感觉。《天堂午餐》中的孩子迷失在幸福之中,认为幸福应该是过上好日子,有一笔大款,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孩子觉得幸福与钱有很大的关系。可是,没有人曾经告诉他幸福的真谛,母亲没有,不在的父亲也没有,我不能以此推断校园里的老师也没有,或者生活在他周围的人们没有告诉过他,我不敢保证。只有我们彻彻底底的悟道之后才会反思当初的事情是多么的愚蠢与荒谬。
我们总是看了别人的不幸之后才感知幸福,甚至遗忘自己的幸福。我们生活在相对论之中,所以才会有很多悲剧上演。总是在幸福中体验悲剧,又在悲剧中体验幸福,从麻木开始,又走向麻木,这是什么破境界?我也不知道。
如果你有幸看了《天堂午餐》,心里想要为自己的父母做饭,那就行动吧!因为我们没有多少等待的时间,不要说曾经怎样,也不要说未来会如何,现在就体验幸福,你们明白的。
我有幸践行的心愿,我的心怀着感恩。这世界没有几个人会这样待你。如果你觉得电影里那跪在父母墓前痛痛快快哭一场来圆了自己曾经的心愿,你错了!你的心还是蒙着层纱,你的眼睛还是没有从迷雾中走出来。
幸福就是心灵的升华感觉,是你梦想实现后的心境。但是与钱无关,与你的生活态度、心态、价值观相关
当你在等以后,就已经失去了永远......
三:《天堂的午餐》观后感
[《天堂的午餐》观后感]
“当你再等以后,就已经失去永远……”2011年2月,一段短短六分钟的网上视频引起了高点击率,轰动了整个中国,把不少子女的对父母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诉说出来,《天堂的午餐》观后感。视频中的儿子给母亲做一顿盼望许久的午餐,却只能送到天堂去。这个儿子迟到的孝心使被人们忽略许久的“孝心”两个字的含义重新得到思考。
母亲在世的时候,总是不辞劳苦地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儿子,可是儿子却没有在意,并不时对母亲发脾气。母亲疲倦无奈地对儿子说:“儿子,妈多会儿能吃上一顿你给我做的饭啊?”儿子当时却毫不在意地说:“妈,等你老了,我天天给你吃……”这一幕总是似曾相似地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当时的一切不在意忽然被这段视频唤醒,然后便是心里充满了愧疚和对母亲的怜悯之情。孩子时代的我们,总是天真地围着母亲蹦蹦跳跳说:“妈,等我长大了,我要赚好多好多钱,然后买好多好吃的给你,再给你买上别墅和豪车,让你过上好日子。”而母亲听完孩子的这番话心里总是甜滋滋地,并自豪地对别人说:“我家的孩子长大之后给我过上好日子呢!”可是很多时候,这些承诺只会让母亲抱着幸福的憧憬等到头发发白,步履蹒跚,最后还是实现不了,甚至被当初许下诺言的我们淡忘。殊不知,天真的母亲总是信以为真,每天不辞劳苦地照顾我们,看到我们便是挂上微笑,而我们也顺其自然地认为母亲早已习惯劳累的日子了。或许,长大之后,我们对母亲的那份爱还在,可是爱意总随着时光的流逝被我们无意地埋藏在心灵深处,然后渐渐地忽略了很多东西。
我们忽略了母亲的银丝逐渐爬上发梢,自己却理所当然地坐着电脑面前等待着吃饭,甚至对母亲提醒自己学习的唠叨话发脾气;我们忽略了母亲的步履逐渐变得蹒跚,自己却理所当然地看着母亲在家里忙来忙去打扫卫生,甚至对母亲派给我们出去买点东西的小任务表示极度不耐烦,观后感《《天堂的午餐》观后感》。当我们到了遥远的学校上学留下母亲在家里的时候,我们没有发现,她的饮食忽然变得单调了,不再是大鱼大肉,而是一顿青菜一顿面;我们没有发现,她趁着孩子不在家的这段时间跑去工厂里当上临时工;我们没有发现,当父亲也去上夜班的时候,年老的母亲是一个人呆在家里孤寂地熬过漫长的夜晚;我们更加没有发现,平时嘴里叼着让我们不要想家的母亲总是习惯每天有空的时候坐着电话旁边等着我们的电话。
小时候,我们的眼前只有五彩缤纷的糖纸和各种好玩的玩具,长大了,我们的眼里变得只有书本、朋友、学校和老师。而我们挚爱的母亲呢?什么时候,我们才会把她们映入眼帘,在心里为她们留下一个位置?我们一直把母亲对我们的关心看做是理所当然,可是我们又是否想过给母亲的辛劳“颁奖”?
我曾经多次下定决心要回家之后每天给母亲做饭,哪怕是一顿都好,可是当回到舒服的家之后,看到摆在桌上早已做好的美味佳肴,这些念头顿时烟消云散。即使在假期期间时常浮现在脑海里,最后此念头还是被自己的懒惰打败,然后选择翘起二郎腿在电视面前等着吃饭。而自己心里对此不孝行为的借口就是,自己做的饭太难吃了,应该更多的让母亲给我们做些好吃的饭菜。我也曾经尝试过拖着懒洋洋的步伐走进厨房主动地问母亲是否有帮上忙的地方,可是每次得到的答复总是:“没有了,你把青菜摘一下,然后出去坐坐吧!”此时我的内心总是邪恶地为不用干活而感到庆幸。也有的时候我会被迫呆在厨房煮饭,可是那都是母亲生病或者忙绿的时候了。“天堂午餐”里的男孩对母亲无意许下的诺言正是我多次对自己,也对母亲许下的诺言,却未曾实现过。想到这一切,我心里感到无限的内疚,并觉得自己敬爱的母亲好可怜,一直过着被我“忽视”的日子。
看完这段......余下全文>>
四: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作家安易如的作品。只有在她的笔下,我才能感受到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契合点。
古代诗人、词人的一生经历很少被人细细品味,但却像一壶醇香、沁人心脾的好茶,有天然之美。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在这本书中,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文章一开始就提到了这句话。这句话无疑是中国最经典的一句话。有人觉得这只是一句没有什么意义的话,但我却觉得它富含哲理。
这句话极其形象的描写了辛弃疾的一生。失而复得的惊喜,出现在那个火树银花不夜天的上元灯节。辛弃疾,也就是辛稼轩。刚开始,他还有“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雄心壮志,可是,后来却变了。辛稼轩用一阕《青玉案》证明了自己。
一个人,无论怎样,他也不可能一生都有好的运气。不把握好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最后蓦然回首时,也许已经空无一人。常常一个人在失去后,才懂得拥有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常常在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后来追悔莫及;常常在最后失去什么时,还是觉得是偶然,依旧懵懵懂懂。
我曾经看过一部微电影,《天堂午餐》。电影让人醒悟,不要在拥有时不去珍惜,而是后来失去时才履行承诺。影片的儿子,正是在母亲在世时说等他长大了再给母亲烧一顿饭最后母亲突然死亡,他才后悔,给母亲做了一次“天堂午餐”。
一个人,不要永远那么拖沓,该行动的时候就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机会,不然最后都已成空,灯火已黄昏。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把握,终究那壶令人回味的茶,会散尽香味,就连最令人享受的味道,也会消失不见,也许最糟糕的结果,就是连茶壶都被翻倒。或者,灯火已不阑珊,也不人海茫茫,最终只有自己站在黑暗中。所谓的火树银花,只是一种装饰。
最后,文章写道:人海茫茫,蓦然回首时,我们是不是还有运气看到那个等在灯火阑珊处的人呢?我们最常看见的结果是:终于明白要寻找的那个人是谁时,灯火阑珊处,已经空无一人。
对,运气只是运气,不能代表以后的一切。如果说一个人经过漫长的等待,是否还能履行自己的承诺,挽救差点失去的所有,逝去的那股香味。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 喜欢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这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超越了多少的是是非非,涵盖了多少的爱恨情仇!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 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人生若只如初见”,又可以表达多少的无奈、感伤、向往。人生在世,多少的美丽与哀 愁都将成为过往, 然而心灵真的能还原成一张白纸吗?为什么我们柔软的心灵总会留下岁月 的沧桑划痕而变的日益坚硬,为什么我们娇嫩的容颜总会记录岁月的痕迹而变得日益苍老, 只是因为人生再也不能如初见。 时光匆匆, 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也许曾经一见倾心,但是再见之时,也许会是伤心之时。 若是如此,不如初见时的那份感觉…… 是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每一个人当最初和你相遇,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就象 春天初放的花,那种温馨、那种自然、那种真诚、那种回忆,因此就一直弥漫在了你的生命 中。为什么在人的交往中会有误会、费解、猜测和非议呢?只有淡淡的如水的情怀不就足够 了吗?就象从未谋面的网友,每次在网上遇到时候互相打个招呼,心中存有彼此的牵挂,不 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吗? 书中说:唐玄宗与杨贵妃如果不曾有一场过往,他还做他的英雄,她还做她的美人, 该有多好;书中说“纳兰和他的表妹如果不曾有一场爱恋,后来的悲剧就不会发......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