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

一: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这句话中的关键点是“读整本的书”。问题也随之而来,这整本的书该怎么读呢?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精彩导读,激发兴趣

导读,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孩子阅读,一般在孩子阅读一本书之前进行。根据作品特点,可以有多个切入点。

(一)以“书名”为切入点

书名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信号来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由于书名包含的讯息有些是明晰的、有些是模糊的,所以,由书名展开猜想本身也充满了乐趣。孩子可以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去预言书中的故事;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编织他们心中的故事。

(二)以“情节内容”为切入点

故事情节是吸引孩子的基本要素,我们可以选择精彩的内容情节串讲,以“情节分享”贯穿始终。有位老师导读杨鹏的《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主要选择了这样几个章节:爸爸为什么会变小,变小之后的爸爸是怎么生活的,爸爸成了巴巴马戏团的团长,爸爸能不能成为明星。使孩子既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对爸爸的可怜与可敬有所感知,并能带着这样的情感基调兴趣盎然地去阅读整本书。

(三)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

人物形象鲜明(众多)的作品,可以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展现人物的所作所为和性格特点,由对人物的兴趣引发阅读的欲望。像《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长袜子皮皮》等。

(四)以“感知特点”为线索

对于短篇作品集,像《安房直子幻想小说代表作》《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和树谈心》《新月集》等,就要在以情节吸引孩子的同时,关注作品的风格特点。可以以感知作品的特点为线索,在众多的作品中选择几篇进行导读,达到“窥一斑见全貌”的效果。有位教师导读安房直子的幻想小说,就选择了《狐狸的窗户》《荧火虫》两篇作品,一篇听教师大声读,一篇由孩子伙伴共读,在直觉感受与比较中,发现安房直子幻想小说奇幻的想象、淡淡的伤感、美丽的色彩等特点,并以随机穿插的“作家自我谈创作”“他人评论”以提升孩子认识。

二、深入文本,分享提升

要想让孩子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组织学生深入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对书的讨论,不但理清困惑、深化理解,还能分享快乐、分享经验,增添阅读的兴趣。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讨论呢?

(一)设计怎样的话题

讨论要有话题。话题是讨论的灵魂,一个好的话题,既能反映阅读材料的主题,又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触动学生思维和心灵的琴弦。

有价值的讨论话题着眼于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和意味世界。有价值的话题产生于学生的认知冲突。当所选择的话题与学生的认知发生一定程度的冲突的时候,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最为高涨。《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是杨红缨校园小说系列作品之一,一位老师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漂亮老师米兰”和“坏小子H4”形象时,设计了这样的提问:“这四个H4真是坏小子吗?说说你的理解;你认为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你认为米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从作品中找出有力的证据;有人说米兰做事不认真,没有资格当老师你怎么看?”这些问题,与孩子的观点有一定冲突,孩子们当然有话可说。

有价值的话题还来源于作品的文体特征和作家的表达风格。有价值的话题能够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感情世界。讨论的话题可以是学生的疑惑,也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王林先生曾把读书会讨论话题提出原则概括为“五少五多”:“少提小问题,多提大问题;少提事实性的问题,多提诠释性的问题;少提认同性的问题,多提批判性的问题;少提简单陈述性的问题,多提创意思考的问题;少提封闭性的......余下全文>>

二:如何进行整本书的课外阅读指导

“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可见在叶老心中阅读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在现实中也是非常需要的。“我们可并不是说‘指导’就是由教师一个人这样从头到尾讲下去。‘指导’得在讨论里。”指导要注意方式,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

(一)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原则。

1.注重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获得。

“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一目十行地囫囵吞枣地读下去,至多只能增进一些知识和经验,并不能领会写作的技术。”从叶老的阐释中,可以看出,只有整本书阅读这么回事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通过整本书阅读使学生有所收获,要知道怎样读更好。要通过阅读领会表达的妙处。

“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彻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但是也不宜讲得很多很琐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多动脑筋。”重视方法的获得,但是这个方法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通过教师设置的情境,通过教师的追问,自己感悟到的。

2.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对阅读速度,阅读时间等不做硬性规定,应该有较宽松的时间。对于阅读方式方法不进行太多的限制,应该顺应学生的规律,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经验读到自己的收获。

3.注重个别指导。

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集中指导的基础上,应该关注到学生之间阅读水平的不同。“对于资质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对于个别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看读书笔记等方式给予关注。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多听听能力较低学生的见解,给他们阅读的信心。同时,私下提示注意其他同学是怎样阅读的,帮助他们从别人的经验中感悟读书乐趣,吸取读书经验。以兴趣引领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持续的阅读中,不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内容。

“书籍的性质不一,因而略读指导的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就一般说,应该指导的有以下几项。

1.版本指导。

进行版本指导,就能使学生“将来读书不但知道求好书,并且能够抉择好本子,那是受用无穷的。”版本指导,有利于学生选择书籍,对书籍本身具有鉴别能力,能够实现读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终身阅读,终身受益。

“哪种本子校勘最精审,哪些本子是作者的最后修订稿,都得给他们说明,使他们遇到那些本子的时候,可以取来复按,对比。”教师要具备广阔的阅读视野,还要有比较深厚的功底,能够鉴别,并且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学生。

“这方面的指导,宜运用校勘家、目录家的知识,而以国文教学的观点来范围它。”在小学阶段虽然版本指导不必高深,但是对语文教学有益的部分还是要指导的,比如:有些著作是翻译过来,哪个翻译家翻译得比较好;有些是文言文注解的,哪些人注解得好;台湾翻译的作品与大陆翻译的作品的区别;修订版与初版的区别。版本之间的比较,对于语文教学的功用是使学生能够知道产生不同的原因,通过比较阅读,推敲出这样写比那样写的好处,提高作品的鉴赏能力。

2.序目指导。

“读书看序文是一种好习惯”“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所以也须养成学生先看目录的习惯。”利用目录进行检索,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利用目录可以整合自己想看的内容。如重点研究书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可以通过目录跳跃性的看,从而把某些内容整合在一起,能够突......余下全文>>

三: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反思

(一)课前指导,激发兴趣

阅读重要的是一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课前指导上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归纳起来无非是大家熟悉的这么几种:

主题导入法:从一个相关的主题或一个截然相反的主题导入,引入文本的阅读,激发孩子的兴趣。主要情节法:拉出文本中的有意思的故事情节,吊起学生的胃口。

借用图片法:用幻灯片展示文本中的插图,让孩子来猜故事。

擂台推荐法: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各自推荐,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推荐最吸引人。

教师朗读法:对文辞优美,情节感人的一些文本,教师可以选择其中部分文字,进行朗读。

(二)读中推进,设置悬疑

在学生阅读了几个章节后,对前面的阅读内容进行一个梳理规整,巧妙设置后面内容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本学期我着重对《汤姆索亚历险记》进行了推进阅读。推进课后,学生不仅对本书后续部分阅读兴趣高涨,还进行了电影鉴赏,这时再让孩子们写起读书笔记来,有话可说了,且所谈内容较先前有深度了,例如我班孩子最擅长的是人物分析。

(三)读后交流,拓展延伸

通过读前指导使孩子读一本书的热情和兴趣容易激发,一旦孩子读了这本书,你想让孩子再读读,实在很难办到。但那些值得好好读一读,反复读的书,应该是要引领孩子再读一读的。读后的指导也就显得比较重要了。而且有些内容,你不指导也许孩子难以读出个所以然来,既然读了,对孩子来说毕竟要有一个阅读的底线,要给孩子留下些什么吧。这也需要读后指导。

本学期我运用的读书交流方式有:

1.读书汇报会。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商讨感兴趣的话题, 或者抓住书中的一条主线,全班共同探讨。

2.读书笔记。通过上阅读课后,让学生们在自己准备的笔记本上,学会摘抄、记录自己的体会感受。更进一步加强读书的兴趣。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了,我和我班里的孩子们也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学期,但仍有问题需要继续努力解决,例如:学生对阅读不够深刻,重形式不重内容;有限的课内阅读时间里如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学生繁重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如何保质保量完成新教育作业?

阅读给学生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学生主体发展所必须的。带着学期末总结出的问题继续前行,但愿在前行中我和辛勤努力的同事们能探求到解决问题的良方。

四:整本书阅读与课本教学有什么关系

(一)整本书阅读与课本教学的关系。

“读整本的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思想,应该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重视。语文教育体制内的整本书阅读还是要完成语文教育的任务。如果让整本书在语文课程中占有足够的分量,势必要改革课本的教学,除了教师少讲以外,还应该整合单元,实现单元整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时间给整本书阅读。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编排体例,每一个单元都有单元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把一个单元当作以单元主题为题目,以每篇课文和积累运用为段落的一篇“大”文章;也可以把一个单元,当作以单元主题为“书名”,每篇课文和积累运用为“章节”的一本“小”书。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师生具备整体观念,能够使教师走出“逐段分析”的误区,能够进行“精读”指导。学生在课内就有了整体的观念,为整本书阅读做了观念上和能力上的准备。有了时间,整本书阅读成为可能。有了“精读”指导的准备,整本书阅读能够高效。

当然,单元整体教学因为年段不同表现形式应该不同,精读指导重点也不同。一二年级宜以“识字”为整合点,指导重点在比较词句中理解与朗读。三四年级,可以单元主题为纲,整合课本内容,指导学生预习,指导重点在句段推敲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效果。五六年级,以单元主题为发散点,整合课内外内容,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指导重点在于通过句段和篇章的对比,体会情感,领悟表达。(关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细节操作,另文表述。)

2.整本书阅读与网络阅读的关系。

网络阅读成了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命题。语文教师不能谈“网”色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网络文字纳入整本书阅读的范围。

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网络文字。泛泛的文字,可以锻炼学生浏览与速读能力,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用阅读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读完内容,回答读到了什么,也可以让学生用词句概括内容。

指导学生通过搜索关键词语,搜索作家作品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在纷繁的文字中筛选信息。可以让学生从网上文字中挑错误的形式,锻炼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网上文字与书本文字的比较,感受作品的精致程度,提高文字鉴别水平。

把网络阅读与书本阅读的感觉进行比较,多数学生会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并且指导哪方面优,哪方面劣,有利于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有指导的网络阅读,不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使学生具备抵抗不良信息的能力。

3.统一阅读与自由阅读的关系。

自由阅读是很多学者或者作家倡导的。有不少学者、作家的回忆文章中反复谈到自己的阅读经历,一致性在于,他们认为童年时代自由放松甚至是偷偷的阅读给他们注入了文学细胞、学术因子。在他们眼中,阅读应该是无拘束的,统一性的阅读和教师的指导会破坏阅读情绪,让阅读失去魅力。这样的言论给阅读带来了不小影响,以至于有些老师认为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去读。撇开那个时代可读的书有限不言,但是看这些发表言论者现在的成就,就可以知道这些成功人士是持续阅读、终身阅读的,他们后续的阅读多是有目的的阅读。我们再想一想,同时代那么多人为什么他们能够脱颖而出?是他们具有思考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思考判断,也就是通过阅读用自己的方式获得了自己的阅读经验。而另外的人呢,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书没有读好,所以没有提升阅读能力,也就没有成为学者,成为作家。其实,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些人是阅读成长中的个案。摸着石头过河的人有很多,但是只有少数人过得去,那些过不去的,那些坠落河中的,我们没有看到。

五:有没有可以免费阅读,下载整本书的阅读器?

可以下载一个UC浏览器上面有图书功能 免费书架下载缓存

六:指导整本书的阅读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一、注意阅读书目类型的选择

低段的一二年级适合阅读图画书,或标准拼音的文字书,因为低年级自己的能力有限,更多的时候是老师大声给学生朗读。在选择书目时,要考虑到低年级以神话故事,童话、儿童故事为主。

中年级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已经形成,阅读书目主要以童话、儿童小说、民间故事、动物故事为主。

高段通过前两段的读书积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事物已经具备了批判与吸收的潜质,选择书目应以幻想小说,儿童(少年)小说、动物小说为主。适合采用以片段带整本书,读后交流,读写结合。

二、注意阅读的数量

低年级多数是绘画读本,所以数量反而会更多一些,一学期阅读的图画书可能有十几本。

对于其他年级来说,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因为三四年级为了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了交给方法,可能阅读的速度会慢一些,选的书也会少一些。

高段经过了前几年的培养,可以读得更多一些,范围也更广一些,交流的空间更大。主要围绕主题对整本书进行交流,将主题引向深入。

三、注意导读的方式。

低段整本书阅读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对故事内容感兴趣。因而,低段多采用从内容导入。

中高段整本书阅读,重在阅读方法的指导。因而,高端多采用从阅读策略和方法上入手。

四、注意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活动要有不同的要求

低年段:一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可要求他们大声朗读,配合游戏,变换多种形式复述故事。

中年段:采用自由读,然后针对故事情节提问题,最后还可以写简短的感受。

高年段:分章节阅读和若干小主题的讨论。采用主题式阅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阅读要点。同一主题的探讨要接触到文字层面,可以品读相关片段,可以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读书是有方法和技巧的,阅读是需要训练的。我们只有注意到不同年段的整本书阅读的相关要求,我们才会引领学生走得更远。

七:语文学习方法中,如何去阅读整本书

首先看完整本书,然后自己能概括出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如果是小说还要把握人物形象、小说主题。还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八:如何指导小学生读整本书

如何指导小学生读整本书?

一、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重视读整本书是因为读整本书能够养成读书习惯。具体而言,读整本书可以扩大阅读空间,应用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1.发展语言。 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作品。丰富的语言材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遇到自己喜好的语言形式,学生会不自觉得模仿。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学生日记中就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是潜意识的。 2.锻炼思维。 不同作者类似作品之间的比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品中某类人物的比较,如比较童话作品中的“王子”“公主”,比较不同作品中的“智慧老人”等,学生能够通过材料的“重整”,对作品进行“伸展”“评鉴”,最后实现“创意”阅读。学生能通过对比,做出新的思考和判断,使思维更加深入。 3.丰富体验。 整本书负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受到文化的熏染。学生品味的语言越多,接受的文化越丰富,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学生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开阔了视野,能够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必然包含智育和德育的因素,并且是始终伴随语言学习过程。不管就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而言,还是语言本身,都具有不可抗拒的美的因素。语言承载的美与语言本身的美被学生分享,被学生接受的时候,学生的审美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二、整本书的选择 整本书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选择,一是能够增进学生知识的,一是能够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是能够开启智慧,启迪心灵,传承文明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这三个角度进行选择。 选择整本书应该本着东西合璧、古今结合的原则。可以根据书评人的推荐,但是最主要的标准是孩子是否喜欢。所以,教师在选择整本书以前,一定要先读一读,然后推荐给学生。 选择整本书,师生必然经历一个自我判断的过程。不同的出版社和书评人推荐的书目会有不同,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这些书目中都出现的书,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书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关注变化。一般的选本,作者不同,形式有变化,适宜刚刚开始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学生。有的选本在节选时列出了选文出自哪些著作,所以,在读选本时就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如果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已经提高了,可以根据学生兴趣、教师取向、作品价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择。 选择整本书,还可以和教科书的内容结合起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的“课外书屋”栏目向学生推荐了与本单元有联系的整本书,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阅读。教师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进行延伸阅读。究竟一个学期可以读多少本书比较合适呢?阅读数量不能强求统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二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有限,开始的时候需要老师给学生朗读,读书的数量反而会多一些,一学期阅读的图画书可能有十几本。三、四年级为了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了教给方法,可能阅读的速度会慢一些,选的书也会少一些,一学期有两三本。五、六年级经过了前几年的培养,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速度快了,能够读得更多一些,范围也更广一些,选取的书能做到一个月一本,那一学期就可以读四、五本。当然这个数量是在师生“同读一本书”的范围内,不包括学生自己的自由阅读数量,有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学生读的数量会更多一些。

三、整本书阅读的指导 “略读教材若是整本的书,每一堂略读课内令学生报告并讨论阅读那本书某一部分的实际经验;待全书读毕,然后令作关于全书的总报告与总讨论。”......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