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申请社科课题
申报社科课题是社科研究人员最基础的基本功,是做科研事业的第一步工作,这一步是就像一个人学走路一样,一定要大胆地学,否则就不会走路。通俗地说,不会做课题申报,就像无米下锅一样。一个科研人员总不能一辈子等着、靠着别人去申报课题获得立项后,把自己加入课题组作为成员之一来承担课题,而应该学会自己单独申报课题,当课题负责人,自己主持一个科研课题。因此,学会如何申报科研课题至关重要。下面,我们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例,对如何申报课题进行一些探讨。
设计适合自己研究的选题
选题是成败的关键。因此,每年课题指南公布后,要认真研读课题指南,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题尽量与指南紧扣起来。
题目不要过大、过长。申报课题不要追热门题目而扎堆,避免形成较强研究力量“大撞车”。选题时要考虑所选的相关题目资料占有是否充分,课题组成员前期研究是否有实力、有基础,研究队伍构成是否符合选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非本所长的题目不要申报。处理好“自定”题目与“指南题目”的关系。选题不一定原原本本照抄“指南”的题目,可根据自己所处的地区、所熟悉的领域缩小一些范围,可以将“指南”的题目化解为申请者要做的题目,因为范围比较大,大题小做一般做不好;有的评委看不懂,可以写一两句话指出是根据哪一类题目或范围演化而来。
二是突出地方、民族、学科特点。
课题指南覆盖26个学科,题目上千,如何在茫茫题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题?这就需要突出我们的特点,我们有什么特点?所谓特点就包括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或优长学科。以广西为例,经济、社会、文化、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能从中找到适合的选题,申报命中率就会高一些。从多年来年,广西申报课题命中率最高的是民族类课题。从所申报的课题来看,1984~2007年申报立项的9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8个是与“民族”有关的,当然不一定在“民族问题”学科申报,有的是在社会学学科申报,如《构建西南民族地区库区矿区和谐社会研究》;有的是中国历史,如2007年申报立项的《南海丝绸之路与中国-东南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从这两个课题看,地方性――库区矿区、南海丝绸之路,在广西、在西南是比较有特点的;民族性――西南民族地区有全国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种类和人口,地域广阔,中国――东盟跨境民族经济文化丰富多彩;优长学科――研究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中国-东盟壮泰族群,这些领域我们在全国是处于比较优长的。
三是考虑课题组成员的前期成果。
选题要考虑好所申报的选题有没有前期成果,这个也很重要,有前期成果,评委容易通过,如果没有前期成果,论证再好,评委担心你花费的时间太多,一两年拿不出成果来。所以这个也要考虑好。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前期成果怎么办?这就需要组合好课题组成员,找一些有过这方面研究成果的同事、老师,甚至是院外的老师来合作,借助的他的成果来增强课题前期成果的份量。这种申报课题、组合课题组成员的本身,也是向同事、向老师学习的过程。
四是选题要有时代感。
一句话,选题要与时俱进,跟上国内外形势,不能落后于形势。
五是贴近理论前沿。
即跟踪学术前沿,这方面的选题比较有价值,因而容易入围。如指南这两年突出“南海问题“、“城乡一体化问题”、“生态文明”都是前沿的理论问题。
六是选题要有全国性意义。
不能只有本地区意义,或局部意义。当然类似西南地区的范围也是可以的,只有具有全国、大局的,一般容易立项。
七是与自己研究领域紧密相关。
最好从自己研究的大领域中派生出来若干个子课题作为选题,使自己在这个领域中做它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成为......余下全文>>
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如何填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填写注意事项
wenku.baidu.com/...RmcUti
百度文库里有详细介绍
三:如何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一)要在写好申请书上下功夫 从2003年度开始,对各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请将普遍采取新的评审方式,即先进行通讯初评,根据统一的评估体系对申请课题及其设计论证进行评估;经过筛选以后,对入围课题进行会议评审,即对入围课题论证作进一步分析比较,并通过申请书了解申请人的学术背景和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与能力,综合考虑能否立项。从2002年度在哲学、中国文学、经济理论和应用经济四个学科组进行试点的情况看,经过通讯初评入围课题数大约只占申请数的1/3;而经过会议评审立项课题数又大约只占入围数的1/3。两个阶段的评审,决定取舍的唯一依据便是申请书水平的高低。因此,下大功夫提高申请书的水平,包括选题及其设计论证的水平,就成为争取入围和立项的关键所在。 (二)选好题目 我想以今年经济理论学科的实例来说明这一问题。今年,经济理论学科批准了78个题目立项(包括重点项目8项、一般项目58项、青年项目12项)。从立项题目和课题指南的关系来看,根据我个人的粗略分析,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立项题目与课题指南完全一样。属于此类的有12项,约占立项总数的15.4%。第二种情况:立项题目不脱离课题指南,但只是着重研究其中的某一个问题。例如,课题指南是《工业化、信息化与跨越式发展研究》,立项题目是《信息化时代的新工业化与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工业化、信息化与跨越式发展研究》。又例如,课题指南是《农民收入问题研究》,立项题目是《农民收入问题研究----提高农民收入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还例如,课题指南是《西方经济学最新发展研究》,立项题目是《西方经济学最新发展(制度与演化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属于此类的有62项,约占立项总数的79.5%,这表明,在不脱离课题指南的前提下,选题的空间和自由度是很大的。同时,单就题目本身看,此类立项选题,具有三个特点和优点:一是开拓创新,即选题提出的是前人未曾研究或很少研究的问题;二是意义重大,即选题在理论上或实践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三是重点突出,利于深入。第三种情况:立项选题是课题指南所没有的。属于此类的有4项,约占立项总数的5.1%。这4项中,3项是中国经济史方面的,1项是民族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方面的,由于它们的选题及设计论证均优,其立项可以看成是特例,是对课题指南的补充。 上述第一、第二两种情况尤其是第二种情况,在经济理论以外的其他学科可能具有程度不同的普遍性,可供选题参考。 (三)最最重要的是提高设计论证水平 1、 关于研究现状的论证 我认为,对选题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的论证,应能达到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熟悉该领域已经做过的和正在做的研究工作。包括:提出了哪些问题,如何研究这些问题,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等等。第二,对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包括:对已提出问题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和完善;形成的理论、观点或对策是否正确或是否深入;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有没有尚未被提出研究的新问题,等等。第三,在上述基础上,准确把握研究工作的新起点和突破点。 无论社会科学研究还是自然科学研究,把握研究动态都是不可或缺的起始性和基础性工作;也是保证研究工作开拓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的重要前提。所以,对申请书的这一部分一定要高度重视,努力写好。 在我看过的许多申请书中,研究现状的论证往往是比较薄弱的部分。比较常见的不足之处有二:一是对相关的研究状况不甚了解或很不了解。譬如,明明是已经有人做过的重要研究工作,申请书里却没有反映;或者,本来是已经被别人提出过研究过的问题,却被......余下全文>>
四:人文社科类课题申报书中的科研手段怎么写
就是意思你的科研最终成果是以什么形式来体现,来参加结题,比如理论研究的话,就是在哪个级别的期刊上发了几篇科研论文、或者是项目形式,最终的项目展示,硬件或是软件,或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等等。预期成果就是最终你能做到什么程度,比如结题时实习某个工厂的某条生产线改造,已成功应用于其中,并已安全稳定运行多少天等。仅供参考
五:教育部社科系统的申请书a表和b表需要分开吗
可以 申报资格 1.课题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请;课题组成员同年度最多参与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
六:什么是课题立项申报书?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须经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二、封面左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每项课题主持人一般为1人;主要参与者不包括课题主持人,至少1人,最多5人。
三、本表报送一式3份,请用A4纸打印、复印,于左侧装订成册。同时,须提供本表的电子版1份。
四、请用钢笔填写或电脑打印,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
七:社科课题申报书申报者相关业绩和成果怎么写
好的,朋友
八:如何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申报社科课题是社科研究人员最基础的基本功,是做科研事业的第一步工作,这一步是就像一个人学走路一样,一定要大胆地学,否则就不会走路。通俗地说,不会做课题申报,就像无米下锅一样。一个科研人员总不能一辈子等着、靠着别人去申报课题获得立项后,把自己加入课题组作为成员之一来承担课题,而应该学会自己单独申报课题,当课题负责人,自己主持一个科研课题。因此,学会如何申报科研课题至关重要。下面,我们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例,对如何申报课题进行一些探讨。
设计适合自己研究的选题
选题是成败的关键。因此,每年课题指南公布后,要认真研读课题指南,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题尽量与指南紧扣起来。
题目不要过大、过长。申报课题不要追热门题目而扎堆,避免形成较强研究力量“大撞车”。选题时要考虑所选的相关题目资料占有是否充分,课题组成员前期研究是否有实力、有基础,研究队伍构成是否符合选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非本所长的题目不要申报。处理好“自定”题目与“指南题目”的关系。选题不一定原原本本照抄“指南”的题目,可根据自己所处的地区、所熟悉的领域缩小一些范围,可以将“指南”的题目化解为申请者要做的题目,因为范围比较大,大题小做一般做不好;有的评委看不懂,可以写一两句话指出是根据哪一类题目或范围演化而来。
二是突出地方、民族、学科特点。
课题指南覆盖26个学科,题目上千,如何在茫茫题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题?这就需要突出我们的特点,我们有什么特点?所谓特点就包括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或优长学科。以广西为例,经济、社会、文化、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能从中找到适合的选题,申报命中率就会高一些。从多年来年,广西申报课题命中率最高的是民族类课题。从所申报的课题来看,1984~2007年申报立项的9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8个是与“民族”有关的,当然不一定在“民族问题”学科申报,有的是在社会学学科申报,如《构建西南民族地区库区矿区和谐社会研究》;有的是中国历史,如2007年申报立项的《南海丝绸之路与中国-东南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从这两个课题看,地方性――库区矿区、南海丝绸之路,在广西、在西南是比较有特点的;民族性――西南民族地区有全国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种类和人口,地域广阔,中国――东盟跨境民族经济文化丰富多彩;优长学科――研究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中国-东盟壮泰族群,这些领域我们在全国是处于比较优长的。
三是考虑课题组成员的前期成果。
选题要考虑好所申报的选题有没有前期成果,这个也很重要,有前期成果,评委容易通过,如果没有前期成果,论证再好,评委担心你花费的时间太多,一两年拿不出成果来。所以这个也要考虑好。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前期成果怎么办?这就需要组合好课题组成员,找一些有过这方面研究成果的同事、老师,甚至是院外的老师来合作,借助的他的成果来增强课题前期成果的份量。这种申报课题、组合课题组成员的本身,也是向同事、向老师学习的过程。
四是选题要有时代感。
一句话,选题要与时俱进,跟上国内外形势,不能落后于形势。
五是贴近理论前沿。
即跟踪学术前沿,这方面的选题比较有价值,因而容易入围。如指南这两年突出“南海问题“、“城乡一体化问题”、“生态文明”都是前沿的理论问题。
六是选题要有全国性意义。
不能只有本地区意义,或局部意义。当然类似西南地区的范围也是可以的,只有具有全国、大局的,一般容易立项。
七是与自己研究领域紧密相关。
最好从自己研究的大领域中派生出来若干个子课题作为选题,使自己在这个领域中做它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成为......余下全文>>
九:课题申请为什么难?
评审过程不公加剧申请难度 公磊(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人文社科课题申请难,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可申请项目较少。总数远落后于理工类的课题项目。二是课题限制较多。人文社科课题多侧重某一学科领域,专业性强,受众面窄,能参与申请的教师不多。三是受众面宽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课题竞争激烈。国家社科基金等全国性综合社科项目的申请人数众多,青年学者或教师很难申请成功。此外,虽然课题申请过程设置了匿名评审、会议评审等诸多环节,但评审过程中的不公平因素依然难以完全避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课题申请的难度。例如,课题申请人与评审专家的熟识程度会影响到评审结果。更有甚者,某些课题申请人会主动找匿名评审专家寻求关照。这类现象恐怕还需通过加强内部监管、完善评审流程来加以解决。政策倾斜影响地方院校申请 何振(湘潭大学社科处处长、公共管理学教授)国家级社科项目的申请,总体来说是公平公正的,资助的课题都是反映国内一流研究水平、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处于某一领域领先地位的优秀课题。但申请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是项目数量少、资助率低、竞争激烈。近两年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率约为10%,前几年则只有7%—8%,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率则高达20%—30%。对地方院校来说,竞争就更激烈了。与部属高校特别是“985”高校相比,地方院校的指标很少。例如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的两个部属高校——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的指标都在20个以上,而湖南省其他所有一本院校加在一起也才只有12个。这些省属院校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政策向部属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倾斜,加剧了地方院校课题申请的难度。地方院校应从一般项目入手 刘钊(长春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对课题质量把关严格,申请困难理所当然。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在评审中增加了会审程序。会审专家是来自各重点高校的知名学者,对那些缺少知名学者的地方院校来说,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院校要想突破课题申报难关,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应充分了解申报流程。国家社科基金总体上有导向性,申报填表也很有讲究。其次,应重视选题工作,在校内先进行选题论证,请专家进行指导。再次,应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质量人才,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最后,应重点关注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获得科研立项对地方院校来说是莫大的鼓励,有助于在增加教师科研积极性的同时,提高院校的整体科研水平。课题评审应减少人为因素 陈志强(青岛大学科研处副研究员)课题资源有限,僧多粥少是普遍现象。但人文社科课题评审缺少评价标准也是造成课题申请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时候,评审专家都是凭主观印象打分,不可避免地将人为因素加入其中。每到课题申请前,评委就成为个人、学校和相关机构追逐的热点。可见,要想让人文社科课题的评审更为公正,就必须设定更为公正合理的程序,减少人为因素。依个人观点,人文社科课题的评审应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吸收更多相关专业的专家成为评委;设定更为合理的评审程序和评审标准;评审结束后及时给申请人反馈,告知落选原因,以便申请人全面了解评审情况。特约点评 四位老师所言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