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忏悔录的作者介绍
奥古斯丁(354年——430年)是基督教神学体系的创立者,教父学的著名代表。他生活在罗马帝国末期,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但是他的思想影响主要在西欧封建社会。他的主要著作《上帝之国》第一次为神权政治思想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论证,并成为封建社会中教、俗两个集团相互斗争的思想工具。奥古斯丁出生在北非塔加斯特城附近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一名异教徒,母亲出身于贵族家庭,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她的信仰对奥古斯丁有一定的影响。奥古斯丁青年时期,在迦太基求学。由于受摩尼教影响,成为该教的一名慕道者(未入教的信徒)。摩尼教宣扬善恶二元论,主张光明和黑暗是善和恶的本原,世界上存在着光明王国和黑暗王国的对立,光明王国必将战胜黑暗王国等。这些思想对奥古斯丁神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公元375年,奥古斯丁从迦太基的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家乡和罗马教学。在此期间,他开始研究新柏拉图主义著作,深受其影响,促使他的宗教信仰发生重大变化。新柏拉图主义崇尚精神,鄙视肉体,主张上帝是世界万物源泉和归宿的唯心主义哲学观,后来成为他全部神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384年,经他母亲介绍,奥古斯丁在米兰结识了教父学著名代表安布罗斯大教主,经安布罗斯为他受洗,于387年加入基督教。安布罗斯积极鼓吹宗教狂热,主张教权、俗权分立。他曾宣称,在精神事务方面,教会对包括国王在内的全体教徒拥有审判权,国王“在教会之内,不在教会之上”,国王的权力可以支配教会的财产,但不能干涉教会的事务,“宫殿属于国王,教堂属于主教”。这些思想也给予奥古斯丁以很大的影响。388年,奥古斯丁返回北非,三年后成为希坡教会的神甫。由于积极迫害异教徒,他受到教会的赏识,395年被擢升为希坡主教,连续任职三十五年,430年,汪达尔人围攻希坡城时死于城中。奥古斯丁一生有大量著作,主要有《教义手册》、《论三位一体》、《忏悔录》、《上帝之国》等,其中《上帝之国》是他耗时最长,论述其神学思想最成熟、最系统的一部著作。在这些著作中,奥古斯丁把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经典《圣经》结合起来,对教父们提出的上帝创世说,三位一体说等教义从神学观的高度上给予系统的理论论证,并制定了“原罪说”和“预定说”等教义,全面发展了教父学,奠定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体系。他在〈上帝之国〉中阐述的“双国”理论开创了基督教神权政治理论的基本主张。奥古斯丁和其他教父们一样,坚持把〈圣经〉作为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此为根据来说明一切社会政治问题。奥古斯丁贬低理性的作用,使理性服从信仰,为信仰服务。在他看来,理性的作用不过是“用理解来将我们凭信仰所接受的牢固地把握着”,使人相信“至善的创造主所造的一切都是好的”。在西方,他是第一个提出理性必须服从信仰,哲学必须服从神学的思想家。
二:光晕斯巴达战士是什么,洪魔是什么,洪魔发个图片来
斯巴达战士是《光晕》中UNSC抗击星盟的秘密武器,是“斯巴达”计划的产物。他们是一群经过特殊强化过的人类。“斯巴达’是避免大量平民死亡的惟一办法。他们将成为完美而精确的打击力量。他们可以避免内战爆发。”
斯巴达们通过一系列的日常训练来舒展身体,强化肌肉纤维,进行轻度拳击练习,还大量进食。按照命令,他们一天五次摄入高蛋白食品,吃完后还得到医务室进行维生素和矿物质注射。
他的队里只有三十二个人,其他三十个“斯巴达计划”的候选人被刷了下来:有些死于生物强化手术过程中,余下的没挺过手术副作用的折磨,无法成功“变异”,只能被调往军情局,进行永久性服役。
他想念他们,但他自己和余下的人还得继续往前走——恢复身体技能,再次证明自已的潜能。
他们服从的是“不是每次任务都有明确的目标或者符合逻辑的结论。你首先要服从命令,接下来才考虑你或者同伴的性命。”
“斯巴达”们除了这些训练外,他们引以为傲的盔甲当然也不能少。标准型盔甲是运动时速可达32公里/小时,举重两吨,配备拥有自动瞄准系统的30毫米重型机关炮(斯巴达一期战士盔甲的武器,不是雷神锤的武器)。他们还配备了最新型的运动探测仪和红外望远镜。当然,标准轻型武器对装甲的攻击完全无效。“雷神锤”盔甲的表面在光线下泛着略偏金绿色的彩虹般的色彩。它能覆盖大部分的身体,包括腹沟、大腿、膝盖、胫部、胸膛、肩膀还有前臂等;头盔带有一个电源组,但比任何标准的陆战队头盔电池组都显得轻巧。而盔甲里则衬着粗糙的黑色金属。 它的外壳由高强度的复合材料制成。我们又往里面加入了一种能够抵消能量武器攻击力量的材料——为了应付最新的敌人。”她接着指了指里面部分,“每一套战斗服装都有一层能保持温度的凝胶层,其密度能够灵敏地发生变化。紧贴着操控员的是一层湿度吸收服,上面的生理调节器能够不停地调节温度,另外还有与你的神经系统相联接的微电脑。 它的内部有一种新型液态活性金属。这是一种不定形、不定积和可增加强度的金属。说得简单点,它能够让穿着者力量加倍,将反应速度提高到普通人的五倍。 头盔里的显示器就出现了其他盔甲的定位检测结果。植入于每一个UNSC战士体内的UNSC标准神经芯片能够检测友军的位置,并将其在头盔的显示屏上显现出来。而这套盔甲更加特殊,他的精神一集中在这上面,就能立即开启一个安全通讯频道。
斯巴达爆发冲刺时速达到55公里,战斗环境下,当他们的肾上腺素开始起作用时,表现还要快得多。他们可以举起自身体重三倍的东西——根据他们增强的肌肉密度来看,这是预设标准的两倍。他们还能在黑暗中看见东西。”他们的反应时间估计为20微秒。挑战性越高,战斗越激烈,他们的士气就越高。
一期斯巴达
斯巴达计划是UNSC(联邦太空指挥部)为创造出一批生理,心理,遗传基因以及技术装备都优于常人的“超级战士”所制订的计划。
猎户座计划,又被称作第一期斯巴达,属于联邦海军情报局海军特种作战计划。由殖民地军事部门负责监督,计划生产一批先进的战斗小组用于镇压暴乱。这批战斗小组被训练成为反暴动,暗杀,攻坚战和消灭高价值目标的专家。第一期斯巴达战士们利用HEV(人员输送载具,又被称为单兵外大气层空降载具)进行轨道空降,并使用黄蜂式战斗机,武装突击艇(之后被HEV取代)和鹈鹕型运兵船协助任务。但一期斯巴达士兵并未达到计划的期望值,猎户座计划于2506年终止,所有成员转移至其他特种部队继续服役。
两位一期斯巴达战士在人类-星盟战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艾弗里·约翰逊和诺兰·伯恩,是首批与星盟正面交火的两人,艾弗里·约翰逊也可能是在人类-星盟战争中过后一个牺牲的人类,而Nolan Byrn......余下全文>>
三:奥古斯狄尼斯是谁呢
奥故斯狄尼斯就是圣奥古斯丁
【名言】 世界是一本书,而不旅行的人们只读了其中的一页
奥古斯丁百科名片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亦作希坡的奥古斯丁 Augustinus Hipponensis,天主教译“圣思定”、“圣奥斯定”、“圣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
目录[隐藏]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思想体系
神学、哲学思想
美学思想
著作概述
传世名言
作品一览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奥古斯丁是圣孟尼迦的幼子,出生于北非,在罗马受教育,在米兰接受洗礼。著有《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论自由意志》、《论美与适合》等。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神学著作和《忏悔录》中。
奥古斯丁在皈依基督教以前,爱好世俗文艺,对古希腊罗马文学有深刻的研究,曾担任文学、修辞学教师。在这之后,他痛侮为世俗文艺引入歧途,极力攻击世俗文艺(如荷马史诗)。他把哲学和神学调和起来,以新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教教义。
奥里留·奥古斯丁生于罗马帝国北非努米底亚省的塔加斯特镇(现位于阿尔及利亚)。幼年时曾从母亲加入基督教,但19岁在修辞学校读书时成为摩尼教追随者。从修辞学校毕业后,先在迦太基城,后到罗马和米兰教授修辞和演讲术。其时受米兰主教安布罗斯影响,脱离摩尼教,一度醉心于柏拉图主义和怀疑派的著作。他最后皈依基督教的契机是“花园里的奇迹”。据他的自传《忏悔录》记述,某日正当他在住所花园里为信仰而彷徨之际,耳边响起清脆的童声:“拿起,读吧!拿起,读吧!”他急忙翻开手边的《圣经》,恰是圣保罗的教诲赫然在目:“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奥古斯丁年轻时生活放荡,他感到这段话击中要害,“顿觉有一道恬静的光射到中心,驱散了阴霾笼罩的疑云”。387年复活节,他接受安布罗斯洗礼,正式加入基督教。此后回到北非的家乡,隐居三年之后被教徒推选为省城希波教会执事,395年升任主教。在任职期间,他以极大的精力从事著述、讲经布道、组织修会、反驳异端异教。他在晚年目睹了汪达尔人的入侵,死于希波城沦陷之前。他去世之后,汪达尔人控制的北非脱离了罗马帝国,从此不再受罗马教会的管辖。但奥古斯丁的著作流传到西方,成为公教会和16世纪之后的新教的精神财富。
奥古斯丁是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堪称神学百科全书。在这些卷帙浩繁的著作中,《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可算作代表作,包含不少哲学论述。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奥古斯丁生于北非(现今的阿尔及利亚)。父亲是很有地位的异教徒,但财产不多,为人懒散偷安,贪恋世俗,直到临终的时候才信主受洗。奥氏的母亲莫尼加却是个忠诚的基督徒,很关心儿子的前程;为他在神面前痛哭流涕代祷,她对这在信仰上已死去的儿子深恶痛绝。神藉异梦指示,使她坚持信心的祷告。奥古斯丁有两种性情;一种是放肆于性欲中的性情;一种是专诚向上,追求真理的性情。也许父母双方的品性,都遗传到他一人身上。因此,奥氏的心灵深处成了善恶剧烈斗争的战场。
稍长,奥氏便离开出生地,到附近地方上学,后来又负笈至迦太基,在那里专攻修辞学。在这时,他结识了一个女子,并与她同居至少有十四年之久,当时他只不过十七岁而已。在三七二年,私生子出生,极为奥氏所珍爱。
......余下全文>>
四:有谁知道1337年的battle of Imbros(应布罗斯之战)是怎么回事?
宗教问题,当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斯二世宣布命令对帝国内所有的“异端”和异教徒处以死刑,只有犹太教作为非基督教被承认合法,基督教传教人Konon 及其追随者在北爱琴海的 Imbros 岛消灭最后一批异教徒
五:奥古斯狄尼斯是谁?
奥故斯狄尼斯就是圣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百科名片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亦作希坡的奥古斯丁 Augustinus Hipponensis,天主教译“圣思定”、“圣奥斯定”、“圣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
目录[隐藏]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思想体系
神学、哲学思想
美学思想
著作概述
传世名言
作品一览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奥古斯丁是圣孟尼迦的幼子,出生于北非,在罗马受教育,在米兰接受洗礼。著有《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论自由意志》、《论美与适合》等。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神学著作和《忏悔录》中。
奥古斯丁在皈依基督教以前,爱好世俗文艺,对古希腊罗马文学有深刻的研究,曾担任文学、修辞学教师。在这之后,他痛侮为世俗文艺引入歧途,极力攻击世俗文艺(如荷马史诗)。他把哲学和神学调和起来,以新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教教义。
奥里留·奥古斯丁生于罗马帝国北非努米底亚省的塔加斯特镇(现位于阿尔及利亚)。幼年时曾从母亲加入基督教,但19岁在修辞学校读书时成为摩尼教追随者。从修辞学校毕业后,先在迦太基城,后到罗马和米兰教授修辞和演讲术。其时受米兰主教安布罗斯影响,脱离摩尼教,一度醉心于柏拉图主义和怀疑派的著作。他最后皈依基督教的契机是“花园里的奇迹”。据他的自传《忏悔录》记述,某日正当他在住所花园里为信仰而彷徨之际,耳边响起清脆的童声:“拿起,读吧!拿起,读吧!”他急忙翻开手边的《圣经》,恰是圣保罗的教诲赫然在目:“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奥古斯丁年轻时生活放荡,他感到这段话击中要害,“顿觉有一道恬静的光射到中心,驱散了阴霾笼罩的疑云”。387年复活节,他接受安布罗斯洗礼,正式加入基督教。此后回到北非的家乡,隐居三年之后被教徒推选为省城希波教会执事,395年升任主教。在任职期间,他以极大的精力从事著述、讲经布道、组织修会、反驳异端异教。他在晚年目睹了汪达尔人的入侵,死于希波城沦陷之前。他去世之后,汪达尔人控制的北非脱离了罗马帝国,从此不再受罗马教会的管辖。但奥古斯丁的著作流传到西方,成为公教会和16世纪之后的新教的精神财富。
奥古斯丁是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堪称神学百科全书。在这些卷帙浩繁的著作中,《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可算作代表作,包含不少哲学论述。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奥古斯丁生于北非(现今的阿尔及利亚)。父亲是很有地位的异教徒,但财产不多,为人懒散偷安,贪恋世俗,直到临终的时候才信主受洗。奥氏的母亲莫尼加却是个忠诚的基督徒,很关心儿子的前程;为他在神面前痛哭流涕代祷,她对这在信仰上已死去的儿子深恶痛绝。神藉异梦指示,使她坚持信心的祷告。奥古斯丁有两种性情;一种是放肆于性欲中的性情;一种是专诚向上,追求真理的性情。也许父母双方的品性,都遗传到他一人身上。因此,奥氏的心灵深处成了善恶剧烈斗争的战场。
稍长,奥氏便离开出生地,到附近地方上学,后来又负笈至迦太基,在那里专攻修辞学。在这时,他结识了一个女子,并与她同居至少有十四年之久,当时他只不过十七岁而已。在三七二年,私生子出生,极为奥氏所珍爱。
奥古斯丁虽放纵于情欲最早,但追求真理也觉悟最速。十九岁时,他读了西塞......余下全文>>
六:请教:关于“哲学界的三座大山”
这个说法是20世纪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20世纪哲学,包括雅斯贝尔斯的哲学,几乎都是靠批判传统形而上学起家的,而黑格尔作为传统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受到的批判是最猛烈的,雅斯贝尔斯自然不会对黑格尔有很高的评价。
奥古斯丁不能说没有名气。他对笛卡尔等近代早期哲学家的影响是非常深的,而如果没有这一层,康德以及这以后的哲学是否会出现怕是个问题,20世纪的许多哲学家,比如维特根斯坦以及雅斯贝尔斯本人都深受他的影响。
当然雅斯贝尔斯的这个说法,我是不赞成的。如果要我说我心目中最伟大的三个哲学家,我认为是:亚里士多德、康德、维特根斯坦。
七:奥古斯丁的简介
奥勒利乌斯。奥古斯丁(354年——430年)是基督教神学体系的创立者,教父学的著名代表。他生活在罗马帝国末期,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但是他的思想影响主要在西欧封建社会。他的主要著作《上帝之国》第一次为神权政治思想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论证,并成为封建社会中教、俗两个集团相互斗争的思想工具。
奥古斯丁出生在北非塔加斯特城附近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一名异教徒,母亲出身于贵族家庭,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她的信仰对奥古斯丁有一定的影响。
奥古斯丁的青年时期,在迦太基求学。由于受摩尼教影响,成为该教的一名慕道者(未入教的信徒)。摩尼教宣扬善恶二元论,主张光明和黑暗是善和恶的本原,世界上存在着光明王国和黑暗王国的对立,光明王国必将战胜黑暗王国等。这些思想对奥古斯丁神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公元375年,奥古斯丁从迦太基的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家乡和罗马教学。在此期间,他开始研究新柏拉图主义著作,深受其影响,促使他的宗教信仰发生重大变化。新柏拉图主义崇尚精神,鄙视肉体,主张上帝是世界万物源泉和归宿的唯心主义哲学观,后来成为他全部神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384年,经他母亲介绍,奥古斯丁在米兰结识了教父学著名代表安布罗斯大教主,经安布罗斯为他受洗,于387年加入基督教。安布罗禒积极鼓吹宗教狂热,主张教权、俗权分立。他曾宣称,在精神事务方面,教会对包括国王在内的全体教徒拥有审判权,国王“在教会之内,不在教会之上”,国王的权力可以支配教会的财产,但不能干涉教会的事务,“宫殿属于国王,教堂属于主教”。这些思想也给予奥古斯丁以很大的影响。
388年,奥古斯丁返回北非,三年后成为希坡教会的神甫。由于积极迫害异教徒,他受到教会的赏识,395年被擢升为希坡主教,连续任职三十五年,430年,汪达尔人围攻希坡城时死于城中。
奥古斯丁一生有大量著作,主要有《教义手册》、《论三位一体》、《忏悔录》、《上帝之国》等,其中《上帝之国》是他耗时最长,论述其神学思想最成熟、最系统的一部著作。在这些著作中,奥古斯丁把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经典《圣经》结合起来,对教父们提出的上帝创世说,三位一体说等教义从神学观的高度上给予系统的理论论证,并制定了“原罪说”和“预定说”等教义,全面发展了教父学,奠定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体系。他在〈上帝之国〉中阐述的“双国”理论开创了基督教神权政治理论的基本主张。
奥古斯丁和其他教父们一样,坚持把〈圣经〉作为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此为根据来说明一切社会政治问题。奥古斯丁贬低理性的作用,使理性服从信仰,为信仰服务。在他看来,理性的作用不过是“用理解来将我们凭信仰所接受的牢固地把握着”,使人相信“至善的创造主所造的一切都是好的”。在西方,他是第一个提出理性必须服从信仰,哲学必须服从神学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