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内容简介

一:追忆似水年华的内容简介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那样“规模宏大”的作品。小说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富于才华,喜爱文学艺术而又体弱多病的富家子弟。作品透过主人公的追忆,表现了作者对家庭、童年和初恋时感情的怀念,对庸俗事物的厌恶,同时也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谓“黄金时代”的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种种人情世态。小说以第一人称描写,叙述者马塞尔患有重度失眠症,经常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年幼时的体弱多病,敏感异常。小说开头主人公回忆起童年时在贡布雷的生活片段。一个夏天晚上,邻居斯万先生,没有斯万夫人奥黛特陪同,来看望叙述者的父母。叙述者睡前等不到母亲的亲吻,心里非常难受。一年冬天,他把玛德莱娜小蛋糕浸泡在茶水中吃,这味道使他想起他童年时在莱奥妮姨妈家里。在贡布雷家,有两条步行小道,一条通往斯万家,称为斯万家之路,另一条通往盖尔芒特府邸,称为盖尔芒特家之路。斯万先生在剧院里结识了交际花奥黛特·德·克雷西,事实上是一名高级妓女,一开始斯万先生不喜欢她,后来逐渐爱上她。维尔迪兰夫人觉得斯万令人厌烦,便不再邀请他。他在贡布雷见万见漂亮的希尔贝特·斯万,经常同她一起玩耍。一天他收到希尔贝特的来信,她请他到家里来吃点心,他如约赴宴,在斯万家听到别人谈论阿尔贝蒂娜。旧日同学布洛克带他去嫖妓。妈妈桑向他介绍一位名叫拉谢尔的妓女。后来希尔贝特在刻意回避他,两人的感情日渐淡薄。两年后,外婆带着他和女仆弗朗索瓦丝同去海滨城市巴尔贝克,外婆向他介绍了维尔巴里西斯侯爵夫人,并乘车出游,认识了侯爵夫人的外孙罗贝尔·德·圣卢。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圣一卢后来成为希尔贝特的丈夫。马塞尔经由画家艾尔斯蒂尔认识了阿尔贝蒂娜·西蒙纳,马塞尔渐渐爱上了她。马塞尔回到巴黎后,父母亲盖了新房子,大伙一起讨论新房子的议题。这时发生了全法国沸腾的“德雷福斯事件”。 圣卢在东锡埃尔服兵役,男主人翁想去探望。由于圣卢的牵线,在歌剧院,在东锡埃尔府邸,在韦尔珀里齐夫人的繁华沙龙中,马塞尔受到优厚的款待。一日男主人翁陪外婆到香榭丽舍大街散步,外婆的尿毒症突然发作。不久去世。马塞尔的母亲知道他暗恋盖尔芒特公爵夫人。男主人翁参加维尔巴里西斯夫人的晚会,见到盖尔芒特公爵夫人,他心里暗暗爱慕着盖尔芒特公爵夫人。还结识了夏尔吕斯男爵。马塞尔第二次来到巴尔贝克海滨,偶然遇到阿尔贝蒂娜,又恢复了亲密交往,两人在舞会、花园和游乐场中尽情欢乐。最后马塞尔还是决定娶她为妻。此后两人在巴黎同居,阿尔贝蒂娜跟一个名叫安德莱的女子很要好,马塞尔怀疑她们有同性恋关系,后来此事得到证实。于是他想离开她,却无法痛下决心。一日阿尔贝蒂娜离家出走,给他留下一封信,说他们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还是趁早分手。阿尔贝蒂娜离去后,男主人翁从此没有她的下落,后来从蓬当太太的电报中得知她骑马不慎摔在树上撞死了。这使他想去寻找别的女人。母亲带马塞尔到威尼斯旅行,仍然时常想起阿尔贝蒂娜,不久母亲回到法国,马塞尔一个人留下。他收到吉尔贝特的信,说她已跟圣卢结婚。但后来圣卢竟爱上了男提琴手莫莱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圣卢在前线战死,男主人翁一直待在疗养院,有一回见到夏吕斯,是一名同性恋,常往来于同性恋旅馆,男伴男爵是性虐待狂,经常鞭打他。夏吕斯是亲德份子,常在林荫道上散布失败论。大战结束后,男主人翁来到盖尔兰特王府门前,又回想起吃浸泡在茶水中的玛德莱娜小蛋糕的那种口感,又遐想到威尼斯,他想:“真正的天堂是已经失去了的天堂。”交际场中更是景物已非,有人沦为乞丐,有人早己死去。他决定用文字将这些回忆记录起来,找回了失去的时间。

二:《追忆似水年华》内容简介

《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从小对书画有特殊的爱好,曾经尝试过文学创作,没有成功。他经常出入巴黎的上层社会,频繁往来于各茶会,舞会,招待会及其它时髦的社交场合,并钟情于犹太富商的女儿吉尔伯特,但不久就失恋了。此外,他还到过家乡贡柏莱小住,到过海滨胜地巴培克疗养。他结识了另一位少女阿尔伯蒂,发现阿尔伯蒂患同性恋,便决心娶她为妻,以纠正她的变态心理。他把阿尔伯蒂禁闭在自己家中,阿尔伯蒂却设法逃跑,于是,他多方打听她,寻找她,后来得知阿尔伯蒂骑马摔死。在悲痛中他认识到自己的禀赋是写作,他所经历的悲欢苦乐正是文学创作的材料,只有文学创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东西找回来。

在小说中,叙述者“我”的生活经历并不占全书的主要篇幅。这种回忆表现的东西是"自我",是人的内心世界,是人的精神生活.这种表现大量采用了"自由联想"方式,一物诱发一物,一环引出一环,形成作品意识联想自由流畅的态势,这就是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因此,这部小说被成为意识流小说的先驱,并宣告了"意识流小说"文学流派的形成.

胆   作者通过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叠的方法,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事件,展示了一幅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这里有姿色迷人,谈吐高雅而又无聊庸俗的盖尔芒夫人,有道德堕落,行为仇恶的变性人查琉斯男爵,有纵情声色的浪荡公子斯万等等。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一些于上流社会有关联的作家,艺术家,他们大都生前落魄失意,而作品却永世长存。小说还描写了一些下层的劳动者。《追忆逝水年华》这部长篇巨著通过上千个人物的活动,冷静,真实,细致地再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习俗,人情世态。因此有些西方评论家把它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提并论,称之为“风流喜剧”。

三:求《追忆似水年华》的内容梗概~~

《追忆逝水年华》 这部作品细腻刻画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上流社会、文人雅士,从单纯地描写人类社会转向对人类心理情绪的分析,完成了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类情感的第一次成熟地剖析,开“意识流”小说之先河,成为文学史上新的文学形式发轫的标志。作品的总体构架是叙述者对所经历的往事的回顾,而这种回顾是与遗忘的一种抗争。同时这部作品是第一部以记叙一部作品的诞生为题材的著作,普鲁斯特认为人的生活只有在回忆中才形成“真实的生活”,“回忆中的生活比当时当地的现实生活更为现实”;安得烈·莫罗亚在序中就提到:“唯一真实的乐园是人们失去的乐园”,而“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月。”普鲁斯特的气质内向而敏感,对母亲十分依恋,倾心于文学,青年时代经常出入上流社会沙龙,是巴黎贵妇沙龙中出手豪阔的常客。他熟悉上流社会人物的形形色色,而他们也成为他日后写作中各式人物的灵感来源。他认为在写作时题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客观世界”如何反映在“主观意念”中。《追忆逝水年华》一书即透过他特殊的叙事风格,营造出一个独特的个人世界。他的叙述时时中断,小说中夹杂了大量的议论、联想、心理分析,一个失眠的夜可以花40页来描述,一个三小时的聚会可以用掉190页的篇幅。时间可以做无限的铺陈,自然也可以随意压缩;过去、现在、未来可以在意识流中颠倒、交叠、相互渗透。由于《追忆逝水年华》卷帙浩繁,4000多页、200多万字,委婉曲折,细腻至极,难读难译,有专家认为要先看第五卷,再回头看第一卷。普鲁斯特的弟弟罗贝尔笑着说:“要想读《追忆逝水年华》,先得大病一场,或是把腿摔折,要不哪来那么多时间?”当年《追忆逝水年华》第一卷出版时,许多出版社拒绝出版,《新法兰西评论》的著名作家纪德(Andre Gide)拒绝推荐出版这部小说,奥兰夫出版公司的阿尔费莱德·安布罗看了书稿大惑不解,“为什么要在开头用三十页描写自己睡不着觉?”因此普鲁斯特还得自掏腰包印书出版。1913年第一部小说《在斯万家那边》(Du c??té de chez Swann)出版,《新法兰西评论》的主编兼诗人里维埃尔(Jacques Riviere)大力推荐,引起热烈的讨论,纪德很有风度的承认错误,并写信向普鲁斯特致歉。1919年第二部小说《在少女身旁》(A l'ombre des jeunes filles en Fleurs)出版,一开始反应平平,但随后荣获“龚古尔文学奖”(Prix Goncourt),普鲁斯特开始声名大噪。1921年5月在网球场博物馆参观荷兰画展时,普鲁斯特突感不适。1922年4月3日《索多姆和戈摩尔》(Sodome et Gomorphe)第二卷在新法兰西评论社印毕。同年11月18日普鲁斯特与世长辞,所幸这时他的小说已全部完成。1923年《女囚》(La Prisonnière)在新法兰西评论社出版,1925年《女逃亡者》以及《阿尔贝蒂娜不知去向》出版,1927年出版《过去韶光的重现》(Le Temps Retrouvé),至此全书出版。普鲁斯特的外祖母酷爱十七世纪法国著名书简作家塞维尼夫人(Madame Sévigné,1626年—1696年)的书简。每逢外出旅行时,总要把塞维尼夫人《书简集》随身带走,以便抽空阅读。第四卷《索多姆和戈摩尔》果然发现了塞维尼夫人的名字。《追忆逝水年华》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史蒂芬·黑雨(Stephane Heuet)在二十一世纪初将这七巨册小说改编成漫画12册,这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小说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中的第二部分,《斯万之恋》(Un amour de Swann),常常单独......余下全文>>

四:关于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故事简介

马赛尔·普鲁斯特,法国作家。1871年7月10日生于巴黎一资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学者,母亲是富有的犹太经纪人的女儿。普鲁斯特自幼患哮喘病,终生为病魔所苦。1922年11月8日死于巴黎。

1882至1889年,普鲁斯特在巴黎贡多塞中学求学。这是一所大资产阶级子弟聚集的学校,他交游较广,并开始进入社交界,与作家法朗士和其他一些文学界名流相识,因而进入圣日耳曼区古老贵族世家的沙龙。 这时期普鲁斯特开始写作,向杂志投稿。1896年,将各处发表的纪事、随笔、故事等汇编成第一部作品《悠游卒岁录》出版。1896至1899年,写作自传体小说《若望·桑德伊》,未完成,直到1952年由后人根据手稿整理发表。少年和青年时代,普鲁斯特热衷于出入交际场所。但他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磨练分析批判能力。他后来的作品基本取材于这个时期的经历。1900至1906年左右,他翻译、介绍了英国艺术评论家罗斯金的作品。罗斯金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他相信直觉胜于对客观事实的分析。1903至1905年,普鲁斯特的父母先后去世。从1906年起,他的哮喘病不时发作,只能闭门写作。1908至1909年间,写过一篇阐述美学观点的论文《驳圣伯夫》,生前未发表,直到1954年才发表手稿的片断。论文主要批驳圣伯夫的文艺批评方法,认为文艺作品和作者个人不宜联系过于密切。在写作《若望·桑德伊》和《驳圣伯夫》的同时,普鲁斯特开始构思长篇小说《追忆逝水年华》,从1906年开始写作,到1913年,全部布局轮廓已定,分7大部分,共15册。1913年,小说第1部《斯万之家》完成后,作者自费印行,反应冷淡。1919年,小说第2部《在花枝招展的少女们身旁》由卡里玛出版社出版,并获龚古尔文学奖,作者因而成名。1920至1921年发表小说第3部《盖尔芒特之家》第1、2卷;1921至1922年发表第4部《索多梅和戈莫勒》第1、2卷。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逝世前将作品全部完成。作品的后半部第5部《女囚》(1923)、第6部《逃亡者或失踪的阿尔贝蒂娜》(1925)和第7部《过去韶光的重现》(1927),是在作者死后发表的。

《追忆逝水年华》(1913~1927)主线是一个人对自己青春的无限怀恋与追念。普鲁斯特是一个家境富裕、体弱多病然而有才华的年轻人,酷爱书籍和绘画,经常出入巴黎社交场合。他在一次疗养过程中爱上了一个叫做阿尔贝蒂娜的姑娘,初时遭到拒绝,后来姑娘态度有所改变,他更狂热地爱恋着她,想与她结婚,将她关在家里,但她不告而别。他到处找寻,最后得知她已突然死去。在深感绝望的时候,他决定从事文学创作,写出一生经历的悲欢苦乐。这部小说有几个不同的主题相互交织。它描绘了20世纪初期(历史家所谓“黄金时代”)巴黎上层社会广阔的画面和众多的人物。书中人物可分为3类:一是贵族,如盖尔芒特公爵夫妇、康布尔梅尔侯爵一家、诺尔普瓦。贵族阶级日趋没落,但普鲁斯特没有谴责贵族,他冷静地观察着这个阶级缓慢的解体。其次是富有的大资产阶级,其中又以犹太人居多。如浪荡公子斯万、布洛克父子及维尔迪兰夫妇等。斯万的形象中有作者的影子。第3类是劳动人民,作者所接触到的主要是仆人,他观察到“贴身佣人比公爵们更有教养”。普鲁斯特善于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善于描绘不正常的恋爱心理。

《追忆似水年华》的简介

《追忆逝水年华》与一般小说的布局不同,在回忆中向纵深开掘。为了开拓这个被遗忘了的世界,作家采用的方法可分解为三个步骤:一是感性的回忆。普鲁斯特认为,只有感性的回忆才能赋予人们认为已经消逝了的东西以某种生命力。这个阶段可......余下全文>>

五: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简介

马塞尔·普鲁特斯(Marcel Proust),是法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意识流小说的创始人之一,在法国以及西欧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普鲁斯特于1971年7月10日出生于巴黎市郊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对周围的生活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异常敏感,这对于他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1892年同别人合办文艺杂志《宴会》,发表短篇故事与随笔,后来集成《欢乐与时日》,内容多半是儿童时代的回忆。1895年他获得文学士学位,在图书馆任职,但由于儿时的旧病复发,只得休养同时,他开始写作自传体小说。然而,在此期间,他的父母先后于1903、1905年去世,他一面忍受失去亲人的悲伤,一面承受疾病的折磨。在1912年基本完成了《追忆似水年华》,后经数年的修改,于1919年出版单行本。自此,普鲁斯特名声大振,并获得龚古尔奖金,不久又获“荣誉军团勋章。但他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1922年11月8日,长期患病的普鲁斯特与世。他代表作为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其它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让·桑德伊》、短篇小说集《欢乐与时日》、文学评论集《驳圣伯夫》等。

六:追忆逝水年华的剧情简介

人在死亡之前,这一生会在眼前快转而过;《追忆似水年华》是濒死之际,追忆此生的一切。随著意识流动,看著照片想起与此人相关的往事,又从往事中的一个细微动作和物品,回忆到与其相关的其它过往,如此再三地自由联想,便复杂交错地勾勒出了主角马塞尔的一生。要以短短的2个小时又40分钟的影片,呈现《追忆似水年华》这部原著巨作的所有,无疑是缘木求鱼,因此导演聪明地抓住原著中意识流之感,让观众一如进入梦境般,随著马塞尔的思绪跃动,反覆穿梭在马塞尔漫漫一生的各个经验翦影中,感受到回忆之玄妙,却也让人容易在其中迷了路。片中不时出现超现实的场景转换,如马塞尔坐在椅子上,新闻电影银幕之前滑动;马塞尔在街道上走到一半突然滑跤,在身体前扑之际静止,然后背景不断转换,接著他滑到了下一个场景;或者进入一个雕像错落的异空间,观众恍如置身梦境,也充分表达了“追忆”这件事,其实与“做梦”极为相似。而片中不断出现的静止画面、雕像意像,更表达了止凝吉光片影,紧握回忆的企图。在追忆之时,也不免对“回忆”提出辩证:“如果遗忘所带来的回忆,不再与当下有任何联系,就能让我们瞬时体验新的气象,其实,我们早已体验过这些了……每一次类比的浮想,总将我带离现在……”片尾也以雕刻师萨维尼的故事表达了“永恒”的意念,只要曾发生过,便是永恒,它不会消失,只是不再回来,因此能鲜活地历历在心。

七:追忆似水年华的角色介绍

《追忆似水年华》这部长篇巨著小说一方面是遵循法国旧传统习惯的圣·日耳曼贵族、盖尔芒特家族的公爵和公爵夫人、盖尔芒特亲王和王妃、公爵的兄弟等。另一方面是新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和活跃在沙龙里的帮闲人物:斯旺及其情妇、交际花奥黛特、富裕而有文化教养的凡尔杜兰夫妇、外交官、医生、艺术家等。两个对立的社会,原来并不融洽,资产阶级很难跨进古老贵族的门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复杂的联姻关系,鸿沟逐渐被打破。斯旺死后,奥黛特成了盖尔芒特公爵的情妇。凡尔杜兰太太过去不被贵族家所接纳,成了亲王夫人。作者在贵族闭塞和悠闲的环境中窥视到了衰败景象,从大资产阶级庸俗狂妄中看到了一种畸形社会的画面。虽然作者在描绘这种种画面时,并没有用尖锐的谴责之词,但从他笔锋转向下层人民时所表现出的好感中,又能体味到他的褒贬之意。那个在上层人家服务多年的老女仆弗朗索瓦兹,虽然满口乡下土话,脑子里有不少迷信和禁忌,但她勤劳、纯朴,有着乡下人的聪明机智,是作者最喜爱的人物之一。小说除了描写上流社会的生活外,还涉及到文学、绘画、音乐、建筑,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作者通过上千个人物的活动,冷静,真实,细致地再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习俗,人情世态。因此有些西方评论家把它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提并论,称之为“风流喜剧”。《追忆逝水年华》所写的年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值法国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历史阶段。随着垄断的加剧,社会矛盾的激化,一部分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对昔日的荣华不胜惋惜,产生了浓厚的颓废情绪。作品中的内容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这种社会现象和思想情调。普鲁斯特生活在这个圈子里,他一方面厌恶这个因子,对这个圈子的庸俗迂腐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早在他中学时代出版的《欢乐与时日》的小集子里,他的这种思想就已开始流露。法国著名进步作家法朗士在这个集子的序言里说他描写的是没落的贵族社会,是“趋于黄昏的悲哀的美”。普鲁斯特出身子贵族阶级,看到了这个阶级的庸俗、腐朽和必然“夕阳西下”的结局。但另一方面他的思想属于这个阶级的范畴,他对这个阶级的衰败没落感到惋惜,怀有同情,他写出这部书的情调是低沉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为没落阶级唱出的一曲挽歌。而且,由于作者深受柏格森的影响,把柏格森的直觉主义运用于作品中,出现了一种以神秘的直觉能力, 即以直接的、直觉的理会能力来对抗理性的逻辑的认识。这便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格格不入了.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写出来的作品虽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披露没落贵族的腐朽和黑暗,但决不可能是全面的、彻底的。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有独特风格的长篇小说,他不仅再现了客观世界,同时也展现了叙述者的主观世界,记录了叙述者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在小说中,叙述者“我”的生活经历并不占全书的主要篇幅。作者通过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叠的方法,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事件。作者感兴趣的不是叙述故事,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形象,而是抒发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感想和分析。例如,叙述者参加了盖尔芒公爵家的一次晚宴,这使他长期以来对贵族的种种幻想顿时破灭,他意识到过去对他有魅力的只是名称,而不是真实的世界。整部作品对外部世界的描述同叙述者对它的感受,思考,分析浑然一体,又互相引发,互相充实,从而形成了物从我出,物中有我,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回忆录式的自传体小说,但没有传统回忆录那样对往事有条理的整理和分析,而是通过一个“非常神经质和过分受溺爱的孩子”对自己“缓慢成长过程”的追忆,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周围人们的“存在”。作者只是捕捉自己心头留下并时时浮现在脑际的印象,然后加以展现。对他来说,事情发......余下全文>>

八:追忆似水年华主要写了什么???

全书共七卷。译林出版社的徐和瑾翻译三卷,分别是《在斯万家这边》《在花季少女的倩影下》《盖尔芒特那边》这便是写的方面。更重要的是,普鲁斯特的观察角度是独特的,总是从一件事物本身所散发出来的特性描写,有些现代人所说的意识流,因此有涉及到很多其他学术,美术、音乐、建筑……,反正我认为值得阅读。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