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赵云有哪些著名故事?
故事很多,说几个著名的吧
1.七进七出长坂坡
2.飞身截江夺阿斗
3.枪挑张武夺的卢
4.力斩五将枪不老
5.卧牛山挑裴元绍
6.以少胜多拒汉水
7.智勇双全取桂阳
8.喋血汝南救刘备
9.初战文丑救公孙
10.匹马单枪救黄忠
11.中军阵营挑十将
12.当阳夺剑刺夏侯
13.穿喉枪挑钻天龙
当然了 你要的是故事 也有评书成分 暂时想到的就这么多。
二:关于赵云的故事名称和主要内容
1、一身是胆
魏国与蜀国为争夺汉中而打仗,刘备和诸葛亮统率十万大军攻打曹操。曹操十分恼火,就亲自统率四十万大军到了汉水,准备和刘备决一死战。
诸葛亮说:“现在曹操由于粮草没有准备好,所以还不敢轻易进兵。此时如果派一支部队去攻打曹营,把曹军的粮草烧掉,便能大大挫伤曹军锐气。”
老将黄忠再三请求出战,诸葛亮便派他和赵云一同领兵前往。
黄忠争打头阵,但曹军早有准备,与黄忠厮杀起来。黄忠前后受敌,被围困未能取胜脱身。赵云便带领几十名轻骑兵杀人重围救出他们。
曹操亲自带兵追赶赵云。赵云寡不敌众,退回汉中营地。部将们劝赵云闭门防守拒敌:不料赵云反而下令打开营门,叫一部分士兵埋伏起来,然后放倒军旗,停止击鼓,自己单枪匹马挺立在营寨门外,准备迎敌。
天快黑的时候,曹军赶到。曹操见蜀军营中毫无动静,又见赵云单枪匹马挺立营寨门外,威风凛凛、毫无惧色,怀疑有伏兵,恐怕中了赵云的计谋,不敢贸然进攻,便收兵回营。赵云领兵紧紧追击,杀声震天,金鼓齐鸣。曹军因昏暗难辨,摸不清赵云到底有多少兵马,吓得丢盔弃甲,争相逃命,死伤无数;溃不成军,赵云以少胜多,反败为胜。
战后刘备亲临军营慰劳将士,封赵云为虎威将军,赞誉他“一身是胆”。
2、单骑救主
《三国志》: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
演义: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刘备的三千人马走到当阳县,突然被曹兵截住,战到天明才摆脱曹兵的追赶,护卫刘备家小的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定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赵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在一截断墙后面的枯井旁找到糜夫人母子。糜夫人说:"见到将军阿斗有救了,……我死而无恨!"说完,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这时曹兵向这边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曹将杀来,战三回合,被赵云杀死。没走多远,又碰上曹将张镉,战十余回合,赵云夺路而走,不料连人带马落入陷阱。张镉挺枪来刺,忽然赵云的马平空一路,跳出陷阱,张镉吓得一个劲后退。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传令一定要活捉。赵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3、偃旗息鼓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
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三:赵云的故事或传说
赵云,字子龙,常山人氏,从小就酷爱枪法,14岁就拜遍河北名枪师,16岁经人指点投师于山东琅邪著名枪师童原门下,学艺只一年,因天资聪慧,而且勤奋,所以尽得真传,一年后,童原亡,赵云下山,初投袁绍帐下,应看不惯他的所做所为遂出走后帮住公孙瓒击退袁军后来的大家都应该知道了。 童原所收一共三个徒弟,张绣,张任,赵云。以为赵云去得晚,所以不认识两个师兄。 当阳长坂一役,赵云以自创的七突蛇盘枪枪挑当时的枪王张绣,以百鸟朝凤枪枪挑辽东无敌大将公孙泰,以落马朝阳枪伤三国第一大力将眭元俊,以夹竹梅花枪枪挑河北一根针老将韩荣,其他的如枪伤张颌坐臂,曹仁右腿,李琦臀部,于禁,毛介双夹赵云亦被所伤其余皆忘,共杀死曹将54员,枪伤108员。 赵云的枪法:125枪夹竹梅花枪,162枪飘雪梨花枪,3枪落马朝阳枪,101枪百鸟朝凤枪,7枪七突蛇盘枪等 赵云的枪是银枪:龙胆。座下马是三国排第五的碳雪白龙驹(粉碇玉蓝驹)有名塞龙雀。 威震三国的蜀汉名将赵子龙原是袁绍身边的一员猛将,因见袁绍私心为重,并无忠君的救国之念,於是有意求去。后来赵子龙与刘备相见甚欢,二人理念契合,赵子龙就成为刘备三鼎天下的一大功臣。 赵子龙身长八尺,浓眉大眼,架枪上马威风凛凛,多次冲锋敌营,立下不少战功。刘备兵败长阪坡时,蜀汉人民大举南迁避难,当时刘备妻妾甘、糜二夫人与后主阿斗在人阵中走散,赵子龙单相匹马深入曹操大军中寻找,发现三人身现敌营时,不顾一切冲入重围,救出甘夫人与阿斗,糜夫人则因为伤重,不愿拖累大家而投井自尽。这次事迹就是广受后世歌颂的「长阪坡救主」。 赵子龙七十岁时,骁勇善战不下当年,曾力斩西凉大将韩德父子五名,蜀汉建兴六年,子龙病重而亡。其生前曾受封为「翌军将军」,死后后主诏赠大将军,諡号「顺平侯」,敕葬在成都锦屏山之东。道家奉为「南宫辅佐真君」,台湾民间多尊称子龙爷。 说赵子龙的功绩前, 先说他的名声。 在演义中,很明显他也是名震四方的大将, 但在正史中,除了蜀国外,他的名字可能他人未曾听过。
四:关于赵云的故事名称和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未尝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五:关于赵云爱国的故事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人。先从公孙瓒,时刘备亦在,与赵云深相结纳。公孙瓒攻击袁绍,派刘备出征,赵云为骑将,后因对公孙瓒失望托词兄丧,离去前与刘备曰:“终不背德也。”
后刘备奔袁绍于邺与云相遇,随从至荆州,战博望,出长阪,迁为牙门将军,仅为一名护卫偏将,随刘备南定诸郡后,方升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而关羽已是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张飞也是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后刘备入蜀,留赵云于荆州,领留营司马(相当于警备队长),专司内务,截江救阿斗就是在此时发生的。
随后由诸葛亮带赵云朔江而上,入平益州,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翊,护也,还是一名护卫统领性质的将领。而当时留任荆州的关羽官拜前将军,假节钺,董督荆州事。马超左将军,假节。张飞为右将军,假节。黄忠是后将军,关内侯,连魏延都已是汉中镇远将军,汉中太守,赵云与他们就官位而言,尚差一大截。
刘备称帝后,关羽已没,马超为骠骑将军,来乡侯,凉州牧。拜张飞车骑将军,西乡侯,领司隶校尉。黄忠已亡,魏延左迁镇北将军,都亭侯。次年,方升迁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后又迁任镇东将军,才与魏延平级。后一直未有升迁,倒是在孔明出祁山街亭之败时,赵云亲自断后,几路兵马中唯赵云一路未曾有损失,然而回军后也因此次战役失败,还被贬为镇军将军,后卒于任上。时魏延已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所以赵云终其一生,其位始终不能与关、马、张、黄相提并论,连魏延都未能超过,他的“五虎上将”纯粹是徒有虚名。不过,我认为赵云的能力与功绩与关、张、马、黄相比,一点也不逊色,甚而有过之。
一是功绩武略。
刘备在袁绍手下时,密遣赵云私下募得数百人,称刘左将军部曲,而“绍不能知”。行事周密之至。
后与夏侯敦战于博望,生擒其将夏侯兰,又禀刘备说夏侯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史曰“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
长阪之役,刘备“弃妻子南走”,而“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又刘备入川,“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原因是“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所以命赵云为留营司马,后来“夫人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再救了一回阿斗,使其免了沦为人质的厄运。
在刘备与曹操争汉中时,赵云于汉水大败曹兵,先主称赞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而街亭之役后,诸葛亮问邓芝:“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邓芝说:“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
从以上几事,可见赵云一身是胆,武功计略,不亚于关羽等人,只是无缘统军征战而已。
第二是他的为人及思维堪称先公后私,敏于时事,而且甚为周密。
在荆州刘备平南方诸郡时,“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因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
后来定益州,“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围地桑田分赐诸将。云谏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再就是关羽身死后,刘备大怒,整军东下,赵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余下全文>>
六:赵云小故事
姓名: 赵云,字子龙 籍贯:冀州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 容貌:身长八尺,姿颜雄伟 官至:镇东将军,永昌亭侯,谥曰顺平侯 子女:赵统,赵广 生卒年间:?-229 简明历史传记 赵云开始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坂恶战中保护刘禅和甘夫人脱险。刘备西征时,赵云截江夺回了后主刘禅。后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阳、资中一带,完成了对成都西南部的包围。汉中争夺战中,赵云以微弱兵势设伏,使曹军撤退。建兴六年,赵云随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战成功吸引了曹真主力,使得诸葛亮顺利夺取了凉州三郡。后云以兵力差距输给曹真,但是由于他和邓芝领兵固守,没有造成蜀军大败,战后赵云请求自贬。建兴七年,卒,后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品性忠良,直言敢谏,曾力劝刘备将本打算赏赐功臣的土地还与百姓。在刘备伐吴前,又进忠言,劝刘备以国仇为重、私仇为轻。在对他的谥书中,强调了他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其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历史评价 刘备:子龙不弃我走也。 《云别传》 别传: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 《云别传》 刘备: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云别传》 刘禅: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 《云别传》 姜维: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 《云别传》 陈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三国志·蜀书六》 杨戏: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三国志·蜀书十五》 以上是《演义》中关于赵云的一些内容,再看看史实吧。 赵云自追随刘备后,直到刘备当了汉中王,可说是马不停蹄,无役不予。阿斗确是他在长坂坡救出的,史书虽没《三国演义》写得那么玄,但赵云救阿斗不是虚构的。进军西川,是赵云第一次没随刘备行动而留守荆州。可就是这次留守,他又干出了另一件大事,即“截江夺斗”,也是史有明文的壮举。两次三番救了后主刘禅的小命,赵云对蜀汉的汗马功劳还小么?可刘备得了西川后,对赵云就再没重用了。 定军山之战,主谋是法正,而“亲冒矢石”强攻定军山的是刘备本人,赵云根本没上第一线。 一出祁山,赵云也没当先锋,与邓芝领偏师出斜谷策应主力。街亭失守全线大败,而“云与邓芝勒兵徐徐而退,不致大损。”《演义》中的“不损一人一骑”是罗老先生给英雄带的花环。而战后孔明上表检讨,自贬三级,有功无过的赵云却也糊里糊涂地跟着被贬了级。直至去世,赵云也未获封侯。 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马谡、杨仪就是例子。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余下全文>>
七:简述三个关于赵子龙的英雄故事 5分
单骑救主:刘备逃奔江陵,于当阳长坂被曹操大军所追,妻儿都在乱军中失散。赵云匹马单枪,闯进曹操万军之中,七进七出,陆续救出糜竺、简雍、甘夫人等,最后寻到糜夫人,但糜夫人已身受箭伤,乃将幼子阿斗托给海云,自己投井而死。赵云怀抱阿斗,夺得宝剑,奋力血战,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余员,终将阿斗交还刘备。后人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截江救阿斗:孙权乘刘备入益州时,用张昭之计,假称吴国太染病,派心腹周善到荆州接孙夫人归吴,并嘱她带回刘备之子阿斗,以作人质。孙夫人不疑,乃怀抱阿斗登船归吴,赵云驾船赶来,力劝孙夫人留下阿斗,夫人不从,赵云乃夺回阿斗,此时张飞亦驾船赶到,乃杀死周善,和赵云一起带阿斗回荆州。
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初出祁山伐魏,赵云请为先锋,诸葛亮以其年老激之,赵云历数战功,坚决前往;至凤鸣关,力斩魏军大将韩德父子五人。后人有诗赞曰:“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八:历史人物赵云有哪些历史故事?????
赵云(?年~公元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赵云原属幽州军阀公孙瓒,并为刘备主骑兵。 赵云后来追随刘备,在其麾下历任牙门将军、偏将军、翊军将军、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成就一代霸业。蜀后主刘禅继位后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 又拜镇东将军。 227年,赵云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入汉中,次年出征曹魏,曾於箕谷设置疑兵,牵制魏军主力。北伐失利后,贬为镇军将军,不久去世。 261年后主追諡赵云为顺平侯。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承继爵位,次子赵广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据《三国志》记载,有关赵云的著名事迹有「长坂乱军之中救后主刘禅」,《云别传》中记载有「截江夺阿斗」、「汉水空营退曹军」等。 罗贯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立汉中王后,赵云位列「五虎上将」之一。小说中的赵云武艺超群、胆大心细,而且德行高尚。 据《云别传》记载:「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刘备也称誉他「一身是胆」。三国时陈寿,杨戏称其「强挚壮猛」,「猛将之烈」,「以忠勇称」。赵云的历史资料赵云事迹多出於《云别传》,在《三国志》中别传没有作为正文内容,而是以注解形式出现。《三国志》原书中并无注解,注解乃后世南朝宋人裴松之所添加。 但亦有史家认为《云别传》内容以史料而论并不严谨,所记载皆是与赵云相关的轶事,且与《三国志》本身有所矛盾,真实性有待商榷。此说由清朝义门先生何焯指出。他认为《云别传》或系根据赵家家传改编,语多溢美。何氏指出的疑点之一为刘备於221年准备东征吴国时,由赵云 (而非诸葛亮) 劝阻刘备不要东征是不合情理,应是子孙溢美。然而,此类观点并不多见考,并被一些史学者指过分疑古。赵云故址 河北正定赵云庙外的赵云像现代赵云祠墓地址: 四川大邑--子龙庙,顺平侯赵云墓河北正定--赵云庙台湾佳里--子龙庙清朝记载祠庙另有: 河南南阳南三十里屯东赵云祠墓四川黎州(今汉源)大渡河守御所安靖坝左赵云祠湖广桂阳州(今湖南郴州桂阳)城外芙蓉山下赵云祠湖北当阳(长坂)有子龙阁,子龙路;湖北赤壁有子龙滩。湖南常德安乡有子龙庵;桂阳有蒙泉(又名万军泉,赵云八角井)。四川成都和平街原名为子龙塘街,和平街小学在相传是顺平侯洗马池故址;成都龙泉石经寺(历名灵音寺,天成寺)相传初为赵云祭祀家庙。重庆长寿有赵云寨;重庆市中大阳沟白龙池相传为赵云驻江州白龙马厩。陕西宁强有子龙驻军处,子龙山。 赵云,是罗贯中老先生在《三国演义》着力刻画的人物,可说是全书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更由于《演义》是根据史实来写的,人们对赵云的英雄事迹几乎信以为真。赵云是除关张外最早追随刘备的人物,以致于人们几乎把他加到了桃园兄弟之中,在不少京戏里干脆就让他成了“四将军”,特别是他追随刘备时正是刘备倒霉的时候,这就更加重了他在这个团伙中的份量。 长坂坡一战,无疑是赵云最辉煌的篇章。在最早的《三国志平话》中,赵云的长坂坡救阿斗只有几句话,“拍马冲阵而过”而已,到了《演义》里,就变成了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一大章回。“截江、夺斗”是赵云的另一大功绩。《三国志平话》中基本照抄《三国志》,写得含含糊糊,“云与张飞勒兵截江。。。”而已,而在《演义》里则完全成了赵云孤身犯难,一波三折,既胆气过人又有理有节,张飞倒成了后援的角色。五虎上将的排名,在罗贯中最早的版本里,大概是参照了刘备进位汉中王时这五个人实际地位的史实,列为“关、张、马、黄、赵”。忘了是金圣叹的批本还是毛宗岗的批本,为迎合读者对赵云的喜爱,把这个排名改成了“关、张、赵、马、黄”。 但《演义》终归不能完全脱离史实,从而令赵云这个完美的英雄......余下全文>>
九:关于赵云的小故事
赵云字子龙,一生跟随刘备南征北战,骁勇异常,浑身是胆,但历史上实际一直是个杂牌将军,“五虎上将之一”是三国演义里虚构的。他最著名的故事是长坂坡孤身血战曹操雄兵。故事经过是,曹操讨伐刘备,刘备慌忙携军队,百姓向南撤退,将自己妻室托付给赵云,。刘备妻室因人多走散,赵云四处寻找而落后,遭遇敌军淳于琼将其斩杀,救下刘备部署。先找到甘夫人,后又在一断墙枯井处找到糜夫人,但糜夫人受重伤,不愿同赵云一起走,把阿斗交给赵云后投井自杀,赵云携带阿斗,归途遭遇曹操大军,接连击杀很多曹营名将,所到之处猛不可挡,连曹操也称赞他是虎将,想活捉并收降他。赵云最终单枪匹马杀出重围,在长坂桥得张飞援助,护送阿斗回到刘备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