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闻一多死水赏析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一九二五年四月
诗人闻一多曾经留学美国。在美国期间,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美国的民族歧视。这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情绪。他的诗作《洗衣歌》就是这种心情的摹画。1925年夏,不堪忍受美国种族歧视的诗人毅然提前回国。他满以为让他魂牵梦绕的祖国一定会给他带来慰藉,然而他所接触到的却是军阀混战,生灵荼炭,如死水一般黑暗的现实。梦想幻灭了,剩下的只是深切的悲哀和愤恨。在诗作《发现》中激烈地宣泄着自己的失望和愤怒“这不是我的祖国,不是不是”。诗人为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感到悲哀,对丑恶而腐朽的社会感到愤恨,然而他又对这一切无可奈何。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情感下,1926年他创作了《死水》一诗。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怒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是对死水的总体印象,用“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来象征军阀统治的黑暗。第二节至第四节分别描写了死水的丑恶状况。第二节诗人用“铜”、“铁罐”、“油腻”、“霉菌”来修饰“翡翠”、“桃花”、“罗绮”、“云霞”这些美好的形象,正是对现存社会“金玉其外,败絮之中”的丑恶本质的反讽。这种表面繁华的外表只不过是“破铜烂铁”生出了锈渍,“剩菜残羹”发生了霉变。第三节对死水进行了本质的揭露,所谓的“绿酒”、“白沫”、“小珠”、“大珠”、“花蚊”只是死水腐烂发酵结出的恶果,让人不得不对这个恶水横流、花蚊猖獗、行将毁灭的“死水”产生厌恶和绝望之情。第四节诗人让青蛙在死水中“叫出了歌声”,可谓是绝妙的嘲弄。“一沟死水”本该死气沉沉,而由死水养活的青蛙唱起了“鲜明”的赞歌,反动派的厚颜无耻的嘴脸跃然纸上。第五节诗人提出了对“死水”的毅然决绝的态度,“死水不是美的所在”,“让丑恶去开垦它”。诗人的言外之意是让“这沟死水”尽情狂欢去吧,所谓“恶贯满盈”,只会死路一条。其中隐含了诗人对未来朦胧的期望。正如朱自清曾指出的:“闻一多真是一团火。就在《死水》那首诗里他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去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朱自清《闻一多全集·序》)黑暗中隐藏着光明,绝望中蕴蓄着希望。这就是闻一多爱国主义思想的辩证法,也是其爱国诗的力量之所在。
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对“恶”的歌咏,受到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来尔《恶之花》的影响。这首诗在艺术上最主要的成就还在于对于新格律体诗体的创造。在闻一多加入新月社之后,针对五四白话新诗的过分直白和散漫无羁,主张“诗应该带着镣铐跳舞”,并具体提出了“三美”的主张,也就是“音乐美”,即音节的和谐;“绘画美”,即辞藻的美;“建筑美”,即形式的整饬。这首《死水》就是他的诗学主张的具体的实践。《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余下全文>>
二:徐志摩《沙杨娜拉》与闻一多《死水》比较赏析文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这首诗以其简练的笔法,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开头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表现诗人对日本女郎柔情蜜意的深深眷恋。这位日本女郎在与诗人分别之际,似有不少话想说而叉羞于启齿,于是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那种欲言又止的举动,正表现了日本女性的贤淑、温存与庄重。同是写离别,日本女郎与诗人告别,毕竟不同于中国女子与情人的告别,对作者自是别有一番情趣,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对此记忆犹新。
第二句用一个比喻“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以水莲花在凉风吹拂下的颤动作比,为了突出其柔媚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的娴静与纯美。但要看到,这句诗表面上写这位女郎的体态弱不禁风,其实是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通过这一比喻,读者的想象力即可超出现实的空间,飞翔得更加高远了。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女郎把内心复杂的情感化作一声声的“珍重”来表达自己对对方难以割舍的爱慕敬仰之意。
通过语句重叠。平凡而韵味实足,正如第四句所写“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诗人在品味这一声声“珍重”里所包含的“蜜甜的忧愁”后,以“沙扬娜拉”这一平常然而诚挚的告别词结束,不仅是点题,而且通过这包含着复杂情谊的语调,把女郎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念心情传达出来。这句“沙扬娜拉”是深情的呼唤,也是美好的祝愿。
这首诗十分微妙而逼真地勾勒出送别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短短五句,既有语言又有动作,更有缠绵的情意,寥寥数语,而形象呼之欲出,充分显示了诗人传神的艺术功力。
《死水》的笔触是辛辣而细腻的。
首先,多用反语,即运用绮丽、鲜亮的词语表达诗人极度的憎恨,如“绿成翡翠”、“锈出几瓣桃花”、“蒸出些云霞”等等,诗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勾勒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与之绝裂的态度。
其次,作为新诗格律化的倡导者,诗人竭力身体力行。纵观全诗,共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隔行押韵,每节各押一韵,体式严整,朗读上口,富于韵味。
以艳丽鲜明的语言、严密和谐的韵律来刻写丑恶,再以精心刻写的丑恶增强对现实批判与否定的力度,这正是诗人的匠心之处。
三:死水赏析
《死水》赏析
《死水》是最能体现闻一多“三美”主张的一首爱国主义诗歌。闻一多在著名论文《诗的格律》一文中曾提出过新诗要有“三美”的主张。他认为新诗的格律应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和“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先说《死水》体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闻一多说过:“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①《死水》就是他这种“天赋”的具体体现。闻一多自幼爱好古典诗词歌赋和美术,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种下了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五四”运动的革命风暴唤醒了他内心的爱国热情,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并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后来,他选择了艺术,并开始诗歌创作,1922年他赴美国学习绘画。在这段日子里,他切身感受到了民族压迫、歧视的苦痛,愈发眷恋自己的祖国,写下了一首首爱国诗篇。如:《太阳吟》、《忆菊》等。在这种思想感情的驱使下,1925年诗人提前一年回国。但当踏上祖国的土地,发现摆在他面前的却是死水一般的黑暗现实,他发现自己的热望变成了一场空欢喜,1928年他发表了《死水》,在诗里他诅咒道:“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反动派统治下的旧中国生命力不会长久的。不难看出,诗人对旧社会彻底否定的决绝态度和愤激之情。朱自清称赞闻一多“是个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②虽然这话有些夸大,却明确道出了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显著特点——贯穿始终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死水》这首诗,以一沟死水来比喻那个停滞不动的、污臭至极的、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社会现实。诗人希望“多扔些破铜烂铁”“泼你的剩菜残羹”,加速它的灭亡,再创造一个新中国,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再说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三美”。
所谓“音乐的美”,主要指音节的美,即对“音尺”的有规律的排列组合。音尺由音节组合而成,又称“音组”。由两个字组成的音尺叫“二音尺”,由三个字组成的音尺叫“三音尺”,在音尺的讲究上,《死水》一诗最为典范。全诗五节共二十行,每一行均由一个“三音尺”和三个“二音尺”构成,最后都以双音节词结尾。虽然音尺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但总数一致。整齐中有变化,变化中又保持整齐。节拍清晰有力,有强烈的节奏感。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再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效果,使这首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一种音乐的美。
所谓“绘画的美”,主要是指词藻的美,诗人善于运用富有色彩的词藻,利用通感,把视听艺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诗中有画的效果。《死水》这首诗,诗人以画家的目光观察这个斑驳陆离的世界,又以画家的技法铺彩行文。整首诗富有色彩感,并将感情融于了色彩之中。尽管是写丑恶的“破铜烂铁”、“剩菜残羹”、“死水”却用了艳丽鲜明的“翡翠”、“桃花”、“罗绮 ”、“云霞”、“珍珠”等事物,运用反讽手法,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粉饰太平的种种伎俩,反衬出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否定和厌恶。虽然这些事物很“美”,但这毕竟是一种表象,因为“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除了在色彩上加以点染之外,诗人还表现了“死水”的声音,虽有“小珠的笑声”、“青蛙的歌声”,但这毕竟掩盖不住一沟死水死一般的可怕的沉寂。
所谓“建筑的美”,即“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诗句的排列形式要有整齐之感。这在《死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不再冗述。
整首诗深沉的爱国情感是通过精美的艺术形式得以体现的。全诗始于“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也终于“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回环而曲折。并且以“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作结,言憨尽而意无穷,引而不发,启发读者去思......余下全文>>
四:死水 赏析
泼向“死水”都是“火”——闻一多《死水》赏析
《死水》是新月派代表作家闻一多先生最重要的作品,其笔法之辛辣老到、隐晦曲折,其构思之新颖精巧、虚实相映,其语言之典雅富丽、意味悠长,向来为人称道。不过,对于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却一向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死水》表现了一种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憎恨和灰心失望,有人认为《死水》表达了一种破坏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望,也有人认为《死水》传达了一种对旧世界、旧事物的辛辣讽刺和无情诅咒,……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我认为,在《死水》里,诗人的感情可以说是严峻的冷酷中夹杂着火一样的热情。对于前者,比较容易理解,因为诗人对现实的象征——“一沟绝望的死水”,其态度就是如此。对于后者,由于诗人的热情隐含在猛烈的讽刺与巧妙的揶揄里,难以被人觉察,闻一多对人们不理解他的心意感到委屈,他在给学生臧在克家的一封信中说:“你还口口声声随着别人人云亦云的说《死水》的作者只长于技巧。天呀,这冤何处诉起!”“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始终没有能力(就是技巧)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只有少数跟我很久的朋友(如梦家)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觉出我的火来。”闻一多心中的“冤”,心中的“痛”,心中的“火”,分别是什么呢?通过以上两段谈话不难看出,“冤”乃在于人们误以为《死水》技巧胜于思想,误解了作者的创作根底和表现主旨。这心中的“痛”和心中的“火”就需要联系《死水》的内容来具体分析了。
“痛”和“火”互为因果,密切相关。痛,是悲愤痛苦、失望绝望的凝聚,旷持日久的煎熬痛苦无疑会激发作者的满腔怒火,而烈火在心,忧心如焚,当然只会增加作者的挣扎和抗争的痛苦。《死水》在冷峻严酷中充溢着一股股不可遏止的烈火,我认为,《死水》中的“火”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诗人对现实的黑暗、丑恶、腐败和罪恶的满腔怒火;二是指作者对光明、希望、抗争和新生的如火热情。何以言之?
全诗五节,依次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节为第一层,第二至第四节为第二层,第五节为第三层。首尾两节感情一致,遥相呼应,中间三节动静结合,重在反讽,构成诗歌的主体部分。第一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第五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两次使用“绝望”来给“死水”定性定位,既表明“死水”腐烂透顶、死气沉沉、不可救药的现状,又表达了诗人嫉恶如仇、愤慨绝望的心情。下一断语,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犹如朝堂断案,镇木一响,无可置辩,也勿庸质疑,立马宣判了罪犯的死刑。在此基础上分别补一笔“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或夸张描绘,或断然否定,犹如雪上加霜,火上浇油,诅咒鞭挞,毫不留情,大有拍手称快,大快人心之意味。首尾两个“不如”由点及面,高度概括,前者“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以恶制恶,以毒攻毒,充满着置之死地而后快,置之绝境而后生的义愤和兴奋,也可看出这一沟绝望的死水“断不是美的所在”。它藏污纳垢,罪恶累累;它苟延残喘,气息奄奄。后者“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决不是作者心灰意冷,袖手旁观,而是绝望之余的愤激之语。既然这样一沟绝望的死水无法改造,无法挽救,而且腐烂透顶,恶贯满盈,那就不如顺其自然,任其败亡。偏激尖刻的语言,巧妙地传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和反动军阀的咬牙彻齿之恨。“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言外之意是说让丑恶来开垦,只能是丑上加丑,恶上添恶,他只是把这个世界搞得乌烟瘴气,暗无天日。面对这样一个可以想见的黑白颠到,是非不辨,正义缺失,希望全无的社会,你能指望它造......余下全文>>
五:闻一多《死水》原文
死水作者: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索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俊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全诗共分五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表达了诗人对“死水”一般的旧中国腐败现实的激愤之情。
诗的第一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有着深刻的寓意:它象征着当时那个处于军阀混战中的腐败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当时,旧中国封建传统势力根深蒂固,渗透于各个领域;帝国主义的入侵,资产阶级的所谓文明,又使一些无耻的中国人滋长了洋奴思想;反动派相互勾结,残酷地扼杀着一切进步的新思想、新事物。正是这一切,使当时的中国成了“一沟绝望的死水”。在这句诗中,“绝望”二字,写出了诗人深沉的失望心情。诗的第二句,“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清风”是与“死水”相对照的事物,可以用以比喻一切新鲜的思想和力量。然而,这些新鲜的东西却引不起“死水”的半点反应。清风吹处波不生,可见死水已沉寂到了极点。这一句是对“死水”的更进一步的描绘。诗的第三、四句“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写出了诗人面对“死水”,继失望而产生的恨极心情。现实既然如此黑暗,让人绝望,倒不如让它彻底腐烂发臭,也许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烂得更快、更透,旧的彻底死亡了,新的才会成长得更茁壮。这两句诗,又表现了诗人激愤中饱含着对美好事物的殷切希望。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节),诗人对“死水”进行了细致描绘,具体形象地揭露出了旧中国腐朽颓败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旧中国憎恶、愤怒、嘲讽的感情。
在这几节诗中,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比喻、鲜明的色彩描写以及讥讽的笔触,逐步深入地写出了扔进破铜烂铁、泼入剩菜残羹后死水的进一步变化。扔进死水中的“破铜烂铁”,会生出绿色、红色的锈,铜锈绿的如“翡翠”,铁锈红的如“桃花”;再有,“剩菜残羹”的油腻,散在水面,阳光一照,犹如闪光的“罗绮”;有的地方发了霉、生了毛,又宛如“云霞”;死水发酵后,还会变成有着“绿酒”般颜色的臭水,那上面泛起“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正是在这样的一沟死水上,成群的花蚊在上面杂乱地飞舞,有时,还要加入鼓噪的蛙鸣。这令人作呕的死水,肮脏腥臭,令人无法立足!这里,诗人借对死水的进一步细致描绘,对旧中国黑暗现实给予了细致形象的再现。在这部分内容中,诗人用色彩鲜明、形色美好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等来描绘污浊、肮脏的死水,犹如给恶魔穿上了精美典雅的外衣。这是用虚假的美来反衬真实的丑,诗人这样写,使丑类变得更为丑恶。以美写丑,丑更丑,诗人用这种独特的方法,更鲜明地表现出死水的腐臭本质,同时也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嘲讽意味。
第三部分(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诅咒现实,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
这一部分的头两句,诗人以十分断然的口吻,对黑暗的中国社会予以了彻底的否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在彻底否定之后,“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一句,又写出了诗人在绝望之中的一丝期望。丑恶开垦出的世界,只能更丑恶,但丑恶到极点,就有可能会产生转机。因此,这最后两句,既包含着诗人对旧中国的绝望,也包含着对新中国的期望和向往,包含......余下全文>>
六:求闻一多 《死水》原文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那朝霞在花瓣上,
那花心的一缕香——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像春风里一出梦,
像梦里的一声钟,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听蟋蟀唱得多好,
看墓草长得多高,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她已锭忘记了你,
她什么都记不起,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年华那朋友真好,
他明天就教你老,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如果是有人要问,
就说没有那个人,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像春风里一出梦,
像梦路的一声钟,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发现》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一句话》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到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