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家访内容

一:针对留守儿童的家访,写一些记录。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某些偏僻的农村惊醒了实地的调查

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

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留守儿童 现状 原因 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三、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四、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五、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六、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余下全文>>

二:留守儿童问答式的家访记录

在现实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生活缺少阳光、雨露,伴随他们的只有孤独与寂寞,他们就是“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以父母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他们的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受到严峻地挑战。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1、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  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一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二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三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2、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二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二、对策及建议  1、政府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建议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并要经常性组织有关单位深入学校开展关爱活动。同时,村及社区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2、学校要积极落实教育监管、心理疏通等措施。目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大多数学校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具体的措施。建议在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家庭情况、流动情况等进行动态收集记录。教师要根据这些情况因材施教。并建立“代理家长”队伍。学校对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儿童”,重点教育监管,让有条件的教师充当代理家长,落实责任,针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经常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正工作,帮助留守儿童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弥补家庭亲情缺失,给问题儿童营造家的氛围,让问题儿童也能享受“家”的温暖与幸福。  3、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余下全文>>

三:幼儿园留守儿童春节家访过程怎么写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我发现多数家长的综合素质还不高,在教育子女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的家长还习惯于传统的“棍棒教育”,只要幼儿不听话就打一顿再说。有的家长无法理解幼儿日益增长的“自我”意识,凡事搞包办,助长了子女依赖性、惰性的蔓延。有的家长对幼儿百依百顺,当做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幼儿园家访记录:幼儿园教师家访总结   这学期农场开展了“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我作为一名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在思想上充分意识到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对于今后的保教工作、幼儿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因此,我在园领导的指导下,宋老师的带领下,怀着极大的热忱积极参加家访活动,而这次家访活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触颇多。   我们小班全班共有11名幼儿,家访11户,访问率达100%。而此前我们做了充分准备,制定了家访计划,针对每一名幼儿的特点,设计好内容,预先通知家长,约定时间。我们不怕天冷路滑,自始至终没叫一声苦,没说一句怨言,按照园里的部署,认真完成了任务。家访时我们做到了态度和蔼可亲,语言简洁易通,不让家长感到拘束,不随便在幼儿家里吃饭,不收家长的馈赠,做好家访记录。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同时,有礼节、有分寸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   通过家访,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平时不了解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识,更大范围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也使得我们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责任,激发了工作热情;更使我们得到了教育和锻炼。通过家访,不仅弘扬了师德正气,还树立了教师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家园配合,深层互动,和谐一致,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我发现多数家长的综合素质还不高,在教育子女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的家长还习惯于传统的“棍棒教育”,只要幼儿不听话就打一顿再说。有的家长无法理解幼儿日益增长的“自我”意识,凡事搞包办,助长了子女依赖性、惰性的蔓延。有的家长对幼儿百依百顺,当做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通过家访我感到,教师与幼儿之间不只是传递与被传递的关系,也是情感、人格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情感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心理和正确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使我学到了许多,也领会了许多,而一名青年教师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领会中才能迅速成长、成熟起来,因此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一如既往地,抱着极大热情参加家访活动,使自己迅速成长起来,同时我坚信,家访活动是对我园、对教师、对幼儿都有益的活动,领导的积极组织,教师的积极参加,家长的积极配合,今年我们走千家,坚持不懈,以后定......余下全文>>

四:一年级的小朋友怎样去家访留守儿童

事先请小朋友想想,要问什么问题。老师,家长带着去,可不说少说,让小朋友自已交流。

五:论文如何对留守学生进行家访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网络便捷了人们的“联系”,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却少了一份真情,多了一份陌生!山区农村多数教师深有感触:匆匆几语的电话交谈取代了昔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的家访。表面看来:联系的确多了,也很方便。但教师对学生家庭实况的“掌握”几乎空白;与家长“促膝长谈”共研学生思想的场面一去不返;通过家访了解学生个性,贴心建立感情的机会几乎为零;学校与家庭携手教育的环节几乎断裂——久违的家访,一座人们遗忘的桥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给内地农村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偏远山区,年轻农民为了发展,外出打工已成潮流。他们为国家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子女却留在家中由祖辈照看进行着隔代教育。少数留守娃生活贫困被放任自流或极度溺爱,以至心理障碍、思想叛逆、充满困惑、渴望亲情——留守儿童工作成为农村教师面临的新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经验认为:老师关爱留守儿童,应从家访做起!

一、家访是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基础

留守儿童的成长已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十分关注的大事!他们以各种形式的援助来关爱留守生。爱心志愿者们更是慷慨解囊千里迢迢赶来贫困山区送温暖,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下一代能茁壮成长为国之栋梁。那么,作为与留守娃“朝夕相处”的一线教师就更应该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家庭、生活情况,切实为留守娃排忧解难;义不容辞去呵护、关爱他们,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山区农村学校应该根据留守儿童多的特情,制定相应的“家访制度”从基础抓起,去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我们只有把家访作为留守儿童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家访制度”要在工作实践中联系农村具体情况得到逐步完善。毕竟我们在探究阶段只能“摸着石子过河”。但我们可以清楚它基本上必须具有以下几点:一、每学期,除信访和电话访问外,教师必须对班上每个留守儿童两次以上的家访。要注意家访的质量,要带着问题去,得到收获来。如果我们在平时工作中注意收集材料,就会为以后的系统研究提供经验。二、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和上、放学道路全程情况要能清楚掌握。家庭情况的了解主要包括经济条件、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家庭教育方法等。上、放学路上的情况主要是道路的远近、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路队或乘车纪律等。三、对被访问的留守儿童要有个案记录(包括与监护人的谈话记录)和案例分析以及对存在问题作出的相应措施。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家访这一渠道,才能真正对留守儿童情况作出深入的了解!我们只有打好“了解情况”这一基础把工作落实到位,留守儿童获得健康成长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山区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大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才能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缩小与城镇学校教育的差距!

二、家访是放下孩子思想包袱的良策

“顽皮、不懂事”是小孩子的天性,所以需要老师作出耐心教育。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一些犯错而放弃,更不能鄙视他们而造成心理逆反。只要我们寻求良策,每一个孩子就都是祖国的“希望”!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其实小孩子不懂事的根源是其思想觉悟低不了解事情真相。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因为“留守”而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近年来,一些学校经过多次会议研讨发现:留守儿童工作是凝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原因!因此,把留守儿童工作立为教研课题是符合山区农村特情的。我们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通过家访收集到了大量的材料。还证明了少数留守儿童思想上背有包袱,性格偏激甚至叛逆!其中有一案例令我们惊诧:有个二年级小朋友经常装病逃学,成绩急剧下降。老师设法通过家访与其监护人“促膝交谈”掌握到了具体......余下全文>>

六:反映留守儿童问题的小品《家访》,谁帮我些100字左右的串词?谢谢!

..

七:如何写家访情况

一、家访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家访前要明确家访的目的,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确定家访对象,以留守儿童、贫困生、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单亲学生、学困生、行为偏常生、毕业班的优秀生为主。3、注重自己的仪表,保持整洁、大方的形象。家访过程中,老师的衣着、言谈举止都要体现一个老师的身份。4、家访前事先电话沟通,向家长告知简单的家访目的,落实地址、家长是否在家再出发。家访时选择恰当的时间,尽量避开吃饭时上门,并且不要在学生家中用餐。二、家访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要尊重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多种缺点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从爱心出发,、不要以偏概全,一好百好,一差皆差。应该从表扬其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使家长体会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向家长汇报时要挖掘他们在学校的点滴的进步,不要当面告状,不能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要告诉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学生。2、家访中的语气要亲切,不要语调生硬。家访中偶尔会遇到极个别素质较低的家长。他们娇惯子女,放任自流,甚至对老师蛮不讲理。教师去家访,首先是客人的身份,不可针尖对锋芒,发生口角,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谈话要言简意赅,话不投机就适时告辞。  3、有的家长出于感激之情,送些礼物给去家访的教师,对此要婉言谢绝,不要接受家长馈赠的任何礼物。三、及时整理家访情况。1、家访要携带由学校统一印发的“家访记录表”。家访时要把与家长进行谈话的内容作概要性的记录,最好家长要签字。写好“家访手记”(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征文评选)2、集中家访结束后,各班要注意收集、整理家长、社会对学校学、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将家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得失分析、创新经验,家访活动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解决的对策、建议书写成一份书面材料。3、本次家访记录表和家访手记统一由班级交德育处,家访工作纳入学期师德考评,计入绩效考核。最后强调:安全第一如遇天气突变、身体不适等情况,就中止家访。在家访过程中凡是遇到需要在人身安全和家访之间做选择的情况,永远以人身安全为主。出于安全的考虑,女老师一般情况下至少需要有一个同伴同行。与家长沟通的“要”与“不要”

八: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当今中国,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推动下, 大规模大范围的农村人口为改变生存现状大量外出务工。夫妻双双外出,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了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父母与子女聚少离多,父母达不到监护人的角色要求,子女缺乏亲情, 生活无人监护,学习无人监督,行为上缺乏正确有效的指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性格形成、安全、行为、生活、学习、品德等方面造成不良的影响。给学校教育带来困难。难以顺利完成学业。 一、 当前留守儿童现状与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我们知道,儿童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而留守儿童却缺失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教育因素--家庭教育。 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使得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位,很多家长都将自己的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只是在生活上尽量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却忽视了孩子们真正的心理需求。长此以往,留守儿童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以及学习成绩都受到影响。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性格和行为养成起着关键性作用,而留守儿童的监护权却落在了隔代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上,由此就形成了不合理的隔代教育,大多数老人只是管孩子们的吃、穿、住和生命安全,只要等孩子的父母回来能给孩子的父母交差能将孩子完完整整地交给他们就行,更多的老人们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常在嘴里念叨这孩子可怜,父母在他5岁时就外出打工,于是他们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是溺爱,而不是应有的关爱。如果哪家的孩子欺负自己的宝贝孙子外孙,他们就会教孩子你爹妈不在身边,不能太弱,太弱就会被欺负,如果下次再有人欺负你,绝对不能示弱这样一来,孩子们的思想、行为就进入了误区,如不及时阻止及矫正,就很可能酿成大错。同时父母和子女长期分隔两地,不利于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即使父母偶尔会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孩子们都只是简单的敷衍,父母很难从这种简短的回答中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出现。而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理念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需求与教育关爱力不从心。使其学校教育也显得无能为力。家校缺乏沟通,监护不力,留守儿童厌学逃学,不服管教,成绩下降。导致大部分教师觉得现在的学生难教。特别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更难管理。这有几方面的原因: 1.办学布局欠合理,办学条件差。就我学校而言,办学条件极其艰苦。没有专门生活教师,只能由肩负艰巨教学任务的班主任兼任生活教师,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另外,农村学校办学经费存在严重不足,制约着硬件设施和师资待遇。无力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从而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思想教育。 2.师资缺乏。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妇辅导教师。虽然素质教育早作为教育改革的内容被提出,但是在农村,学校却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升学率上,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更是令人堪忧。 3.家访不到位。 一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老师不能及时就他们的学习思想状况与其父母沟通,而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部分由于自身素质的缺乏而导致老师与其沟通困难。长期一来,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由于师资力量经费限制,教师工作繁重和地域限制,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家访偏少。缺乏对其家庭情况的了解,未能给以特殊关爱。 4.教育理念滞后。在教育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评价方式之前。目前还在实行不是应试教育的应试教育。农村教育照样盯在升学教育理念上。教师不能照顾所有的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大家关心的是有几个人能考上重点中学,从而忽视了那些差等生的学习,导致优等生和差等生两极分化严重,使得一部分差......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